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六十一章 邦交

第六十一章 邦交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3 10:09:18      字数:44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详解:
  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白话:大国要如同江河湖海一样谦卑,甘处下流,如此,天下之诸侯国才会欣然前往归附,如万千涓流归江河,如百川归海,最终汇聚在大国周围,大国才会成为天下万民安身立命之所在,成为天下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阐述:“下流”,与之相对为“上流”,指自己心甘情愿居处在低洼之地。“大国者下流”,意思是大国之君,虚心自下,曲己从人,如水之去高就下,以“下流”之德,即不计地位之尊卑,相交于小国。“天下之交”。“交”,交汇之所,汇合之地。“大国者下流”是因,“天下之交”是果。大国者下流,众小国未有不自下,未有不愿事于大国者。言外之意,以一国之下,合天下之交汇,其不期大而自大。以一人之就下,合天下人之就下,其不期众而自众。如此之大国,自然是天下欣欣然向往,想结交,最终汇聚之所在。“天下之牝”,“牝”者,雌性,母性也,引申为生机与活力,生生不息也。大国者下流,如此之大国,势必成为天下人安身立命之所在,必将成为一块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圣地。
  2、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白话:雌性常常以静胜雄性之冲动、之心浮气躁,让强壮的不可一世的雄性自觉自愿的保护和跟随自己,雌性以静作为自己处世的原则和根本,以谦卑处下作为自己处世的态度。
  阐述:牝,指雌性,对应的是阴与“静”,代表柔弱;牡,指雄性,对应的是阳与“动”,代表刚强。“以静”,以静作为自己处世的原则和根本。“为下”,以谦卑处下作为自己处世的态度。“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言外之意,倘若大国之君,能谦让自牧,去高就下,以谦让、甘居下流之态度而交于小国,天下之小国,近者悦、远者来,四海宾服,如水流归海,不求交而自交,是以不劳而自益,不言而自胜。这叫以静制动,以下为基。如第39章所言“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这就邦国之交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3、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白话:所以说大国以谦卑处下的姿态交于小国,则可以获得小国的认同,赢得小国的尊重,而最终自愿前来归附;小国以自甘居下,自愿臣服的态度交于大国,则可以获得大国的帮助和庇护,最终赢得承认和接纳。
  阐述:大国者,因其大,习惯于高高在上、君临天下,习惯于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否则何以呈其大。而小国者,往往又岂肯自甘其小而仰人鼻息,甚至觊觎大国的疆土、民众和财物。老子的“为下”,有上善若水、屈已从人之意,意思是让出“上”位。“大国以下小国”,意思是大国不自恃其大,时时处处为小国着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此是大国以静也,小国自然心悦臣服。“小国以下大国”,意思是小国仰大国之天威,奉之以土贡,尊其大而安其小,此是小国以静。其所取者,取大国之威,求得庇护,以保国安民。倘若不能“为下”,则大国必凌于小国,小国必抗于大国。或吞之于土,或争之以利,小大失信,上下相乖,败亡之道必生之于此。
  4、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白话:所以大国为了让小国心悦臣服前来归附而“为下”,以成其大,小国为了获得大国的认同保护而“为下”,以安其小。大国不过是想兼并土地、畜养更多的民众,小国不过是想得到大国的庇护而心甘情愿地供奉大国。
  阐述:此四句,是重申上文之义。取者,聚也,汇聚也。大国如天,小国如地。天之尊,君之道也。地之卑,臣之道也。大国之君,其德如天,当无所不包含,无所不养育,自当下于小国,从而得以获得众小国汇聚其麾下,听其号令。小国之君,其德如地,当以柔顺自处,无所不承受,无事不顺从,自当下于大国,从而得以与大国相聚,被大国所接纳和首肯。大国之寄意,不过欲兼并土地,蓄养百姓,希望天下一家。小国之寄意,不过欲入事人,想进入大国的保护圈,以庇其民,以护其身,以守其国罢了。
  5、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白话:这样大国小国两者各自获得其想要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大国更适宜谦卑处下。
  阐述:此二句,是总结上文,也是回应首句,即“大国者下流”。大国下于小国,大国得以天下同观,天下一体,得以成其大。小国下于大国,小国得以仰大国之威,承其恩、沐其德,得以保国安民,得以安其小。倘若大国不能谦让自逊,而矜高自大,小国虽有入事之心,终必离心离德,难遂其愿。设使小国,不以卑下自处,各怀异志,终必不被大国所容。今两者各得其所欲者,盖因大国,善合于小国之心,小国善承于大国之志。关键问题还是在大国,故大国更宜为下。
  
  综述:
  上一章,老子谈治国之道,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著名论断,将深奥的治国之理,用一个形象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诠释出来。“以道莅国”,以道定为国策,以道治理天下,“其鬼不神”,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就不敢兴风作浪、张牙舞爪;“非其不神”,并非那些妖魔鬼怪的神通、本领不存在了,神通不灵验了;“其神不伤人”,而是这些神通、本领已经对人不起作用了,无法祸害人了;“非其神不伤人”,并非那些魑魅魍魉、歪门邪道等洗心革面,弃恶从善,觉悟了,境界提高了,不是不想伤人,只是没法伤人,因为“圣人亦不伤人”,因为圣人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圣人以清静无为之道莅临天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再无机可乘,无缝可钻,从此人归人道,鬼行鬼道,各就其位,各正其性,彼此相安无事。这叫以道治天下,以德化天下。
  本章,老子谈邦交之道,首先提出“大国者下流”这一论断。也就是说,“下流”是大国应有的姿态和必备的胸襟。而“下流”的好处是:“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交者,交汇之地、汇聚之所也。牝者,能给予安静、安全、温暖之地,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之所在。意思是,大国将成为天下诸侯国争相攀附或自愿归附的对象,成为万民竞相汇聚之地;成为天下诸侯国向往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成为天下万民渴求的归依之场所,成为天下最有生机活力的地方。接着,老子又以自然界的“牝、牡”相处之道,即“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喻邦国相处之道。比如说有些雄鸟,为博得雌鸟的青睐,要先搭好巢,垒好窝,要将洞房装饰得漂亮,还要用上好的舞技、优美的舞姿来打动,来吸引雌鸟,雌鸟却常常静观之,一副爱理不理、挑三拣四的样子。这种比喻,既形像生动,又通俗易懂。所以“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以下小国,则身边多了一群患难与共的兄弟;小国下于大国,则大国视之如手足,待之如兄弟,必细加看护,勤加呵护。两者各得其所欲者,盖因大国善合于小国之心,小国善承于大国之志也。但老子认为,邦交之关键,还是在大国,所以最后以“大者宜为下”为结束语,也回应了首句“大国者下流”。其之论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又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总之,邦交之道,也应法天地自然之理,体无为之治之化。处于上者,如天之覆,无所不容。处于下者,如地之载,无所不纳。上下当以卑下自处,如此,大国无慢下之患,小国无傲上之忧。虽不求兼蓄人,未有不兼蓄人。虽不求入事人,未有不入事人。大国“为下”而成其大,小国“为下”以安其小,各得其所欲,都心想事成,又何乐而不为呢。但邦交之核心是“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下流”,是指江河湖海等自居下流,住在下头的意思。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之道,也是一种自然之德。江河湖海等只有居下流才能够聚齐万涓之水,以成其大。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下流,引申为谦虚处下的处事态度。大国者下流,意思是大国居大而不自以为大,不盛气凌人、不恃强凌弱、不咄咄逼人,而是谦虚,自甘处下。老子将自然之道,引申到人类社会的邦交之道。江海只有处下,不择细流,才能够成其为大。同样,大国也应该学习自然之道,居大而处下,惟有以这种谦虚处下的胸襟和态度,才有可能成为天下众望所归。
  “天下之交”。“交”,是指交汇,指众望所归、民心所向的意思。江河湖海,是百川千流最后交汇之地。一个大国只有自己非常谦虚,自甘下流,把自己的位置摆得低低的,天下各诸侯国才愿意去归附它。大国者下流,是因;天下之交,是果。“天下之牝”。“牝”,本意是指雌性、母性,代指静而不躁,博大包容。百川千流奔腾咆哮,到了下流,汇入江河湖海,渐渐地就安静下来,象投入母亲的怀抱,有了归依的感觉。同样,大国下流,天下之民,也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自己归依之地,如儿归母。大国也象母亲一样容留,接纳,呵护他们。大国下流,是因;天下之牝,是果。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牡,代表雄性、躁动不安。雌性常常以静制动,降服雄性。老子说过“高必以下为基,贵必以贱为本”、“静为躁君”。牝常以静,以无欲无求,制服躁动不安、势大力沉、不可一世人的牡。以静制动。动从哪里出来?动从静中来,所以静为躁君。太极拳,能四两拨千斤;水是静柔的,但使木头烂的是水,使土崩溃的是水,使火灭的也是水,水滴石穿的也是水。“以静为下”,意思是不但要静,要以静制动,还要为下,要谦卑处下。老子再次强调“以静”和“为下”,这叫一唱三叹,就象诗歌中的反复吟唱,既增加节奏感,又强化所要表达的内涵。老子用自然界的“牝”和“牡”,这种动物世界的雌雄相处方法,引申出大国与小国相处之道。也再次印证老子的道法自然。其实,“以静”、“为下”这两种方法,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以静”,因为冲动是魔鬼,冲动会让人丧失理智。我静,我不被激怒,我心平气和,你骂我,毁谤我,我不还嘴,我心光明,我心不动如山。而骂人者最希望看到的是,被骂者气得暴跳如雷。若是对方不回嘴,毫无动静,单方面喋喋不休,自己口干舌燥不说,也就觉得没意思,骂不下去了。如果你还搬条凳子让他坐下骂,端杯茶让他喝,外加说骂得对、骂得好,他可能会立即缴械投降,觉得你太强大了,会尴尬得都不知道怎么收场才好,觉得自己真是自讨没趣。这就叫“以静”、“为下”之道。所以,我们常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能够“以下”,小国则心悦诚服地归附你,身边自然多了一帮铁了心的小兄弟;小国能够“以下”,大国则容纳你,庇护你,自然也就无人敢欺负你,对你吆五喝六的。所以呀,或者是因为“以下”而让小国投奔、聚齐在自己麾下,惟马首是瞻;或者是因为“以下”而被大国接纳、信任,而得到大国庇护,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畅快。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大国不过就是要兼收并畜,想多养几个人罢了。小国不过是想取得大国的信任而成为身边的人而已。大国小国最终各得其所,其重点是“大者宜为下”,大者应该在谦虚处下这一点上,带好头,作表率,这是邦交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