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瞬间之恋(小说)>第二章 石油地质摄影艰难起步

第二章 石油地质摄影艰难起步

作品名称:瞬间之恋(小说)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9-28 22:57:46      字数:4163

  第二章石油地质摄影艰难起步
  
  当我们惊叹新疆大地的灰宏壮丽和赵承安摄影技艺的高超精湛的时候,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赵承安摄影镜头的取向,已经远远不限于山水风景本身,而是这些山水的成因和它所揭示的新疆大地独特的、深层次的美。这些由地质学阐述的理论,在赵承安的摄影艺术中得到了诠释。
  由普通摄影到风光摄影再到地质摄影,赵承安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赵承安在克拉玛依矿区俱乐部初学摄影的时候,工作很简单,都是企业宣传方面的事:生产状况、会议消息、领导讲话、好人好事之类。拍出的照片,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制成幻灯片,在电影开演之前放给观众看看,更多的是作为资料保存起来。
  赵承安是个有心计和喜欢钻研的人。在他取得了俱乐部那台照相机的支配权以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到摄影上来,并且对摄影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体会到,要报道生产情况,就要了解生产,熟悉生产,而油田生产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他还注意到,石油生产与地质密不可分。管理局有地质处,专管地质工作。矿区有地宫,存放地质资料。在生产会议上,经常研究地质情况。地质是石油生产的先行官。地质条件决定油田的发展前景。于是,赵承安在报道生产情况的时候,更多的涉及到地质方面的事。
  在一次探家途中,在重庆至成都的火车上,他对面的一个年轻人在翻看一本精装的外文书。他顺便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本美国地理知识教科书。文字虽然看不懂,但令他惊讶的是,那教科书所附的彩色图片,不仅是地理地貌的图解,其艺术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好,具有一种震撼力。这时才他知道,好的图片并非只能发表在像《中国摄影》那些摄影艺术的杂志上。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又无意间从科技图书室看到了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普通地质学》,作者是前苏联人雅柯夫列夫。经过仔细阅读他豁然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作用,研究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这一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地球上的一切,我们所看到的名山大川,摄影家拍摄的各种自然风光,诗词歌赋中描绘的大自然,高山、大河、岩石、沙漠等等,都是地质现象,都是在地球变迁中形成的,都能在地质学中得到解释,其本质都包含在这本《普通地质学》之中。在地质学科的分类上,不管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体地质,还有我们石油勘探开发涉及到的石油地质,差不多都与普通地质学有关系。也就是说,不管哪一门地质学,都得先从普通地质学学起。他脑子里突然一亮:为什么不可以尝试一下,把自己的摄影和石油地质联系在一起呢?如果用摄影艺术把这种变迁表现出来,将具有更为典型的意义。
  他通过学习地质学知识,开阔了摄影的思维和眼界。
  在摄影的表现方法上,当时有一位加拿大摄影家写过一本摄影多维思路的书《摄影与观察艺术》,给了他另外一种启示。那本书上说:只要你撑开了思路,你会掌握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哪怕是房前屋后花丛草地,都会让你琢磨出摄影的韵味来。
  他不光在矿区内拍照了,一有空就跑到矿区外面去。在克拉玛依,在离赵承安住处不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石油地貌。最典型的莫过于举世闻名的黑油山了。黑油山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源地,是石油地质的窗口。他有事没事就往黑油山跑,背着师傅交给他的那一架120相机,骑着自行车,天不亮就出发,在黑油山转游,拍它的石油地貌。有时,看到天气有特殊变化,或者阴雨后突然放晴,他也立刻跑到黑油山去抓拍。
  他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从地层深处自动溢出来的石油苗。面对从地缝中冒出来的小油泡,他仔细观察,琢磨,拍照。黑油山顶的油池,在一般人看来和一个小水池甚至污水池没什么区别。可是在赵承安的镜头下,那些小油泡变成了一堆闪闪发亮的黑珍珠,甚至变成了佛光一样的圣物。观赏油池的人在上千个珍珠般的油泡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形象。到了冬天,在大雪的覆盖下,油泡又变成了一只只水灵灵的大眼睛。
  当他把这些照片制成幻灯片,在生产会和技术交流会上放给专家和地质人员看的时候,让他们耳目一新,使他们感到惊奇。一位老总说,想不到我们天天接触的地质地貌,在照片上是如此的美丽。
  赵承安看到了一本画册《美国山河》,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们拍摄的。他们把美国西部的地质地貌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看过之后让人心动。他想,这样的地质地貌在中国西部,在新疆比比皆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摄影艺术把它表现出来呢?
  他向局领导提出,为配合油田开发建设,应该拍摄新疆地质风貌。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首先,搞系列拍摄需要大笔的费用,光靠俱乐部这一点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而如果要把系列拍摄石油地质地貌作为一个课题,一个项目,列入石油勘探开发或者石油科技的计划当中,就不愁没有物质和经费上的条件了。
  他先到科技处,找到了主管勘探开发的处长,向处长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位处长却回答说:还没听说过摄影这玩意和石油勘探有啥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他碰了个钉子。
  他不死心,又去找张毅。在他申请买照相机的时候,作为副局长的张毅曾支持过他。还有一次,赵承安到外面拍照想用一台车,给张毅写了一个报告,张毅也痛痛快快地给批了。那个时候,能批一部车跟他去外面照相,简直是破天荒的。现在张毅是书记,油田一把手。他希望从张毅那里得到支持。
  他一有机会就在张毅面前吹风:你们为了新疆的石油勘探事业踏遍了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可是你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去拍摄那些新奇的地质地理风貌。我要踏着你们的足迹,沿着你们勘探队走过的路线,把这有意义的石油地质风貌艺术地拍摄下来。他还举出美国的例子说,人家美国,把他们的地质地貌拍了那么多的照片,出了那么多的书籍画册,简直漂亮极了。咱们新疆的地质地貌和美国非常相像。如果我们也能拍下来,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他的想法,果然得到了张毅的大力支持。在张毅的关照之下,管理局还专门拟定了一个文件《关于系列拍摄新疆石油地质地貌的通知》。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件中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赵承安从俱乐部抽出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二、由局小车队抽调一部北京212越野车配合工作;
  三、拨四万元摄影费用;
  四、赵承安的出差等费用直接在机关财务科报销,工资奖金则由局工会发放。
  这是赵承安作梦都在想的好事,如今竟然梦想成真了。
  不料,在会签这个文件时又出现了一个叉头。文件转到了工会。工会领导不同意赵承安去干这件事。他把赵承安叫了过来,说:
  赵承安,你现在是俱乐部的主任,不是专业摄影师,下面还领导着三、四十口子人,现在俱乐部又获批了一百多万块钱要扩修,你走了把这活甩给谁?那石油摄影的活,摄影协会、科技处、研究院、报社、群艺馆都有专业摄影,你为啥非要去?
  一席话把赵承安说得哑口无言。工会是他的顶头上司,说得又很在理。面对这么一种局面,他觉得许多话不好说出口。无奈之下,他又去找张毅。
  张毅这时候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不愿打扰张毅,可是眼看这事就要黄,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去了。
  在说了一些别的话之后,赵承安小心翼翼地把工会领导同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热切希望拍摄克拉玛依地质地貌的愿望。
  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张毅的表态。这时,他想起了前几年在俱乐部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天,张毅上俱乐部看电影,去晚了,电影已经开演,没法找到自己的座位,他只好到最前面靠近银幕的位置上坐下来。最前面那些座位一般是没有人坐的,只有一些调皮孩子在那里走动打闹。那时候赵承安在俱乐部负责把门收票、查票对号,常拿着手电筒到前面去把那些调皮孩子轰走。那天恰好张毅也坐在那里。那时候他是副局长,可是他又瘦又小,穿了一件棉工服。赵承安没认出他来,就把他和孩子一起撵走了。
  他不敢指望张毅再给他怎样的支持。已经有了工会领导的态度,张毅完全可以顺水推舟,说一句含含糊糊的,或者模棱两可的话。他也可以不说话,保持一种有涵养的沉默。那样的话,赵承安也就真的没戏了。
  可是,张毅沉思了一下,说出了一句让赵承安永生难忘的话:
  “别人干?有这个本事的人吃不了那个苦;吃得了那个苦的人又没这个本事。”
  这是张毅的原话,一个字都没错的原话。赵承安心里热呼呼的,真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
  有了张毅这句话,赵承安关于系列拍摄新疆地质地貌的想法才得以实践;他的第一本大画册《中国石油地质——准噶尔盆地》才得以问世,并由此开始了他大规模的新疆大地的系列拍摄。
  这里不能不说说张毅。
  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的张毅,解放前夕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青年时代即赴新疆参加石油建设,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之下,由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石油钻井工程师。从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的那一天起,张毅就在克拉玛依工作。苏联专家的指导原则是,要成为钻井工程师,首先要当钻井队长。所有到油田去的大学生,都必须先到钻井队去,不是劳动改造,不是接受再教育,是熟悉钻井和地质情况,为今后做工程师打基础。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苏联专家的作法也是值得称道的。张毅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在克拉玛依油田长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后期担任行政和党委领导,直到现在退休多年了,仍然住在克拉玛依。正像石油人常说的那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张毅是赵承安敬重的领导人。他在全矿区也有着很高的威信。他的威信来源于献身石油的敬业精神,来源于常年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务实精神,来源于和普通工人打成一片的朴素作风,也来源于他对石油钻探过程的娴熟,对生产技术的全面了解和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群众的印象里,张毅总是和井架,和炼塔,和戈壁滩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那一副风尘仆仆、灰头土脸的样子。在文化大革命那动乱的年代,张毅尽管也受过批判,也靠边站过。但群众了解他,没有人真正把他当成走资派或反动权威。张毅所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的高贵品质,无疑对赵承安这一代年轻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赵承安从他那里感受到了领导者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人的命运转折有时就在一个短时间里,在一件小事情上。赵承安的成就是从《新疆石油地质风貌》开始的。而如果没有张毅书记那句话,他也就拍不成《新疆石油地质风貌》。
  壮志未酬身先衰。当条件已经具备,就要开始工作的时候,意外情况又出现了。赵承安患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瘫痪,不能动了。赵承安躺在病床上忍受着双重痛苦,不得不作了大手术,一年后才走下病床,继续从事他喜爱的摄影事业。这是后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