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0 20:28:58      字数:4441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可以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详解: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白话:了解、明白雄性的禀性,坚守、秉持雌性的态度,作为上、行动上仿效天下的溪水。达到溪水利万物而不争和谦卑处下,永恒的德就不会背离而去,重新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纯洁的状态。
  阐述:雄性的禀性是:高大、威猛,喜张扬,爱炫耀,具有一定的侵略性、攻击性和占有欲;雌性的禀性是:柔弱、顺从、不争强好胜,精心哺育下一代。“知其雄,守其雌”是“知其雄、雌,守其雌”的简化。“知其雄”,意思是了解、明白雄性和雌性的特征、禀性;“守其雌”,指为人处事的立场、行事的风格秉持雌性的态度,即为人处世柔弱、低调,不恃强凌弱,处处表现出一种温柔亲善。“为天下溪”,为,达到也,达到溪水一样的品性,即“上善惹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老子认为,事做得最好,处事最圆融的就是水。水不是自己不强,或不能强,而是保持谦卑的态度,因为越是处于低下,自己就越能聚集众水,也就越能日益强大。“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为人处世也,为人处世像溪流一样保持低调,就能保持大德不离身,就能回归于婴儿一样的纯洁。婴儿不仅纯洁,而且是处于最“无知”无欲的状态,不会固执己见,易接受新鲜事务。婴儿的“无知”,是指婴儿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受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的影响,无污染、很干净,如同白纸,能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复归于婴儿”是指回归到婴儿那种身心自然、和谐,思想干净、无污染,不带成见、用童心看世界的状态,是指放下虚假,脱掉伪装,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是说真要回归到婴儿的无知蒙昧状态。雄、雌、溪、婴儿,是构成老子哲学世界的具有特殊蕴含的概念。
  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话: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和运行规律掌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大智若愚、无知昏聩的样子,行为处事达到尊敬天下万物。敬畏生命,尊重万物,永恒的大德就不会出偏差,重新回归到无极的状态。
  阐述:“知其白,守其黑”是“知其白、黑,守其黑”的简化,意思是对事情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了如指掌,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运行规律掌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一副大智若愚、无知昏聩的样子,正如老子在第二十章所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为天下式”,式,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意思是尊重万物,敬畏生命,如此才能“无弃人、无弃物”。对一事一物,或许是非清楚、黑白分明,但更多的未知还有待探究,更何况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态度是“守其黑”,我们的做法是尊重天下万事万物、敬畏生命。做到了这个标准,就重新回归到了无极的状态。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就是“大道”、就是真理、本真、初始。无极者,无黑白之分也。黑、白、式、无极,也是构成老子哲学世界的具有特殊蕴含的概念。
  3、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白话:对高高在上、社会地位尊崇所带来的荣耀清楚明白,却甘愿卑微处下,行为处世达到胸怀广阔、包容万象,为人处事象天下的山谷一样,永恒的大德才圆融充足,重新回归到未经雕凿的纯朴状态。
  阐述:“知其荣、守其辱”是“知其荣与辱,守其辱”的简化,意思是知晓高高在上、受万人尊崇的好处,懂得荣华富贵所带来的荣耀,明白地位卑微、处在社会底层所带来的羞辱,行为处事却自愿谦卑处下、甘受屈辱;做事行为效仿天下的山谷,胸怀博大,容纳万物,甘愿用自己的低下衬托出大山的雄伟高大,默默地生养万物,令万物生机盎然,却静静地处下从不夸耀。行为处事做到了山谷的样子,永恒的大德才会圆融充足,才能重新回归到未经雕凿未受世俗影响的状态。朴,是自然而然长大成材而未经砍伐雕刻的原木,代指诸德备足而返朴归真的人。返朴归真者,无荣辱也。荣、辱、谷、朴,也是也是构成老子哲学世界的具有特殊蕴含的概念。
  4、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天造地设的初始状态失散了,被加工制作成某种器物,从此就彻底定型了,其他用途也没了。圣人明白以上的道理,顺着万物的自然属性和特长,展其所长,尽其所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则可以成为百官之长,所以说最大的制作就是不人为地去伤害,割裂,而达到不制作而制作的最高境界。
  阐述:朴,是自然而然长大成材而未经砍伐雕刻的原木。朴是可以成为各式各样的器,有无以计数的用途。人们喜欢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工制作出某类器物,从而轻易地令其丧失了本真。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不会将自己归纳成哪一类型从而束缚自己。“不器”则可保自己的完整性和自由性。圣人明白以上道理呀,所以“知……守……为……复归……”,从而达到如婴儿内心之无雌雄、如无极之无黑白、如朴之无荣辱的境界。也就是上一章所说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圣人自然而然会成为百官之长了。所以最大的制作、最大的设计是无雌雄、无黑白、无荣辱,没有区别、自然而然,即“不割”,这才是最大的理想政治。
  
  综述:
  上一章说到圣人常善救人、常善救物,那是因为圣人明道、有整体观,深知事物的两面性及其不可分割性,深知两面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规律,善于顺其自然,所以能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日常,人们往往只看到“绳、楗”等有形物体的功用,而看不到无形“绳、楗”的妙用,不仅如此,还偏好于刚强的、显眼的、荣耀的事情,而忽视了它们的对立面。这一章,老子从雄与雌、黑与白、荣与辱的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而“知”、“守”,而“为”,而“复”。
  “知其雄”、“知其白”、“知其荣”,首先是要知,如果连雌雄不知、黑白不分、荣辱不辨,安能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跑步比走路快,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常跑而是常走,如果常跑,体力就消耗快,就不能长久,还有可能因为跑得过头,而使身体累垮,这其实就是我们践行“知其雄,守其雌”这一道理而最活生生的事例。
  可是,理是这么个理,却无人愿意“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类社会中,似乎以强凌弱、大鱼吃小鱼的事情比比皆是,“落后就要挨打”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所以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强大,而不希望自己总处于弱势。处于弱势,就会被他人欺负,就会被别人吃掉,这是铁铮铮的事实!那为什么要弃强守弱?难道应该任人宰割不成?这样说。当然是误解,也有断章取义之嫌。老子强调的强,是顺应大道大德的强,是长久的强,而有的人说的强,只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强了就有优势,就不会被别人欺负。这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可是,人有了这种意识后,就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妒贤嫉能,就会恃强凌弱。有人又说:我强了,不欺负人不就行了吗?此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但如果不明白大道,你想不欺负人都难。为什么呢?古人说“成者为王,败者寇”,败者哪有道理可言呀。在现实生活中,强者从来都认为自己有理,都认为自己做得对,一旦发生冲突,不诉诸自己势力的人几乎没有。是不是这样?
  真正的强者,是明白道理的人,他不求其名,不逞其能,虽然强大,但不以强示人,不气势压人,大智若愚,胸襟博大,能够宽容,能够谦让,甚至是委曲求全,这就是“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的做法。不是他不能强,真正需要他强时,他就能表现出其强大的一面。守弱,才能保持长久的强。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强人”,有的是老板,有的是经理,有的是官员,可很少有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凡事都要事必躬亲,生怕别人做得不如自己,生怕别人做不好,久而久之,身体被累垮了,一旦病倒了,你有再强的能力也没有什么用了,还会成为社会和家庭里的负担。那些累病或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值得称颂,但这里面也确实存在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叫“杀鸡焉用宰牛刀。”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要用大炮打蚊子”。杀鸡焉用宰牛刀,这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用兵方法,目的是保全部队的整体实力。其实,我们也应该如此,“好钢用在刀刃上”。强人、能人用过了头,就会变成病人,甚至变成废人。强,是需要保养的,所以在不需要表现强的时候,要学会保养,学会补充,这就是守弱。
  “为天下溪”,意思是效仿天下的溪水。后面的“为天下溪”意思是达到了溪水的标准,即达到老子在第八章提出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如此永恒的大德就不会背离而去,就可以回归到婴儿“外无政事、内无思虑”那种无忧无虑,就可以如婴儿般内心如一张白纸,不被尘世所染,没有成见、也不会固执己见,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虚心学习且善于接受外界的一切。
  “为天下式”,意思是有一颗敬畏天下之心。人间的是是非非和悲剧,大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引发的。如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夫妻不睦。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都认为自己对,都认为自己坚持了真理。如果有一方能够意识到也许自己是错的,很多悲剧或许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事情从局部看也许是对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可能就不对;一些事情从暂时性上来看是对的,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就不对。而且,是非观往往与人们所站的立场有很大关系。所以是非观念过于简单化是不行的,不能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需要多思考,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要为他人考虑,不能因为争个谁是谁非,连基本的对人的尊重和起码的敬畏之心也没有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心存敬畏,最佳的态度是“守其黑”,难得糊涂,“复归无极”,重新回归到了无极的状态,即无黑白而黑白自化。
  “为天下谷”,意思是放下人间的荣辱,时时空怀,以博大胸襟,才能宠辱不惊,才能做到内心不被世俗所雕琢,才能“复归于朴”,让自己成为自然而然长大而未被砍伐雕刻的木,众德备足而返朴归真。
  “朴散则为器”,朴是可以成为各式各样的器,有无以计数的用途,一旦“散”,被制作了,就被定型为某一器物了,就不可逆转了。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不会将自己归纳成哪一类型从而束缚自己。而世人却喜欢自以为是,将“朴”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工制作出某类器物,从而草草地令其丧失了本真,甚至因错误地制作而令其成为是“弃人”、“弃物”。“圣人用之”,圣人明白以上道理,顺着万物的自然属性和特长,展其所长,尽其所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则为官长”,则可以成为百官之长。故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故大制不割”,所以说最大的制作就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人为伤害、割裂“朴”的自然属性,从而达到不制作而制作的最高境界,即为无为,则无不为。言外之意,最高明的统治就是顺天应人,实现天人合一,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伤害割裂整体。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