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十六章 知常

第十六章 知常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09 21:27:11      字数:4758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详解:
  1、致虚极,守静笃。
  白话:达到虚无的极致,一尘不染、一念不存,持之以恒、专一无二地把守这份寂静。
  阐述:①致,动词,做到、达到、修炼到的意思。②虚,真空无象曰“虚”,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道家常讲“清”、“虚”二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静而净,“虚”则突出那个境界的空灵,清虚二者相通,意同。如道教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③极:虚而至虚曰“极”。虚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色、无声、无形,无欲无念,不偏不执,极度空灵。致虚极,就是虚空到极点,一尘不染、一念不存,空明一片,湛然朗朗。致虚极,相当于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和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此乎”,是一种修炼方式和悟道方法,是从有至无。④静:寂然不动曰“静”。⑤笃:静而至静曰“笃”,达到一定的厚度的意思。静笃,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无旁鹜,内外世界都做到万籁俱静。⑥守,讲的是要一心不乱、专一不二地“守”住心。如猫捕鼠,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如鸡之孵卵,紧闭双目,精神内守,专注在所孵的鸡蛋上。这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虚静到极点的比喻。守静笃,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致虚极,守静笃”,这一句是紧接上一章的“孰能浊以静之而清;孰能安之久以徐生”而来的,是对这境界的进一步的描摹和深化,是形容人的心境达到了空明宁静的状态,“致虚极”对应“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守静笃”对应“孰能安之久以徐生”。老子的道德真经都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逻辑严密,天衣无缝的。“致虚极,守静笃”,这也是效法天地之道。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何以成其“天高”;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达到至笃至实,何以成其“地厚”。致虚极,效法天道,化有为无;守静笃,效法地道,无中生有。如此修炼,人也可以达到天高地厚的境界。
  2、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白话:万物一起自由自在地生长,可谓景象万千,我透过万象,观察他们如何往回走,观察他们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阐述:①作,自由自在地生长,一片欣欣向荣。并作,有的开始生长,有的步入繁荣,有的开始衰败,有的已经枯萎,大千世界,景象万千。②复,有两层意思,一是往回走,由盛转衰,回到起点;一是重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意思是既看万物萌芽吐绿,开花结果,茁壮成长,也看百花凋零、落叶归根,万物萧条;既看春生、夏长,也看秋收、冬藏;既看四季之更替,又透过万象,找寻背后的本真和规律。意思是通过修炼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以此境界去看“万物并作”,以“无”观“有”,且重点是观“其复”,观“有”化“无”、观“无”生“有”,观生生不息,观周而复始,观循环往复。
  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白话:哎呀!芸芸万物,不尽的繁华,最终无不凋谢、枯萎,一一回归其初始的状态,回归其本真,它们从哪里来,终将回哪里去。
  阐述:①夫,可以不译,但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有点类似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当然这种欣喜是内心的,是无声的,译成“哎呀”是不准确的,但不译又无法表达其意。芸芸,众多貌。②根,一是指本意,二是指根本,类似于“现原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无,这个生门,诞生了一切,一切都要复归于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思是万事万物的“有”终将化作“无”,“动”化作“静”,万事万物无一例外的都将回归至本初、原始之状。“归根曰静”是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归纳总结,也是进一步深化。“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此句对应“致虚极”,内外皆清虚;又呼应前文的“浊以静之徐清”。
  4、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将“归根曰静”搁于此处是行文所需)。
  白话:万物归根,这个过程称之为化静。化静是为了重新一次生命之旅。
  阐述:①归根,是由动化静,由浊化清,失去的是纷繁芜杂,回归的是空明宁静,丢掉的是虚假不实,重归的是本真初始的过程。归根,意味着一次生命之旅的完成,由动化作静,洗尽铅华始见真。归根,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开始,意味着消亡,也意味着萌生。②复命,慢慢恢复、萌生,焕发生机活力,开始新的一次生命之旅。静曰复命,意思是静极而动,由静化动,慢慢恢复、萌生,焕发生机活力,获得再次生长发育的机会,又重新拥有一次生命之旅。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对应的是“守静笃”,静极而动;更是呼应前文“安之久而徐生”,生命就是在长期蛰伏中萌动,获得重生。冬天,草木凋零,万籁俱寂,静默中,新的生命正悄悄地孕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相当于“浊以静之徐清”的过程;“(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相当于“安以久动之徐生”的过程。这是一体两面,生长,也意味步入死亡;死亡,也意味走向重生。但整个过程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螺旋式上升。例如,一棵树,从种子萌芽,破土而出,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到落叶,到枯死。这一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归根曰静”,但是它的种子掉落后,在地里静待一阵后,又开始萌芽,破土而出……这一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静曰复命”,在寂静中孕育新的生命。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5、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白话:复还性命,重新生长,从而实现不死而生生不息,这就叫做规律,这就是恒常不变的东西。能知晓道之所常,心地便会一片朗朗,就不会被纷繁芜杂的万象所蒙蔽,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寻规律,就能遵道而行。
  阐述:①常,永恒不变的东西,即本质、规律。知常,知道了、掌握了本质、规律或者具备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一切的能力。②明,无物不照,无物能隐,谓之明。把握了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就可以知长远,就能从趋势上、宏观上考虑而不再是局限于眼前和一城一池,就可以抓住本质,而不会被假象乱象所迷惑。就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妖魔鬼怪不管如何乔装打扮,如何变化,都将洞穿,都将原形毕露。这才叫明。
  6、不知常,妄作凶。
  白话:不知晓道之常行,不明白万物运行的规律,而自作聪明,轻举妄动,胡作非为,必然招致祸患。
  阐述:人有灵魂、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道,可以知常,这是好事,但对于天道而言,人的认知又是片面的、局限的,很能触摸到本真,我们不知“道”,却往往自以为知“道”,有时思考得越多,反而离大道越远。老子在第十章就反问道:“能不离乎?能婴儿乎?能为雌乎?能无疵乎?能无为乎?能无知乎?”难啦,因为人都有大志,人要强,人往高处走;人都想称雄,都雄心勃勃;人喜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都想有为,都希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大智若愚者,更是凤毛麟角。更大的问题是,世人不知而以为知,知之甚少以为洞彻。于是乎,思想指挥行动,自然要妄作一番。“不知常,妄用凶”,最典型的如唐僧,他肉眼凡胎,却自以为是,被蒙蔽而以为“明”,经常让自己陷入险地,处于绝境。
  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白话:知晓本质,掌握规律,就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就不会感情用事,也不易受蒙蔽,凡事可执中;不偏不倚,易周全,无纰漏;周全如天地般,无所不包,无所不覆;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了,一切依照道在运行;遵道而行可保长久,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大灾祸。
  阐述:①容,包容、容忍、有容量,从容。②公,执中、不偏不倚、无亲无疏、无分别。③全,周全、不出纰漏。④天,自然而然。⑤道,天地之道。⑥殆,灾祸、危险。“知常容”,知晓事物的本来面目,知晓事物的运行规律,内心就会去伪存真,就不容易被表象所扰,就会不怒也不愠,凡事都可容忍,一切皆可包容;“容乃公”,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不感情用事,就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众邪不侵,处事自然公道执中,不偏不倚;“公乃全”,公道执中,不偏不倚,想事容易周全,干事不易出纰漏;“全乃天”,周全无漏,就如天地一般,无所不包,无所不覆;“天乃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内心无私念、一尘不染,宠辱不惊,也就自然而然;“道乃久”,一切顺其自然,与道合一,依道而行也就可保长长久久;“殁身不殆”,如此,终其一生,也不会招致灾祸。
  
  综述:
  上一章讲“徐生”,这一章讲“知常”。如何知常?老子一开头就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让你进入清虚专注的状态,进而洞观万物生成的常理,最后将这个常理应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殁身不殆”的目的。
  “致虚极,守静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瞑目打坐。其实,形式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老子在第一章就提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第十章又提出“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此乎”等等,都是悟道方法。
  “致虚极,守静笃”,其实是紧接着上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久动之徐生”而来,进而提出的体道悟道的方法。进入这种空灵的状态,那么“万物并作”,可以是记忆中的,也可以是眼前的。“吾以观其复”,可发生在眼前,也可在未来。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当然就是遥想了,老子感叹,芸芸万物,不尽的繁华,最终无不凋谢、枯萎,一一回归其本真、初始的状态,从哪里来,终将回哪里去。“反者道之动”啊!
  “归根,复命”是老子提出的两个概念。归根,是由动化静,由浊化清,失去的是纷繁芜杂,回归的是空明宁静,丢掉的是虚假不实,重归的是本真初始的过程。归根,意味着一次生命之旅的完成,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开始,意味着消亡,也意味着萌生。复命,是静极而动,由静化动,慢慢恢复、萌生,焕发生机活力,获得再次生长发育的机会,是重新拥有一次生命之旅。“归根曰静”,相当于“浊以静之徐清”的过程;“静曰复命”,相当于“安以久动之徐生”的过程。这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生长,也意味步入死亡,死亡,也意味走向重生。
  “归根,复命”,简单说来,就是果实还原为种子。从植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来看,首先是一棵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整个过程确实很纷繁,很“芸芸”,但结果总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收获的是果实。果实落地重新变成种子,又开始新的生命之旅。所以就果实与种子在形式上无所变化而言,是静止的,是“归根”;就果实必然复归种子,而遵循其内在规定性而言,是注定要“复命”的;就物种不变,果实各自还原的普遍性而言,“复命”是合乎常理的。明白“归根、复命”,可以说是“知常”。
  “知常曰明”,把握了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就可以知长远,就能从趋势上、宏观上考虑而不再局限于眼前和一城一池,就可以抓住本质,而不会被假象乱象所迷惑。就能明,就能无物不照,无物能隐,就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妖魔鬼怪不管如何乔装打扮,如何变化,终将无处遁形、原形毕露。
  “知常容”,知晓事物的本来面目,知晓事物的运行规律,内心就会去伪存真,就不容易被表象所扰,就会不怒也不愠,凡事都可容忍,一切皆可包容;“容乃公”,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不感情用事,就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众邪不侵,处事自然公道执中,不偏不倚;“公乃全”,公道执中,不偏不倚,想事容易周全,干事不易出纰漏;“全乃天”,周全无漏,就如天地一般,无所不包,无所不覆;“天乃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内心无私念、一尘不染,宠辱不惊,也就自然而然;“道乃久”,一切顺其自然,与道合一,依道而行也就可保长长久久;“殁身不殆”,如此,终其一生,也不会招致灾祸。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缜密呀,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简直天衣无缝,这对于我们入道、体道、悟道,是大有裨益,请大家细心体会,细细揣摩,将终身受益。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