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二部第二章 江心坡,伤心坡

第二部第二章 江心坡,伤心坡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3-20 09:50:30      字数:4958

  贪得无厌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下一个目标在哪里?
  江心坡!这是中国人民的伤心坡。
  江心坡是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之间一段狭长地带,位于中缅北段未定界南端起点尖高山之北,因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两江夹托而得名。东到片马,西至孟养,北连康藏,南到尖高山。是横断山脉中三大峡谷之一。北高南低,北部名江头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南部名下石旦,又叫卢南卡。
  我在佤山听到的传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到过佤山,佤族人的草房顶都像孔明帽。江心坡这一带的原住民,主要是景颇族人,他们称自己祖先是随诸葛亮征战留下来的汉人,所以大家都随汉姓。各寨头领人物称山官,与其他地方的景颇族相同。各个寨里都有孔明庙,视诸葛亮为神明。明朝的靖远伯王骥曾征战到此。当地人爱夸这两位文武古人,诸葛亮为他们制定礼法,王骥在此设营安边,使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们都称中国为汉朝,不忘背汉人祖先规矩、美德。
  江心坡也是野人山的一部分。英国侵略者心目中的野人山,圈下了八莫以北、高黎贡山以西、印度以东、西藏察隅以南的整个地区,北边是他们的“未定界”。这也是他们要逐一夺取的战略目标。霸占江心坡,英国蓄谋已久。
  很遗憾的是,不论是曾纪泽、薛福成和英方界务交涉,或者是中英滇缅第一次勘界,乃至最终签订的“二十条”、“十九条”,都把江心坡这片领土划在线外。即使清廷外务部的尚书、侍郎们披挂上阵,极力主张以高良工山分水岭划界(蓝色线),也把江心坡划给了英属缅甸。
  尽管中方一直坚持、宣示对江心坡拥有主权,最后作为未定界留给后人处理,但英方专横、顽固坚持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其以西之地都属英国(缅甸),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特别是英军强占片马要塞以后,高黎贡山分水岭以西之地属英缅之声,已把许多中国人的耳鼓膜磨出了老茧,似乎已成为既定事实。
  前面已经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英军暂时撤离了片马地区。
  这期间,中国北洋政府没有抓住良机,派兵进入片马,好好“殖边发展”。说明新政府在边界方面,没什么新姿态、新举措,也许第二师李根源师长第一脚踢出去就崴了脚脖子,无法再踢了。或者还是第一位洋人外交官马格里所批评的,前朝的老毛病没改,“于边界事,太不加意”。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军立即回到片马地区,盯住下一个目标:江心坡!
  民国九年(1920年)某日,一个缅甸人带一班人马走进了江心坡。
  他们垒灶架锅,吃饱了就四处东张西望,撑起三脚架,用望远镜一样的家伙,看水观山,有的人还在一块小板上摊着白纸,写写画画。当地山民都好奇围观。老缅们还有枪哩!还带一些烟酒、小食品、挖耳勺、火柴、打火机、针头线脑之类的小日用品,慷慨地和当地人分享。
  没几天,大家相安无事。这类笼络人心的琐事,中国的上下官员都不会去做。
  原来,这是英缅政府派来的一支测绘队,到江心坡来调查、探路。
  老缅搞熟了,就把当地一个说话管用的山官请去大城市仰光游览。
  山官在那里免费吃香喝甜,醉得迷迷糊糊。享受几天,就有人来劝他带领寨子里的人归附缅甸,帮缅甸做事。山官一听要他当奸细,出卖汉家祖宗,不干!又怕人家杀了他,就装样答应回老家江心坡劝人。这才留了一条命,跑回来了。
  这样的事,不断发生。英国人还找了江心坡十几个寨子的山官,在密支那开会,威诱相加,挑拨拉拢并用,鼓动他们带领寨民归属英缅,没有一个山官听从。
  原来,英国侵略者这回改用“巧实力”,打算从江心坡内部寻找代理人,从内部攻破堡垒。
  可惜,当时英国侵略者的“巧实力”没用,还得明火执仗,靠洋枪洋炮达到其扩张目的。1920年秋天,英军集结3000兵力,骡马2500头(比进攻片马增兵500)由阿瓦(今曼德勒)分路进发,1000名直驱江心坡,2000名进驻新街。
  攻江心坡者又分三路。他们早已侦察好地形,熟悉道路,进攻顺利,两个月后,先头部队300多名已进江心坡地界,未遇阻抗。
  数日后,英军突遭当地山民伏击。一阵刀林箭雨过后,英军指挥官一名、士兵数名都中箭丧命。英军丧心病狂,几把火烧了大小十余山寨,寨民伤亡过百,五名带头山官和六名持长刀、弓箭等的战斗骨干被抓走。因寨民有大规模武装抵抗之势,英军只得暂将先头部队撤出。经过近半年的观察,中国政府和云南地方当局竟毫无反应。于是,英军重整旗鼓,再次兵分两路,于1927年冬完全占领江心坡。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知道此情吗?有何反应?有何作为?
  很遗憾,我现在还无史料可考。前一章里,我刚刚高兴了一小会儿,看到中华民国政府建政伊始,即派遣第二师师长李根源到滇西,处理片马等问题。开国元年,劳师远征,驱除英帝,殖边发展。民国政府这第一把火,烧热了国人的心。可惜,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没烧着侵略者,却烧死烧伤抵抗侵略的蓑衣军及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近100人。哀哉!
  当时的中国,南边一个广州国民政府,北边一个北洋政府。什么奉系、直系、桂系、皖系,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谁能想滇西大山峡谷中那两段“五线谱”?谁会想什么片马、江心坡?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辞世,这时候,正值英军处心积虑强占江心坡。
  蒋介石为了独揽大权,忙于清党,消灭异己,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继而追杀发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英军于1927年冬完全占领江心坡,而忙于消灭异己、稳固江山的蒋氏国民政府及他们的外交部毫不知情。
  英军占领江心坡后,见中国政府无人过问,放心地在那里设立一个县级行政机构,搞户口编制,收买汉奸,严密控管。同时,建立军营,长期驻军守护,用舰船运送物资给养。英缅政府还派人视察,暂缓各种税费,安抚民众,实行当地各寨头人自治,收买人心。还平整加宽道路,加强与外界交往。
  英军经营几年,基本上实现对江心坡“实际控制,有效管理”。
  江心坡地面之广,物产之富,养活一支几百人的守备军,完全能自给自足。
  旁观者曰:从军事常识讲,当时中国的能力,要想派兵夺回江心坡,很难。假设军队从东边进攻,要跨越怒江天险(当时怒江只有溜索),翻过高黎贡山,片马丫口已被英军守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走南线,那就走英军入侵的老路,完全由英军控制。除了这两条进攻路线,无路可行。就近无驻军,必须从远地调集,比英军从密支那出发至江心坡,征程更遥远。
  江心坡被英国一口吞吃,滇中官民再一次激起了愤怒浪潮。仁人志士组成滇缅界务研究会,派人前往江心坡调查英军侵略详情,慰问当地人民所受烧杀之苦。各寨头人秘密聚集,派代表密赴腾越请愿,提出六条诉求(原文):
  一、江心坡系汉朝(引注:指中国)国土,人民等系汉朝百姓,请汉朝管理;
  二、请汉朝官府给予该地山官等印札;
  三、请汉朝向英国交涉,阻止英人进兵该地;
  四、若英人不从,而需诉诸武力时,请求汉朝为其援助;
  五、请向英人索回被英人拘去之山官五名要员六人,以平江心坡人之愤怒;
  六、请求制止汉人“走洋脚”。江心坡道路崎岖险要,英人本不易闯入,惟有不明大义者惟利是图之汉人受英人雇用,为之运输军需辎重,并任向导之责,故英人得以侵入,请严加制止。(此六条见滇边界务研究会《上外交部呈文》)
  江心坡有个传说,有一年,坡上有一条巨龙腾跃,喷出水流,使大小河水暴涨。几十个寨子的人都持刀背弓,围捉巨龙。巨龙还是跑了,吐出巨石,堵住了洪水。其中一块闪光的小绿宝石,飞溅在一山官头上。山官头无损,捡了这块宝石,认为老龙赐福,教他为寨民祈福。这块宝石名为龙石宝。
  此次,山官进腾越上书,同时献出这龙石宝,象征江心坡人民归属汉朝,心像龙石宝一样坚一样亮。
  1929年春天,滇缅界务研究会成员推举三人为代表,取道缅甸,赴南京,向中央政府面报英军侵占江心坡情况,并提三项请求,请中央政府向英国交涉:
  一、撤退江心坡英军,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行为;
  二、早日释放被捕之山官等11人,以尊重中国主权;
  三、以后,中缅未定界内,英国不得任意进兵。
  中央政府特别是外交部应该想的、做的,这个地方民间组织都想到了,他们进京的路费恐无人赞助,更无处报账。
  英国人会听吗?肯定不会!此时,英国利令智昏,不可一世,老子天下第一,还不懂黑夜总会到来。他们没人也不想去研究恺撒大帝、拿破仑、彼得大帝、俾斯麦,凡是企图称霸世界的统治者,最后都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英国侵略者似乎还在狂梦中,还在想着从江心坡向北拓展,那边是美丽的中国康藏地区啊,多么诱人!
  云南地方当局向英国驻滇领事抗议英军侵占江心坡,要求撤兵、放回我山官,并把英方在尖高山以北各处私立的界桩一一拆毁,静待中英双方再派员会勘定界。
  傲慢的英国殖民主义者,还是那副无赖嘴脸。你的都是他的,不是他的,他也占了,你能怎么的?想打吗?谅你不敢、不能!请看英驻滇领事复照(摘录):
  “照复事……关于缅甸政府派兵往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间之江心坡一案……查江心坡系在滇缅边界之西,显系英属领土,毫无疑义。缅政府在该处有所动作时,他国政府岂能有所干预。”
  明明是英军赤裸裸地侵占江心坡,他们政府的外交照会却说是“缅政府在该处有所动作!”南京民国政府,也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武装驱寇,恐怕没人想过,无非是抗议抗议而已,而且语气温和,脸无表情,绅士风度。在英军侵占江心坡的短短几年里,中国外交部的部长、代部长走马灯似的更换,王朝枢、郭泰祺、黄郛、唐悦良等都坐过那把交椅,每个人都是屁股没坐稳就换人了,谁有心管江心坡?
  外交部决定派员前往滇缅北段未定界内调查,测绘新地图,为日后全面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依据。这说明,改朝换代后,中央政府对滇缅边界胸中无数,前面的人几十年都白干了,还得从头来。
  中央所派的这位调查大员,我有幸见过他老人家一面。可不是在当年,他老人家上界调查,我还没出生哩。
  那是1963年某天,我因公到昆明,得知我访问过的云南临沧专员公署胡忠华副专员正在昆明开会,我就去翠湖旁的一所宾馆拜访他。在房间里,遇一位红光满面的古稀老人。胡忠华知道我对中缅勘界极感兴趣,就给我介绍这位老者,称他是中缅界务专家,他们曾在中缅边界南段勘界中相识共事。
  这位老者就是尹明德(1894—1971),云南腾冲县人。可惜我没能采访他。
  江心坡景颇人民反抗英军侵略,派代表到腾冲向政府请愿,南京政府外交部因此设立滇缅界务研究委员会,尹明德应邀参加。滇缅界务研究委员会采纳他的意见:先派员详细勘察,然后交涉。他被任命为滇缅界务调查专员。
  1930年5月起,尹明德受中央政府特派,带领调查组,去中缅北段未定界区内调查,分头潜往北段未定界的茶山、里麻、孟养等中国旧属土司地,及浪速、俅夷等地,详密探查。为什么要潜、要密?因为英军已严密控制了该地区,省得引起“外交”风波。同年12月,尹明德又乔装打扮,带着一队人马从腾冲出发,历经艰难险阻,深入中缅北段未定界区勘察,于1931年2月返回,完成了《滇缅界务交涉史》、《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云南北界勘察记》等重要著述。
  1931年间,尹明德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及善后意见书》,详细报告了自清末以来至民国初年英军在滇缅边界侵占中国领土的经过,并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划定中缅边界的“建议线”,其中特别指出:“今后北段界,务应整个地根据条约,另拟界线。”
  尹明德主张国民政府应“明白宣告以阿萨密、户拱间之巴开山、龙岗多山为界”。这样就将尖高山以北包括户拱、江心坡、坎底、恩梅开江上游各源地区及中、下游以东地区等全部划入我国版图。中英滇缅边界的西边,将变为中英滇印边界。这样,中英界务谈判的“二十条”、“十九条”都应推倒重定。
  这就是“尹明德建议线”,远远超出了所有前人划界的期望。这条线,为南京国民政府所采纳。
  国家领土,谁不想多争?在拆解中缅边界之谜的过程中,我曾为我的乡佬曾纪泽公最早口舌争伊洛瓦底江为界而叫好,后来退到潞江以东,我也没有泄气。薛福成被逼步步后退,退无可退了,我想在北段应当死争,至少以迈立开江中心线划界也行吧?因为那样,可保证藏南和我云南直接相连,不必露一段藏缅边界,给英国人入侵西藏留下通道。
  可是,英国人还是死咬住高黎贡山分水岭,也没法用武力驱赶他们。如果我们把时空定格,还活在1930年尹明德建议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振奋。之后,国民政府稳住了江山,迁都南京。应该跟英方再交涉滇缅界务,把尹明德建议线写进条约。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丢了!中缅边界这个谜团,还有谁管?
  江心坡,成为我们中国人民的伤心坡,大势难以逆转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