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三部第十一章 中缅边界北段顶端

第三部第十一章 中缅边界北段顶端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7-04 19:03:04      字数:3138

  周恩来总理谈到中缅边界间题指出:中缅边界问题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因此,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如何对待历史资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正像封建时代的许多国家一样,四至疆界是不十分明确的。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同边沿地区各个民族的关系也有各种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因此,要确定中国封建帝国的疆界线,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近60多年来,国内和国外出版的地图中,先后出现了对中缅未定界的许多很不同的画法。这些情况不能不在广大的范围内引起了对中缅未定界的混乱看法。
  政府认为,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必须认真地对待历史资料,必须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可以作为法理依据的历史资料同由于情况变化只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加以区别。同时,更要注意到中缅两国已经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本变化,那就是,中国和缅甸已经分别摆脱了原来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地位,成为独立的和互相友好的国家。缅甸政府继承了原来受英国统治的地区,不同民族的自治邦同缅甸本部组成了缅甸联邦。我国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管辖的地区。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些历史变化,同时也要按照一般国际惯例来对待过去签订的有关中缅边界的条约。只有把以上各点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够正确地运用历史资料,求得中缅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的解决。
  
  1954年9月27日,双方举行第一次会谈。吴敏登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引起周恩来的注意。这就是边界北段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底富山口的一段,也就是中国所称的“习惯线”,而缅甸称为“麦克马洪线”的一段边界,在吴巴瑞信中所附的图上和周恩来信中所附的图上有很大的出入。
  提到所谓“麦克马洪线”,又得从头说来。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国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北洋军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西藏噶厦的代表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则坚持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拥有西藏的外交和国防权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权力。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和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并据此达成了一个三方协议,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拒绝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条约和协议。
  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厦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北洋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厦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厦政权对“麦克马洪线”不予承认。
  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态度。
  中国政府亦一直没有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直至1947年印度独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悬而未决。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顶端,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当时,缅甸和印度都是由英国统治的,这条线一直划到缅甸境内,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是其中的一段。
  同样,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过,一直称它为“习惯线”。
  10月3日,周恩来第二次会见吴敏登,回答了他9月27日提出的问题。
  关于“麦克马洪线”,周恩来指出:“去年在北京,我曾对吴努说过,这条线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法的。是英方强加于中国的。它所以不合法,是因为它是由英国和西藏简单地换文确定的,是个密约,当时中国政府没有加以批准。这在中英文本上都是注明了的。但是为了中缅友好,为了安定我们之间的边界,我们在中缅边界这一段愿意按照习惯线来解决。”
  周恩来的意思很明确:首先,不承认“麦线”。为了中缅友好,“在中缅边界这一段愿意按照习惯线来解决”。注意,只“在中缅边界这一段”,言外之意,中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不在此。
  图二十二中缅边界暂时顶点北线为“麦克马洪线”,东线为中缅边界已定界,北线和东线的黑色交点为中缅边界北段暂时顶点伊索拉希山口。南线为中国要求的中印边界线,黑点为此线和缅甸边界的交点底富山口。中缅边界北段终点需待中印边界勘定后确定。
  周恩来在研究两张地图时发现,它们之间对习惯线不同的画法,造成面积的差别达1000多平方公里,这比片马、古浪、岗房和勐卯三角地加起来的面积还大。如果按照吴巴瑞信中所附图来划界,中国就要损失很多土地,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中国人民所不能接受的。
  怎样才能公正地解决这两条线的出入呢?
  周恩来说“我的看法是进行实地勘察”,同时,也要“根据友好关系来考虑”。
  为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周恩来还提出四点建议:
  一、中缅边界问题的原则已确定,可以暂时不忙于解决具体问题,但不停止工作。
  二、按照吴努在昆明的建议,成立联合边界委员会,由双方委派首席代表和其他代表组成。这个委员会可每月或每两月谈一次,继续处理边界细节问题。
  三、共同进行勘察。
  四、先签订两国友好条约,规定互不侵犯,互不进行领土扩张。
  吴敏登认为周恩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所提出的方案是“眼光远大而体谅的”。他说:“我放心了,因为两国总理所确定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而没有改变,目前,双方的分歧仅仅是如何执行这些原则的问题。”
  中国,特别是中缅边界的人们,已经看到了解决中缅边界的希望。
  1957年8月,临沧地区和临沧军分区已组织地方有关人员和部队,对临沧专区辖内,北起怒江与地界沟汇合处,南止南帕河与南汀河汇合处,全长140公里的中缅已定界段进行了清查。依照“垒石清单”和“垒石图”及其他界务资料,基本查清界线走向、国界标志的历史与现状。
  10月10日,双方举行第三次会谈。吴敏登转达了缅甸方面的意见,说:“缅方认为,吴巴瑞信中方案是对缅甸最愉快的方案,其中包含中国需做的小小的牺牲。但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宽宏大量的,因此是可以做这种让步的。”
  同样是坚持吴巴瑞的“对缅甸最愉快的方案”,但说话好听多了,承认“中国需做的小小的牺牲”,尊崇“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宽宏大量的”,有能力“做这种让步的”。这就用得上生活中常听见那种夸赞:听他这小嘴多甜!
  对所谈的具体问题,周恩来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困难。他说:在北段,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习惯线”,我们不愿用“麦克马洪线”这一名称,因为我们不愿承认英国和西藏订的密约,它是地方政府订的,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而且目前西藏政府也反对这条“秘密线”,认为它是不公平的。
  确定“习惯线”必须经过勘察。如果吴努照顾我方的困难,同意在昆明谈判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那么我们愿意在片马地区的面积上做让步。
  双方在有些问题上还会有些出入需要解决,周恩来还向吴敏登表示:我们愿意等待,“在一切问题都顺利解决后,我们再签边界条约。但是从现在起到签订边界条约时止,可以作为准备时间,作为进行准备工作的时期,而不是僵持时期”。
  1957年12月间,缅甸联邦副总理吴觉迎率领的缅甸经济考察团和吴巴瑞率领的缅甸友好代表团先后到达北京。周恩来陪同他们到杭州等地参观后,在上海继续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会谈。
  周恩来说:“中缅边界问题还不容易立即解决,为了推动两国就边界问题尽速达成协议,我们建议两国先成立边界委员会,首先勘察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中缅边界线。这样就给解决边界的其他部分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边界委员会能在今冬成立,经过明年一个春天的准备,待大雪融化以后,就可以开始勘察,估计三四个月可以完成。”
  1957年底的一天,陈毅元帅为中缅友谊日益加深,也为中缅边界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在赠缅甸友人的五言诗中写道: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