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1 03:13:24      字数:3105

  此章之宗旨,教天下之人,知止之意。用于修身,若能诸尘不染,万缘放下,立身清静,抱真养朴,则性中之天地,自然相合,心上之甘露,自然密降,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用于治天下,则万物将自宾,民莫之令而自均。
  
  详解: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白话:善于了解人、识别人,既知其表又知其里者,睿智。善于剖析自己、能正确评价自己者,知自己之所长,知自己之所短,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阐述:知人者,知其长也知其短,知其好恶,也知其所想。一般之人,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与不足,不易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最不擅长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人者,知其好恶,才不至于揭人伤疤,戳人之隐痛,知其长短,才能知人善用。知人最难者,是知其心,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故曰知人者智。比知人更难的,是自知。人最看不清的是自己。因为,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是,高估自己,一旦受了挫折,又最容易妄自菲薄,低估自己。人最容易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从而沾沾自喜,而最难以发现和也不愿面对的是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说自知者,是个明白人,心里透亮。自知,是本,不自知者,难以知人。不自知者,不明,不明者不智。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白话:战胜别人、超越别人,是有实力有力量的表现,而能战胜自己、打败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阐述:战胜别人,有各种情况,有思想上战胜、有力量上、技能上的战胜,有综合实力上的战胜,也有品德上的战胜,故曰胜人者“有力”;而自己战胜自己,却很难。俗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为凡是人,都有心魔,有嫉妒心、贪婪心、虚荣心、恐惧心、执着心,而要戒除内心的嫉妒、贪婪、虚荣、恐惧、执着是很难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必须久久为功,要有恒心与毅力才能根除,还要谨防它复发、反弹,否则前功尽弃,故曰“胜己者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强者。自胜者强,对应“自知者明”,自知,才能自胜;胜人者有力,对应“知人者智”,知人,才能胜人。
   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白话:知道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用强而前行者,必然胸有大志。
  阐述:知道满足的人,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富有,品尝到内心的圆融充足之乐。不知足者,则永远感觉“还不够”,永远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广厦千间,夜眠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知足者,才能真正体会到富有的滋味。用力强行者,必然有大志。志,有很多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是志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志也。一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是志也。高官得做,骏马任骑,金玉满堂,佳丽三千,是志也。故常言道: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修身养性,不要立志搏富贵功名。老子此处的志,无褒无贬,是中性。强行者有志,对应“胜人者有力”,有力、有志,定然强行;知足者富,对应“自胜者强”,强而知足,定然富。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白话:不丧失其根本、其伤其真元的人,才能长长久久。是自然死而不是夭亡者,才说得上是有寿。人死身亡而其精神、其思想被世人传诵、光大者,才是真正的寿与天长,才称得上是万寿无疆。
  阐述:一个人不管多厉害、多了不起,身体是根本,一旦其身子骨不行了,其它的皆是枉然。一个人不管有多少想法,有多少欲望,但不能忘了本,才能长久,“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根深得才能叶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想保长久,必须守住根本,固好真元。人都希望是慢慢老死,而不是夭亡,甚至希望与天地同寿,但不死又是不可能的,真正的长寿者,是其思想不死、精神不朽。正如藏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综述:
上一章,讲修身治国,这一章,老子一口气讲了八者: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胜者、自足者、强行者、不离其所者、死而不亡者。讲自知、自胜、自足,可保长久,可以延年益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知人,不过是有智慧而已,自知者,才是真正的眼明心亮,通达四方。知人,是一种境界,自知,则为更高之境界。自知,是根,是本;知人,是延伸,是扩展。我们讲“知人善用”,但自知,才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世人皆知其为知人善用之典范,却忽略他们更是自知之典范。刘邦在庆功宴上,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刘邦所言,哪一点不是自知?房玄龄处理国事总是孜孜不倦,交待的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李世民任其为中书令。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李世民任其为谏议大夫。李靖文才武略兼备,出能带兵,入能为相,李世民任其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还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搭配成了著名的“房谋杜断”。从表面上看,是知人善用,更深层里,却是自知之明。知人,难;自知,更难。为何?因为人的眼睛只向外看,只看到别人的是非、美丑,却不能返观内视,所以人,常常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只有自省者,内视者,才能将自己的短处、不足看得清清楚楚,心才能空,人才会谦虚,才不会自以为是,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看待别人,此时的心就像日月当空,秋毫毕现。故曰“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战胜别人,说明你有向外扩张的勇力,而自胜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用其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要救世救人,自己都没救,又何以去救别人。所以,与其胜人,整天想着战胜别人,不如把力量用于自己,先战胜自己。俗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能克己制胜,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意思是:知足的人内心永远都富有,用力强行的人,定然有大志。贪欲无厌,永不知足者,即使富有四海,还想更多,所以,看自己的财富、地位、权利总觉得有所缺乏,不算富足。知足者,即使吃菜根,喝白水,穿布衣,住茅房,依然安居,依然快乐。物质上能够维持,精神上又是那么充实,就感觉自己真是一个富足的人了。“强行者”,知人而不能自知,胜人而不能自胜,常不自足,故其必然有志,而强力而行。知足者富,对应“自胜者强”。自胜者,境界一次次提高,内心自然充足圆满。强行者有志,对应“胜人者有力”。战胜别人,显得孔武有力,用力强行,显得很有心志。不知足者,必然有志、有力,冀以“胜人”,“强行”来弥补内心之空虚。要想全面正确理解“强行者有志”,可将其与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辙迹”进行比对。一个是善行者,一个是强行者;一个是无辙迹,一个是有志。两厢一比,其义自现。
“不失其所者久”。什么叫不失其所呢?“所”就是居所,人所停留、安住的地方。不失安身之所在,引申为:为人处事不能丧失根本,要守本分,不能心猿意马,魂不守舍,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如此才能长长久久。“死而不亡者寿”,本意是寿终正寝而不是意外身亡者,可以称得上寿。意思是是正常衰老自然死亡的,而不是早夭、阵亡、伤亡等造成的死亡,可以说是寿。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而不亡者寿,引申为:身死而精神永存者,才称得上是寿与天长。活着,就一定要有价值,要有意义,才不枉来人世一趟。死了,其思想、精神成为后人的财富,此为“死而不亡者寿”。比如老子,其思想,我们就在学习在研究。
这一章主要宗旨,就是保持向道之心,自知、自胜、知足,做到“不失其所”、“死而不亡”。全文中,“自知者明”与“知人者智”,“自胜者强”与“胜人者有力”,“知足者富”与“强行者有力”是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关系,又体现了一体之两面。同时,老子提倡的在意的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足者富,如此有望达到:久且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