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浴火重生(7)
作品名称:凤凰涅磐红军魂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7-05-12 19:52:13 字数:3035
作为李德的妻子,萧月华是把李德看成第三国际和革命代表的。但他们却没有共同语言,经常吵架。萧月华随李德到了延安。她甚至在他指导下学会了烤面包,她还给他生了个儿子。最后,萧月华提出要与李德离婚。后来,萧月华到了长沙,在那里工作。
博古的夫人刘群先有两个孩子,在莫斯科生了一个男孩,在上海生了个女孩,后来第三次怀孕了。长征前约一个月时,一次空袭,一块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她流产了。1934年10月14日,刘群先与其他人一道撤出瑞金,已基本恢复健康。初期的情况时,刘群先我的双脚疼得很厉害,不得不每天用热水洗脚,行军非常艰难。
李维汉和金维映是1934年在瑞金结婚的。他们刚过完蜜月,就匆匆踏上征途。金维映先在中央工作团工作,后来调到干部休养连。
战略转移开始,金维映与其他26位被批准随主力行动的女同志一起,编入了由李维汉任司令员的军委第二纵队,金维映被分配在地方工作部,负责沿途发动群众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她在干部休养连当过一个阶段的党支部书记。金维映配有一匹马,但她的马上总坐着别的人——病中的警卫员、体弱的民夫或者脚打泡的女同胞。而她却常常背上别人的东西,拄根棍子,艰难地走在漫长的山道上……
金维映一步一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她的身体也被这漫长的征途完全拖垮了……
李伯钊,杨尚昆的妻子。李伯钊背着红军剧社的剧本,长征途中,她肩负着宣传鼓动的任务,每天往返于部队之间,走的路程是别人的双倍。她一直带着她的剧本行军,直到在湘江边接到轻装的命令。
1935年秋天,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决定北上时,李伯钊在距离总政治部较远的红四方面军驻地筹办文艺训练班。接到杨尚昆的信后,她往回赶,但红一方面军已经出发了,她被张国焘部扣留,回头第二次过草地。随李伯钊留下的,还有谢另芝、刘彩香。王泉媛。牧童则与刘彩香难分难舍,继续随红一方面军,跟随毛主席征战。这时,牧童已是连长了。
(3)
草地分别,这一去相隔天涯,万般无奈又有什么办法?长征出发那一场意外阻击战,刘彩香跳崖幸存,当牧童抱起还有脉搏的刘彩香那一刻,牧童悲情呼唤的真情流露,意识尚存的刘彩香也爱上了牧童。其实她也早爱上了牧童,只不过女孩含蓄的天性,革命思想的充盈,无暇顾及个人爱情罢了。无需捅破爱情那一张羞涩的纸,二人心照不宣就是了。
“牧童哥哥,我还是把你叫牧童吧,”她说,“我们都在红军队伍里,没有分开。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家人的。”话虽如此,眼眶却湿润了。
“好吧,彩香妹妹,”牧童说,“你能想得开我就宽心了许多,我们都是革命战士,如果我牺牲了,有机会请来我坟上看一眼。如果我们都活在,永远等着你;如果我们都牺牲了,相会在天堂吧!”他眼眶没湿润,深情的神态却更显示出无尽头的悲壮。
“再见!”远离人众的草丛边,二人只是握了握手,眼神相碰,久久地无言……
1936年,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得知李伯钊的遭遇,把她调入红二方面军负责宣传工作,一同北上,这是她第三次通过草地。但谢另芝、刘彩香、王泉媛仍旧留在了红四方面军。
连连征战,一些红军女战士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头上长满了虱子,一到宿营地,有空就捉虱子。她们有的人嫌麻烦,干脆剪成光头。休息时,调皮的红军战士偷偷将她们的帽子揭掉,大喊“尼姑,尼姑!”开玩笑以乐。
(4)
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纵横十几个省,不仅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而且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
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
困难面前,红军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红军的实际行动,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
1935年5月,红一、三、五军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来到四川会理,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接受了任务。
彝族地区群众长期受反动统治者和地方军阀的民族压迫,造成彝汉民族间严重对立,但另一方面,那里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发动彝族同胞与红军共同对敌。而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武器就是党的民族政策。想到这里,刘伯承觉得,做好这项工作比打一场硬仗还困难。
5月22日上午,刘伯承带着队伍前进了,他让肖华领导的工作团走在队伍最前面。突然,山林中传来“呜嗬、呜嗬”的喊叫声,只见山路上站着几百名彝族青壮年,他们手持棍棒、枪支、石块、长矛和弓箭,不停地呼喊着、奔跑着。这时,肖华和通司走上前去,向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彝族人耐心地解说红军的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并表示愿意和他们友好合作,并说红军刘司令愿意与彝族首领结盟修好。很快,红军得到回话,彝族沽基家首领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
当天下午,刘伯承与小叶丹在肖华的安排下见面。小叶丹见眼前这位司令戴着眼镜,态度和蔼,连忙摘下头帕,按照彝族最虔诚的礼仪下跪行礼。
刘伯承急忙把小叶丹扶起来,亲切地说:“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打仗的目的就是要把压迫百姓的人消灭,我们应该结为兄弟,联合起来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一席话,说得小叶丹心里热乎乎的,他忽然站起来说:“刘司令,你的话句句说到俺心窝里去了。按照俺们的传统习惯,我们今天歃血为盟,兄弟相称。”刘伯承爽快地同意了。
小叶丹喊了一声,几个彝族人跑上来,手里提着一只羽毛十分美丽的大公鸡,端着两碗清清的水。小叶丹左手抓鸡,右手握着大镰刀,口里念道:“5月22日,刘司令、小叶丹结义为兄弟。”说完举刀割断鸡喉,鲜红的鸡血滴进碗里,刘伯承也举碗发誓,说罢,两人举碗一饮而尽,静静的山谷顿时一片欢腾。
李德作为红军总部的外籍“太上皇”,从莫斯科“神秘旅行”到上海,继而入主红军总部,亲历长征全过程;被长征壮举所折服,同时,还有来自越南的洪水,红军铁流中的外籍勇士。
洪水,1908年出生在越南,20岁考入当时的名牌学校河内师范学校。后来,受河内人民抗法斗争的影响投身共产主义运动,1924年来到中国,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洪水开始了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的武装革命斗争生涯。
1932年底,洪水与李伯钊和红军俱乐部主任赵品三等人,创办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个剧社——工农剧社,洪水任社长。工农剧社一成立,洪水便以满腔的热情和创造性劳动从事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他经常与钱壮飞、李伯钊、张爱萍等一起编剧演剧,受到根据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队伍里,工农剧社社长洪水跑前跑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进行着长征途中的宣传鼓动工作。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洪水以党的政治工作者和红色宣传员的高度责任感,带领战士四处宣传,一会儿在街头演说,一会儿在广场表演。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可听到他们写下的革命标语,城内城外可听到他们教唱的红军新歌。听了他们的宣传,看了他们的表演,红军指战员一扫往日的疑虑和不满情绪,个个称快,同声赞好,军心大振,士气高昂。当地群众耳闻目睹,认定“红军根本不是赤匪”,大批受苦工农和进步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革命是交响乐,红军是生铁融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