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禾木乡记事五:我们的工作和生活(1)
作品名称:零距离接触图瓦人 作者:大路白杨 发布时间:2017-06-23 13:34:34 字数:4741
(一)
和我一起下派的一名干部,是地区党校的老教师。他叫斯潘迪亚尔,今年有50岁了,是一位标准的有文化的哈萨克族人。他的妻子曾经先是他的学生,然后经过一番情感的波折终于成了他的老婆,也留在了地委的党校工作。他的家里有二个儿子,两个儿子学习都好,大儿子今年17岁,在上海市的一所高级中学上中学,虽然不是国家义务教育,但他的学费生活费用都由学校承担。大儿子主要学习汉语的高中课程,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是由国家政策给予补助的;他的小儿子在市一中上学,今年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乌鲁木齐的高中班,这也是全免费的。
我们是地委组织部的基层科里认识的,当时他戴着一顶很别致也挺有文化味道的帽子。当时找我们谈话时才知道,今年是我们两人一起到喀纳斯景区所辖的禾乡去工作一年。也许是初次认识,我们礼节性地握了握手,但是从内心说,我们还是感到亲近许多,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相识感觉,因为在今年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会一起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我们俩人合作开展了工作之后,我才知道,他的理论水平和政策能力,还有语言和口才表达能力,甚至是掌握人的心理的能力,在哈萨克教师中是屈指一数的,他先是在地区师范当老师,然后又调到地委党校当老师。
4月下旬了,和禾木乡的领导联系之后,我就要上山去了。临行之前,按照斯老师以前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他小声地告诉我,他正在上课。下课后他又打了回来,我告诉他我马上要被单位的车送到禾木乡驻县城的办事处去,想问一下他何时出发。其实,他也早就想走了,因为他也用电话联系过了,知道这段时间因为封山的大雪没有融化,去乡里的公路一直被阻塞着,车子无法前行。当时要去乡里,也只有坐马爬犁才能通行。他告诉我说,再过几天,他把手头里的工作交代好以后,就可以毫不牵挂地上山工作了。
果然,在我到了喀纳斯村后,他却坐着乡里的2020吉普车到了禾木乡政府。七八天后,解决了喀纳斯村的违章建房事情后,等我坐车到了乡里时,他已经开始工作了。看到我们的到来,他热情地帮着我们提行李,拿东西,扫地、铺床、打水、安排桌椅。
我们的工作虽然没有明确细分,但总体是按照乡政府的安排和地区的要求去作的。一是帮助乡里开展正常的工作,二是附带把禾木村里的帮扶工作抓起来。乡里的工作虽然都有专人负责,但是,有许多工作不是很规范的。汪书记和我们商量,让我们先帮着乡里的干部使用微机,然后在微机上进行无纸化办公。等我们一接手才知道,由于多年来乡里一直是手工办公,很少用电脑办公,所以,直到2006年乡政府才有了一台电脑。许多乡干部对电脑非常怕,害怕玩坏了,不敢使用这些设备工作。为此,我和斯老师商了一下,决定给他们安装一些哈文字的字库,让他们用WORD软件打印哈文。没想到,这一着还真行,当斯老师用哈文在电脑里流利地打出哈萨克文字时,几乎所有的乡干部们都产生了兴趣,紧紧地围在电脑的旁边,一个个伸手指着,显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为了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哈文打印,我们为他们画出了键盘字母表来,复印后做到人手一份。从那以后,我们常看到他们对着这些字母表,用粗大的指头一下一下地揿着按键,认真地书写着他们手头的材料。再后来,乡里的许多年轻干部都会使用电脑了,使用的熟练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工作的需要,他们也试着使用汉文字打文件材料,这时,我在辅导他们的过程中,告诉他们文件书写的正规格式和规则,也告诉他们日常使用的基本公文及相应的语言要求。我说的一些事情,他们几乎没有听说过,他们认真而新鲜地听着我的讲话,不过,我也觉得出来,他们不再有那种对电脑产生高科技的害怕心理。
(二)
乡政府文件材料工作中的许多基础内容空白点很多。首先是人口、家庭、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详细统计,在这方面的口径就不一致。有说全乡2100人的,有说2000人的,也有说不足2000人的。我们去了乡边防派出所,核对了一下有登记的户口本,有许多人家的成员死了、出生了,并没有见牧民们来上报,因此,目前,也只是一个大致的算是相对准确的数字。第二是乡牧民人均收入这个数字,有人说全乡人均不足1000元,有人说不超过去1500元,也有说不超过2000元;还有人依据这二年来的政府补助数量和牧民大致的经营,初步估算为2000元以上。其实,这些都是一些统计数字,我觉得,要实事求是,那些被人算出来的人均收入数字,根本就不能算成统计的依据。如果让我说,我觉得喀纳斯村的人均收入高些,而禾木村的人均年收入,受房屋出租、奶制品出售、牧民出租马匹的影响,相对而言就要低得多了,可能还不到1500元。我建议把人均年收入数量减少下来,以利于全乡的扶贫工作。当我把自己的意见在会议上提出来时,乡里的个别领导虽然不是很高兴,但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一年,我们乡里把上年人均年收入定在了1500元上,这个数比较合理些,就是低了也有调整的余地,再说把人均年收入降下来,并没有把牧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真的降下来。这样低的收入也能引起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会加大扶持的力度,会出台扶持的政策,能哭的孩子有奶吃呀。对于乡里个别领导的不同声音我也很能理解,一个地方的人均年收入,可是衡量一个乡班子的主要政绩标准,谁都想通过这个指示的提高来证明自己的工作成绩。其次是全乡的就业人口数量,虽然旅游业在禾木乡的范围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设立了许多就业的岗位,但是,在这些岗位上就业的几乎是外地人。一方面是这些岗位确实需要那些外来的人,另一方面也说明本地人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不如人家。
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全乡约有30来名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其中还包括在地区县里上过学的技校、护校生和在奎屯等地上学的学生。解决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解决好扶贫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工作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当地政府多方努力,解决了许多年轻人就业难的困难,每解决一名年轻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帮扶了一个贫困家庭。现在,每到旅游旺季期间,许多卫生清洁、环境保护、公共场所保安、车场管理人员等岗位上,都能看到图瓦人孩子的身影。我觉得,帮他们家庭中的一人就业,这才是扶贫的最好措施。
在乡里,最难的事情不是计划生育、不是缴纳公粮收取提留,而是拆除牧民或借牧民之手而由个体商贩偷盖起来的房屋。在禾木乡时盖房屋,只要准备好木材,只要二、三个男劳力,只消三、五天,就会盖起来一幢很不错的木屋子。因此,乡政府的管理稍一放松,甚至放一个大假,一夜之间,就会冒出一大片房子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不过,要说拆除掉,容易也不容易,不容易的是要有强制的措施,你没有按规划和制度进行审报批准,我们就要组织干部和干警力量坚决进行拆除。要拆除这些房屋也很容易,每到这个时候,全乡干部、派出所的干警和景区管理部门人员,一起上手,不用半个小时就能拆得一根不留。容易的是,只要一开始拆了,对方的反抗力就大大减少了下来,三下五除二的,一会就拆除得利利索索。不过,乡里的一条不成规矩的规矩,如果拆得是乡里牧民的房屋,拆除完后木材就堆在原地留给牧民,让他们经过申请后,在指定的地点盖建;如果是个体商贩的,就可能要被没收拉回到乡政府大院里。
刚来这里时,我曾见过几大堆木材,一堆堆地被铁丝固定着。后来,才知道是没收个体商贩的违章房屋木材,固定下来不让人动,就是怕弄乱了将来不好对号,不能重新利用。不久,这些一堆堆垛放着的木材被四轮拉着,送给居住在山里牧业点的贫困家庭、孤寡人家去了。
(三)
从7月份禾木乡的夏天开始,一年一度的对外接待工作开始了,可以说这是乡党委、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乡里把新招来的几个蒙古族姑娘组成了迎宾队,每天都在练习演唱蒙古族歌曲。在这些歌曲中,除了大家熟悉的歌曲外,还要练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传统歌曲,最重要的是让这些能唱能跳的小姑娘们,在把握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学会演唱图瓦人的古老歌曲。乡里的领导和干部也是对口陪同的原则,我和斯老师也被编入了接待小组之中,我负责党委方面的人员接待陪同,斯教师负责政府的接待陪同。
我以前也在单位经历过对外的接待陪同工作,深知这份工作的辛酸。可是到了乡里,又身在著名的喀纳斯4A级景区中,对外的接待工作更显得多一份责任和增一份重要。我们陪同接待过来自中央、部委局办、省市自治区、地区的各级领导,其中级别有高有低,最高的是部级干部,最低的也是县市级领导。每一次接待都是一项重要的接待任务。许多高级干部是很不错的,他们很会体贴基层的干部,除了好言暖语之外,还把自己带的一些小纪念品私下里掏给陪同的乡干部。这些东西是新疆根本看不到的,因此,对这些东西,大家都很珍贵地保存着。还有一些特别的陪同,就是陪同一些领导干部的家人,总得来说,这些家人们不事张扬、非常低调的作法,也让陪同的干部心里很受用。在陪同几天之后,乡干部就会和这些家人们成为感情很好的朋友,他们想办的一些事情,也能在这些家人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解决。
由于乡里的领导通过了解,非常熟悉我的爱好,于是除了做接待重要人员的专门导游之外,还要负责为他们在景区内随时拍照留影。我以前写过许多景区景点的文章,对这里的一些历史典故、景点来源以及图瓦人的事情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这一下子就用上了,让被陪同的外地客人非常爱听。回到山下时,他们又给当地的领导讲起我,时间一长,连管委会的领导也知道我导游的效果不错,而且能为陪同的客人留影纪念,一身两职,省了许多事情,何乐而不为?于是,一有大些的重要人物来禾木景区,就打电话给乡领导,指名让我带团当导游,弄到最后,我都快成了禾木乡的知名导游。
为了给当地牧民增加收入,在领着他们看完风景之后,只要有时间的话,我都会把这些人带入图瓦人家中,让他们面对面地体验当地民俗,品尝图瓦人的食品,听歌听索尔,看舞蹈。通过许多这些的接待,牧民们非常喜欢乡政府来人,而且盼着乡领导多些带人到他们家里,让他们真正得到开发喀纳斯旅游的好处。
接待中的喝酒,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在吃不好、住不好,接待条件最为简陋的情况下,为了让来这里的重要客人能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喝酒。喝酒是乡干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看他们有没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大小的标志。劝酒是基本功之一,有说着劝、笑着劝、站着劝、蹲着劝的;也有喝着劝,引着劝、唱着劝,让别人劝的。喝酒是基本功之二,有喝了白酒再喝奶酒的,有只喝高度数白酒的,有白、红、啤、奶一起上的;有一种一喝的单打,有二种混喝的双打,有多种掺合的混打。说着说着让客人喝下去的是朋友,唱着唱着只让客人喝的是亲人,边唱边喝让大伙都端着大碗喝的才是英雄。不过,我看乡里喝的多是高度的白酒和当地牧民自制的奶酒,尤其是奶酒喝得比较多,这大概是和积极快速地增加牧民收入有关系。
在乡下,我终于知道喝酒有这么多学问,有这么多的花样和种类。乡干部中,综合性的能人真是太多了,许多干部是能喝、能唱、能说、能跳,一套组合拳下来,能撑得住不醉的客人没几个。在这里接待,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吗?后来,我听原乡常务副乡长刘玉荣介绍(现调入管委会发改委任主任),光2007年全乡政府接待用的奶酒消耗量高达20多吨,让乡政府附近的许多烧奶酒人家很快就富了起来。许多牧民一看到他,就大声地问要不要奶酒,对他的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对地委、县委领导的欢迎程度,好像他就是收奶酒的乡长,就是给他们送钱的乡长。
其实,乡里还安排了我们许多工作。比如对外的新闻报道、接待记者采访、会议安排、人大选举、结核病治、山林防火、牧民培训教育,甚至于村里的公畜去势、黄牛冷配和预防疫病等等。由于我从来没有干过这些话,对于这些工作感到非常新鲜,所以,乡里的一些干部常常领着我们去走家串户,去做这些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