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寻找阿米娜>第六章 伊犁河突发洪水。口岸上数千顿水泥面临威胁

第六章 伊犁河突发洪水。口岸上数千顿水泥面临威胁

作品名称:寻找阿米娜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6-22 08:47:10      字数:3785

  当大水泛滥的时候,我让你们乘船,以便我以那件事为你们的教训,以便能记忆的耳朵把它记住。(六九;11,12)
  
  三道河子口岸是新疆石油管理局霍尔果斯转运库的分库,负责转运苏联由伊犁河水路进口的物资。进入暑期以来,进口的物资增加。苏联商务代表阿辽沙长驻口岸。卡斯木主任也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分库这边来了。
  卡斯木喜欢游泳,几乎每天都要下水畅游。在他的带动下,分库的小伙子们也每天都到水里去,或游泳,或洗浴,或嬉闹。他们欢乐的笑声叫声在伊犁河宽阔的河面上飘荡。
  他们下水游泳是在码头上方河水转弯的地方,那里有一处沙滩,是这一带唯一的一处沙滩。每次游泳完从水里上来之后,他们全都一丝不挂地躺到沙滩上晒太阳。从这里到他们的住处之间有一片芦苇可作屏障。而且他们也明知道整个口岸没有一个女人,所以也就肆无忌惮地脱光衣服。他们用沙子把下身埋住,脑袋枕着双手向天上瞭望。在目光消逝的地方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在西北的蓝天下,在布着积雪的苏尔塔斯山峰旁边飘着一块白云。那不是乌黑的雨云,也不是浮动的游云,而是像镶嵌在蓝天上的一块玉雕,洁白无瑕,雾深凝重,看着它便会不由地产生跳上云端的幻想。
  幻想不光是在天上,更多的是在人间,在现实生活中。躺在沙滩上,幻想便会张开翅膀,乘着他们的谈笑或歌声飞翔起来。卡斯木主任是转运库小伙子们公认的歌手。每当他唱起歌来的时候,不论唱别人编的歌还是他自己即兴所作,都能得到小伙子们的欣赏和共鸣。他们不是侧耳倾听便是小声随和,和他一样怀着深情,生着遐想。他有时唱的声音很小,很低沉,像追忆,像咏叹,像倾诉;有时引吭高歌,激越奔放,简直和呼喊一般。当他们沉浸在卡斯木所咏唱的、深沉而又遥远的幻想一般的境界里的时候,便把现实中的一切:劳动的乏累,工作的困扰,生活的烦恼全都忘光了,那是真正的沉醉。他们每个人都曾经为那巨大的民歌的魅力,为歌唱者那发自肺腑的真挚的情感,为粗犷的毫无矫揉造作的热情所陶醉。
  
  黄昏来到了。在炎热的夏日,黄昏是一天中最宜人的时刻。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人们吃罢晚饭,端一杯茶水,提一把蒲扇,带一个马札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坐下来休憩乘凉。伊犁河上的黄昏更是迷人。到这里来不必带蒲扇,因为河上不时吹来凉爽的风;也不用带凳子,就在光溜溜的码头上席地而坐,三个一堆,两个一伙,或聊天,或唱歌。河边的蚊子多,他们自有对付的办法。抱一些干草点燃,当火苗起来之后再用青草将火盖住,立即就会有大量浓烟冒出来。
  在不经意间,云朵被夕阳染红了,伊犁河的绮丽风光这时就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来。太阳落到苏尔塔斯山下面了,雪峰后面放射出万道霞光。伊犁河被晚霞烧红了,水波粼粼,金光闪烁。太阳继续西沉,缕缕霞光变成了辉煌的天幕;河上的光亮转暗了,天边的白云烧红了;天幕变幻着颜色,先是淡黄,而后是桔红,再后又是深红;山峦的轮廓在柔和的夕阳余辉中变得分明起来。对岸出现了一队暮归的渔民。他们戴着草帽,抬着鱼网,挑着鱼篓的剪影清晰地映在绯红的天幕上。
  
  清晨,卡斯木从宿舍出来,肩膀上搭着毛巾往码头走去。他尚未完全清醒过来,头低着,脚步也有些踉跄。上了码头,他忽然觉得眼前闪出一片白光,抬眼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出现在面前的竟是白茫茫一片大水——伊犁河突发洪水了!他顿时睡意全消,脑子完全清醒过来。他清楚地记得昨天中午下河游泳的时候,水面是在岸边以下大约五十厘米,而现在几乎与岸齐平了。这就是说,一夜之间洪水上涨了四十厘米。他向对岸一看,竟一眼没望到边,河面几乎变宽了一倍,河水已经漫过了岸边。那间渔民的草屋不见了踪影,显然是被冲走了。河水变得浑浊,河面上漂浮着水草和树枝,流速也明显加快了。他又向上游和下游看了看,河水上岸的地方不止一处。而在他的背后,在他们这个码头的另一边也出现了大片积水。码头成了孤岛!他的心一下变得沉重起来,完全被一种危险的意识所笼罩。他用毛巾沾着河水匆匆擦了把脸,回到宿舍把仓库的人全都叫了起来。
  人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之中有的人也见过洪水,可是在这里,在这全年都很少下雨的地方也会突发洪水,却是所有的人都没见过也没想过的。伊犁河涨水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因为雪山消溶,天越热,河水越大。水火不留情。他们共同感觉到了某种危险,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房子、物品、资料乃至他们本人都处在洪水包围之中,要不要马上撤离?怎样撤离?撤到什么地方去?
  卡斯木焦急地在码头上踱着。码头岸边,濒临河水并排伫立着三栋大库房,库房里装满了从苏联进口的油井水泥,总量有八千多吨。在洪水的威胁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这些水泥的安全了。三栋库房中,一号、二号库的情况略好一些,地势较高;三号库实际只是个简易库,地势低。现在,河水拍起的浪花已经溅到库房脚下。如果河水再上涨十厘米,三号库就会全面进水。还有让卡斯木担心的是,这个码头的基础究竟是不是坚实?它能否经得起河水的浸泡?万一河水长时间不退,在重压之下码头会不会坍塌?卡斯木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必须立即决断,采取措施,把水泥从码头上搬运出去。
  卡斯木接连打出去了三个电话。
  他首先给霍尔果斯仓库打电话,让他们留下两个人值班看库,其余人员全部到三道河子分库来。
  他给伊犁水利局和气象局打电话,询问伊犁河的水文和气象情况。
  最后,他给乌鲁木齐石油管理局打了加急电话,报告了霍尔果斯转运库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抢运水泥的决定,请求管理局批准并给予大力支持。
  
  接到卡斯木主任的加急电话以后两个小时,管理局就复电批准了他的抢运计划。一天以后,首批参加抢运的车辆来到了三道河子口岸,并且带来了一百块苫布。
  实际上,在此之前,在卡斯木打出第一个电话以后,抢运工作的序幕就已经拉开。他在口岸上面,在距码头五百公尺的高地勘查好了地形,并雇佣了民工开始平整场地。他派人上绥定县城联系租用民房。绥定县城距码头三十二公里。他打算把码头上的水泥先运出来暂时存放在高地上和绥定县城的民房里,以后再陆续往矿区运送。码头上的水泥总共有八千多吨,即使只运出三号库的二千吨,也需要五百辆卡车。他知道,管理局不可能派出这么多卡车来拉运水泥,只能就近暂时存放,这样才不会延误时间。
  管理局从克拉玛依矿区派来的第一批卡车一到码头,紧张的抢运就立即开始了。三号库的木板墙全部被拆开;库房前面所有能停车的地方都有车辆停靠;车一停下,大箱板立即就被打开,立即就有人跳上去,立即就有水泥袋子扔上来。从第一袋水泥被扔到第一辆车上去以后,装车卸车的紧张劳动就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卡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开车倒车的吆喝声,大箱板放下来推上去的碰撞声,水泥袋子在车箱板上沉重的落地声,以及肩扛水泥袋的人们焦急奔跑的脚步声,在三号库房内外,在码头四周的空中振荡。地上的散水泥来不及清扫,又不断有新的袋子破裂,地上的散水泥越来越厚,被脚步趟起来形成浓重的粉尘在空中弥漫。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在乎呛人的灰尘,没有人顾得上擦一擦脸上的汗水,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快!快!和洪水抢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水泥抢运到安全的地方去!
  
  在第一个抢运之夜即将结束,第二天的黎明将要到来的时候,抢运的节奏明显地慢下来了。这个时候本是人们最为困乏、最需要熟睡的时候,尤其是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之后,人的体力消耗殆尽,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骨头架子都要散了,只要一坐下来就会睡去。每个人的脸都被水泥粉尘糊满了,只露出两个转动的眼球;全身上下都是水泥灰粉;汗水湿透了衣服,混合着灰粉粘在身上;白色的口罩变成了黑的;而有些同志不习惯戴口罩,张着大口喘气,不停地咳嗽。
  还有最为难忍而又说不出口的是,每个人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粮食定量本来就不够,肚子从来就没有饱过,现在又骤然从事这么大的劳动量,不但肚子不饱,连心里都觉得慌,觉得空落落的,扛着水泥袋子只觉头重脚轻,两腿发软,随时都有可能瘫倒下去。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人停下来,都在用最后的力气坚持着。因为洪水正在肆虐,就在他们的脚下流淌,随时都有可能漫上岸来。他们必须不停地装,不停地卸,不停地奔跑,多抢出一袋就少受一袋损失。
  卡斯木和依明两个人一直在发水泥,一袋接一袋不停地把水泥袋子放到扛水泥的人们肩上去。脸上的汗水顾不上擦,滴滴答答地落到水泥袋子上。他们的手不停,抢运就不停。
  然而,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当忍耐和坚持到了极限的时候,人的意志也会崩溃。在黎明前的那一刻,就有一个人不顾挨批评受处分,不管全身上下都是灰粉和汗水,把一个水泥袋子扔上汽车以后,一屁股坐在地上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乃至更多的人也跟着就地坐了下来。卡斯木和依明见状也只得停下手,宣布休息。
  抢运一停,码头上立即寂静下来。抽烟的人拍拍手上的灰卷莫合烟,有人到开水桶里舀水喝,更多的人只在原地坐着没动,抓紧有限的时间休息。
  卡斯木明白,像刚开始那样马不停蹄地紧张劳动是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人不是机器。他自己也已经精疲力尽。但停止抢运是不行的。而要把抢运坚持到底,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倒班干,轮流休息。他和依明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积极分子留下来继续干,其他人回去睡觉。汽车司机和民工也分成两班,明天(事实上是今天,因为已经过了午夜)吃完中午饭再来接班。
  从这个时候开始,抢运的节奏慢了下来。大家都体会到,这么多的水泥是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运完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抢运进行到底,只有保存体力,避免硬拼,才能坚持到最后胜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