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十五章 徐生

第十五章 徐生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09 19:00:46      字数:3435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知。夫惟不可知,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之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如宾。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敝而成新。
  
  详解: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知。夫惟不可知,故强为之容:
  白话:古时那些领会了大道,懂得依道而行的人,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又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令人拍手叫绝,他们变幻无穷,又通达四方,他们高深莫测,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为不可知,所以只能勉强替他们画个像:
  阐述:“古之善为道者”,此句有借古言事之意,其实也就是老子想陈述自己对道的理解,而假托是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四个字,加上“深不可知”,就是对道总体形像的总括。微,微而不显,含而不露,说有又无,说无又有。妙,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令人拍手叫绝。玄,变幻无穷。通,毫无阻碍,通达四方。容,作动词,形容,画像。后面七句都是对得道者遵道者的形容,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具体该如何做才符合道。
  2、豫兮,若冬之涉川。
  白话:谨慎呀,好像冬天过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阐述:豫,古时的一种兽,性情是谨小慎微,引申为非常慎重。到了什么程度呢?尤如冬天过河。冬天,河面结冰,冰厚薄不匀,下是湍急的河水,又深不见底,一脚踏空,就完了。意思是,古之得道者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小心,非常谨慎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好像冬天过河。
  3、犹兮,若畏四邻。
  白话:警惕啊,好像害怕周边邻国随时会发动突然袭击。
  阐述:犹,古时的一种兽,性多疑,警惕性极高,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爬到树上,待到没了动静,才从树上溜下来。引申为警惕性高,随时戒备着。若畏四邻,好像担心周围的邻国随时会发动攻击,而不敢轻举妄动,时时提防着,不敢松懈,以防不测。意思是,古之善为道者,第二个印象是警惕性高,戒备着,居安思危,不敢松懈麻痹,随时预防不测,以待不时之需。
  4、俨兮,其若宾。
  白话:恭敬、庄重啊,他好像在做客,穿戴齐整,彬彬有礼,待在主人家里不敢有丝毫造次。
  阐述:俨,恭敬、庄重之貌。宾,对应主,宾客在主人家里,那怕是奉为上宾,也要通过自身的庄重有礼,以示对主人的恭敬和尊重,也显示自己涵养和品德。“古之善道者”如此,言外之意,是想告诉世人,我们是客,不是主,不要自以为是,反客为主,“道”才是真正的主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敬天敬地,敬人敬己,不能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古之善为道者第三个印象是恭敬、庄重,以客人自居,不敢反客为主。
  5、涣兮,若冰之将释。
  白话:流散呀,如冰雪即将融化消散。
  阐述:涣,流散之貌。《周易•涣卦》有“风行水上,涣”,风行水上,了无踪迹,自由自在,无阻无碍。若冰之将释,尤如冰即将消融,从此无形无象,无影无踪,了无牵挂。词语“涣然冰释”就是出于此处。意思是得道之人,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所惑,也不被俗事牵绊,内心了无挂碍,可以说走就走,从容、自在,超然物外,无拘无束。古之善为道者第四个印象是从容、自在,毫无挂碍与牵绊。
  6、敦兮,其若朴。
  白话:厚道、敦实啊,尤如没有加工的原木,没开凿出来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
  阐述:敦,诚恳、敦厚、敦实。朴,本指没有加工的原木。意思是敦厚呀,外表朴实,与常人无异,实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涵养深厚,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古之善为道者第五个印象是敦实、厚道,以本来真面目示人。
  7、旷兮,其若谷。
  白话:豁达、宽大啊,他尤如山谷,胸襟博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阐述:旷,明也,引申为空旷、开阔、开朗、开放、乐观、旷达。其若谷,意思是得道之人的心胸就像山谷一样开阔,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包容光明,也包容黑暗;包容善良,也包容罪恶;包容喜悦,也包容痛苦;包容快乐,也包容烦恼。心中就是世界,就是宇宙。他豁达、宽大啊,无我了,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古之善为道者第六个印象是旷达,物我两忘。
  8、浑兮,其若浊。
  白话:蒙昧未开啊,他好像浑浊不清,浑浑噩噩,内心不明,象个糊涂虫。
  阐述:浑,蒙昧未开之貌。意思是在他眼里,好象无是无非,无对无错,无亲无疏,没有区别、没有对待,象个未进学堂蒙昧无知的孩子。其若浊,那副样子就象一潭浑水那样不清。言外之意,他不象别人精明,谁是谁非,谁多谁少,分得清清楚楚。他明明吃了亏,还一副傻乐貌。他总是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简直象个糊涂虫。他谦卑处下、大智若愚。古之善为道者第七个印象是大智若愚。
  9、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白话:谁能使动荡而浑浊的水,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阐述:浊,在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作动词,指动荡的水,与“静”相对;二是指浑浊的水,与“清”相对。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意思是谁能像他们那样,使自己的思想、情绪从追逐外境的纷纷扰扰中,解脱出来,慢慢地澄净于虚灵无有的状态呢?世人都好动,善于浊,不好静,不善于清,老子奉劝世人要动变静,浊变清。
  10、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白话:谁能寂静以久、形同枯木,再重新萌动,徐徐以生生不息。
  阐述:谁能良久地保持这种虚灵无有的状态,不懈怠,不枯萎,一待时机,如草木逢春而萌动,而生生不息呢?以上两句,是形容古之善为道者的境界。
  11、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白话:保有此道的人,不欲奢泰盈溢。正因为内心永远虚而不满,所以能革故鼎新,时时新,日日新,永保生机与活力。
  
  综述:
  前一章,老子谈了“一”,即道的外貌“夷、希、微”,而且不可“致诘”,只可意会。然后又描述了一番:“其上、其下,迎之、随之”等如何如何,似乎在道的面前没辙了。不,老子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揪出了体道悟道的那根线头。这根线头其实就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前人的智慧,点亮今人前行路上的灯。
  这一章,说的是“古之善道者”一些做法,尤其是“浊以静之徐清”、“安以久动之徐生”这两种境界,足以让我等品味。得道之人,能以“静”的功夫使浊变澄清,以“动”的功夫使安逸变生长。“静”和“动”是对立的,也是互动、互根的。“静”到了极点就变为了“动”,“动”到极点就变为“静”了。“动”和“静”是促进生命生生不息的两大动力。在动荡不安的时候,人要修炼“静”的功夫,在安逸不进的时候,人要修炼“动”的功夫,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合在一起的,或者是“内静外动”或者是“外静内动”。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长久平静下来,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然而,由浊到静,由静到清,这只是修道的一半。还要更进一步,“动之徐生”,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只管自己,未能积极济世,自己一个人躲到山上静坐一万年,又有何用?因此,还得“安以久动之徐生”。“动”,不是盲从乱动,不是随波逐流的动,不是“举世多从忙里错”的乱动。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是心平气和的、是为天下苍生矢志不渝的、是伟大的长远的生生不息的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徐生”,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做人做事,且慢一拍,缓一缓,就是这个道理。
  “徐生”,针对这个时代,更为需要。社会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在拼命,在玩命。所以更要深刻体会“浊以静之徐清,安以久动之徐生”。如果是做生意的话,便是“动之徐赚”。慢慢地赚,细水长流,钱永远有你的份;一下赚饱了,成了暴发户,下次没得赚,这个生意就不好玩了。“动之徐生”,可以多方面去运用,所可阐述的意义很多,浅显而言,“动之徐生”的功夫,便是“从容”。做任何事情,任何行为,能慢一步蛮好的。有意见时,不斗气,缓一缓,心平气和;起冲突时,不逞强,退一步,海阔天空;心情郁闷时,走出你的圈子,到郊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舒缓舒缓,相信你定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
  总而言之,精神上的清净、内心的淡定与心灵上的空灵,是修身养性的魂,“动”不是心灵的浮动,而是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动。同时,凡事不要非要百分之百满意,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要参悟透“保此道者不欲盈”其中的奥妙,才能“徐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