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顺势阳光>顺势阳光第四十九章

顺势阳光第四十九章

作品名称:顺势阳光      作者:王凤文      发布时间:2017-05-24 16:06:28      字数:6722

  在课堂上。侯喜来给学生们胡乱的白话着什么八股文什么科举制度:“孩子们,你们不知道,从隋唐开始,咱们国家就出现了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开劈了一条中国社会最下层知识分子能成为上层官僚的途径。在隋唐时,科举考试考的是诗歌,直到明、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你们知道吗?孩子们啊,那八股文的起源吗?孩子们,跟你们讲吧,那八股文起源于明朝,那可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具体我就不讲了啊!孩子们,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的,八股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可不像我写的《秋天的霜》,议论记叙并用。那八股文啊,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明白了吗?八个部分而已!这一点可以和我们写议论文时的结构联系联系的!‘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实际就是做一下解释!‘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它罢了,‘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我得给你们讲讲科举制度,孩子们!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学生们开始睡觉了,一个个头也不抬的都趴在了桌子上!侯喜来用黑板擦猛劲地敲着讲桌:“醒醒!醒醒了!我讲的是知识啊!孩子们啊!唐高宗时代以后啊,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说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话可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啊。另外,在武则天时代开始,亦设立了武举考试,用以挑选武官。宋代大部份时间的科举内容与唐代分别不大,但王安石执政时,曾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把帖经、墨义和诗赋等考试都取消了,改为以经义。孩子们听讲啊!解释经书,论,就是对时局的评论;还有策,就是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作为考试内容。然而,苏轼等人对该项改革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元元代的科举虽然对自身的统治影响不大,但它的内容却有重大转变。第一是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孩子们醒醒啊——第二是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新的规定是,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这两项改动并没有随元朝而消亡,而是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明、清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极为讲究形式。只有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很多时都并不重要,清朝的皇帝便惯以试--的书法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热衷科举的人只识四书五经,其它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学,很多读书人都是一概不通。讽刺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便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人对明朝的进士开玩笑说:今天啊如果是四川的苏轼来考,文章也只能是第六等了。进士答道:苏轼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罢了。原来他竟然不知谁是苏轼。而就算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也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格式的漂亮文章;不求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于是不少考生索性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而设,称为“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本。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功名后便可弃之如敝屣。曾经有人将八股文与鸦片、缠足并列,认为是荼毒中国人的三大害。晚清时力主废除科举的康有为与梁启超两师徒,可算是一对才学与考试成绩不相乎的典型例子。梁启超十二岁便入学成为秀才,十七岁举人,被称为神童,算是科举得意。但梁启超中举后自认帖括之外不知有所谓经史也,遇见康有为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窍不通,反而要拜老秀才康有为为师。相反,康有为书香世家,家中有--,年少已熟读经史子集古今典籍。虽然康有为名满广东南海,但他十六岁成秀才,获贡生身分后却是乡试六试不售,失意科场二十载。三十六岁时方才时来运转中举人,得以与徒弟梁启超一同上京赴考,会试最终能以首名及弟成为会元,高中进士。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也就是六百零五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一九零五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一千三百周年。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我跟你们讲啊,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七百多名状元、近十一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考试内容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考生来源一是由中央和地方学校经考试合格的生徒,一是由地方选送的未在校学习而自学有成就的乡贡。明经、进士等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法、明书、明算等科;还要考试各科所习专业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唐至宋初,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五种。宋以后主要试经义。帖经是唐代试士的一种重要项目,各科均须帖经。方法是主试者将经书上的字任取一行,上用纸帖盖三字,令考生将被遮盖的字读或写出来。墨义是主试者从经书中提出若干问题,令考生就书中原文笔答,不加解说。策问是主试者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意见,作出书面回答。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而且直到清末,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考试程序唐代进士科的考试基本上每年都举行。宋神宗熙宁时仿周朝三年大比之意,定为三年一考。明洪武十七年也就是一三八四年,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从此至清末成为定制。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省级考试和中央考试。地方考试称为院试。考生须先参加县试和府试,取录后再参加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即成为所在地县学州学或府学的生员,即秀才。秀才由学政每年考试一次,叫做岁考。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学政主持举行科考。科考成绩列为头、二和三等的前三名,准予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中央考试的第一步为在礼部举行的会试,逢丑、辰、未、戌年的三月举行。会试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于四月二十一日举行殿试。凡贡士均参加殿试,殿试只考策问,依成绩分为三甲也就是三等,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为‘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为‘同进士出身’。一甲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一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作为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选人制度,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收归朝廷。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使选拔官吏有了一个知识才能的标准,较之以地位、权势任命官职是一个进步。但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科举制度的弊病也愈现明显。由于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义的范围,考试方法注重死记硬背,日益流于形式,不但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且束缚学术思想的发展。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一九零五年废除科举制度——孩子们孩子们——”
  侯喜来看着趴在桌子上的同学们,又看了看已经被他敲碎了的黑板擦儿,不能再敲了。他用右手掌开始拍打讲桌“啪啪啪——”学生们没人理会他。好在下课的铃声也响了,他也没喊句“下课了!”就离开了教室……
  这一天学校放晚学之后,甄秋学骑车去了袁大鹏的家。他们住一个小区。两家不算远的。进了袁大鹏的家们,甄秋学说:“大鹏,真对不起了。你那份语文模拟试卷,让我们的语文老师侯喜来给撕得粉碎——”“啊——”袁大鹏显得很吃惊。甄秋学抱歉地说:“我真后悔,干嘛把试卷给那个不着调的老师啊!试卷没了。我向你道歉了!”袁大鹏说:“没事的!其实,我们汪老师那儿还有不少富余试卷的。我可以跟汪老师再要一份的。”甄秋学诚恳地说:“我真想提早感受感受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大鹏,你能跟汪老师说说,给我要一份吗?”袁大鹏说:“没问题的!往后,凡有模拟考试,我都给你要一份模拟试题。你真行,高二就这样下功夫了。”甄秋学说:“我们啊,不像你们,有好老师教学指导,我们学校有其名无其实,那老师一个个的没有务正业的,要想考上大学,非得自己下功夫了。还有一件事,你跟汪老师说说,我爸我妈想让我转进九中读书,不在津河高级中学了。”袁大鹏说:“你们津河市高级中学可是咱们市里顶尖的一流的重点高中校啊。你考得那么好,才进去的,你怎么舍得到我们的普通学校上高中啊?”甄秋学说:“大鹏哥哥,你是真不知道啊,我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们学校是不错,只是建筑上是一流的,教师可不是!像汪老师那样的一流的老师都被挤兑走了。你们的副校长郑德义老师原来也是我们学校的。剩下的这些老师,得了得了,不说这些烦人的事了。我跟你说的我要转学的事,你可得给我当最重要的事情来办。这学期去不了,下学期一开学,我说什么也不在津河市高级中学读高三了。我已打定主意,坚决转学。九中去不了,我就去八中。”袁大鹏说:“秋学啊,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高三冲刺阶段,可不是开玩笑的。明天我就跟汪老师说——”
  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三天,第九中学在主管教学副校长郑德义、教务处主任郭连庆主持了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这是第九中学自家命题的创新考试。三天考试结束后,第九中学的模拟试题便在津河市各所高中校原封不动地被利用了。像第一中学厦华高中等学校的教务主任们,都纷纷的到第九中学来取经。并和郑德义副校长签订了下一次用九中的试卷进行联考的协议。郑德义欣然同意。在众多学校的联考协议会上,郑德义特意把汪奉闻老师介绍给了与会的各校领导。重点高中学校的领导们对汪奉闻心安理得地在第九中学任教,感到特别的不理解。郑德义跟大家讲:“汪老师对高考所有学科都有研究。我们学校的模拟试卷,他都参与。他是一位全才的教师。虽然年轻,虽然教龄短。但知识深学问广研究深入。这一点,你们从我们学校自拟的高考试卷上,都体会到了……”
  “五一“劳动节到了。学校放两天假,高三放一天假。汪奉闻和年迎冬在这一天的下午三时,在喜盈盈大酒店举行了婚礼。汪奉闻年迎冬这一天结婚了,妹妹汪奉玲和爱人从长海市赶到津河市,在此同时也举行了婚礼。汪家一家人,所有的亲戚好友都前来贺喜……爷爷汪廷玉奶奶孟宪玟父亲汪君母亲孔庆筠心情都格外高兴。尤其是汪廷玉已经是一百一十岁了,孟宪玟已经是一百零七岁了。汪君八十一岁了;孔庆筠七十八岁了。四位老人,依旧谈笑风生,思维敏捷。孟宪玟说:“今天真是大喜的日子。奉闻、迎冬啊,我们盼望着你们工作上顺顺利利,生活中和和美美……”
  郁聪聪来参加汪奉闻、年迎冬的婚礼了。她祝福大哥哥大嫂嫂“永远幸福百年和好”。婚礼后,郁聪聪告诉汪奉闻:“大哥哥,我已经辞了记者了。明天就回老家。回老家结婚,回老家去当中学教师了……”
  万万想不到,冷芹芹来了。一副阔太太的气势:“我在深圳开了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海南有分公司;广州有分公司。这不,正好我回津河市开办这里的分公司,正好得知你结婚的消息。汪奉闻啊,你真不够意思,这么大的事,怎么就不通知我一声啊?”汪奉闻笑道:“我知道你在哪儿啊,上哪儿通知啊——”冷芹芹说:“也是也是!这样吧,我送给你一辆宝马车,作为送给你的结婚礼物——”汪奉闻敢忙拦住:“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还是骑我的飞鸽自行车好了。”冷芹芹抖落着手里的汽车钥匙:“你就收下吧!这不算什么!我想聘请你做我的津河市房地产开发分公司的总经理呢——”汪奉闻说:“好了好了!你就快打住吧。我就是个教书匠,这辈子就是个教书匠了。你快找别人去吧!”冷芹芹是真想让汪奉闻改行做她的津河市代理人。因为她知道,汪奉闻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是一个百分之百可以信赖的人。可她更知道,汪奉闻也是个书呆子,做买卖谈业务那肯定是门外汉,人情世故是丁点也不懂。“那就算了!我就找别人。不过这汽车还是要送给你的,也算是报答你对我的救命之恩了。”说完,她就把汽车钥匙扔在了汪奉闻的面前,说了声,“祝你好运,后会有期——”扭身就往酒店外面走去。
  汪奉闻捡起汽车钥匙,在后面追了上去:“你快收回钥匙吧!这汽车我是不会开的——”汪奉闻把汽车钥匙生硬的塞回到了冷芹芹的手里。“谢谢你!谢谢你来参加我们的婚礼!真的很谢谢你!”冷芹芹知道,这大礼是没法送出去了:“好了!你这个人,怎么说你啊?一根筋,太轴了。一点都不会转弯!那就这样吧!我很忙,就不留下来吃饭了。有事再联系。”冷芹芹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了汪奉闻……
  五月二日,汪奉闻照常到学校上班上课。全家人都支持他,都理解他。他还要为五月中旬的模拟联考出试卷……补课。星期日上星期一的课。上午两节课上完后,汪奉闻到校长室跟郑德义说:“郑副校长,我跟您说件事——”郑德义说:“你说吧。婚假也没歇一天。难为你了。”汪奉闻说:“这没什么的。郑副校长,我们班一个叫袁大鹏的学生,托我问问,他有个朋友叫甄秋学,在津河市高级中学读高二,他要求转到咱们学校来。你看可以吗?”郑德义说:“这没什么不可以的,完全可以。你还不知道,津河市高级中学转学已成风了。这是津河市高级中学的一个坏兆头!教育局已经知道了。你的预言没错的,津河市高级中学没有未来!”汪奉闻说:“那我就告诉他,让他抓紧时间办吧!”郑德义说:“救救学生,没错,就叫他快点办吧!你不知道,高一高二已经接收了七名津河市高级中学的学生了——”汪奉闻自言自语:“原来如此!”
  第三节课下课了。袁大鹏来高三语文组找汪奉闻老师。他问道:“汪老师,我朋友我家邻居甄秋学的转学要求,您给问了吗?”汪奉闻说:“问完了。学校答应了。你就让那位甄秋学抓紧办吧。”袁大鹏说:“谢谢汪老师!”他给汪奉闻鞠了个躬就走了。汪奉闻继续出语文模拟试卷。基础知识部分已经出完。就剩下作文题了。根据他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今年七月份的高考,语文作文试卷肯定是议论文。人生观、社会观,这应该是世界观的问题。高中毕业生怎样看待人生,看待人生价值,这个议论范畴,应该是没错的。他闭目沉思,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一会儿,他便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的试题:“作文。写议论文。两题选一。不超过八百字,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命题作文: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汪奉闻一身轻松,开始校对。他从头至尾,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斟酌着……定稿了!他开始刻写钢板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