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五十四章 善建

第五十四章 善建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2 15:44:39      字数:4285

  善建者不拔,善抱着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得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详解: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白话:善于建树者,建树之后根深蒂固难以拔去,善于抱持者,一旦抱持,便身心合一难以脱掉,善建者、善抱者可永享子孙祭祀,香火永续。
  阐述:“善建者不拔”,意思是我立于此,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阴阳不能易,天下不能违。它至坚至固,至常至久,终不能拔之而去也。“善抱者不脱”,意思是我怀抱道德,日夜不忘,片刻不违。它同天地一样广大,如日月一样昭明,功可立于天下,泽可流于万世,日久而不能泯灭,时易而不能变迁。“子孙祭祀不辍”,意思是善建者、善抱者德被后人,恩泽子孙,此道此德,子子孙孙享之不尽,用之不穷,因而香火永续。此正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老子所在年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在。古之祭祀,意味着与祖宗神灵的沟通,意味着合法性与合理性,意味着获得认可与庇护,是世人一种强大的精神寄托,世人也由此获得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与迷信关系不大,是一种信仰。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白话:用善建、善抱之自然无为之道修于身,其德必定纯真;用善建、善抱之自然无为之道修于家,其德必定宽裕有余,家人无不受益于此;用善建、善抱之自然无为之道修于乡,其德必定成为乡邻的榜样与示范,淳朴风气遍及乡里;用善建、善抱之自然无为之道修于国,其德必定博大丰满,国人无不自化,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用善建、善抱之自然无为之道修于天下,其德必定无所不及,无所不覆,其德无区别无对待,如日月之光普照天下,泽被万民。
  阐述:万物有根,万事有本。固其根,则枝叶自茂;修其本,则万事自立。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乡;乡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之本,在于德。德既立,则身无不修,家无不齐,乡无不和,国无不治,天下无不平。
  是以“修之于身”,则天德全备,人欲之私不有,是非之念不生。敛之于内,此德无不昭明;发之于外,此德无不形著;身心内外,都是此德;进退出入,尽是此德。虽有困辱之事切迫于身,亦不能害其德;虽有生死之变交临于前,亦不能失其德。此德不变不迁。故曰:“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则孝之于亲,敬之于兄,友之于弟,和之于妻,慈之于子。推一身之德,一家老幼,无处不善,尊卑长幼,无人不善。故曰:“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则不以贤智先人,不以侈泰自是。乡党见之而起敬,邻里就之而钦崇。有德之言,人人信奉;有德之事,处处尊崇;有德之名,代代称颂。故曰:“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则可以立纲常,扶大义,可以明天理,正人心。尽于君,君无不信;及于臣,臣无不忠;施于民,民无不安。日远日大,日久日新。泽在一时,可为万事法则。功在目前,可为万代不朽。故曰:“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则天下之百姓虽多,未有一民不被其泽;天下之万物虽广,未有一物不蒙其化。所以万物一体,天下一德。周流而不滞,普遍而无遗。故曰:“其德乃普。”
  3、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白话:所以,以观天下众人之身观自己之身,以观自己之身观天下众人之身;以观天下众人之家观自己之家,以观自己之家观天下众人之家;以观天下众人之乡以观自己之乡,以观自己之乡观天下众人之乡;以观天下众人之国以观自己之国,以观自己之国观天下众人之国;以观天下众人之天下来观我之天下,以观我之天下观天下众人之天下。
  阐述:观天下众人之身,如自己之一身;观自己之一身,即是天下众人之身也。身不自爱,以爱身之心爱于天下;财不自立,以利己之心利于天下;惟知天下之身,不知自有其身;惟知同于一身,不知自私一身。以身观身,盖为此义也。
  自家之中,有父母,有兄弟,有夫妇,有子孙。天下之家,皆如是也。圣人观天下之亲,不异于自己之亲;观天下之家,不异于自己之家。所以教于家者,即以教于天下。教于天下者,即如教于一家。家家有六亲之美,家家全人伦之道。天下之人,同然而亲,不异于亲;同齐其家,不异于家。故曰:以家观家。
  圣人处于一乡之中,观天下之乡,不异于本土之乡;本土之乡,不异于天下之乡。所以化于一乡者,即化于天下之乡;化于天下之乡者,即如化于一乡。一切乡党之风俗自美;一切邻里之德化自淳。以乡观乡,盖是此义也。
  国虽有大小之分,有邻国本国之异,圣人道同天下,不生本国邻国之心。德被生民,不起大国小国之见;因时顺理,而万国同观;修德省躬,而千邦一致;国国同观,而国无异政。观有同心,而心无异心。故曰:以国观国。
  天下虽大,圣人必有仁义遍及之心。虽遐方异域,不因远而视为度外;虽山河险阻,不因难而懈其扶持。所以四海同风,万民乐业。虽四海同风,万民乐业者,圣人不敢以天下为己有,观天下于大公,观天下于一心。圣人所以无一毫私意,皆因圣人无一念不至纯也。故曰:以天下观天下。
  4、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白话:吾何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者,凭借如此也。
  阐述:此二句总结上文之义。以修身之德,修及于天下;以观身之德,观至于天下。一德立,天下之万善并立。一德成,天下之万理具成。德无不同之德,观无不同之观。天下之身,天下之家,天下之国,天下之天下,处处同然,绝对不二。大同之善,无往而不善;至一之理,无往而不一。
  
  综述:
  上一章,老子首先讲了为道者修习大道要注意:一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要“介然”,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久久为功,达到我心光明;二是“唯施是畏”。勿生施为之心,勿起强人之念,不要发号施令,谨记“以百姓心为心”。接着,老子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背离,即“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之道貌岸然、丰衣足食,与“朝甚除,田甚荒,仓甚虚”之非道现实,老子说这不是“道夸”,而是“盗夸”,就象是偷窃了别人财货的小偷在炫耀,在显摆,在自娱自乐。
  本章的核心在“善”字。善者,以道为本,以德为用;善者,体无为而无不为之理,用自然而然造化之妙。此善,有如日月在天,其大明之光,未尝私照;有如圣王在位,其大同之德,未尝私亲。日月之照无私,所以光通天地之大;圣王之德无私,所以化行天下之广。故善治天下者,不纵耳目之欲,不适躬体之便。贫贱不移其心,富贵不淫其意。不以强胜于邻国,不以异政扰乱于民生。不以谗佞轻忽于四海,不以欺罔失信于天下。天下之民,怀其德,颂其美,被其泽,而乐其业。是故同于身,万身一身;同于家,万家一家;同于乡,万乡一乡;同于国,万国一国;同于天下,天下一天下。当此之时,身无不修,家无不齐,乡无不和,国无不治,天下无不平。倘若不然,大同之德不修,私智之心一立,则四海之内,扰扰不齐;天下之事,紊紊难治。善建者,此心光明而建;善抱者,此心光明而抱。文中所讲者,盖为此义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此句与第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等句类似,老子还是在比喻,还是指有心而为之的技术再好,终有破解的技术与之相对,故而“开”之、“解”之、“拔”之、“脱”之。这也是为何:“世人多巧,而心茫茫然”之缘故。现在的人,技巧不可谓不多,本领不可谓不大,而其内心却深感迷惑、困惑。何耶?不知“善建”、“善抱”也,不知在何处立身,心中也无信仰。所以,老子讲的善建、善抱,不单指建房子、抱东西,讲的是修行,如何立身,如何立德。善建,要回答的是在哪立身,何以立命;善抱,要解决的是指何以立德,信仰的问题。“善”,就是要顺着,不可逆着、拧着,不要去投机取巧,不要无事生事,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强不能以为能,要用其自然之理,顺其自然之道。善建者,是固其根而后营其末。儒家也说“泰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所以,真正的善建者,是不会到身外去建;真正善抱者,是不会靠投机,不用机巧,不会使术去抱,而是守正道,顺自然,抱人心。
  老子讲道,不是坐而论道,泛泛而谈,不但要心上练,心上修,而且要回到家、乡、国、天下之事上,要事上练,事上修。对统治者而言,“善建”,就是以大道立国,建立政权,“善抱”,就是以大德保国,稳固政权。以大道为基,自然不拔;以大德为守,自然不脱。如此,江山自然稳固,天下自然太平,自然子子孙孙香火不断。所以,老子提出“修之于身”直到“修之于天下”。这也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效。或许二者之间有源流关系。不过,儒家的“修、齐、治、平”,是从个人修养,发展到家庭伦理,到治国平天下,是向外走的,讲究的是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以治天下,态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道之修行,是向内的,是以个人修为日渐提升,境界逐渐开阔,进而知天理、明人性而实现天下大治,讲究顺其自然之道,即无为而无不为治天下,强调的是修身固本,注重的是源头,态度是“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真,是德的最本质属性。何以辨其真伪?就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也就是“不拨”、“不脱”,这个德才是真的。德的真实性,向家、乡、国推开,到“修之于天下”,格局渐大,得到家族的验证,表明其德尚有余裕,能泽及家人;扩大到乡里也能得到验证,表明其德已经具有榜样示范效应;到一国里还能得到验证,表明其德已经是非常之丰厚、丰硕了,有如丰收在望的麦田稻田;到天下仍然能够得到验证,表明其德是普世的,再无亲疏之分、高低贵贱之别,没有区别、没有对待,有如日月之光普照,无所不及,无所不覆。这是为道者修为的最高境界。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这是老子提出的五种为道方法。大意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是进一步解释:其德乃真、乃余、乃长、乃丰、乃普,是通过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来验证。言外之意,道行深浅,要用事实来说话。“以天下观天下”,意思是,认识到这个天下,已经与自己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己和天下是一个整体,这个天下就是我的,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在,天下与我是一,而不是二。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然,它的意思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这个“然”是一样的。意思是我何以做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凭的就是这个,我是这样“知其然”,也是这样“知其所以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