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三部第十六章 勘界警卫作战(2)

第三部第十六章 勘界警卫作战(2)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7-27 20:33:35      字数:3825

  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中将在得到军委指示后,立即召集作战部连续开了几次紧急军事会议,并亲自执笔,以总参作战部的名义,拟写了《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的报告》。
  11月初,王尚荣派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
  11月4日,双方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
  协议规定:对盘踞在联合勘察队第四支队的作业地段,对勘察、竖桩工作有威胁的败军,由中缅双方部队共同负责加以捕歼清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滇部队负责捕歼清除旧30号界桩(孟遮以西)至62号界桩(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点)地段附近的败军。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订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同一时间,奔袭败军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定。
  虽说这次只是对几千败军的作战,但毕竟是出境与邻国军队协同作战,而且是从未经历过的山地丛林战。毛泽东、周恩来对此高度关注,几位老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先后参加了作战方案的审议。
  毛泽东、周恩来最关注的是,出境作战在国际上有怎样的政治影响?东南亚其他国家引起惊恐和不安怎么办?会不会给国际反华势力诋毁中国留下口实?因此力求将战争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
  毛泽东特别强调: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时任国防部部长林彪反复强调他的作战原则:“断退路,包围住,先围后歼。”
  在作战方案审议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参确定了败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为重点打击对象;还拟定了重点捕歼的6名敌军、师级军官的名单。
  王尚荣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指示,用电话通知了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毛泽东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情报,发现“红线”南侧的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以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勘界保卫的丁荣昌联系商议,以妥善的方式,把中方的关注转告缅方。
  昆明军区马上将这一信息传达给缅军,缅方对中方的提醒表示感谢。
  台湾有个作家邓克保自称以其亲身经历,著有名为《血战异域十一年》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称败军为“孤军”,详尽地记述“孤军”盘踞缅甸的前前后后及“光辉业绩”,与著名作家柏杨写的《金三角•边区•荒城》一书的思路、笔法相似,两书可称姐妹篇。邓先生认为,中共“所以在去年(引按:1960年)匆匆的(地)和缅甸‘划界订约’(引按:指中缅边界条约),就是企图明确的(地)显示出来我们(引按:指败军)侵占了缅甸的国土,作为消灭和控告我们的法律根据”。
  邓先生错了,本末倒置了。中缅两国勘界定界是为了千秋万代友好相处。世上有哪个国家愿意本国的疆界长期不定界?中缅边界争端因英国殖民主义者掠夺、欺凌而起,因中缅两国解放、独立,友谊互让而了结,乃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边民之幸。即使败军不盘踞于此,中缅两国也必须尽快划定边界。
  中国要妥善解决败军问题,只是如何选择时机。中缅定界勘界,中方应缅方之邀,联合解决败军,正是时机已到,或者说败军撞在解放军枪口上了。替败军抱屈的邓粉们说,当时“孤军”有可能和反对缅甸中央政府的掸邦游击队合作,独立建国。若是,中国西南边陲将出现一个虎视眈眈的反共国家,这当然是中国极不愿见到的前景。这没错!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合法政权能容忍一支本国的反政府武装接受外国势力的资助,在邻国土地上坐大,分裂祖国,还要打回国内推翻新政权,复辟旧政权?民主祖师爷美囯能允许吗?
  旁观者曰:缅方借这次勘察边界的良机,请求中国出兵清剿边境一线的败军,出于以下四点考量:一是国内维护主权呼声高涨,想借中国的力量,赶走或消灭败军。这是顺应民意;二是缅甸政府第三次向联合国提出了控诉,控诉美国和台湾当局纵容败军侵占缅甸领土,败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好时机;三是提高总统的威信,此时奈温继任总统,他想向国民表现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以赢得人心;四是借机打击震慑国内少数民族武装分裂派别。
  而中方在国内外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同意派兵同缅甸军队联合作战,解决这股败军,不仅是警卫勘界的迫切需要,还有另一层特殊意义。
  此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帝国主义制裁封锁,经济严重滑坡,蒋介石以为中国现行政权要垮台了,趁机叫嚣反攻大陆;在美国支持下,派出特工人员四面活动,败军以“云南反共志愿军”之名,突击破坏边境,仅1960年就达60余次。因此,这次中国军队应邀赴缅围剿败军,也是对败军10年来胡作非为的一次总清算,不能再任其为所欲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南边陲出境打击败军,除保卫祖国边境安宁的需要外,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请台湾当局看看,谁敢反攻大陆?请国外反华势力看看,谁能利用一支反政府武装颠覆新生的中国政权?
  从某一角度观察,这次秘密联合作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高度机密下,在北京举行第四次会议。确定了进行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的时间、地点、规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参加会议的缅方有山友准将(后任缅甸总统)、苏敏少校。中方有丁荣昌少将、成学俞上校等。与会者还有:中方陈雁彬上校、李文清上校等8名军官,缅方有基温上校、瑞上校、吞上校等10名军官。
  中方军队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中方部队的军需补给、物资供应均由中方自行负责。双方缴获的武器、弹药、器材由双方平分。双方所获战俘,各自处理,强调不准虐待俘虏。
  战斗行动双方应同一时间进行,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
  
  在作战方案审议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参确定了败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为重点打击对象;还拟定了重点捕歼的6名敌军、师级军官的名单。
  王尚荣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指示,用电话通知了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毛泽东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情报,发现“红线”南侧的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以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勘界保卫的丁荣昌联系商议,以妥善的方式,把中方的关注转告缅方。
  昆明军区马上将这一信息传达给缅军,缅方对中方的提醒表示感谢。
  台湾有个作家邓克保自称以其亲身经历,著有名为《血战异域十一年》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称败军为“孤军”,详尽地记述“孤军”盘踞缅甸的前前后后及“光辉业绩”,与著名作家柏杨写的《金三角•边区•荒城》一书的思路、笔法相似,两书可称姐妹篇。邓先生认为,中共“所以在去年(引按:1960年)匆匆的(地)和缅甸‘划界订约’(引按:指中缅边界条约),就是企图明确的(地)显示出来我们(引按:指败军)侵占了缅甸的国土,作为消灭和控告我们的法律根据”。
  邓先生错了,本末倒置了。中缅两国勘界定界是为了千秋万代友好相处。世上有哪个国家愿意本国的疆界长期不定界?中缅边界争端因英国殖民主义者掠夺、欺凌而起,因中缅两国解放、独立,友谊互让而了结,乃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边民之幸。即使败军不盘踞于此,中缅两国也必须尽快划定边界。
  中国要妥善解决败军问题,只是如何选择时机。中缅定界勘界,中方应缅方之邀,联合解决败军,正是时机已到,或者说败军撞在解放军枪口上了。替败军抱屈的邓粉们说,当时“孤军”有可能和反对缅甸中央政府的掸邦游击队合作,独立建国。若是,中国西南边陲将出现一个虎视眈眈的反共国家,这当然是中国极不愿见到的前景。这没错!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合法政权能容忍一支本国的反政府武装接受外国势力的资助,在邻国土地上坐大,分裂祖国,还要打回国内推翻新政权,复辟旧政权?民主祖师爷美囯能允许吗?
  旁观者曰:缅方借这次勘察边界的良机,请求中国出兵清剿边境一线的败军,出于以下四点考量:一是国内维护主权呼声高涨,想借中国的力量,赶走或消灭败军。这是顺应民意;二是缅甸政府第三次向联合国提出了控诉,控诉美国和台湾当局纵容败军侵占缅甸领土,败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好时机;三是提高总统的威信,此时奈温继任总统,他想向国民表现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以赢得人心;四是借机打击震慑国内少数民族武装分裂派别。
  而中方在国内外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同意派兵同缅甸军队联合作战,解决这股败军,不仅是警卫勘界的迫切需要,还有另一层特殊意义。
  此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帝国主义制裁封锁,经济严重滑坡,蒋介石以为中国现行政权要垮台了,趁机叫嚣反攻大陆,在美国支持下,派出特工人员四面活动,败军以“云南反共志愿军”之名,突击破坏边境,仅1960年就达60余次。因此,这次中国军队应邀赴缅围剿败军,也是对败军10年来胡作非为的一次总清算,不能再任其为所欲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南边陲出境打击败军,除保卫祖国边境安宁的需要外,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请台湾当局看看,谁敢反攻大陆?请国外反华势力看看,谁能利用一支反政府武装颠覆新生的中国政权?
  从某一角度观察,这次秘密联合作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高度机密下,在北京举行第四次会议。确定了进行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的时间、地点、规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参加会议的缅方有山友准将(后任缅甸总统)、苏敏少校。中方有丁荣昌少将、成学俞上校等。与会者还有:中方陈雁彬上校、李文清上校等8名军官,缅方有基温上校、瑞上校、吞上校等10名军官。
  中方军队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中方部队的军需补给、物资供应均由中方自行负责。双方缴获的武器、弹药、器材由双方平分。双方所获战俘,各自处理,强调不准虐待俘虏。
  战斗行动双方应同一时间进行,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