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顺势阳光>顺势阳光第三十九章

顺势阳光第三十九章

作品名称:顺势阳光      作者:王凤文      发布时间:2017-05-21 10:52:02      字数:8085

  一九八二年一月八日星期五。
  早晨,汪奉闻一到学校,教务处主任左顺恩就来找他了:“汪老师,郑副校长已经跟我说了,咱们学校组织了一个听课小组。郑副校长是组长,我是副组长。你、还有数学教研组组长常大兴、政教处主任方永富、政治教研组组长韩留根、物理教研组组长姜清丽、化学教研组组长魏玉仙、生物教研组组长吴丽娜、英语教研组组长李玲玲。第一节课咱们听语文教研组组长赵金英的课。凡是咱们要听课的教师,都通知到了。都是高中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高中一年级的赵金英、仉桂芬、黄玉洁;高二年级的项廉明、邓连芬。这些教师,学生评价都不好,讲课问题很大。因为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咱们得抓紧时间。今天一天五位教师五节课,咱们一天听完。每位老师只安排一节课。课程内容,教师自行安排。几位老师的课时,年级组长都给安排妥当了。还有十几分钟就上第一节课了。咱们马上进教室。”赵金英老师教高中一年级一班二班的语文。第一节课是高一一班的。汪奉闻跟着左顺恩走进了第一教学大楼高一一班的教室。郑德义副校长还有其他教研组组长政教处主任都已经就座了。汪奉闻、左顺恩找好了合适的位置坐了下来。
  预备铃声响起来了。赵金英走进了教室。她是老教师,在原来中学似乎光去听人家的课光去评人家的课了,很少被别人听课评课。就是有听课的,也都是市里区里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这下子好了,倒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课了。这使他的心理感到十分的不快。尽管如此,但她并不慌张,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咱是老大学生了,咱是老教师了。来听听课,那就听吧。真是的,有什么啊!有什么好紧张的。想是这么想,可她必定已经知道,学校教务处搞的学生评课问卷调查,两个班的学生,就有两名学生在“优秀”栏目上挑勾的,余下的,连“一般”的栏目上,都没有挑勾的学生了,一百零八名学生,一百零六名在“差”的栏目上挑了勾。敢情在“优秀”栏目里挑勾的是一班二班的语文课代表。出于师生情面,实在不好意思不在“优秀”栏目里挑勾。在问卷的意见与要求的栏目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着一致的意见:“讲课时左手拿着课本,右手拿着教参,基本是照本宣科,偶尔加上几句自己的解释,也都是离题万里的不搭边界的废话。甚至是错误的。设计互动问题不科学,太简单,而且过多过频繁,很没必要,浪费教学时间……请老师讲课时多一些激情,不要只念课本,拓宽点知识面……”
  学生们的这些意见和要求,左顺恩主任都转达给了她。她不信。左主任干脆把学生们的不记名问卷,都交给了她,让她自己看看。她看到了,都是真真切切的。她认为,一个老师有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风格是多年教学实践养成的,是不可改变不能改变的。所有的老师都等同了教学风格,那不都千篇一律了吗?那还有什么个性化教学啊?这儿的学生不懂事不明事理。赵金英心思,决不能被学生的意见要求所左右。保持原有的风格,才是真的。她打定了主意。还没打正式上课铃,她干脆在黑板上写上了课文的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她选择了外国短篇小说。这篇课文她早就讲完了。第一册语文已经结课了。她不想上复习课,她以为没有听头,还是讲课文来劲!五十四名学生在注视着赵金英;听课小组的领导教师们在注视着赵金英。
  正式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赵金英抖擞精神,呈立正姿势站在讲桌前:“上课!”全体学生起立,听课的领导老师们也都站了起来。“同学们好!”赵金英先问同学们。同学们高亢地回应:“老师好!”赵金英右手一摆:“请坐!”她开始了正式上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也叫《套中人》——”一个叫范晓斌的男生举起手来:“报告老师!我有问题要问!”突如其来啊!赵金英很不满意:“范晓斌同学,刚上课,你要问什么问题?”范晓斌站起来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不是学完了吗?怎么今天又要讲这篇课文啊?”赵金英回答说:“是这样的,你没看见有学校领导还有老师们在这听课吗?我们上观摩课!好了!你请坐下!”赵金英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说成了观摩课。她继续讲课。“同学们,这篇小说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的杰作。我来问问,契诃夫是哪国人啊?请同学们仔细考虑考虑——好了!谁来回答啊——同学们要踊跃发言踊跃发言啊——”五十四名同学都觉得太好笑了。这叫什么问题啊?这也叫启发式的互动教学?赵金英一本正经。“怎么不活跃啊?那我只好点名了。”赵金英环视着同学们。她叫道,“高艳杰!高艳杰同学,你来回答!”
  高艳杰是位女同学,个子挺高的,长得也颇秀气。她站起来了,显然很不大情愿,心里很有气的。心想,我们都是高中生了,您怎么搞这小儿科啊!这也太掉价了!高艳杰抬起头看了看赵金英,而后响脆的答道:“报告老师!这问题太深了!我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全班学生笑的个前仰后合。有一个叫潘成义的男生笑够了,站了起来,说道:“赵老师!你设定的问题太深奥了!我们没有能回答出来的!还是您受累给我们讲出来吧!谢谢老师!”潘成义坐下来了,同学们跟着起哄:“没错!这问题太深奥了!我们不会啊!请赵老师回答吧——”男生喊着,女生也跟着喊着。赵金英满脸苦笑着:“同学们要善于动脑筋啊!这问题不算难啊!大家认真思考想想看,我刚才已经给同学们介绍出来了,你们要注意听讲啊,我刚才不是讲了吗,《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的杰作啊!契诃夫是俄国人。这回知道了吧?”五十四名同学,没人回应她。她继续讲道,“同学们,究竟谁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人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注意听,要在听课文中解决问题——”
  赵金英开始用挺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
  赵金英用十六分钟,读完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我已经全文读完了。紧跟着,我们就要分析课文解决问题了。我们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赵金英这次表现得很好,她把语文课本放在了讲桌上,左手拿着教学参考书,右手握着一根粉笔,做着随时板演的准备。她开始念参考书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她在黑板上写着:(一)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二)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赵金英眼睛目光终于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她要跟同学们互动了。她问道:“同学们,谁来说说,这篇小说究竟有什么特点啊?我是指在写作手法上啊!想想看!认真思考!”赵金英实实在在地跟同学们说,“咱们讲过这篇小说了。同学们应该对答如流啊。谁来说说啊?男同学说说!不说是吧?女同学谁来说说啊?好吗,怎么不活跃啊?这个问题特好回答啊!还没人说啊。大家都那么谦虚。那还是我来说说吧。啊!我来说说——”
  赵金英又端起来了教学参考书,认真的一字不落的读上了:“第一点,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活动的那个小城镇实际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能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因此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特征。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一方面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别里科夫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因此,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他的可悲下场,又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第二点,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渡和幽默的讽刺。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
  赵金英的嗓子有点发涩,可能是应该喝点水。她想,课堂上老师不能当着同学们的面喝水的。应该坚持坚持。她读完了参考书上的几段文字,看着同学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她。课堂纪律真好!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没有做笔记的,一个个就是目光集中的紧紧的盯着她。那目光都带着厌烦二字。赵金英没觉察出来。她认为是自己吸引了学生,自己讲课的风格讲课的艺术性吸引住了全体学生。她很兴奋了!她按照参考书教案的设计,给同学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它就是雨鞋和雨伞?”赵金英笑容可掬,实际是在做戏,那笑容很不自然地。“同学们,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深啊很难的!同学们要往深里思考啊!想得越深回答的就越精彩!谁来回答我的问题?要踊跃发言啊!怎么没人举手啊?不用举手,站起来直接回答就是了——怎么回事啊?都这么沉默啊!”
  她看了看手表:“时间紧迫啊。还是我代表大家回答这个深刻的问题吧!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啊。因为别里科夫老是‘憎恶’‘现实’,‘歌颂过去’,所以他教古代语言,这样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同时又保护了他自己。因此,他所教的古代语言,也就跟他晴天穿雨鞋、撑雨伞一样,也是一个套子,好使他与世隔绝。同学们,明白了吗?一定都明白了。明白了就好。下面我们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在这儿了!时间快到了。大家抓紧思考了——”
  又过了两分多钟,同学们都直勾勾的看着赵金英,没人举手发言。赵金英又看了看手表,差六分钟就下课了。她说:“同学们,我们阅读分析小说,一定要把握住人物形象。大家一定知道了解了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了。还是我来集中做个中心发言吧。同学们啊——”赵金英端起参考书,照本宣科的念了起来,“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又可笑的人物形象。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作者通过别里科夫的习性、言行及其遭遇,有力地说明了一切维护;日制度、旧秩序.阻碍历史发展、社会前进的反动人物,是注定要灭亡的。这也就是本文的主题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就是在今天,也依然有其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别里科夫式的人物还没有绝迹,我们要跟抱着旧思想不放的人作斗争——”
  赵金英念完了。这会儿她把参考书彻底地放在了讲桌上面的语文课本的上面。“我来对本节课做个小结。这节课,我们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契诃夫是哪国人。我朗读了《装在套子里的人》全文。我们共同互动研讨了三个大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已经顺利的全部的解决了上述三个重点难点问题。做完了小结,我们布置课外课下的知识扩展问题:柯瓦连科兄妹俩在小说里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为什么?”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下课!”五十四名同学表情木然。
  汪奉闻跟领导、老师们走出了高一一班的教室……赵金英从教室里出来,几步撵上郑德义副校长:“郑副校长,我的观摩课讲的还行吧?”郑德义副校长说:“我替你纠正一下,不是观摩课,是考查课!行与不行,回头听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意见吧。请原谅,我现在还无法下定论。”赵金英接着说:“请郑副校长多提宝贵意见啊——”
  汪奉闻、郑德义、左顺恩和其他学科教研组长们走进了高中二年级二班的教室。第二节,听项廉明老师的课。项廉明已经站在讲台上了。第二节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项廉明开始讲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苏洵的《六国论》。”项廉明在黑板上写下了标题《六国论》。板演完了课题。他继续讲道:“苏询的《六国论》,不属于写的自由潇洒或错综起伏的类型,而是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规范性的作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因为头绪清楚,变化较少,通过提要钩玄,逐段逐层梳理归纳,很容易搞清楚文章脉络和主要思想内容。下面请咱们班的华明全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
  华明全是个男生,高个子。坐在最后靠右边的座位上。他站了起来,端起书本,念了起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华明全读完了课文,坐下了。
  这位学生读得不错。老教师项廉明赞道:“华明全同学读得太好了。下面我跟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项廉明抄起了讲桌上的教学参考书,翻到了《六国论》跟同学们说:“我尽量地讲慢点儿,同学们认真听我讲课。”项廉明特认真的读着参考书上的参考资料:“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项廉明的参考资料还没读完:“下课了,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咱们下课吧!”这就是项廉明讲的一节课。项廉明从教室里出来,追上了左顺恩郑德义,虚心地问道:“两位领导,我的《六国论》讲的还行吧?一节课时讲不完的,按照课时,得三节课呢。要不请你们接着再听两节吧!”左顺恩说:“谢谢了!我们还有任务。等回头有机会再听吧!”
  听课组的同志们上午连续听课。听完了赵金英的、项廉明的,又听了仉桂芬、黄玉洁的。仉桂芬四十三岁,来自山东济南某重点高中。她讲的是《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说明文。总体上讲还算是不错的,就是山东话语音太浓了。学生们反映的也正是她的语音问题。黄玉洁老师四十一岁,来自于东北某大城市的某重点高中,她讲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文言文。在课堂上,只完成了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学生对黄老师的反映主要是口齿不清晰,东北地方话口音太重了。呲吃不分,仨啥不分。
  中午听课小组的同志们利用在食堂吃饭的时间简单的议了议。很快就到了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了。听课小组的成员们提前走进了高二年级十七班的教室。听邓连芬的课。邓连芬老师来自安徽合肥某重点高中学校。四十一岁,教课特认真。她讲的是文言文《谋攻》文章选自《孙子兵法》。一节课,因为早已讲过了。邓老师干脆就把课文里的重点字词,边板演边讲解。四十五分钟,显得很紧凑。内引外联的讲得很透彻很细致……
  听完了邓连芬的课,听课小组的同志们直接去了小会议室。一块研讨五位老师的五节课。根据学生们的问卷调查,邓连英、仉桂芬、黄玉洁主要是语音问题。问题虽然不算太大,可若是不加改正,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听课小组的同志们的意见和学生反映的相同。可见学生们反映老师的问题是极其客观极其公正的!问题最大的当然是赵金英、项廉明了。对此,汪奉闻没发表任何意见。倒是化学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们说的很多。讨论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决定,由教务处左顺恩主任代表学校分别找赵金英、项廉明两位老师谈话,征求他们两位个人的意见,是去还是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