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五十三章 盗夸

第五十三章 盗夸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2 14:51:23      字数:4254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荒,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详解: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白话:假使我常有所知、有所悟,能够有幸行进于大道,有机会行大道于天下,最为畏惧的就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阐述: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此文的意思是,孟子对高子说:“山径都是世人用脚板踩踏出来的狭窄空地,经常有人行走,长此以往便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走了,它又会被茅草堵塞。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这里的“介然”用之,就是经常的、长此以往地使用的意思。本章的“使我介然有知”,意思是说,假使我能够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地有所悟、有所知。前一章讲修行大道之常,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行于大道”,而得以行进于大道。“唯施是畏”,最为担心的事是以自为是地强加于人,强迫于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担心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会喜欢那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行于大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大道上行走。老子所在的年代,大道是指官道,行于大道者,定然是位高权重者正奔忙于公务。“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有朝一日我明悟了,得道了,进入了统治阶层,能够行大道于天下,最最担心的事,是怕控制不住自己,而想有一番施为,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天下。老子的劝诫之意是非常明显。意思是任何统治者,一旦君临天下,或者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总是想着如何轰轰烈烈,想着如何作为一番,或开疆拓土,或大兴土木,或称霸天下,以立万世不朽之基业。所以老子说“唯施是畏”,这才是我所害怕的,更是天下百姓所害怕的。为什么唯“施”是畏呢?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用出去、散出去或施舍给人,按理说是件好事。不不,老子在此可不是这个意思。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愿接受的事,千万不要强加于他人。施,就是强加于人、硬塞给他人,一厢情愿的意志扩张。老子的“施”与孔子的“施”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孔子是站在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这样一个为人处事的角度;而老子是站在为道之心,要保持内心光明,遵从自然的角度。为何两位先贤都强调“施”?因为那种将自我意志在权力机器里被放大的感觉,比迷幻药更让人飘飘然,让人找到超凡入圣的魔幻感。偏偏统治者手中有权,可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于社会和他人。“施”的恶果,是“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施,在中国古代叫“有违天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破坏公平正义。所以“唯施是畏”这句话,应该作为官员和社会公众人物的座右铭。
  有人将“介然”注释为担忧、介意,将“施”注释为邪、歪、偏。整句话的意思变成:让我担忧的、介怀的是,行走在大道上,唯邪道是最为畏惧的;也有人将“介然”注释为稍微,小有。整句话的意思变成:假使我稍微有所知,在大道上行走,唯岔道、歧途是畏惧。先不说对错,首先感觉在语气上、在格局上、在气势上陡降,显得绵软、小家子气,与前面章节的文风格格不入。
  2、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白话:大道平实、坦荡,不彰显、不炫目,而世人偏偏好浮华、喜捷径,贪虚名、图小利。
  阐述:此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述和说明。夷,视而不见曰夷。大道甚夷,意思是道在天地,没有天人之别,没有物我之分,没有区别、没有对待,是很好修行的。“而人好径”,而世人偏好急功近利,喜欢“聪明”,去占便宜、走捷径,期望以更快更好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最后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背离大道,甚至赔上身家性命。这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跳进来”。故“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有两层含意,一是实指“道”与“径”,二是指“道”与“非道”。得道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所追求的是“无为”之境界,目标是“无为而无不为”,原则是无条件地遵循、服从“道”。
  3、朝甚除,田甚荒,仓甚虚;服文彩,佩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白话:朝政朝令夕改,田地大片荒芜,粮仓十分空虚;穿着华美的衣服以示其高贵,佩带锋利的宝剑以示其威严,成日山珍海味还难以下咽,吃穿用度绰绰有余,饱食终日。这是偷窃者在自我炫耀,而不是以道治天下。
  阐述:老子列举了“施”的恶果,“好径”之背离,讽刺那些以“道”自诩,以“天命”自居的统治者。他们与老子提倡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想去甚远,故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这简直就是偷窃了别人财物的小偷,还在炫耀于天下,而非以道治天下。此句与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之讥讽,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曾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惜以王为代表的统治者,非以“道”夸天下,而是“盗”夸天下!
  
  综述:
  上一章,老子讲习常。前半段讲如何以身合道。老子以一个超级宏大的场面开场,即“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接着让我们站在“天下母”的视角俯瞰天下,来重新认知天下,“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然后,“既知其子”,重新审视了自己,看清了自己,再反过来仰视“天下母”,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复守其母”,放弃小我而成就大我,达到忘我无我、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便“没身不殆”。但是,光这样还不行,还得排除干扰,要“塞其兑,闭其门”,堵塞一切贪念之口,封闭所有嗜欲之门,则“终身不勤”。反之,终其一生都是忙碌疲惫,不可能得到救赎。如此一来,就清静了,就可以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以先知先觉,能“见小”,具备超常的洞察力,拥有大智慧。就懂得“守柔”之道,“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最后“以其光,复归其明”,将大智慧、大胸襟之光芒用以反躬自省,损之又损,而“无遗身殃”。后半段讲的是如何以心合道。“是为习常”,这就是为道者的修炼之法。
  本章,首先讲了为道者修习大道要注意的事项:一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意思是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达到我心光明;二是“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意思是行大道于天下,千万谨记“以百姓心为心”,勿生施为之念,勿起强人之心。接着,老子讲了社会现实中“有道者”的非道与背离,即“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之道貌岸然、之饱食终日,与“朝甚除,田甚荒,仓甚虚”之非道的严重对立,老子说这不是“道夸”,而是“盗夸”。
  “使我介然有知”,是紧接着五十二章的“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之“习常”,损之又损,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达到我心光明,达到“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以自然可以“行于大道”。而行于大道,并非万事大吉。行于大道,人会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所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老子最担忧的,认为最可怕的,就是行大道的人,停止“用其光,复归其明”,忘却初衷,渐渐被私心私念蒙蔽内心,以自己心为心,而不是“以百姓心为心”。所以,世人常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何也?因为“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非常平坦,走正道、走大道,是最好的,也是容易成功的、最容易抵达终点。但是,“而人好径”,世人偏好抄近路,走捷径,希望快点成功。因为世人更相信的是自己的智巧,是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急功近利,故而易入歧途,而迷路,最终欲速则不达。为政之道也是如此,要久久为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操之过急,则违背自然;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王弼的解释是“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何况你还要用施为来添堵,自己把大道中间给堵塞住了。所以道家修行,讲究抱一守终,儒家强调“志心一处”,佛家说要去邪念。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要求心不散乱,把向外的心收回,把妄念去掉。而现在什么都讲快,学佛、修行、修道都讲快,于是一些旁门外道迎合之,乘隙而入,“着我衣裳,毁我正法”,大行其道,结果着邪了、着魔了,而自己还浑然不知。
  “朝甚除”,朝,朝政、朝令;甚,就是程度比较深,或者是过分;除,除旧布新。就是说朝政它朝令夕改,下面疲于奔命,百姓无所适从,一切全乱套了。所以,老子会说:“唯施是畏”。前面的章节老子也说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所以说,朝政的改革也要客观、恰当,不能太过了,不能一厢情愿去搞这个搞那个,穷折腾,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有些人将“朝甚除”,解释为朝堂内楼宇建得高大整洁漂亮,此与“唯施是畏”呼应不太明显。“田甚芜”,芜,荒凉、荒芜。“田甚芜”的缘由自然是“朝甚除”给闹的,基层疲于奔命,百姓无所适从,田地自然荒芜。“仓甚虚”,仓库很空虚,没有什么粮草,说明什么,说明被上面搜刮一空。仓库是指地方的仓库,而不是指皇家的仓库,他们的是“财货有余”。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文采,文,就是有花纹;采,就是色彩艳。意思是穿着华服。带利剑,为什么不说带宝剑?一是装得很威严,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二是内心还是有点小小地畏惧、胆怯的。既形象,又生动。“厌饮食”,是指吃得太多了,山珍海味吃得无味了。“财货有余”,财就是钱财,货就是东西。说明他们很贪心,贪得无厌,将地方仓库搜刮空了,以供他们自己挥霍奢侈。可见其“生生之厚”也。
  “是谓盗夸”,有的版本是“是谓盗竽”,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盗,就是偷窃者;竽,就是滥竽充数的竽。竽者,吹嘘也,即夸也。意思是这就好比偷窃者干了偷盗之事,还在自我吹嘘、夸耀。“盗”与“贼”这俩字,古时跟现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盗是强盗,贼是小偷,古时正好相反。“盗”字底下是个皿字,是个盘子,上面是流口水,意思是看到盘子里有东西,这么多好吃的,就流口水,想偷偷的拿一点尝尝,这个叫做盗。“贼”,是看见一个贝,就拿着兵器,明火执仗来抢宝贝,是强盗。所以“盗”,不能解读成强盗,何况老子也没这么冲。有人干脆将“盗夸”解释为强盗头子,如此夸大其辞,是在夸老子呢,还是在抹黑老子,还是真的误解了老子?以为老子愤世嫉俗?
  最后二句,是总结上文。统治者取民力以自乐,取民赋而自用。其乐也,不与民同。其财也,不与民共。此等所为,炫于外,而虚其内。丧其本,而求其末。其内既虚,其本既丧。有者非有,富者非富,故曰“是谓之盗夸”。如盗人之物,跨为己有。至事露之日,终非己有也。此绝非有道之人所为之事耳!故曰“非道也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