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疆大地的圣徒
作品名称:瞬间之恋(小说)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9-25 21:21:43 字数:5679
前言:
西部石油摄影师赵承安,是新疆唯一获得国家级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的摄影师。他的石油地质摄影独树一帜。他的《新疆大地》系列风光摄影作品精美绝伦,受到国内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广泛赞誉。他在摄影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源于他对新疆大地真挚而深沉的爱。他1940年生于陕西安康,1958年进疆,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工作、生活了近50年。他酷爱摄影,悉心钻研,勇于实践,取得优异成绩并多次获奖。赵承安出身贫寒,个人经历十分坎坷,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文革中备受摧残,老年突发耳聋,后又遭遇车祸,身受重伤,痊愈仅半年,不幸于2006年3月6日猝然逝世。
赵承安获得的奖项有:
我国摄影艺术的最高奖——“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纪念中日邦交二十年“中日大自然摄影展”唯一的“最大奖”和一个“最佳奖”;
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个人风格探索奖”
“我爱大自然”全国摄影比赛一等奖;
奥林杯全国摄影大赛银牌奖;”
中国石油职工摄影展二等奖;
全国石油摄影展铜牌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职工摄影比赛一等奖;
新疆天山文艺奖。
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分别录制了他的专题片《新疆地理摄影家——赵承安》。
赵承安生前在中外出版公司出版的作品有:
《克拉玛依风貌》
《中国石油地质-—准噶尔盆地》
《中国石油地质-—塔里木盆地》
《中国石油地质-—塔里木盆地》(修订版)
《新疆摄影的魅力》
《大地》《新疆》个人视盘专辑
《大地》《新疆》个人视盘专辑(再版)
《哈纳斯风景》
《哈纳斯风景》(修订版)
《哈纳斯风景》(第三版)
《哈纳斯风景》(修订新版)
《克拉玛依自然奇观》
《克拉玛依自然奇观》(修订版)
《新疆大地》
《锦绣伊犁》
《神奇秀美哈巴河》
《克拉玛依寻源》(王连芳著文)
第一章新疆大地的圣徒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是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这是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小夜曲”,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的男声独唱歌曲《草原之夜》。当你哼唱这首歌,你的脑海中不由地就会出现这样的图景:
辽阔的大草原上,一个男人席地而坐,弹着东不拉,低声唱着歌。他的身后,夕阳落下了地平线,晚霞逐渐暗淡下来;白杨树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寂寞。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寥寥炊烟正从帐篷顶上升起;在帐篷附近,群羊关进了圈栏,马儿安闲地吃草。
它的歌词朴实无华,让人产生联想。它的曲调深沉舒缓,令人缠绵陶醉。你不但爱唱这首歌,唱起这首歌还会产生一种欲望,要亲身跑到大草原上去,去看一看,去体验一番,甚至在那里扎根生活。
这是音乐的魅力。
当你打开一本画册,为那一副副美伦美奂的精彩照片惊叹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摄影的魅力。
这是一本哈纳斯风景画册。
哈纳斯有河有湖,有山有树,有蓝天白云,也有环湖山庄和哈萨克牧羊人。从照片上看,雪山下的哈纳斯湖是碧蓝的,雪峰上面的天空也是碧蓝的,蓝得像是用清澈的湖水浸洗过的一般。湖畔是大片碧绿的草地,有如巨大的绿毯,柔软而温馨。作为哈纳斯湖源头的阿克库勒湖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山上的原始森林挺拔苍翠,护卫着山脚下宛如少女般纯净的哈纳斯河;水平如镜的河面映衬出蓝天白云绿树黄叶的彩色倒影。河畔有茂密的白桦林,白桦林中点缀着绿叶和红花。
摄影家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把哈纳斯的风景拍摄得犹如仙境,构图那么巧妙,层次那么分明,色彩那么艳丽。每一帧照片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画。这样的景色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看了照片,你不由地会发出赞叹,会产生遐想,希望在那绿毯上静卧,在湖畔在河边徜徉,甚至变成一只鸟儿在青山绿水上面飞翔。
这本画册的作者是西部石油摄影师赵承安。
对于美丽新疆的描绘古已有之。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咏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伊塞克湖: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出生在西域碎叶的大诗人李白,更是对西部大地怀着深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至于古丝绸之路和楼兰故城曾经有过的繁荣,更给人们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虚无飘渺中尽情描绘新疆的美丽图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赵承安和全国许许多多青年一起,从各自的家乡汇聚到了克拉玛依,就是歌中唱的那个“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滩上的石油城克拉玛依。
初到新疆的时候他对新疆一无所知。在他的感觉里,新疆就是天边了,就是《西游记》里边的西天。听着那完全陌生的维吾尔语广播,就像置身于境外。他不明白为什么广播里那个新疆新闻节目叫做“天山南北”,一唱歌也是“天山南北好风光”。后来才知道天山绵延2500多公里,横亘在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两片大地。天山是新疆的象征。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爱上了这片土地。俗话说故土难离。对赵承安来说,新疆已经是他的故土了,是他的第二故乡。当沿海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有许多人“孔雀东南飞”了。克拉玛依人也常有机会参加内地开发新油田的大会战,大庆的、辽河的、山东的、江汉的、渭北的,一次次会战,一批批职工调离了克拉玛依。七十年代中期,最后的机会来到了大家面前。随着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新疆石油局要调出一大批人到内地油田去。那是一次大规模调动,全矿区走了二千多人。对于一直渴望调走的人来说,那简直是一次大撤退,大逃亡,从接到通知到登上火车专列,只用了三天时间。好在行装都十分简单,不过是一辆自行车或一台缝纫机,再就是为数不多的衣服和被褥了,用木箱一装就上路。
那些快乐的心和车轮一起跳动。当汽车拐弯,他们回望一眼克拉玛依和它告别的时候,竟没来得及再体验一下曾经对它的依恋。二十年了,每次从外地回来,遥望见成吉思汗山下那一片房屋,心中就会升起一阵温馨。那就是克拉玛依。那里有他们的家,他们的亲人,他们的记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也无论他们愿意不愿意,还是要回到这里来。可这一次,走了就不再回来了。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克拉玛依,那亲切而又不断被诅咒的克拉玛依!
留在克拉玛依的朋友们说,那次人们一走,给他们的感觉是,克拉玛依给掏空了,人们的心也给掏空了。
但赵承安没有走。他不肯走。他已经扎根新疆了。新疆有他的事业,有他的追求,也有他的爱恋。这种爱是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培植起来的,是在对于自己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发展起来的。他的这一片赤诚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也没有动摇过。基于这种爱恋,他觉得新疆大地才是最美的。那里的一切——大漠、戈壁、荒滩、石山、枯树,极为少见的水流,经常不断的风沙,壮阔中夹带着冷峻,雄浑中渗透着悲凉。他在这个环境中度过了大半生,消磨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一切都融进了他的生活,伴随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希望与梦想。深厚的亲情使他感知了新疆的可爱。而当自己的事业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又进一步感受到了新疆的美。使自己对新疆的爱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罗丹说,大师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美来。
赵承安爱上了新疆这片大地,因而不断地接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并以摄影师的特殊眼光发现了它的美。
作为一个地理摄影艺术家,赵承安对新疆大地情有独钟。在新疆的四十多年里,他从未停止过创作的脚步,为了摄影,在新疆境内奔波了四、五十万公里,有时乘车,有时步行,有时骑马骑自行车,还有时乘坐飞机。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对那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新疆的山山水水,荒漠戈壁,到处都能唤起他的爱恋,燃起他的创作激情。当他在大山与戈壁之间伫立,或在飞机上打开舱门俯视大地,他会为这片神奇土地的恢宏博大而惊叹和震撼,心中顿时升起对这片土地的顶礼膜拜之情。
在赵承安的心目中,只有大自然才是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赵承安是极其虔诚的。他无时无刻不像一位朝圣的信徒,拜倒在大自然的脚下,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当举起相机静静地面对山野,他的灵魂仿佛会离开躯体,随着取景框神驰遨游在山野之间,同时也完完全全地与这片壮美的土地融合为一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艺的提高,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新疆大地博大雄浑之中的丰厚蕴含,也越来越强烈地希望,用他的作品向广大读者倾诉自己心中对这片美丽土地的深爱之情。
他注意到,在我们星球的另一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部,也有一片人迹罕见的荒漠。它所处的纬度和新疆大体一样,地质成因也与新疆有相似之处。当美国摄影家把那些原野拍成照片的时候,人们惊呼大地是如此之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丽和惊奇”,是“上帝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由于这一切,推动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自然环境生态的保护。
他想,上帝总不会偏袒地只把礼物送给美国。在新疆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使他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新疆同样是我们的一块举世无双的珍宝。在这块160万平方公里的西域大地上,有高入云端的冰峰雪岭、高山平湖,有被称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的浩瀚大漠,有野马奔腾般的长河,也有烟波浩淼的湖泊和富饶的绿洲,还有丰富的地下宝藏。这一切,无论是它的原始状态,还是通过摄影把它变成美丽瞬间,都足以同美国的西部相媲美。他要通过摄影把新疆大地的美展示给世人,让世人欣赏,供世人分享。这也成了他在摄影事业上不断追求,不倦努力的巨大动力。
新疆的美不同于人们传统印象中那种青山绿草碧水红花的美,而是新疆所特有的博大、雄浑、壮丽的美,是奇崛,是突兀,是广漠。如果说前者让人陶醉的话,后者则令人震惊。
正如新疆陶冶出来的西部汉子性格的豪放、粗犷、纯朴和热情一样,新疆大地的自然特色就是辽阔、宽广、神奇,山高水远,博大壮丽。用粗线条勾画出新疆的轮廓就是,三座大山横亘在新疆的南缘、北陲和中部,两大盆地坐落在天山南北,另有许多河流、谷地、草原错落其间。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有力地吸引着旅行家的脚步,激发着艺术家的灵感。
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是新疆的三大山系。自古以来,人们曾为这三座大山编织出许多美丽的神话。
这三座大山上,都留下了赵承安攀登的足迹。
在帕米尔高原,他登上了海拔6500米的喀拉昆仑高山冰雪世界,来到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把山峰顶部的冰盖、冰帽、冰川、冰瀑布以及千余米深的“冰川大峡谷”摄入镜头。昆仑山前的阿尔塔什山谷,裸露的山体皱褶形式多样,是造山运动的明显特征。
他四次登上昆仑山东段的阿尔金山,拍摄了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沙漠、高原湖泊、高原盆地和高原野生动物。
巍巍天山,东西绵长2500余公里,宽250—300公里,横卧在新疆中部,分为南天山、北天山、东天山、西天山和中天山几个部分,是新疆的象征,新疆的骄傲。多年来,赵承安多次从不同方向、不同线路登上天山,用摄影镜头充分展示了天山的多姿多彩:
西天山库尔德宁的雪岭云山,木扎尔特达板的莲花雪峰;
中天山博格达峰下的天池胜景;
单面山前的长城砾岩;
南天山库车河的神秘大峡谷。
东天山哈密南山口的隆冬雪野、云杉密林,哈密、巴里坤、伊吾交会处的鸣沙山,吐鲁番、鄯善一带的火焰山,在天山南北两麓燃烧了数千年的侏罗纪地层火山等等,都是他的创作题材。
地处中、蒙、俄边界的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有丰富的森林和矿藏。他几次登临阿尔泰山,为阿尔泰山以及山下的哈纳斯风光拍摄了专辑。
到欧洲旅游的人有感于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的优美风景,因而对阿尔卑斯山赞不绝口。其实,和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比起来,无论它的雄伟,它的壮丽,它的神秘以及它的多姿多彩,都是阿尔卑斯山所不能比的。阿尔卑斯山所以受到青睐,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好,让人们易于接近。而新疆的三大山脉却处在人烟稀少的高原地带。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于山川的开发也有待于时间和经济两个条件的成熟。当欧洲人忙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对阿尔卑斯山视而不见,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充分地享受它的优美风光。今天,新疆的大山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处在我国最边远的阿尔泰山脚下的哈纳斯,风景美如仙境,多年来无人光顾,而今每年的游客多达数十万。
在人们的印象里,新疆是干旱缺水的。实际上新疆并不缺水。除了巨大冰川溶化的雪水足够灌溉之外,新疆还有丰富的地下水,有雪山下的高原湖泊,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和富饶的伊犁河。新疆没有污染的天然纯净水还为人们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湖沼地,还是天鹅繁衍生息之地。赵承安用许许多多美丽照片充分地说明了这一切。
在一般人看来,戈壁大漠是荒凉和单调的,给人的感觉甚至是野蛮和恐怖的。然而,摄入赵承安镜头里的戈壁滩却独具魅力。他用摄影镜头给戈壁大漠注入了生命。他以摄影艺术家的眼光在一片荒凉、死寂的表象中发现了戈壁大漠中生命的律动,发现了戈壁大漠在单调、荒蛮掩盖下的温馨与美丽,用摄影语言改变了人们脑海中戈壁荒漠的形象:
风蚀雅单形成的“魔鬼城”;
由白垩纪地层组成的“五彩城”;
岩石被巨风携沙长期雕刻而成的各种有趣形状的石结核;
由风霜雨雪和剧烈气候变化雕塑成的各种美丽形态的花岗岩;
炎热夏季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
北疆和布克塞尔地区额尔齐斯河畔由暴雨和淋溶形成的五彩纷呈的喀斯特石林;
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森林经地壳变化而成的化石林——硅化木。
还有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顽强生存着、为荒漠戈壁增添宝贵色彩和生机的各种植物:骆驼刺、梭梭、红柳、芦苇,被称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以及俗称“树活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胡杨树等。
这一切,反映在赵承安的照片上是美丽的。而如果你身临其境,更会被新疆大地上这独特的、傲视自然的、饱经沧桑的壮丽景观所震惊。
赵承安的摄影镜头还伸向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号称“死亡之海”的南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罗布泊,他寻觅着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的脚步。在楼兰故城,他见证了罗布人最后退却的营地。
他那一幅幅凝重、深沉、豪放的作品,仿佛把人们带进原始般的大自然的怀抱。面对他向你展示的新疆大地,你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惊叹:原来新疆是这样的美!
这是新疆山水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