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一部第十二章 朝廷不打,蓑衣军打

第一部第十二章 朝廷不打,蓑衣军打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3-16 14:18:29      字数:4481

  中英滇缅第一次边界谈判、勘察断断续续拖20余年,到底还是留下两段“五线谱”未定界。何方神圣接着去奏响一支国家主权利益最大化的交响曲?
  清廷吗?显然没心思读这两段“五线谱”了。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西逃。行前,珍妃被太监崔玉贵推下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里淹死,年仅25岁。珍妃倾向变法强国,是支持光绪掌权的贤内助,是皇上的最宠,但因政见不同,和慈禧婆媳交恶。这位尚未熬成婆的好媳妇之夭折,给光绪皇帝带来的私痛可想而知。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就在光绪驾崩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及政敌、操纵晚清丧权辱国政权达半个世纪、割地赔款专家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
  此处提及皇家连丧,似为多余。何况这些事的因由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之所以提及,只想证实:随着皇上和皇太后扔下数亿臣民离去,清廷真的是苟延残喘了。家传,世袭,换上一个宣统,无用。正如电影里所描述的:当诸大臣上早朝时,小皇帝忽然从金銮殿上跳下来,喊着:“我要屙尿!”他能治国吗?
  世袭、家传,可悲也乎!
  树倒猢狲散。朝廷内,大臣们各打算盘,自找后路。何谈治国理政?更何论“蛮荒之地”的那两段“五线谱”?
  也有热衷维新变法以强国富民的“海归”们,他们回到国内要推翻封建专制,搞民主共和。但是,他们还不会、也不敢向西洋老师要民主、要独立、要尊严,只想买他们的洋枪、洋炮和兵舰,盯住他们成套的先进工业设备外加香水、牛皮鞋、博士帽、文明棍之类。而对西洋特别是他们亦步亦趋地仿效的英国老师们的强权、霸道、专横、恃强凌弱、肆意掠夺的殖民主义者本性,他们却一律失声,不反人家的专制,不向人家要民主,不与人家争人权,只想极力维护友谊。
  惯于趁火打劫、伺机瓜分中国的西方列强们,这才有机会下手。
  这不,英国人又动手了。管你有几条“五线谱”未定界,没定的,由他定。按他的“战略边界”、他的利益需要定。他不必和你中国交涉,不跟你讲民主,他想划到哪里就划到哪里。双方写在条约里的“和平议界”原则,他们早已抛进伊洛瓦底江流归印度洋了,取而代之的是武装占领、枪炮划界。
  面对这样的清廷,英方武装占领片马,就毫不为怪了。
  那时候的片马,实际上包括整个小江流域,位于高黎贡山西侧一险要丫口,完全处于中国主张的“现管小江界内”,其北为板厂山,西至高良工山。小江从中流过,入恩梅开江。和片马为邻的是,东有六库、卯照、鲁掌土司,西有派赖土司,南有它的本管登埂土司,北至维西及丽江。它们都是好邻居,都向朝廷纳贡。清初,隶属保山县的登埂土司管辖,给登埂土司纳门户税。
  可见,自古以来,片马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元、明时期,即已设官治理。
  根据“二十条”、“十九条”,中英联合勘察划界,高良工山和高黎贡山之争,相去甚远。英方要求按勐卯三角地模式永租高黎贡山以西之地,中方不准(无意间,英方承认了中国主权)。所以,界线未定。
  按常理,双方应该继续“和平议界”,厚道的、循规蹈矩、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注意平衡友邦利益的中国,按兵不动,静候“和平议界”(当然也顾不过来)。但英方却伺机以动,时刻准备向它既定的目标猛扑。
  事件起因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间,登埂土司骑着马儿,带一班人马,来到片马各寨催收门户税。两头人伍嘉源、徐麟祥鼓动老百姓抗税,带领一班人到永昌府控告。府官(汉人)传讯登埂土司,把他扣押。土司暗中贿赂府官,登埂土司很快被释。
  徐麟祥,今腾冲县明光乡徐家寨人;伍嘉源,今腾冲县城关人。他们历年在片马一带收购杉板贩卖。石鸿韶勘界至片马,令登埂土司整顿“团务”,登埂土司为此在片马设立分团局,并委徐麟祥为片马团首,代土司在片马地区收杉板税。伍、徐与登埂土司结怨已久,伺机再鼓动百姓,称永昌府汉官被土司贿买,我们已无处讲理,无路可走。要寻生路,只有去英国领事馆,声明片马是英国领土,请他们发兵保护,苛税才可以免除。众人都听他两人的话,就禀告英缅政府。
  英方一见有缝可钻,即派驻腾越领事馆娄斯领事赴片马调查。登埂和片马东邻的鲁掌、卯照土司得知消息,快马飞报永昌府,请求派兵驻扎片马,以防英兵借机进来,翻越高黎贡山东侵。
  没过多久,娄斯领事恶人先告状,照会滇督李经义(李鸿章之侄),称“有土司带兵过界,抢劫英民”,要求赔偿。李督先是驳复:称土司内斗是中国地方事件,应由当地官员自理,英方不得干涉。接着又电保山知县陈某,命他急往片马查办。陈某速抵片马,即将伍嘉源、徐麟祥二人缉拿。因为他们说片马是英国领土,乞求英国派兵保护,被以英缅奸细治罪下狱。
  英国要“保护平民”、营救伍、徐二人,派娄斯领事再赴片马调查、调停。
  事态有扩大、有动武之势。滇督李经义见事关外交,速电清廷外务部,请其与英使交涉、平息事端。外务部据情照会英使,英使复照曰:奉他们政府嘱令,要等娄斯领事查明详报,才能答复。同时,勘界旧话重提,坚持要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才能谈及其他。双方又你来我去,互不相让。
  此时,外界已盛传:英国就要开战,强占我片马。滇中人心惶惶。
  果然,清宣统二年(1910年)11月下旬,2000名英兵、2500匹骡马和工程辎重,由英国郝滋上校率领,从密支那分多路出发,晓行夜宿,长驱直入,先开到昔董待命。英国驻腾越领事娄斯亦到昔董,共同谋划、部署。
  12月26日,英方先遣部队100余人,驮马50多匹,驮载弹药、锄、锤等物,沿恩梅开江进抵拖角,建筑储粮仓,抢修道路后,再向片马进发。
  三天以后,英军大部队2000余人,骡马2000多匹,以及修路民夫、赶马人400余名也相继来到拖角。
  从密支那出发以来,一路上怕遇抵抗,步步为营,沉着推进。历经两月之久,于1911年1月4日抵达高黎贡山西坡的片马,设营驻兵实施军事占领,并分兵驻扎鱼洞、岗房。侵略军焚烧了在片马的汉学堂,赶走了鼓动群众抵抗的教师姜光耀。严密设防,并胁迫派赖等寨降附。大肆宣扬:高黎贡山分水岭以西之地都是英国固有领土,勃勃野心已暴露无遗。占片马要塞,只是跳板,他们还得沿岭北上康藏。英人听得谣言说:中国要武力驱寇。实际此谣言仅由一品性谨慎的中国教书先生所传。英兵到时,请这位老学究出面。老学究从容不迫,待半点钟之后,方缓步出来,鞠躬见英官。英军官要他即刻离开此地,老学究即束装而去。
  半个月后,滇督李经义才电报外务部请缨驱寇。报告列举片马不可失、不得不争的三条理由:一、片马、茨竹、派赖等寨,被外兵所据,国体何存?二、这些地方如果我们不能保护,沿边土司愈受影响,边际所失必大。三、从高黎贡山山脊往北,此线为英所定,他们既已兵至片马,即循山而北,以至丽江、维西,扼险设关以后,我则争无可争,让无可让,英人则坐收此千余里之地。
  外务部接此电后,多次向英使抗议、震惊,而英使则以转报政府推诿拖延。
  李经义再电外务部,催请和英方交涉退兵、再勘界。倘英拒绝,就不惜兵戎相见。并举荐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督滇,他自己愿披战袍,出征永(昌)、腾(越),亲督三军,誓以身殉。
  时滇中上下官民,都义愤填膺,求战心切,献计献策,信心百倍。都称我军驱除侵略者,师出有名,且天时地利人和,开战必胜。而英军劳师远征,区区2000多名英兵,乃孤军深入,后援困难,人生地不熟。我方只要断了他们的后路、粮草,不必多费枪弹,英兵就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一堆堆饿死、冻死在雪山上,休想一人生还。
  不料,外务部接李经义请缨电后,立即电复李滇督,给他迎头浇了一桶凉水,打了他一闷棍。复电有言:“如系势均力敌,尚可据此立论(出兵亲征)。现在我国情形,彼所洞悉,若声言设备,转恐彼藉为迎战之据,不独患中一隅,并将牵动全局。以执事公忠体国,明察时事,谅必熟计及此。又闻尊处电达他省,有‘请旨备战,设法救援’之语。现在人心浮动,万一消息流传,内讧外侮,因之而起,后患何可胜言。仍照上次喻旨,妥善规划,计出万全。”
  阅外务部这份复电,可见恐英症多么严重!不准出兵驱寇,怕牵动全局;甚至电达他省,“请旨备战,设法救援”也不行。不知他们怎样“公忠体国,明察时事”,也不见他们如何“妥善规划,计出万全”。袁世凯忙于篡政夺权当皇帝,岂会远行督滇?滇督李经义“亲督三军,誓以身殉”的愿望也落空。
  这些,英军早看透了。他们扬言:你们打得过来,就打过来;打不过,不敢打,你们就别过来了,这片土地就归我大英帝国!
  但是,朝廷不急百姓急,朝廷不抗,百姓要抗。对当地的傈僳族、景颇族等各族人民而言,守家护园是多么迫切,多么神圣!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山里生活、世世代代繁衍。本来就有些“排外”,何况是红毛绿眼鬼拿洋枪洋炮打进来,烧杀抢掠,岂能容忍?他们不愿走缅人之路,成为英人之奴,自发组成了一支100多人的抗英武装。他们的首领是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勒墨夺扒曾与片马各族人民一道,多次进行反英斗争。英国驻腾越领事列敦,曾两次给他送洋钱,收买勒墨夺扒为英国服务,都遭到他断然拒绝。这一次英军大规模入侵,更激起了勒墨夺扒的愤恨,他毅然联络头人姚中科,率领各族边民,与英军作战。
  勒墨夺扒和他的勇士们,都头戴草帽,身披蓑衣,手持弓弩、长刀,被人称为蓑衣军,英军把他们当野人,恐惧万分。当英军进入古浪大寨时,这支蓑衣军潜伏在古浪寨旁的丛林里,只一箭距离,忽一阵呐喊,英军就陷入刀林箭雨中。一名英军军官中箭身亡,英军狼狈南逃。蓑衣军取得初战胜利。
  英军入侵片马的消息传入祖国内地,各地人民纷纷集会游行,要求清廷顾国体,迅速出兵,收复失地。云南省城昆明各界组织“保界会”以为政府后援,云南省咨议局推举周钟岳、李曰垓为代表赴京,向外交部请愿,要求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逼其退兵。清廷始终未遵民意出兵,只是由外务部和英使反复交涉、抗议,抗议、交涉。英方正好以此拖延时间,以便侵占片马的英军稳住阵脚。
  交涉中,英方依然故我,咬住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不放,决不承认中方主张的以高良工山为界。时不时提一下,愿补偿税银损失。或者口头答应退兵,实则加紧设防,巩固地盘。看中方乞求,忽又威胁可能加派兵力。中方再三乞求退兵,坐下来谈。英方态度更蛮横,宣称只有中方承认以高黎贡山为界才谈。如不照此允诺,即令缅甸政府驻守该处(片马),治理一切。
  英方一面应付清廷外务部的交涉、抗议,一面,英军占领片马、古浪、岗房以后,派兵向北占领茶山地及俅夷地,进入独龙河下游。所到之处,擅立界桩,强收户税,搜罗粮草,逼诱降附。
  坚持在片马前线与英侵略军艰苦奋战的蓑衣军已发展成400多人的长刀、弓弩、火药枪队伍,且迅速积累了作战经验,他们和泸水县属各土司派出的民团100多人联合,偷袭,夜战,拔界桩,毁战壕,藏粮草,下暗弩,断水源,放毒药,神出鬼没,搅得英军防不胜防。
  宣统三年正月(1911年2月),蓑衣军分南北两路向片马挺进。南路的200多人,登上高黎贡山,经过古炭河直奔片马丫口;北路进攻的200多人,凌晨碰上英军巡逻队。傈僳族神箭手褚来四藏在一块巨石后,一箭射中一名英军军官的眼睛,英军乱作一团,被迫退走,只得龟缩在营地,双方处胶着状态。
  (第-部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