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村往事>025回:花残似枯叶

025回:花残似枯叶

作品名称:山村往事      作者:冯耀廷      发布时间:2017-07-17 10:49:27      字数:4357

  李华在想起张春梅青年时的不幸,曾写下过如下诗句;
  久旱花残尽枯叶
  天降刁民女人孽
  善恶到头终有报
  心藏愤恨度岁月
  
  肝肠寸断柔情泪
  悲凉岁月谁人过
  心藏仇恨独自忍
  雨落绿茵梅方歇
  李华有些情绪激愤,他在春梅不幸遭遇后的二十来年中,和关茵对春梅照顾的无微不至。
  今天他又看到春梅那颗曾经心死的面容,心如一把钢刀刺进那样痛!
  他强压內心怒火,对两位村官说:“蒋兄、乔也妹妹,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亘古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到时候,他自己良心发现时,有一种心灵上精神折磨,这种折磨他会得到的!这是规律,是自然法则,不是迷信,别人没人去报。他逃脱不了的对手是自己,除非他早亡!”
  乔也有些疑惑的样子问道:“哎,二位哥哥,我念了十二年书,文学课本里没有李大哥这套理论啊?从一年到高中,语文课本共二十四册。从没发现啊?刚才李大哥后面几句话,我从哪里都没看到呢?哼,乔也我明白了。我给评语是李华定论一定不会错吧?”
  乔也像是演员表演节目的表情,逗的两位大哥从愤慨中走了出来。
  大家一阵笑声,打破刚才的沉闷。三位村官,从对张春梅不幸遭遇的沉重情绪中走出来。李华心里想道:嗯,还行,这位小支书妹妹还真会转换不良气氛。
  不过老李有不高兴的辩解说:“乔也妹妹,你还别不信。古人云:黎民乃小人也,咱百姓也习惯管百姓总结的生活实践中的评语,叫做小人语,实为众人语。所谓的犯小人语,也就是咱常说的犯众怒,应归类此范围。这里的百姓顺口溜,就叫小人语。再说恶有恶报段子,家喻户晓。后面我加上那两句,不算小人语,不是百姓都知道。那么什么叫小人语呢?我认为就是人人都在说,当你一说出来,人人都懂那种话、人人常挂在嘴边上的人与事。
  乔也凝重的看着李华说:“我的亲哥呀,你是从哪弄来这些哲理呀?”
  李华也正经八百的说:“乔也妹妹,哥不是骂你、贬你,你的评语应该是胡诌八咧。大哥认为,能下定语定论的人,要有一定知名度。他们说出是对与错,也是一呼百应的都说正确。那些权威人士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乔也妹妹,咱扯的远了一点。所说的权威人士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条条大道通罗马,怎走都会到达目地。就和南辕北辙一样,并不是背道而驰,正是圆的起点也是终点。像咱们哪说哪了之辈,只是谈笑中。”
  李华今天话好多好多,他接着又说:“二位,仁兄、贤妹,咱今天办的事不少,帮助一户满足提高生产效力的需要。又落实了春耕中,乡领导指手画脚的圈出来的那些花花样。呵,我又开始教徒了,大石山全面实现机械化,我的学生应该更多。二位仁兄贤妹,咱大石山有二百户人家,有一半不用操心的。队伍后面那几家,支书、村长上上心吧!至于乡里的五四三二一好办,文章做好,边线取直,让领导看着顺眼。另外蒋大哥,以后乡党委副书记王学义,不论他给我踏上几只脚,你都不要生气。慢慢他自己觉着没意思,他的脚踏麻了,他自己就泄气了。咱百姓不在呼领导怎看咱,现在我老李,只有自己对得起我自己。二位仁兄贤妹,以后谁说我什么你们莫往心里去。咱甭管他什么王学义、李学义的。国有国法、村有村规。二位村官,记住一条真理,咱自己挣不来钱,家里老少都不满意。”
  乔也长出一口气,看着蒋村长,对李华的人格素质表示赞赏。说道:“哎,关茵嫂子真幸福,能懂这般道理者,不应该有胡搅蛮缠表现,这辈子得多听多少好话?”
  关茵笑笑说:“这些年你大哥没招几天家,早晨顶着星星走,晚上不黑不回来。一天连影都抓不着,还听好话呢?连喘气声都听不到。他的好话呀!都留给别人说呢。不过呀,20多年还没有一次胡搅蛮缠过,知足了。”
  天黑了,春梅的宝贝儿子喜子还真来了。小伙子十九岁,常年室外劳动。紫外线雕琢的棕色皮肤油光光亮着,大眼睛长睫毛一眨一眨地,总是像笑不够。
  一副稚嫩娃娃相,讨人喜欢,可喜只念四年书。进得屋来先笑后说话,他笑着说道:“叔,我来了,是来做你学徒来了!”
  李华看着可爱的喜子,从心里往外喜欢他。亲切的说:“傻小子,啥学徒,再下去十年,十五年的,拖拉机是咱农民的生产工具。家家都有,人人都会用。它的每台机器都有说明书。只要有初中文化,一准能瞧得懂,一学就会。不过吗?喜子你的书念的少了些。叔给你说说基本原理,故障与排除。再有是正确驾驶与操作。不然机器买回来也看不懂。今天先学基础知识。”
  从那天晚上开始,喜子每天吃完晚饭,到他华子叔家里来上班。李华叔做活他帮助做活,闲下来爷俩便进入两小时学习时间。
  自从老李帮助张立把小拖拉机买回来,又陪着喜子在地里干了几天。把张立都乐的有些变型了,整天和儿子亲近不够。心里揣的十九年那块寒冰,终于被爱的温度融化。
  在以后岁月里,父子将快步成为种粮大户。这就是李华进入不惑之年,对社会的影响。支部书记乔也在支部会上表扬他也是这么说:“老李在咱大石山村的贡献,突出表现在榜样力量,头羊的作用。他带动咱大石山农民快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奔向现代化。
  老李的勤劳向上有目共睹,大家知道。咱在坐大多数,黎明的梦是被李华拖拉机叫醒的。当我们听到他机鸣声醒来时第一句话,是李华又起来了,李华是为了脱贫致富又起来了,是为了用一种力量影响一方农民,他又回来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降雨量充沛,实行土地承包已是第三个年头,李华是头一年回家种地。赶上丰收年,十垧地庄稼,把场院塞的满满地。
  尤其像常来李华家的佟山媳妇儿江英、奚晓兰,受李华夫妻带动的最为明显。
  奚晓兰喜欢李华的这段顺口溜:生做人中强、去也名千秋、百姓求生路、莫等明日复。
  那几年老天爷也帮助松辽平原农民,上天赐给农民连绪三年风调雨顺。忙了一年的农民,没有白忙活。入秋后,大石山村又是个丰收年。
  庄稼上场了,喜欢观望的人们,也该开始在屯中扒场院墙头,向里面窥视。他们目的是,查看一下各家各户场院里收获成果。
  看什么?看也白看,可能再也没有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种事了吧?谁家场院粮食收的多,那是他们自己劳动成果,能分给你一分吗?不会的。
  当有人看到张立家场院时,他们惊讶也嫉妒。但更多人家开始动心思。由于那年月的粮食、油料价格偏低,有些农户又却步了。但粮谷再贱,也是越多才能多卖钱啊。
  那年粮价是偏低,贱到不能再贱地步。几户种粮大户,根本没剩多少利闰。用国家领导人讲话里的一句叫做“谷贱伤农”农民有点真的伤不起了,他们是纯粹的自食其力者。
  那年月还要上缴农业税,上缴征购粮,上缴统筹款。那时总政策,还是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添置了小拖拉机。
  有一天晚上,离春节很近时日,乔也支书派人通知蒋恬村长,副主任李华去她家里商讨一些事儿,家在西街的乔支书,家里日子过的不错。老爹四十六岁,比蒋村长只大一岁,乔也妈张纯是乔家主事的中年女人。大家都说乔也性格像妈。身材像他爹。哥哥乔越大前年在外地入赘,通俗的说、叫倒插门。
  乔也爹乔大路和蒋恬是同学、朋友。小时一起长大的光屁股爷们。乔大路在屯子里辈分高。比李华大四岁,但在老辈中又有一层论头;李华爷爷和乔大路爹爹是结拜弟兄。
  从那里论着李华必须得管乔大路叫叔叔,乔大路媳妇儿张纯,虽然是李华干姐姐,小时候还偷偷地叫过妈,但是得叫婶子。不然一个屯住着,和自己的近亲有差辈地方。
  老蒋老李称他大路叔时,乔大路从来没觉着不自然。另外,咱庄稼院里辈份高的平时处事儿得有大度样,时间长了乔大路就自然形成那个样子;二目平视,总往远看,小来小去事不计较,自己总觉着当大辈分的吗,得让着点。
  长辈就得有个长辈样儿,他的这个样。李华记事儿时觉得大路叔就这样儿。但这个样儿,自打女儿乔也当支部书记以来,给他带来好多麻烦。
  比如有人说:“嗬!你看哈!姑娘当支书,把那乔大路美的。走起道来扬脸朝天的,不知迈哪条腿了。他那两只眼睛不看人,竟往高空看,太拿架了吧?”
  这些话江英听的最多,她家商店红火。江英的大嗓门儿,模样又靓丽。待人接物又热情,去的人,不供你饭吃,用嘴足能送你二里地。是她的超热情,回头客才多。
  乡亲们都知道江英和乔也没啥来往、又没啥交情。所以到她这常来的顾客,同时也常说起乔大路眼眶子高、目中无人这类事儿。
  江英是有事没事的总往关茵、李华跟前凑合,这位又是个嘴大舌敞女人。闲话在庄稼院就这么个传法,传来传去传到乔大路耳朵里。
  要到年关了,家家都图个平安、乐呵。耳朵里塞满闲话的乔大路和老伴张纯,实在是受不了这类风言风语。
  一天晚上刚吃完晚饭,老两口子便开口训上女儿了。妈妈张纯气呼呼地说:“小也啊!今天晚上你让蒋恬、华子到家里来,你爹有话说!”
  在庄稼院,做长辈的说话多数都这样。什么村长、主任、副主任的,提名不带姓的是爱称,提名带姓的那就啥关系都没有了,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爱不爱的,更谈不上尊敬了。
  蒋恬接到通知后,路过李华家门时,顺脚就进了屋里去。他本意是想和李华一块走,他俩都住在东街。前后街,斜对门,离的不算太远。大石山村,在高处看,像展开翅膀雄鹰,左面翅膀前为东街,右面翅膀前为西街,中间大石山头一个圆点为小腰街。
  村办公室正设在中部位上的一个大四合院里,是土改时大户王家宅院位置上,四合院砖石结构,青砖黑瓦房,建筑已有百年却没看出走型。
  蒋恬进屋看见李华正在写着他的文学作品!当开门进屋的几秒钟后,李华的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就差几个字,所以他没有起身。只是背对着蒋恬说:“来来来蒋兄,快坐下蒋大哥,我这马上完。”
  二十多年交往中的哥们也好,同志也罢,没谁去注意这些小节。李华急忙站起身收拾好纸笔说道:“蒋大哥,是不是乔支书找你?”
  蒋恬有些疑惑不解的说:“华子,是啊,你说能是啥事呢?看样子不像是公事?乔也办理公事的时候,那可是从来不在家里呀?还让快点去,也没说为个啥?”
  李华还是老样子说道:“别瞎猜了,马上走吧。咱到那,不就啥都知道了吗?我估摸着,准是大路叔有话说,要是乔也有话,都到村上岂不是更好,也正常。”
  两个人告诉院子里忙碌着的关茵一声,去西街乔大路叔家。关茵直起腰看着他俩,并没说话,心里也在纳闷。这一年了,他俩总也不去老乔家,乔也那丫头也找他俩。今天想必是?关茵心里道:你跟瞎操啥心,是啥也和你没关系。
  蒋李二人走进乔大路家门后,蒋恬主动说:“叔、婶,我们俩来了,二老有啥吩咐尽管说?我们俩今天就是来接受教育的。”
  一贯活泼开朗的乔也姑娘,却是躺在里屋闺房里不哼不哈也不动。她听见二位在外间说话也没出来搭腔。
  老蒋、老李知道事不妙。最近两三天内,他俩在乔也小脸蛋儿上倒是看出点事来,水汪汪大眼睛像似要出现泪花。就是乔也没精打采的样子,蒋恬昨天还问过她,是不是病了?她说他没睡好觉。
  这两个男搭档也是粗粗拉拉的没往深问。都觉得乔也是一把手,大石山的主要当家人。她心里装的事儿多,极正常,失眠是难免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两人一推乔家门,看到今天状况可就不对了,老的一脸不高兴,小的在里屋不出来。八成有大事,蒋、李二位又没办法主动问,只能在心里瞎琢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