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寻找阿米娜>第四章 阿辽沙描绘的中苏友好前景让阿米娜心迷神往

第四章 阿辽沙描绘的中苏友好前景让阿米娜心迷神往

作品名称:寻找阿米娜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6-18 08:57:44      字数:4702

  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像一座灯台,那座灯台上有一盏明灯,那盏明灯在一个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仿佛一颗灿烂的明星,用吉祥的橄榄油燃着那盏明灯;它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的油,即使没有点火也几乎发光——光上加光——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
  真主为众人设了许多比喻,真主是全知万物的。(二四;35)
  
  阿辽沙的话确实让阿米娜一震。她看不出阿辽沙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什么不自然,不像是说假话。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或者应该做个什么样的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阿辽沙的风度越萧洒,她便越感到局促。在中国人面前她是出众的,是傲慢的。但在苏联人面前,她的矜持一点也没有了,反而有点自惭形秽。她后悔没把手提包带出来,以致现在两只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她把裙裾向下拉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遮住膝盖。她觉得阿辽沙的蓝眼睛在注视着自己。这种注视她并不是看见的,而是感觉到的。她的身上有点发热,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
  阿辽沙向烟缸里弹了一下烟灰,继续说:
  “噢,我想起来了,不久前我曾经荣幸地转交了一封阿里也夫先生的亲笔信,您收到了吧?”
  “收到了,谢谢您。”阿米娜点一下头说。
  “我想阿里也夫先生一定是个很能干的人,而且在那里干得不错,遗憾的是你们一家人生活在两个国家里。他说什么时候回来看望你们了吗?”
  “他让我们到他那里去。”
  “这也很好嘛。”阿辽沙说着从盘子里抓了一把巧克力塞到阿米娜手里让她吃,为了打消她的拘谨,连说不要客气,并且自己先剥了一颗扔进嘴里嚼起来。阿米娜将那一大把巧克力放回盘子里,只留下一颗慢慢地剥开吃着。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理想的环境,理想的工作,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每个人也都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这也许就是阿里也夫先生不愿安分守己的原因吧。”阿辽沙继续说道。“令人高兴的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在苏联已经实现了。毫无疑问,阿里也夫先生得到了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他提供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念你们,希望他的亲人们与他共享幸福,这是很自然的。他离开你们很久了吗?”
  “有十一年了。”
  “噢,十一年了。”阿辽沙轻轻地点着头,重复着阿米娜的话,手指在沙发扶手上敲着。“十一年可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了,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不过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应当展望未来,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可以看得出来阿里也夫先生是个很有远见和很有魄力的人。如果他那样做曾经给你们造成过痛苦的话,那也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这个现实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面前了吗?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去呢?”
  “我当然愿意去,可是……”阿米娜欲言又止。
  阿辽沙爽朗地笑起来,仿佛看透了阿米娜的心思:“可是有人不愿意去,甚至也不愿意让你去,对吗?这没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动员他们,耐心地说服他们,他们会乐意去的。除了您的丈夫以外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们有一个孩子,还有我的妈妈。”
  “是个多么美满的家庭啊!”阿辽沙颇为感慨地说。“一个这么好的家庭,一些这么好的人,完全有条件过更美好的生活。是什么东西在阻隔着他们呢?我想,他们未必不希望生活得更幸福,只是把问题看得太复杂,太严重了。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或者是完全不了解情况,或者是存在着某种偏见。其实,在我们之间有国家的分界,但不应该有感情的距离。也许是由于职业的关系吧,我非常乐于从事友好往来的工作,而不愿看到任何民族隔阂的发生。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愿意给您帮一点忙,设法让你们一家人团聚,不管是在你们的国家还是在我们的国家。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比分开好,您说是吗?”
  阿米娜下意识地点点头,没说什么。她因阿辽沙说出了自己的心思而有点不自在,低垂的目光慢慢地从鞋尖移到手上,两只染红了指甲的纤细的手轻轻地搓弄着。
  阿辽沙又继续说:
  “作为你们的朋友,我常常想到你们的事。我觉得您也应该到口岸上来工作,这既符合了您的愿望,又可以和您的爱人在一起生活。我们交往的机会也多了。我们今天还是第一次交谈,和您谈话我感到非常愉快。这也使我想起了和卡斯木主任初次见面的情景。和你们的初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在你们身上有着明显的俄罗斯人的气质,这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就像见到自己家里的人一样。中国有句俗话叫‘他乡遇故知’,这句话所表达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我甚至这样想过,这一对夫妻一定在苏联生活过,说不定还是从苏联过来的呢。”
  阿米娜的脸上泛起一阵红晕。她似乎有点窘,心里却又有一点热。她觉得阿辽沙太热情了。他的热情感染着她,使她情不自禁地要向他倾吐衷肠。阿米娜庆幸自己交上了这样一位可贵的、知心的朋友,只是相见恨晚。她谦卑地笑了一下,激动地说:
  “我并不是苏联人,但我对苏联有着天然的好感,因为我的父亲长期生活在苏联。我把苏联当作我未来的家乡。我没有到过苏联,但我对苏联的情况非常关心,非常愿意了解它和接近它,因为我热爱它,向往它。苏联是我们的榜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我个人来说,当然希望到苏联去看一看,在苏联生活一段时间。”
  阿辽沙马上接着说:“当然啦!你们不但可以去看看,还完全可以在那里定居下来,因为那里有你们的亲人。您不是说苏联是您未来的家乡吗?这个比喻太好了,太美妙了。它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苏联、向往苏联的深厚感情。阿米娜同志,我都被感动了。我想任何一个苏联人听到这样友好的表白都不会不受感动的。作为苏联的一个公民,我热烈地欢迎你们到我们的家乡来。”
  “您太客气了。您的热情令人感动。可是对我自己来说,这些事也只能说说而已,恐怕是难以实现的。中苏两国人民虽然有着深厚的友好感情,但毕竟是两个国家呀。在两个国家之间作为普通的公民能随便来往吗?再说,我又不是苏联侨民。”
  “啊,不不,亲爱的阿米娜同志,您太天真了,也太认真了。”阿辽沙热烈地说。“国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嘛!一个人出生在中国难道他就只能作为一个中国人吗?您的父亲出生在中国,但他却成了苏联的公民。再拿我来说吧。我是个苏联人,如果我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的公民,难道你们会不欢迎我吗?不会的。自由选择国籍在任何一个提倡自由的国家都是允许的。在我们这里,国籍问题其实只不过是个居住问题而已。”
  “说起来虽然简单,可是要到苏联去听说要办理非常复杂的手续呢。”
  “不。看来您完全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手续是非常简单的,请等一等。”
  阿辽沙说着站起来往隔壁的房间走去。在他打开那扇门的一瞬间,阿米娜看到了里面一个人的侧影,那也是一个苏联人。不一会,阿辽沙回来了,把几张卡片交给阿米娜,说:
  “您所说的手续就是这个。谁有了它,谁就是一个正式的苏联侨民了。”
  阿米娜接过来一看,是几个空白的苏侨证。她惊喜地睁大了眼睛,问道:“这个,我也能用吗?”
  “为什么不能?只要填上你们的名字就行了。”
  “可是,我们并不是苏联侨民呀?”
  阿辽沙又哈哈笑了,笑得那么爽快,那么无拘无束。笑过之后说:
  “有哪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侨民的呢?后来成为侨民的人难道还少吗?在苏联的近代史上,曾经有大批的苏联公民侨居中国,人数达几十万,在中国的新疆和东北都有。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后来陆续回国了,也有人终身加入了中国籍。现在的苏联,也有人数众多的华侨。他们当中有汉人,也有维吾尔和哈萨克。和中国新疆毗邻的苏联哈萨克斯坦,那里的人民和中国的哈萨克人民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在这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我们的人民虽然分属于两个国家,但在思想感情上是不应该有什么隔阂的。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住在中国的可以成为苏联的侨民,住在苏联的也可以成为中国的侨民。当一个人在这方面有更多的余地可供选择的时候,不是比没有这一切更好吗?”
  阿米娜信服地点一下头,把侨民证端详了一番。侨民证的紫色封皮上有模压的苏联国徽图案,里面盖有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的蓝色印章,并用俄文铅印字注明该证持有者为苏联侨民。需要填注姓名的地方是空白的,填上谁的名字,证件便归谁所有,谁便算是苏联侨民了。阿米娜拿着侨民证像拿着无价之宝,心中充满了对阿辽沙的感激和信赖之情。她想,苏联毕竟是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而阿辽沙也不愧是这个国家的代表。他对人是那么热情、诚恳、大方,在他的面前是不应该有什么保留和戒备的。渐渐地,她的疑虑消除了,并且好像已经真的成了苏联侨民,马上就可以离开中国到苏联去了。她说:
  “话虽是这么说,但对于自己的祖国在感情上毕竟是十分留恋的,要离开它的决心也不是轻易就能下定的。”
  阿辽沙马上劝慰她说:“不要把问题想得那么多,想得那么严重。您不是经常离开自己的家吗?其实出国也和平时离开家门一样,不过走得远一点就是了。您看我不是离开自己的祖国到中国来了吗?说起来是两个国家,其实只有一步之隔。您如果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去,路程恐怕更为遥远。再说,您到苏联去并不是骨肉分离,而是和亲人团聚,这不更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说到这里,阿辽沙又剥开了一颗巧克力填进嘴里,并且替阿米娜也剥了一颗递给她让她吃。他看阿米娜仍然顾虑重重,像个没有主见的孩子,便继续鼓励她说:
  “您不是很早就有出国的愿望吗?我很欣赏您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呢?您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世界有多大。苏联可以作为您环球旅行的第一站,由苏联再到东欧或者西欧去就方便多了,旅行回来就在苏联定居,什么时候觉得不如意,或者想念祖国了,还可以再回来嘛。”
  “还可以再回来?”阿米娜又一次睁大了惊异的眼睛。“出国不是要取得签证吗?”
  阿辽沙胸有成竹地说:“是要签证,这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可是对我们来说仅仅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改变国籍是这样,出国探亲就更方便了。”
  阿米娜的心里完全豁亮了。她不但自己决心已定,而且相信把今天听到的情况和妈妈、丈夫他们一说,他们也一定会愿意去的。就算不是出国,不作侨民,过去看看,探探亲人总是可以的吧。卡斯木在霍尔果斯边卡工作应该知道阿辽沙的情况。阿辽沙不是经常往返于两个国家之间吗?他不但来到中国的边境,还经常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去。阿米娜希望自己取得阿辽沙那样的身份,至少卡斯木是应该有,而且也可能有那样身份的。她想他不会反对这一点。
  阿米娜又问了一些细节,阿辽沙都详细地作了解释。最后他说:
  “我们算是老朋友了。在这方面您如果需要我帮什么忙的话,我将非常高兴地为您效劳。”
  阿米娜连声说:“谢谢,谢谢。”
  他们确实和老朋友一样了。阿辽沙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阿米娜也谈笑自如,推心置腹,刚才的胆怯和拘谨一点也没有了。她觉得自己大开了眼界,长了许多知识,内心非常充实,身价也提高了,一下子变成了与众不同的人。
  阿米娜起身告辞的时候,阿辽沙把格瓦斯杯子端起来举到阿米娜面前说:“瞧,咱们光顾说话了,格瓦斯还没喝呢。”
  阿米娜接过杯子。阿辽沙又说:“请等一下。”他把自己的杯子拿起来,把瓶子里剩下的格瓦斯分别倒进两个人的杯子里。阿米娜会意,和阿辽沙同时把杯子举起来在空中碰了一下,交换了一个友好、信赖的目光,高兴地把格瓦斯一口气喝了下去。阿米娜把空杯子交给阿辽沙,用小手帕抹了一下嘴唇,说:“谢谢您的盛情招待。”
  阿辽沙说:“今天同您见面使我非常高兴。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告别的时候,阿米娜向阿辽沙伸出手去。阿辽沙放下杯子,没和阿米娜握手,却拦腰将她拥抱了一下,然后才握住她的手热情地说:“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您。”阿米娜“刷”地红了脸,连忙转身向门外走去。刚走下门口的两级台阶,她打了一个嗝儿,一股辛辣的气体从鼻孔冒出来。
  阿辽沙把阿米娜一直送到汽车跟前,在汽车旁边又说了几句话。阿辽沙殷切地希望阿米娜以后常来,阿米娜愉快地答应了,说一定来。最后阿辽沙说要用汽车送她。阿米娜推辞了一下,可是阿辽沙已经拉开了车门,她便顺从地钻进了汽车。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