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章 佤山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4-05 10:43:21 字数:4320
勘界委员中,中方尹明德、英方柯乐思先后辞职,中方派张祖荫代替,英方换上陶乐尔。中立委员伊斯林继续履职。
共同勘界委员会再上滇缅南段未定界接着勘察,相约于1937年1月19日在英方营地开第一次会议,中立委员长将双方提出的划界主张提出予以讨论,争执更激烈。
民意民心有着无形的强大力量。边民及他们的头人,被那张“五线谱”边界地图压抑着,“深虑我国当道者庸弱循情,不惜我卡瓦土地民众,举以饱帝国主义者之枵腹”,人人焦虑,寨寨不安。恐蹈缅人殖民之覆辙,恐离开中国,成为无父无母之奴。班洪、班老这一带的头人和寨民因有失金山银山之危,更急如火烧眉毛。而且,传说这次还是按英方要求以“红线”大框框划界。
各部落对中英第二次会勘滇缅界务的决议持有异议。
1936年初,先有代表向中英会勘滇缅南段界务委员会主席伊斯林呈递请愿书。书中写道:
“敝王等以佧佤(注)山地为中国边土,佧佤山民为中华民族之一部分,征之中国政府所颁发敝王等祖先之印信,可证明为中国版图之一部分,而风俗习尚,与中国内地大同小异,亦可证明汉族文化广被之民,是我佧佤山地与中国为一体,不可分割也。敝王等守土有责,岂敢失职,与所属民众,自始至终,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效忠于我阿祖阿公,为中国保存此土,不使彼英人得越界线一步……敝王等根据国有疆土,请先生以大无畏之精神,快刀斩乱麻之手段,毅然主张以潞江为天然滇缅界限,则纠纷可解,人心可服,血流之祸可免。”
(注:佧为傣语,含奴仆之意。新中国成立后,遵照本民族的意愿,于1962年间,删去佧字,改称佤族。昵称阿佤,称佤山也叫阿佤山。)
伊斯林以书面作答,尽是外交辞令搪塞,对“以潞江为天然滇缅界限”的诉求避而不答。中方界务人员也漠视民意,只见他们和英方人员客客气气。边民和他们的头人危急如山倒,更是四处奔走、呼号,保我国土,护我家园。
12月,中英勘界委员会在南大开会,请班老王之后裔达监、达阶囊、达金去说明情况。1936年1月25日,班洪等佤山17位王子、头目在塔亭集会,用傣文向勘界委员会写请愿书和发出《敬告祖国同胞书》。
这里,先将《敬告祖国同胞书》全陈如下:
窃我佧佤十七王地,东接双江、澜沧,南达老挝、孟艮,西界滚弄下游,北接科干、孟定,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不但载诸史册,并现尚有历朝颁给印信,可资凭证。我佧佤人民虽属云南极边夷族,未受中国文化教育之熏陶,致语言文字殊类各异,但男勤耕耘,女重纺织,日作夜息,自力自食,与汉人大同而小异。第因崇山峻岭之险阻,蛮烟瘴雨之隔越,往来交通,闻者皆惧。致与我祖国鸾远隔阂,此之夷汉分畛之大概情形也。
溯自缅甸丧头,我祖国复历年多故,英帝国主义者遂得以经营缅甸之暇,又进而南北夷山,更进而引兵东渡,劲军千余,新式武器均备,明则探矿调查,阅尽我国之耳目,淆听世界之公理,暗则占领我班洪炉房等矿场,以逞其野心侵略,不惧国联之条约,步步压迫,种种手腕,无不用其极端,誓得我佧地,方遂其野心。嗟乎!吾佧民碌碌原始,素无筹划,岂足以御世界文明大强数十年之整个计划。弓弩火纯,又岂足以御新式武器。束手无策,合眼待毙,失土灭种,定将现于眉睫矣。吁嗟乎!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倘自我失之后世,相传之继,亦自我而不与之,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阿公,更何颜于后世耶!敝王等早夜思筹,废寝忘餐,剽牛同集,含泪面议,砍指自决,吾地虽地瘠民弱,亦有数千方里之广,百数十万之众,据天然之险,恃性之勇。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做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自今而后,本自决自卫之精神,置死后生之决誓,何惧强敌野心之侵略。
惟我佧地,本为中国极西南之国防边陲,亦即中国之西南半壁,得失关系重要。祖国存亡安危,尤其云南及川黔各省,俱有唇亡齿寒之依,按图索骥能不岌岌可危哉!况我佧佤金银矿产之丰富,素称雄于世界,英帝国主义者久已觊为眼中物,乘我祖国多事之秋,竟悍然引兵越界,既强自修筑马路,复建炉房兵营,意在谋永久之占领。际此勘界时期,倘不据理力与争回,则何异授宝藏以予强敌。我祖国政府纵迫不得已而出于隐忍退让,我佧佤民族虽弱,亦不甘愿以听英殖之奴隶驱使与分割此宝藏有用之领土也。再者,我佧佤地区西滨潞江,自昔日阿祖阿公即世守此土,依立以为天然之界限〔线〕,民情风俗习尚与中国无稍差异。
敝王等窃以此次勘界,应行根据前滇缅条约所载于定界,应以土人所熟习之界务为凭,此次英使照会内容与本问题有关连之地形的历史的或政治的因素进而磋商等语,实为勘定界务时解决纠纷之根本办法。其所谓土人熟悉及地形历史政治因素,孰有过于我佧佤各王之世守国土印信及依江为界之确切而无混淆者乎。
我佧佤民众,有鉴于此五色线划界图案,深虑我国当道庸弱循情,不惜我佧佤土地民众,举以饱帝国主义者之枵腹,特在敢赛召开佧佤民众自决代表大会,公推代表,搜集印信证据,请愿于勘界委员,陈述佧佤民众痛苦及誓不做英奴隶牛马之决心。请求我国勘界团,据理力争,能否彻达目的,虽不可期,但我佧民众早已盟誓团结自决方针,告诸天地鬼神,誓宁断头颅,不为英殖之奴属。
爰为长书,敬告我祖国政府、各省当道并各法团民众同胞及邻村州县长官公署海外侨胞父老兄弟诸姑姊妹之前,请悯我佧地弱小民族之痛苦无告,念唇亡齿寒之惧,舐糠见米之危,直接间接予以实力之援助,或为书面之请求,广为宣告国人同胞,俾合相当需要,使佧民得获达自决自卫保全国土之相当目的,不致因力弱而遭受缅民亡国之续,则边民甚幸,国防亦甚幸矣。
谨此敬告。
敢色王、塔田王、巩众王、木列王、班洪王、班老王、蛮国王、上公鸡王、南抗武王、布德王、戛希王、绍兴王、下公鸡王、业列王、户勐王、下治王、光宗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一日
我最早于1963年在临沧专员公署访问胡忠华副专员时,听他提到这份珍贵的文告,他简称为《十七王书》。他的哥哥胡忠汉以班洪王身份签了名,盖了大印。介绍其内容时,他对某些段落、语句如同背诵。当我在史料中查看此文时,仍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
他还很神秘地让我看了一个宝贝,就是一颗班洪王大印。据他说,是准备带去昆明、北京,请领导看的。他只让我看一眼,不让我手接触,就马上包起来,放进一个铁柜子里收藏好。
那是个楠木或红木类材质的方印,印柄长,上有图案,印柄顶端刻了个葫芦。胡忠华说,这个图案代表佤族人类祖先诞生传说,古时,班洪一带属葫芦王地。下边有三个王字,代表班洪、班老、永邦三王,他们共一个祖先。
这是朝廷颁发给胡忠华祖上的印信,他们的祖宗早已受皇帝册封。他们世世代代,历经战火,珍惜它,保护它,就是要证明阿佤山是中国的,我们是中国人。
在《敬告祖国同胞书》上签名的敢色王等十七王大多盖了汉文印章。这是在以弱对强的不对称战争中,弱者的英雄宣言和不屈不挠的实际行动。“能否彻达目的,虽不可期”,但他们“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做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何等英雄气概!
1935年12月1日,方国渝先生作为国民政府中央勘界委员会中方随员,曾跋山涉水深入班洪、班老地区慰问。谢谢方先生在他当天的日记中详细记下了他和边民谈话的要点,摘录一段共赏:
余告以汉人、摆衣、腊夷、佧佤、裸黑原是中国百姓,亦如一家之兄弟;中国百姓所住的土地,乃是中国的疆土,碧眼黄发之辈,与我异种,不能占我土地,侵入吾疆,我兄弟当合力争之;前以中国多事,地方广大,不能兼顾,不免外人之扰乱,现与洋人算清这盘账目,谁是谁非,自可明了;英人亦非全不讲理,事实所在,可望争回,在此关头,要边疆与中央一致。总管(胡忠汉——引者注)答:我们自来是中国的百姓,是中国的地方,炉房银厂是中国所有,只因葫芦王地之人,心怀不一,有勾结英人之败类,强为占领,望中国能争回银厂。
这种明确的国家意识,对现代的中国人难道不是一种质朴的启迪吗?
第二天,方先生去班洪王府拜访。胡忠汉性格沉默,总是思虑后再讲话。他多次对方先生说:“我不大会说汉话,我说一句就是一句,我数代人服汉朝,汉朝对我家好,我不能背叛先祖,不能背叛汉朝,炉房银厂是汉朝的,我们为汉朝看守,我不能失了先祖之意,洋人来,我一定要打,这是我的责任。”方先生说:“你名忠汉,当刻念此二字。”胡忠汉唯唯应之。
胡忠汉所称汉朝和北段未定界区内江心坡景颇族人称的汉朝意思一样,都指中国。这里,他追溯了历代中原王朝与其祖辈的一体关系及其与入侵的帝国主义者势不两立的形势,充分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感情、认同与责任。
边民和他们的头人所需所取都本分,祖宗世代以来是一贯的,非常明确实在:以潞江(今缅甸萨尔温江)为天然界线划界,坚定不移地反对英国人划的“红线”!
他们不仅“效忠于我阿祖阿公”,还要“为中国保存此土”。愿这种现代国家要素的领土观念与人民观念与日月同辉,与巍巍佤山同在。
令边民失望的是,第二次中英共同勘界,又没能使他们如愿以偿。虽然,查明经纬度、分水岭、历史地名有些出入并有所改正,地图与实地不符合、个别骑线寨(某个寨子位于国界线上,即所谓一寨两国)等细节上有所处置,但“黄线”与“红线”之争,始终不能解决。边民特别是佤族人民那一关是不好过的!
双方勘界委员、中立委员长、中国中央政府及英国政府,不能不考虑佤山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所强烈表达的意愿和决心吧?
第二次中英联合在南段的勘界工作终于在1937年4月间结束。4月24日,在英方营地缅甸境内的桑格郎,双方主任委员在调查报告书上签字,英方代表团还设宴庆祝。之后,中国代表梁宇皋等人均回昆明,英国代表团及中立委员长伊斯林取道仰光各自归国。
此次勘界结果如何?梁宇皋等中方勘界大员离昆返南京后,滇中已出“喜讯”:南段未定界的所谓司各特“红线”已被推翻。双方所争执的领土,由中立委员长伊斯林仲裁,划归中国者约五分之三,受人关注的班洪等地都在其内。
因为按双方约定,这份调查报告书不能作为法律定论,只提供双方在南京开定界会议作讨论根据,自然不会先行公开。
另有传闻称,英方只把“妥协互让之真正精神”写在照会上,挂在嘴上,实际上蛮横地坚持按他们的“红线”定界。而所谓的中立委员伊斯林明显地趋炎附势,偏袒英方,拟定了所谓滇缅界务走向的总结报告,实为承认“红线”。
惯于妥协求和的国民党政府也怕全国人民反对,更怕佤族人民反对,所以不敢认可中立委员的“中立”报告。
这时候,蒋介石刚刚被杨虎城、张学良捉住了又放了,被迫抗日。他吓出的一身冷汗还没收,日本侵略者已打进关内,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危亡!
滇缅南段未定界谈判又拖下去了,北段未定界更自行“搁置”了主权争议。不久的历史证明:“红线”并未推翻,南北两段未定界,还是未定界。何时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