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二十三章 希言

第二十三章 希言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0 19:13:45      字数:3466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详解:
  1、希言自然。
  白话:大道行不言之言、不说之说,一切却井然有序,不曾有丝毫差错。大道就是这个样子。言外之意,颁布的法令、推行的政策,并不在乎内容有多详细、条文有多严密、覆盖有多周全,只要合乎大道,才管用,否则无用。
  阐述:“希言”,不言之言,不说之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道何言哉?道何曾说过什么,又何事没言?你看看:日出日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行云布雨,四季更替,一切的一切都安排得周周全全、妥妥帖帖,无一遗漏,从不曾出错。“自然”,自己的样子、本来的相貌,没有人为增一分亦无减一分的原貌。道不自见,却明;道不自是,却彰;道不自伐,却有功;道不自矜,却长。这就是道的自然,道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圣人心领神会,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希言的对立面:多言,喋喋不休。多言,则祸从口出。上多言,下则无所适从,不得安宁;自然的对立面:人为,人力所为。人为,则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上人为,下则畏之、侮之。
  老子在第17章,将遵循大道列出了四种境界,最后提出“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大道幽远无形无象啊,它默默运行,其何言哉?太上心领神会,效法之。功到自然成呀,功成事就之日,百姓不生区别之念,也无亲誉之心,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其贵言”的言外之意是:治理天下,不要好高骛远、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不要妄作乱为,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里,老子再次提出“希言自然”。意思还是提醒和告诫统治者,万事万物都有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如果自以为是,人为强行干预,那无异于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幼稚可笑。还是遵道而行,是为上策。
  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白话:所以,狂风刮不过一个早晨,暴雨下不过一个整天。是谁掀起狂风暴雨的呢?是天地。天地之狂暴尚且不能持久,而何况人呢?
  阐述:老子为了说明“希言自然”,举例“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可谓是信手拈来,生动易懂,不愧是大家。所以呀,你看看,飘风、骤雨,你急吼吼、狂狂躁躁、撼地摇天、不可一世的样子,吓唬谁呢。狂风,你再狂,也刮不过一个早晨。暴雨,你再暴,也下不过一整天。老子善于用自然界中浅显易懂的事,来揭示诠释深奥的道理。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才是常道,反之,不可长久。人啊,并不是你有多大力量,只是因为你遵循了大道,你才有力量,如果背道而驰,你终将覆灭,哪怕是强如天地,也不能长久。凡事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动。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生就有灭,疾生疾灭、迟生迟灭,不生不灭。暴政者、不可一世者,从来不长久!
  3、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白话: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自觉向大道靠拢,追寻大道而行者,就容易同化于道,与道相合;做任何事情都自觉向大德靠拢,追寻大德而行,就容易同化于德,一言一行与德相符;做事失道丧德,就会与大道、大德失之交臂。
  阐述:“从”,二人,随行也。与“比”相反。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从事,指做任何事情。于,向着、顷向、朝向。“从事于道者”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够追随道的脚步者。从事于,不能理解从事于某项工作。老子在这里教我们得道的方法:做任何事情,有了遵循大道之心,时时处处依道而行,偏离了,纠正,走错了,退回来,日久天长,你的所作所为就会渐渐与大道混同,合而为一,以至于到了功成事就之日,似乎是水到渠成;我们为人处事,有了遵循大德之心,时时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慢慢的,众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言一行就会与道德完全一致,习惯成自然,以至于到了功成名遂之日,自己亦浑然不觉;反之,不遵道、不从德,起初是看不出,但恶习都是渐渐养成的,大贪大腐也是培养出来的,千里之堤是溃于蚁穴,差之毫厘,最终谬以千里。
  4、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白话:与道相向而行者,可以借助道之力,道也会“青睐”他,进入妙不可言的境界;与大德相向而行者,无意间会得到周围无穷无尽之助力;与道德背道而驰者,无道无德之事会如影随形,令他挥之不去,恶梦连连。
  阐述:与道相向而行者,就容易步入良性循环,进而借助道力,从此生生不息,绳绳不绝,进入妙不可言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与大德相向而行者,周围有德者会给予他无穷无尽的助力,帮他补台,让他逢凶化吉,让他好戏连台,也就是俗话所说:吉人自有天相;失道、失德者,恶人自有恶人磨,无道无德之事也会如影随形,令他挥之不去,恶梦连连!一方面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一方面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话:(多说无益,不说了,不说了,作个小结吧)反正世人对大道的好处,对大道的无为、自然持怀疑态度,对大道的存在根本就不信。
  阐述:老子在第二十一章提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是指一种非常有力量、有规律、可以反复验证的东西。在第十七章也提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意思是上所作所为,不足以为天下百姓所信服,或根本不为天下百姓所信服,上无信可言,讲得再好,说再动听,百姓也不会信。同时,对大道持怀疑,对太上的无为而治根本就不信。信,是指上下的不信,对太上无为而治的不信。本章的信,是指对“希言自然”的不信,对“飘风不终朝,骤雨一终日”道理的不信,对道、德、失三种境界的不信,对大道的力量、规律和信期表示怀疑,对德的力量表示怀疑,而宁愿相信自己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遵循大道、秉承大德,得有恒心和毅力,要一以贯之,否则很难进入“道亦乐得之、德亦乐得之”这种妙不可言的境界,而事实上,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左右摇摆、半信半疑、将信将疑甚至与道德背道而驰者大有人在。另一方面,人都喜欢自以为是,相信自己,而要战胜自以为是的心魔是很难的。老子在第十章就提出六问:“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关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所以,说来说去,说一千道一万,是信心不足呀,或根本就不信啊。
  
  综述:
  希言自然。道何言哉?日出日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行云布雨,四季更替,一切的一切都安排得周周全全、妥妥帖帖,无一遗漏,从不曾出错。道不自见,却明;道不自是,却彰;道不自伐,却有功;道不自矜,却长。这就是道的自然,道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善行不言之教,善处无为之事,希言,自然。反之,你不遵道,你不自然,你要“飘风”,结果“不终朝”,你要“骤雨”,结果“不终日”,哪怕是强大如天地,也是不行的,人就更别提了。所以,别自以为是,放下执念,放出心魔。一切人为,皆不得长久。自然,无为,才是常道、正道。不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么浅显易懂的例子,对于2700年前的人们来说,他们可不是如此看的。对“飘风、骤雨”,古人认为是上苍在发怒,天威难测,是老天在示警,人间定有不平,对于“飘风、骤雨”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而且古人非常崇拜天地,认为天地之力是无穷尽的,如果他们真想干,怎么会不终朝、不终日呢,只是适可而止罢了。所以,老子最后会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遵道者,得道力,守德者,得德力,无道无德者,得阻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顾一下我们的生活,常会感觉,有时,真是一顺百顺,如有神助;有时,又是一个不顺,诸事不顺,碰壁、掣肘之事接二连三,喝凉水都塞牙。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算是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原来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有因就有果,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有意念力就有反意念力。所以说,帮人就是帮自己,助人就是助自己,支持人就是支持自己,成全人就是成全自己;害人就是害自己,骗人就是骗自己,算计人就是算计自己,祸患人就是祸患自己。顺,则一顺百顺,通,则一通百通。“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同理,不妨加一句:“同于乐者,乐亦乐得之”,想到乐,意念乐,言行举止不离乐。福也乐,祸也乐,苦也乐,甜也乐,得也乐,失也乐,好也乐,坏也乐,生也乐,死也乐……让我们一起乐吧!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最后,也学学老子,不说了,不说了!呵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