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汤老五残杀吕善著 李凤勤喜得树祯儿
作品名称:铁血义勇军 作者:白水山人 发布时间:2012-03-09 10:23:19 字数:3655
天津会议后,毕占一带着林森的指令,兴奋不已。回到朝阳后他拿着林森的信,首先联系朝阳中学堂校长吕善著、校董沈鸣诗。吕善著和沈鸣诗都是教育界的开明人士,他们主动接受进步思想,同情民众疾苦,因此积极支持毕占一举义。两人同意将起事所用枪支,以给学校送柴火为名运到学校,然后隐藏在学生宿舍。举义在城内打响后,再里应外合消灭汤军。
毕占一在城内安排妥当以后,又回到家乡老爷庙,秘密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不要缴纳捐税,不让官府验契”,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反捐抗税,“驱汤灭周”。
毕占一四处奔走,南至朝阳县二十家子、大屯、缸窑岭;北至牤牛营子;东至义县刘龙台;西到大平房、联合等地,积极组织“联庄会”,动员群众有枪拿枪,有人出人,没枪的可持大刀长矛、木棍。
这样,时间不长毕占一就发动起一千多人,号称“民主大联盟”,提出的口号是:“驱汤灭周,为民除害”。
1931年12月31日,毕占一集合几千人的队伍在老爷庙村召开大会。毕占一站在高台上,向与会的头领们部署攻打朝阳的战斗计划。他说:“我们午夜准时开始攻城,先抢占喇嘛庙,后捣县政府,抓周扒皮,擒汤老五,砸监狱,放犯人。”接着他又宣布几条纪律:“进城后不许伤害老百姓,不许抢商号……。我们总的口号是:‘抗捐罢税、驱汤灭周,为民除害’。”
会后,毕占一率领起义队伍兵分四路攻打朝阳。以刘纯启(号称亮三)为首的一路,攻打南门。刘纯启率众很快攻进南门,点着了诚信店门前的大草垛后,众人呼呼啦啦的一鼓作气打到小什字街。
“周扒皮”见城里着了火,慌慌然如丧家之犬,带领卫队急忙从后院跳墙逃跑,向北门串去。不意被攻打北门的马子丹、李海峰、沈贤一顿土炮又给打了回来。在绝望之下,“周扒皮”抢占了小什字街西面的“魁星阁”。
得了有利地势的“周扒皮”,开始用机枪还击。刘纯启等人的火力单薄,支持不住,被迫往后撤退。各商户见状趁机从屋内向外射击,义军死伤惨重,只得退出城去。
二路王景明和王景友兄弟所率义军攻打东门。打进东门后进入朝阳中学堂,取出枪枝弹药,经大十字、小十字攻打县政府。
西门和中华门,由毕占一亲率义军攻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东路、西路攻入县府,占领了县府炮台,“周扒皮”等贪官污吏仓惶外逃。汤军也被义军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
毕占一的队伍占领了朝阳城。
毕占一不但占领了朝阳,还消灭了汤老五一个营。汤玉麟得知后恼羞成怒。于是从承德派出一个旅前来镇压。毕占一寡不敌众,退出城外。参与攻打朝阳的刘纯启、王景明、王景友、马子丹、李海峰等头领,也被迫暂时躲到大山沟里。
汤军重占朝阳后,人称汤五爷的汤玉书派人到朝阳中学堂,将支持毕占一起义的吕善著校长残忍枪杀。又将校董沈鸣诗老先生乱棍打死。同时发布告示,宣赏五千块大洋,缉拿反贼毕占一……
这天,沈鸣诗的儿子来找马子丹,请求为父报仇。马子丹重情重义决定率众再次攻打朝阳,李海峰决心一同攻打,马子丹却不与答应。
马子丹对李海峰说:“沈公子找我替父报仇,原因是知我与其父情同手足,我今虽赴死亦义不容辞,弟却与我不同,不必扰这趟混水,若我有不测,望弟代为料理后事,请弟弟万勿推辞!”
李海峰一听急了。瞪大眼睛说道:“哥哥把我看成何等样人?难道我在哥哥心中就是那重利轻义、贪生怕死之人吗?”
“兄弟想到哪去了?你也是明情明理的人,怎么不理解我这份苦心?”
“哥哥忘记了我俩结拜时说过的话吗?同生共死岂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的?况且他汤老五在我兄弟面前连条狗都不如,又何必有料理后世之说呢!”
马子丹无奈,只得依了李海峰。于是两人一同攻打朝阳。
前两天是隔着大凌河与汤老五交火。第三天早晨马子丹、李海峰等见敌势大,主动转到刘龙台驻防。
次日汤老五率一团兵力来攻打刘龙台。从拂晓开火一直打到天黑。翌日清晨,汤军撤回朝阳。在汤老五撤走的第二天,马子丹、李海峰率队转战到沈家台,在沈家台住了六七天,又回到北票朝阳寺驻防。
在朝阳寺住了几天,李海峰心中有些烦躁,又因接到刘纯启的书信,说有要事相商,便与马子丹辞别。辞别时兄弟俩依依不舍。马子丹说:“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更觉得弟是侠义之人,真不忍心让你这么快就离去,但望日后尽早回来。”李海峰道:“大哥义重,小弟心里领了,在临别之时,小弟有一句话不吐不快!”马子丹说:“就说,你我之间还有什么隐瞒的吗?”李海峰说:“你我都是受黄显声局长提携的人。当今,日寇侵略日甚一日,而你我却在这里和汤军攻来打去,同室操戈,心里总觉有个疙瘩。”“是啊,可恨那周铁铮禽兽不如,到如今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大哥,不必叹惜,只要你我心中有数,凡事自有造化,或许并非你我所知。”
两人一路谈来,不觉马子丹已经送出了很远,却还是依依不舍。
家住辽西丘陵的李凤勤满脸愁容,渐近年关,一家人年货尚未办理,妻子又要分娩,这让十来口子当家人的他苦不堪言。可是生孩子是没办法的事,况且过日子不就是过的人吗!一家人上下围绕着产妇忙里忙外,待孩子生下却是个男的,李凤勤这才转忧为喜。
一八九八年腊月的一天,李凤勤家热闹非凡,红衣服的,绿衣服的进进出出,携包袱的,提篮子的络绎不绝。李家喜得贵子,一家上下喜气洋洋不说,前来贺喜的人更是笑逐颜开。李凤勤有了儿子,按理这也就是一件情理中事,但是李凤勤父亲早逝,家境贫困,领着弟弟辛苦操持家计,寒来暑往谈何容易,如今有了下一辈人,吃点苦也终究算是有个希望。他看着壮实端庄的婴孩,哪有不高兴的理。于是李凤勤又请教书先生来给孩子起名。教书先生说:“现今甲午战争刚过,国势衰微,兵连祸结,我看图个吉祥就叫祯儿吧。‘祯’吉祥之意。”众人齐声赞扬,从此这个婴儿就叫祯儿,因排行“树”字辈,于是大号就叫——李树祯。
为让一家人中有个知书明理的人,李树祯1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了私塾。
这一天,李树祯像往常一样,收拾起书本,鞠躬向先生道别,待先生微笑的回礼后,斜挎上装书的包裹离开了私塾——先生的家。
走在路上,他默默的回味着先生教授的文章《鱼我所欲也》,忽然产生一个问题:“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什么是‘义’呢?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义’为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他带着这样的一个深奥的问题回到家中。
当他刚刚走到院子里的时候,就大声的喊了起来:“妈,我回来了!”随后快步跑进屋子里。
“就等你了,快放下书包上炕吃饭吧!”爸爸坐在炕上很高兴的说。
小树祯一眼看见靠近炕沿的地方有一盆让人直落口水的白面条,里面隐约有两个鸡蛋。还没放下书包他就惊疑的喊起来:“今天是什么日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弟弟、妹妹们围在桌子旁,胸前抱着空碗,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爸爸坐在面条盆旁边,正好将弟弟妹妹们和面条盆隔开。妈妈还在忙家务,没有上桌。看得出来,一家人都在等着祯儿呢。
“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你十五岁生日啊!快上桌吃饭吧!你的弟弟、妹妹快等不及了。”爸爸又转头向妈妈喊:“他妈,你也别忙了,趁热吃饭吧!”于是,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到桌子旁。
爸爸给每个孩子盛了满满一碗面,小弟弟耐不住性子吃了一口,又被爸爸止住。爸爸把两个鸡蛋放进祯儿碗里。小树祯马上由坐而跪,说:“爸,这个我不要!给弟弟、妹妹们吃吧!”
“给你,你就吃,今天是你十五岁生日,从此以后你就是大人了。我们家世代以种地为生,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在这个年代我们种田人更不好过了。当官的、当兵的、有钱的哪有好东西呀。你要好好读书,咱不指望当大官,但求个知书达理不受气呀!这家以后要靠你了。”
李凤勤,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五里三屯,大事小情无不到场,因此很受人们尊重,但是在这同时,他也看惯了人情冷暖。小祯儿深深体会到父亲的辛酸和无奈。
“爸,没有你和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长这么大,不知让你们吃了多少苦,这个鸡蛋还是你俩吃吧!这是儿子生日里一个最大心愿!”说完祯儿转向弟弟和妹妹说:“你们说对吗?”弟弟和妹妹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祯儿把两个鸡蛋一个拨到爸爸碗里,一个拨到妈妈碗里。爸爸、妈妈觉得祯儿的书没白念,喜在心里,却又把鸡蛋分给弟弟、妹妹。
这是一家人少有的团聚场面。一年来李凤勤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奔波,哪有时间在家吃上一顿安稳饭?又哪有一顿像样的饭菜?要不是大年正月,不要说是荷包蛋面条,就是咸菜条,有时还没有呢。这顿饭是李树祯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一顿。
因为是正月,依当地的风俗是要请戏班的,这或许是落后偏僻的山村里独有的文化生活。戏是东北评剧,俗称“唱落子”。初三开始,直到十五结束。正月里看戏历来是村民们的乐事。从戏里他们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还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一些典范的封建礼仪。至于孩子们那就更乐了,山里的孩子不怕苦,但是他们害怕单调和孤独,因此,正月里看大戏是他们最向往,最快乐的事。
饭后,弟弟、妹妹摸着肚子,心满意足,怕爸爸、妈妈吩咐干活,偷偷溜出去看戏了。祯儿帮助妈妈干家务。爸爸泡了一壶茶,坐在炕头上边喝茶边想事。祯儿因为要温习功课,所以不能去看戏,干完家务后就在角落里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