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零距离接触图瓦人>五、禾木乡记事二:贫困的现状(1)

五、禾木乡记事二:贫困的现状(1)

作品名称:零距离接触图瓦人      作者:大路白杨      发布时间:2017-05-25 13:13:40      字数:3194

  (一)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其中有物质的财富,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毕竟,这个人类的社会还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社会,这些层次的存在是现实而无情的存在。生活在这个塔的底层的人数还是多些,然而历史就是由这些没有名姓的小人物,构成了社会与历史的坚实基础。庸碌而平凡的日子、杂碎而繁的事情,组成了日子,就是这一天天过去的日子里,他们的悲苦,他们的俗事,他们的快乐,始终围绕着生存这个终极主题,就如同每一个宗教都必须围绕生与死的转换主题一样。生存构成人类的第一要素,只有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谈发展,谈人性与人道的东西,才能谈人生有所理想,爱情有所附依。否则,一切免谈。
  呆得久了,就会觉得出乡村的日子中的味道,就像一杯温温吞吞的白开水一样,清淡透明却有着许多杂质。我见过很多的过去很难接近的大人物,在以前总认为历史是由大人物书写的,因此,尽管毛主席说过历史是人民,但我认为这只是说说而已,因而,我把自己当成高贵的文化人,鄙视他们,很少去接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其实,我每天都是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这样的来自于真实生活的苦难,这类挣扎式生存的现实,这种无奈无望的生活方式,对我既是一种感情的再一次亲近,也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和折磨。我才最终明白,我也是一个最低层的生命,是他们之中平平常常的一粒砂子,同他们一样依旧在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富有中,过着幸福而痛苦的小日子。思索是让上帝发笑的事情,但我还得要思索,到了最后,我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许多的小人物一生,都是在与贫困搏斗着的过程中,用悲苦的心境体验着生活的快乐。
  曾记得,前二年为朋友写些电视短剧的剧本时,十几岁的女儿看得多了,就常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老是写些穷人,写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人物呀,而不去写些大人物?我当时是怎样回答的已经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一些大意,好像是说,大人物大家都写,我就写小人物,因为,生活是由许多小人物和他们的奋斗过程组成的,就像中国当代的艺术是由走红的名星们和他们的艺术品组成的一样,至于其它的内容也就记不清楚了。那时的我,对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群和他们如草芥般卑微的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理性认识,只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浅意识,这也包括我依旧生活在兵团连队里的父母,他们以年迈的身体坚持着土地之上和农业生产。
  (二)
  在城市里,我们更多地看到一些贫困家庭的表现,一些下岗工人的现象,并没有深入他们真实的生活,对他们的生活困难了解不足,甚至是抱着一种怜悯的感觉,才去做些慈善的事情;在政府的号召下,在电视台的镜头里,用热情的态度把我们不用的崭新东西,把我们零花用的小钱,以爱心的名义一一捐助出去,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回报和感激,如果放在自己身上感受一下,我们这样做是一件近乎残酷的软刀子杀人,也是一种极其自私和冷漠的畸变心态;做了善事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去表白?帮助了别人为什么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非常理解贫困大学生宁可受苦受累去打工,也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的复杂心情。与边远地区的乡村贫困相比,城市里的贫困家庭固然可怜,但还不至于沦落到家无多财、夜无隔食、衣不裹体的程度,城市的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是半公开的,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明显之处的。而乡村里的贫困家庭,他们贫困和艰难,却游离于社会群体的关注之外,是很少有人能见得到和接触到的,更是在国家宣传机器的作用下,有着不可想象的悲惨现状。
  精神的贫困与物质的贫乏已将一些人击倒在地。
  深入到禾木乡的一些山区牧业点,亲自体验、设身处地进到一个个尚处于贫困的家庭中,你就深深地感触到这一点。有许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与穷困做斗争的过程度中过完的,可以说他们的一生都始终没有离开生存这个前提,没有离开活着的最低要求。有的人斗到了最后,胜利了,成为一个能管好自己、控制好个性的人,最仅仅能让妻儿老小过上吃饱饭、穿上衣、住上房、过上不得病的好生活;而更多的人是在反复不断的斗争之后,以天命不极不配合而失败告终。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贫困,在仍然贫困的现实面前只能举手投降了,自认倒霉地归罪于命运的不好。在我走访的贫困家庭里,一大部分的贫困是外力所致而造成的。
  其实,这只是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只需要社会或其它的外力轻轻一推,再加上他们自己再努力一把,就可能很快获取成功。但是,他们是孤军作战,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与强敌对抗,无奈地放弃了这最后的一次努力,以最终的失败打垮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人格的尊严。当他们在惨败之后,拖着一家人疲惫不堪地回来时,已经彻底而坚决地成为了贫困的奴隶,成为放弃自尊而依靠他人施舍的对象。
  如果说禾木村民的贫困是大片的,那是错误的,因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向他们伸出了热情的援手,在学生上学、医疗卫生、住房用品等方面都有人帮助,贫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是远离村庄的居住在深山的牧业点里的图瓦人。这一点我必须先声明一下,免得人们读到这里时,会认为这里所有的人都处于贫困线之下,都处于饥饿状态。因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禾木乡绝大多数的人家,都通过社会的捐肋和家人的劳动,已摆脱了饥饿的困绕。可以这么说,图瓦人在政府的领导下,首先是吃饭穿衣和住屋已经不成为问题,关键是如何带领着他们多挣钱,抓好机遇进行深入发展的问题了。
  (三)
  在住房方面,贫困的图瓦人一般要用当地原木自已盖建而成,如果能解决掉原木,盖一间房屋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住房成本在这里不算很高。吃饭、上学和结婚及生病住院,却是他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情。全乡的贫困家庭,吃饭是以政府的救济面粉为主,这不是最主要的困难,只要每月能骑马到乡政府大院里,领取规定的面粉就成,每月让他们领取面粉了是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此,许多男人们把领上的面粉换成了白酒,而规定每月一领就是防止他们变卖换取酒喝掉。我在乡政府大院里常常看到来自山里牧业点的人,他们把面粉驮在马背上,然后到村子里的亲戚家吃顿饭,然后醉醺醺地走了。孩子的上学基本上不花家里的什么钱,他们一般是让男孩子上学,认为女孩子识不识字都得要嫁人,让她们到学校上学是一种浪费,不如留在家里干些家务活。直到政府多次组织动员进行思想宣传,这种重男轻女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不光上学是这样,就是分草场女孩子也没有份,嫁女儿时通常要收取男方一些彩礼,而带给女儿的东西微不足道。乡寄宿学校就在乡政府的旁边,隔了一条公路,我多次去过学校进入教室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欢快地进入了学校,和男孩儿一样坐在阳光温暖的教室里,享受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感受着现代文明的带给她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也更真切而强烈地感受着景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转变图瓦人思想观念所做的巨大努力。
  医疗卫生方面也较以前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除了乡医院是由上海基督教协会资助建立的外,其它许多设备和药品都有单位赞助和帮助,我曾经在乡医院里看到了X光片机、简易的手术台及小B超机等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让图瓦人不用出山就能看病;可惜不足之处是没有几个人能掌握好这些先进的机器,他们盼望山外的医生能来到这里帮他们运用好设备。在乡政府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全乡有90%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实行了农业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真正推进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每个贫困农牧民看病就医的福音。村民每人每年掏出二十块钱,就可以享受医疗制度带来的好处,有些贫困家庭的二十块钱还是由乡财政负担的。
  村里就有一个例子,我去过喇嘛蒙克巴依尔的家里,他的媳妇去年在县医院住了几次院花费了不少钱,弄得他家里一贫如洗。当时他并不知道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拿着药费单找到乡政府,没想到几天后,乡里通过财政支付的方法,一下子给他报销了一万元的费用,这可是一名村民一年内最高的报销限额。
  就是在这一小部分的贫困人口里,贫困的现状和程度太令人触目惊心,简直可以形容为“赤贫”。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