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滹沱河水向东流>4.信息

4.信息

作品名称:滹沱河水向东流      作者:沧州子系      发布时间:2017-09-30 03:05:16      字数:5405

  树上的黄叶飘飘零零快要落尽了,更显出圆子里的白菜格外翠绿。一排排一畦畦列队一样整整齐齐的,一颗颗拦腰捆了起来。像人们御寒扎上了腰带。夜里窗上的那层白霜,随着太阳的徐徐升起,似成为银色的露珠,闪烁的滚落下去,被阳光蒸腾着……清澈的泉水,从垄沟瑟瑟潺潺地流淌,浇灌在它的根部,滋养着她与这渐寒的天气挣扎、抗衡……
  闫志明站在道边的井台上听着刘玉福拧着辘轳念给他的珠算歌诀,这一老一少正心契融融、兴致勃勃、严佐之闯闯的来了,大老远就喊:
  “什么喜事儿这么高兴?”
  志明转身望着他连忙回答:
  “佐之叔?我来求教了,大叔正教我珠算。”
  “真不愧是你爹的儿子,总这样要强好学。你们听见什么消息了吗?”
  “没有。刚才有个小伙子找到先生,口音像是河东的,我把他领到门口玉福叔那浇圆,就凑来了。”
  “你听到什么?”玉福两手捺住辘轳直起腰板问了一句又拧起来。
  “听到一点。”严佐之高兴地说是,从小樵来了一股军队,叫人民自卫军,看不出官和兵,没有一个配武装带的,不打人,不拉夫,对老百姓很和气,宣传抗日救国。让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大伙起来抵抗日寇。还讲要减租减息,实行“公平买卖”,看样子有点来头。这不好日子就到眼前了吗?真有点喜出望外,玉福按住辘轳,挺直了腰板,凝神望着佐之。只见他摇了摇头,紧皱双眉:“上个集又白跑了一趟……说半天宋先生要在……”
  “上哪儿去摸他……不过咱得好好儿的掌握住这帮年轻人,不管谁挂什么招牌,咱心里没底可不能允许他们乱掺和……”玉福说完像感到一点慰藉似的,又拧起辘轳……
  “佐之叔,听说了吗?有好样的,红军过来了!说在山西平型关把日本鬼子打了个稀里哗啦,可给咱出了气。”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中等身材,上下一身退褪了色的毛蓝粗布衣裤,圆头虎脑,一双精明的大眼睛,扛了个铁锨,兴冲冲的望着他们走来了,还招惹来一群爱听消息的闲散人。“明新呀,你高兴的晚了,还不是听我说的吗?哈……哈……说不定已到了眼巴前,听说城里住的这帮军队就来头不小,看样子是跟咱老百姓一个心眼的队伍,不会含糊,等咱闻息闻息,要打日本保家卫国就得跟这样的军队。”
  “要真是打平型关的那些红军可就好了。咱这儿军头儿不少,旗帜遍地,司令如毛,五花八门,不三不四……”没等志明落音儿,叫明新的小伙子伸着脖子大声地“真的,咱这一带的还有什么张大货、李更超、秃亮子算什么,他妈的军头不少,哪有正儿八经的玩意儿,不去打日本,光会骚扰老百姓,成天价米八百、面八百、肉八百,款八百,再加上张八百,李八百……他妈的没完没了,老百姓还有活路吗?”
  “明新,看你……”胆小怕事的木匠张礼锁爱抚愠嗔地制止着侄子“什么年月,嘴上没个把门的!”“咳!得了,我那替孩子们说句痛快话怕什么,是不是那么回事儿?净像你什么也存在心理,整天价憋屈的,都成了天老八?!”“哈……哈……哈……”刘吉昌话音一落,引起一阵哄笑。人们自然又看了一眼这个四十来岁的木匠那满头苍白的头发。
  虎娃冷不防从人们身后钻了出来,冲着刘吉昌耍了个鬼脸儿“都像你……‘乐天派,不赖怠,吃白菜,更开怀……’”
  “哈……哈……哈……”
  “礼锁叔还有保镖呢?”
  “虎子!好你个小兔崽子……看你哪儿跑?”刘吉昌伸手要抓他,小家伙早从人群钻跑了。
  人越聚越多。一张张笑脸,说话的声音也高了。平型关“红军”消灭板垣师团的消息加上城里又来了一股好军队,更像阴晦了好久的天空一下子出现了彩虹,使人们多日来压抑的神情豁然开朗了许多。
  “嗨,你们听!”小虎子站的远远的咋呼了一声,一阵闷声闷气的嗡嗡声传来了。人们抬头望去,东北天空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架……两架……三架飞机,呈三角形摆开,轰轰隆隆笨重的飞过来了。人们目送着这厌恶的家伙掠过头顶,能清楚的看见翅膀下面的“膏药旗”。“不知哪里又要遭轰炸了……”
  “这还有个安生啊!这孩子们的书也难念了。”
  “真可惜,咱村好容易遇上了那么个好先生还走了。一年了吧,又赶上了这么个年头儿。”
  “是啊。总也听不见宋先生的消息,那人要能回来多么好。”
  “回来什么,那还不是屈避在这儿的。早一时晚一时,到头来还得远走高飞,咱这穷山僻壤留不下。”
  “不过孩子们可耽误不得啊,这喒,连个维持世面的人也没了……”
  快人快语的乐天派刘吉昌说:
  “没人维持咱老百姓维持,还得请个先生开学。我看就让志明当先生吧,人家孩子是念师范的,正好教书……”
  “那赶情好,要是刘先生不闹眼,再加上志明,咱们学生可就有出息了。”
  “刘先生人家是教高等学堂的,不闹眼也不能留在村里。”
  “这年头,守家在地更方便。说真的,要是在家也不会出那大乱子。”
  “不一定,宋先生倒是咱村里来,听说要不走也安生不了。”
  “发那愁哩,我看就先让志明教吧!”
  “对!还是不知愁说得对。”
  “哈……哈……哈……”又是一阵笑声。
  “‘愁一愁,白了头’,要都像礼锁哥那样,年轻轻就成了白毛僧,咱村得重立个‘天老儿’国。”王兆年从不回避人们称他的外号。他话音一落,又引起了众人一阵嘈杂。
  各式各样的议论,各式各样的见解,但都是一样的心情,都兴高采烈。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带给人们的恐怖心理,这一程子淡化了许多。又听到眼前的好消息,怎能不解开人们的愁闷呢?
  大半晌了,太阳热辣辣的晒着,人们有点受不住,一个个蹒跚着走开了。
  严佐之有着自己的心事,听了一阵大家的议论,更急切地想得到些什么消息,拉上志明就向刘川家走去。
  刘川是城里高等小学的教师,一生廉洁秉正,抱负是“教育救国”的信念,教了半辈子书。学生遍及全县,桃李满天下,连邻县也有不少学生,在这一带很有声望。也是学识、阅历和家境的关系吧,他非常同情穷苦的学生。他跟着学生吃大灶,省下几个钱常资助一些从乡村走读的穷学生。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叫顺霞,聪明伶俐,从小就跟他学识字,又随他在城里念了两年女学堂,出息了个才貌双全,曾引起不少富有人家的惦记,托人求亲,他却推辞“民国了,兴文明结婚,孩子大了自己做主吧。”婉言谢绝了。后来顺霞和她喜欢的一个叫李奇的学生很要好,经他做主订了婚。他的理由是“孩子家贫志不穷,有理想,有抱负,这样的孩子才会同情人,才会有希望,有作为。”在对待乡里上也是一样,每逢节假日回家,他总是跟那些苦巴苦结、实实成成的庄稼人拉家常,从不趋炎附势,慢待乡里。他常说:“咱都是受苦的,不过我不单是拿锄杆还拿笔杆就是了。”
  他家境不算很好,但和识文断字有缘。到他这辈儿已有两代人做教师教书育人了。他父亲是个老秀才,就连刘川自己,也是在父亲教书时跟父亲在财主家开办的私塾里上学的。如今女儿又上了城里的县里女子学堂。因此人们往往尊称他为“书香门第”,但他是从不接受的,逢年过节贴对联总爱写“耕读传家”,按他的话“耕读为本”是为了不忘家教。他常说,祖上给留下来的三件东西:五亩村头地,几本教科书,一个珠算盘。应作为传家宝,啥时候也丢不得,这是咱穷人的本分。所以他虽在城里教书,地也是由他全家人惨淡耕耘,尽管种植单一,收获不多,但谁劝说他也不放弃。就是为此,人们说他与众不同,是什么迷住了心窍。后来,果然出了个大乱子,因为他送走了被通缉的宋先生,不久就在“共产党”的罪名下被下了监狱,一押就是一年,受了好罪。刚刚过门的女婿也不得不回避,托人带去太原进工厂去做工。“事变”后,刘川被大赦释放,女婿却至今杳无音信。
  佐之、志明走进庭院,见刘川正站在北屋门台上,顺霞斜倚着门栏高兴的望着父亲。
  “客人走啦?”佐之进门招呼了一声。
  “佐之,快来,快来!”
  “佐之叔和志明来了!”顺霞赶忙提醒了一句。
  “好,好,好!你们俩快进屋。”说着侧过身子往屋里让他们。“我正想找你们。玉福没来?”
  “他在浇菜。”佐之回答着扶主人一起坐在迎门桌前的椅子上,志明早跑到一边跟顺霞说着什么。
  “顺霞,把信拿来让你叔和志明看看。”刘川高兴的,“这回可算听到新农的消息了。”
  “新农?”佐之惊异地。
  “啊!宋老师。”志明高兴地眉头一扬望了望佐之。
  “对,对,对!就是宋辉呀。”这时佐之还是挺秘密,志明还是一直信守的。
  佐之急着看信,这疑问好像信上也会解开似的,没再直接追问,赶忙展开信笺念道:
  “刘先生台鉴:
  敬启者。素闻先生之德望,又蒙新农同志于延安……”
  “听清了吧,志明。王老师到延安了。”刘川感慨地插了一句“平生憧憬如愿以偿,真乃不幸中大幸……念……念……”
  “……更钦先生之为人,惊闻先生明达之士已身陷囹圄,旋积愤成疾,实腐朽当局之作为也,时国破家亡,同仇敌忾,南京政府不得不接受共产党宣言,促成国共重新合作,以御其侮。量先生获释,似与时局无关,形势紧迫,众望希冀。兹派去西医一名,望祈哂纳,以期眼疾早癒,彼此携手并肩,共赴国难,申先生平生志愿,拯乡里于水火之中,乡里有期。不多赘述。
  钧安
  苑维生即日”
  “好极了,好极了!”刘川又有些激动的样子,忽然站起身来,用手绢擦了擦眼睛,片刻又坐下:“宋先生到延安了……佐之、志明啊,他见到毛泽东、朱德了。周恩来、刘少奇……太好了,太好了……”
  “这苑维生是谁?”佐之问。
  “没听见过,也许是化名吧。来人叫李克之,是个学生。我问他这‘苑’是谁,他也说不认识。以后会认识的,也许是组织的负责人吧,不便深问。”说着,他情绪有点低沉了,像在思索着什么“……心里很觉不安,宋辉的消息像天外飞来,当然大家都高兴了,只是这信太意外。莫非是宋辉的介绍有些不妥……不是说要派个医生来吗?还带了三十块现洋,尤其那信上的措辞……”
  声音哽咽了。只见他赶忙扭过脸又用手绢擦着眼睛,屋里顿时消沉了下来。片刻,他忽然站了起来,激动地说: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佐之呀,城里还有那‘民生医院’没有?”
  “怎么,你以为还是以前的城里?‘民生医院’恐怕连房子也看不见了。”
  “怎么?”刘川惊异的。
  “上次飞机轰炸把个门脸儿炸了个稀烂……”
  “人呢?”刘川紧紧地追问着。
  “那倒不清楚……”
  “到哪儿去治眼?”
  “啊,啊!倒不单是治眼……新农能去延安,与民生医院倒有一番情长……”刘川若有所思的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倚在门旁,仰面朝天,凝神呆望似的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
  那是三年前的中秋,暑期将开学的前两天。刘川从学校出来信步闪过校门,一个英俊的青年正站在校牌前观望。他离开放在地上的行李,一只手只提着个网兜,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望见刘川,就饱含喜悦的神情,脱口而出:“你就是刘川老师!”随后躬了躬身。这意外的境遇,蓦然使刘川呆了下来。眼前既不像新入学的学生,也不像教师打扮的年轻人。分头,制服,一副稚气的娃娃脸胖,随身携带了那么大的一套行李,在尊称老师……脑海闪念的一瞬间,使热诚练达的刘川再不敢怠慢。一边寒暄着,一边随手接过网兜把他引进屋内……那就是刘川和宋辉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知道他的名字,是王老师刚从保定二师范毕业派来的教师,时年二十三岁,不到刘川年龄的一半。
  小伙子才思充溢,虚心好学,热恋同仁,教学认真。崇高的理想,使他永不知疲倦地和学生们那样水乳交融不分不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同仁们“年轻有为”的称誉。
  还是从二师范同学中了解到宋辉那超人的智慧,使他一见面从气质上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年轻人,此前虽未见其人,而先从感觉上、精神上就凝聚在一起了。事实上,俩人不仅成了忘年之交,他也成了刘川从“教育救国”的迷惘中解脱出来,寻找到马列主义真理的引路人。先是把高尔基的《母亲》和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推荐给刘川,后来就到他的办公室兼宿舍看《共产党宣言》,进而有意识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深入思考,一起研讨……正是由于他的思路活跃,热情奔放,到后来发展到和同仁们讲解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史丹琳的故事……
  “佐之!”刘川忽然扭转身来,“你那时正跑天津,还不认识他……大概是太露锋芒了……”说着摆了摆头,“引起了外界的注意。有一天,一个小学生到我屋里让我给他在几个练习簿子上写名字,突然说‘有人说王老师是共产党,’一句话说的我心里一翻,赶忙问都是谁那么说?”
  “有俩人上俺们家看病时说的。”是啊,这学生的父亲就是“民生医院”的医生。我把这意外的情况和他一说,他为难了,暴露了又不便远离。说也巧,正好咱村那位王先生辞职,他就以辞职返里的身份悄悄来到咱这儿,才改名为“宋辉”。真料想不到,大概过了一年之后,又是那个学生——上次是无意,这回却有心,专门找到我说,又有人在医院里讲起王老师,说他并未走远,又改了名字……果然,当天下午一位在土林书社做印刷工的学生悄悄递给我一张条子,一看他已被通缉。那天正好是个星期六,我回到村里已是黄昏,直接到学校找到了宋辉,交给他准备好的路费和物品,送他连夜离开了学校。我一直把他送过了滹沱河,让他远走高飞……分手时还是那样依依不舍,反复重复着那句话“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啊?原来是这样啊……”严佐之微微点了点头。
  志明说:“那时候,只是按刘老师嘱咐的不要乱讲王老师在城里教过书、改过名,但不知什么原因,更不知这些情节。”
  “所以一想起要很快治疗眼疾,也就想起了‘民生医院’。他走后不到一个月,我就被捕了……一个多么英俊的有志之士……如愿以偿了。形势急剧转变……好哇,那位苑维生见到了他……等眼疾好了,一定要设法去见见这位姓‘苑’的……”
  “好啦,总算得到了一点信息。不,应当说是喜讯,咱们算盼到今天了……”说完,严佐之就想很快把消息去告诉张玉福,站起身来摆手告辞了。
  志明也随着走过去,挽着刘川的胳膊嘤嘤地说:
  “刘老师,你忙把眼睛治好啊……”
  “哈……哈……哈,忙治好……忙治好。顺霞,送送你大叔和志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