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0 21:21:48      字数:3152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详解: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白话:用兵之事,战争啊,是件不祥之事,万事万物都厌恶它,躲避它,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轻易动用。
  阐述:兵,不能注为:刀枪剑戟等兵器。不能受“不祥之器”中“器”的影响。老子常提“器”,是因《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是抽象的无形无象的,器则是具体的事或物。“夫兵者”,意思是用兵之事啊,战争啊。“不祥之器”中的器,并不是指兵器,而是指事情或事件。言其“不祥”,是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刀枪剑戟等兵器,本身并不存在祥与不祥。何况“冠不离头,剑不离身”是当时贵族之礼仪,是身份的象征,老子、孔子都喜欢佩带长剑,屈原在潦倒不得志时,还是要佩带长剑,如其为不祥之器,为何又要剑不身耶?所以说,老子所指的不祥之器,并非指刀枪剑戟等兵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两兵相持,杀气弥天,连飞鸟受惊而远远地飞离,连走兽也惊恐而远远地逃遁,况于人乎?战端一启,生灵涂炭,尸横遍野,民惟恐避之不及,故言“物或恶之”。有道之人,必不用此不祥之兵,而是以道德化民,不战而天下自然平定,不征而万民自来归顺。绝不轻言兵事,绝不轻启战端,故言“有道者不处”。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白话:君子平常生活,谦卑处下,以和、柔为美,以左为贵,一旦用兵,则机变诡诈,神出鬼没,以右为贵。
  阐述:左边为阳,是生位,右边是阴,主凶。所以一般情况下,左位为尊、为大。日常生活,追求和谐,尊重他人,自然是崇尚左,以左为贵。兵者,不祥之器,杀戮太重,自然要慎之又慎。为保全自己,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与君子之道相反:进使敌人莫知其进,退使敌人莫知其退,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以诡谲相胜,以变诈为能,是故用兵之道,贵於右,而不能贵於左。
  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白话:兵事,战端,是个不祥的东西,非正人君子之类的东西,不该是君子所拥有的。万不得已才会动用,战端一开,要没有丝毫兴奋反而异常平淡冷静,这是上上的用兵心态。即便是胜利了,心里也不觉得是光彩,而那些以战为美,战事一启觉得美滋滋、乐陶陶的,必是喜欢杀戮之人,是战争狂人。
  阐述:兵事不是个好东西,绝对不能时时将它挂在嘴上用在手上,作为君子要远离它,对它要慎之又慎,不是万不得已、不是情非得已、不是迫不得已,绝不轻易动用它。一旦动用,不要被仇恨、愤怒所蒙蔽,也不要为复仇而兴奋,而是要冷静、恬淡,这样子头脑才会清醒,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才能“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即便是胜了,也能“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时时牢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还是觉得战争是丑陋的、残酷的、野蛮的。而那些美化战争的人,都是乐杀人者,都是些嗜杀成性的人,是魔鬼、是屠夫。
  4、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白话:好战者、以杀人为乐者、嗜杀成性者,他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下的黎民百姓也容不下他。
  阐述:任何年代,都会诞生一些好战分子、战争狂人,他们总爱挑起战争,以杀人为乐事。春秋时期,诸侯混战,争霸天下,老子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他断定:“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求生,是人的本能,所以欲杀人者,人亦欲杀之,乐杀人者,人亦乐杀之,“其事好还”。从古至今,战争狂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二战中的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结局大多也是悲惨的。
  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白话:办好事、办喜庆之事,尊左为上,以左为大;办丧事、不吉利之事,尊右为上,以右为大。
  阐述:此乃古之习俗。这种风俗,至今尚存。如主席台上座次排定,也是以左为大;办丧事,以死者为大,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却是以右为大。还如风水中,有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
  6、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白话:在两军相对的战场上,偏将军居左位,上将军居右位,这样做,是表示对战争是用丧礼来对待。两军交锋,伤亡者过众,用兵者要以沉重悲哀之情来对待;胜了,对待双方阵亡的将士,要用丧礼好好安葬。
  阐述: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偏将军主要是带领部队冲锋陷阵,他居左位,是生位,用意是提醒偏将军,爱惜将士性命,不能让将士陷入绝境,轻易丧失生命。上将军是全军的统帅,主要是运筹帷幄的,他居右,是凶位,用意是提醒上将军,要慎之又慎,战争是不祥之器、是杀戮的机器,要懂得适可而止,“果而已”,既要珍惜和爱护将士生命,也不要增加杀戮,增大战争的创伤,加深彼此的仇恨。这样排位的意思,是用丧葬的礼仪来对待战争。两军交战,相互厮杀,死伤者过众,用兵者要以沉痛悲哀的心情来对待战争;胜利后,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来安葬双方死亡的将士。以此告慰死者,安抚生者,以示惜军爱民之德。虽是破敌得胜,不敢以战胜为美,不敢以有功为能,时刻谨记,此战为不得已,终是不如不战,期望自此之后,天下太平,人人共享太平之乐。
  
  综述:
  上一章,老子提出“善兵者,果而已”,意思是善于用兵者,战是为了止战,战是为了不战。战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达到了“果”就要及时休兵、止战,而不穷兵黩武、不强取豪夺。否则,物壮则老。这一章,老子提出:“兵者,不祥之器”,要恬淡为上,要以丧礼处之。通篇近似白话,无难懂之处。
  为帮助大家理解“兵者,不祥之器”,下面介绍老子所处年代的一些情况和一些礼仪。
  老子所在的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天下名义上是周的天下,但周天子实际掌控的范围,与一个中等诸侯国相近,根本管不了各诸侯国之事。各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许多小国被吞并。各诸侯国内部,一些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主现象屡见不鲜。春秋240多年内,有大小战事480多起,有52个诸侯国被灭,有43名诸侯国主被臣下或敌国所杀,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余次。周天子称“王”,各诸侯被册封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如宋国君称“公”,晋国君称“侯”,秦、郑等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国君称“男”等。而蛮夷之邦的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等,不尊周礼,偶尔也自称王。尽管周天子地位衰微,“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但中原的诸侯国还是恪守着周制,“王”号还是由周天子独享。如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是取消“王”号,不称“吴王”而称“吴伯”参加盟会。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王”,把径自称王的国君视为“蛮荆”、“淫名”的化外之人。国君名号虽有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本国之内,却都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
  日常礼仪,以左为尊,凶事则以右为尊,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所谓“吉事”,有吉礼、嘉礼、宾礼。吉礼,主要是祭祀,包括周天子祭祀,诸侯祭祀和民间祭祀等。祭祀居礼之首,称吉礼;嘉礼,主要是政治礼仪,包括皇帝即位,改年号,皇家婚嫁,设官分职等。民间的上学、加冠等礼仪,也属嘉礼;宾礼,是社会交往的礼仪,包括周天子接受诸侯和蕃国的朝觐,周天子遣派使者访问诸侯国或蕃国,参与诸侯间的会盟等。所谓“凶事”,有军礼、凶礼。军礼,顾名思义,就是军队建制、行军打仗的礼仪,包括出师的文檄和仪式,检阅,誓师,行军过境的祭献活动等;凶礼,是应对灾荒、丧葬的礼仪。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