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部第十一章 北段界也留下了“五线谱”

第-部第十一章 北段界也留下了“五线谱”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3-12 09:57:35      字数:3528

  尽管这条蓝色线还是把江心坡、野人山等大片要地放弃在界外(西),但是,至少我在解读中英滇缅边界之谜的过程中,从1884年曾纪泽建议清廷出兵抢占八莫战略要埠起,这是朝廷首次提出如此比较明确而具体的划界主见。如果还要挑刺,那就是可惜晚了一点儿。假如当初就明确授旨滇督与石鸿韶“以恩梅开江划界”,并学习友邦英国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能会主动得多。
  外务部公文传达到滇省,石鸿韶日子难过了。许多人都归咎他勘界失地,贻误边疆。滇洋务局依据外务部旨意,拟定一黄色线,和蓝色线基本重叠,只在局部地方作了一点技术性、象征性让步,以吸引英方同意复勘界务。
  无奈英方照样推托,列敦因病去职,交涉不下去。英方声称,另行派员重勘不可能,不必费时再议,还是重申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线,定期和平商定。
  这回,外务部挂帅上第一线,接过了烫手山芋。这是正确的,理应由政府高层职能部门先协商确定定界原则和基准线。他们招揽了那么多高端人才,喝过洋墨水、主张革新旧政、引进西学新理念的博士、硕士们不少,比什么举人、进士这类土学历的土官一定更善于和西方人纠缠,该他们办件实事、做个好样儿才是。
  果然,外务部的那些中堂、侍郎一齐上阵,尚书更不得闲。初战也打了英方一闷棍。他们抓住了英方一个重大的技术性错误。原来,在高黎贡山西,恩梅开江之东,还有一条大山脉,那山脉南段称高良工山,北段叫扒拉大山。他们指出英方把高良工山误译成高黎贡山,相差十万八千里!你们过去称的“天然极妙界线”,就是指高良工山、扒拉大山分水岭,在恩梅开江以东。
  英使无言以对,只好答应考察后再议。
  双方又各出一方案。不过,英方拿出的方案是我变他不变,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死硬坚持: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滇缅边界,北纬25°35′之北一段,应循萨尔温江(即潞江)及伊洛瓦底江(即大金沙江)之分水岭脊至西藏边界之处。看,还是高黎贡山!而且他们找到北了,明确北到西藏界。外务部当即断然回绝英使:不能照定!
  这以后,英使又来外务部死缠硬磨,我外务部由两位中堂、一位侍郎和他对阵。英使一如既往,坚守他们的紫色线。并称,此处地理,他们极熟悉,务请中国照允。中方也很谦逊,说我们和大使先生,都没亲临该地。只是滇督寄来案卷甚多,查照来文,如按大使所定,则有多家土司所有地都失,本部何能擅允?
  我中堂、侍郎们本想依仗下层民意据理抵挡,西方人不是大谈尊重民意吗?
  这时,英使却不重视民意了,说:你们政府有权决定,不能听由滇督做主。
  我方答曰:滇督有守土之责,职分所在,理所当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英方又生一计,想以小恩小惠抚慰,提出由于定界而造成经济损失,“土司每年所贡礼物甚属细微,我们政府可以备还”。
  我方再也不以区区贡物为重,断然回答:所争不在贡物,事关疆土,不仅土人不愿,即国人耳目,亦甚注意。
  我方高举尊重民意这面大旗,有理有情。英大使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舌疲唇焦都没用,又亮出本国训条一份。我三位中堂、侍郎一看,还是老套。恕我不详引该训条,还是一句话: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循山脊顺至西藏边界之处。
  没有较好的外交修养,很难忍受英方在边界谈判中这种无理而又傲慢的“死不让”态度和行为。英使居然命令:“须照此复,允不允均请说明,务请迅速办理。”
  我方回答,不可能很快。可惜你方列领事已经出缺,滇督前请再派一员与石道(石鸿韶)商办最好。英使说:不用另行派员会勘,我们的要求已照会多次。
  其言外之意,你们照办,绘图、立桩就和平商议成了。
  一个外交团队上阵,也斗不过英方。谈判多年,至今毫无松动余地。中方要求重勘,以恩梅开江为界,英方不干;英方要求以高黎贡山为界,中方不答应。
  拖到1904年8月,英方摊牌了。英大使再照会我外务部称:“中国若竟不愿按照所拟各节允诺,则本国政府仍令缅甸政府(派兵)驻守该处,无须再行商议。”
  这,也算是英方的先礼后兵,武力占据!此照会原文不需引示,因为没有任何新理由,有的只是霸道。我外务部也及时地、对等地、外交风度地一照还一照,除了特别驳复“顺高黎贡山山脊至西藏边界”一语以外,除了声明滇缅北段未定界北至腾越交界处以外,也重申“从尖高山起,北过之非河,至高良工山脚之西,循九江塘河至扒拉大山岭脊止”,死守蓝色线。
  总言之,双方以高黎贡山(紫色线)为界,还是以高良工山(蓝色线)为界,一直不能“和平”商定。争到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接连驾崩,年幼的宣统皇帝继位,中国即将大乱,外务部也一无所获,尝到了老友邦不好对付的苦头。
  这时,英国人再次趁火打劫,于宣统二年(1910年),“无须再行商议”,武装强占了高黎贡山的军事要塞片马丫口。这还用划界吗?英方已用枪炮划定了。
  综上所述,对中缅边界北段未定界的“五线谱”再简易归纳如下。
  1.蓝色线。清廷外务部定界线:自尖高山至高良工山、扒拉大山西麓沿恩梅开江东岸北上。此为中方主张最靠西的一条线,江心坡、野人山等要地仍在其外。
  2.黄色线。滇洋务局根据外务部蓝色线在某些局部地区稍有退让之线。
  3.红色线。外务部授旨石鸿韶“以现管小江为界”,和英驻腾越领事列敦共同会勘的边界线,也叫小江线。在蓝色线、黄色线之东。石鸿韶未曾全线勘察。
  4.绿色线。石鸿韶原勘的一段。从尖高山顺小江东岸审北上至板厂山止。
  5.紫色线。即英方顽固坚持的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顺山脊北至西藏地界。此线把位于偏山口西侧的片马地区,也置于英方。
  这段“五线谱”边界,久议不定。连外务部一班人上阵,也没能拿下来(图十)。图十北段“五线谱”示意图
  滇缅边界北段、南段已经定下的两段就那样了。我们亏没有?亏多少?就那样吧!想反悔也不行。即使吃亏,也要装哑巴吃黄连。我特别奉劝后人不要指责历次勘界官员及各种技术、劳务人员。他们绝大多数是吃苦耐劳、尽心尽力的。
  现在,南有“五线谱”,北也留下“五线谱”。怎么定?何时能定?中国在中缅边界上还要吃多大的亏?真难说。估计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不驾崩,也未必能争过友邦英国。
  旁观者从中英滇缅勘界之谜中,可琢磨一点:在敌强我弱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拖下去,只对强者有利,在前边也讲过,拖,对于中国,不是胖子拖瘦,而是瘦子拖死。中国早已瘦得皮包骨头,有气无力。边界未定,永无宁日,一定会失地更多。按说,清廷不管如何改朝换代,谁当政,都应当对边界事多加意才好。
  但是,清廷和该上幼儿园却当了一国之君的宣统,对边界恐怕无意可加了。
  如何总结经验教训,把两段“五线谱”国界及时定下来,尽量定得对自己有利?这应该列入执政大事议程。
  关心滇缅边界的人也不少,却不能冷静思考,都把板子打在一个石鸿韶屁股上。斥责他勘界失地,不爱滇地,无不叹息痛恨,很多人都以为他必获罪。
  不料,石鸿韶竟异地升官,调任迤东道道尹。石鸿韶抽鸦片误国,和谈判对手拉拉扯扯,磨不开面子(也许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和洋人有无交易,暂时未查出),稀里糊涂地随列敦往高黎贡山上跑,该他跑的高良工山反而不去!还有,对列敦一些不利于我多争地盘的诡辩、强盗逻辑,不及时有力地驳斥,乃至让他形成习惯,授人以柄,视为我方已默认,等等。其错误性质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该查该办,该撤职就撤职,该追究法律责任就追究法律责任。
  也确实有人密折参奏石鸿韶连同提携他的滇督丁振铎等官员,斥其媚外、不爱滇地,请旨派刚正无私之大臣查办石等划界失地事,明正其罪,以谢滇人。正其罪的目的,应当是把两段“五线谱”国界定好。
  还好,某某等人对石鸿韶的密奏没被人截阻。朝廷派湖南巡抚岑春煊长途驰滇查办。此人外号“屠官”,因为他擅长弹劾贪官。他在任时,常遵旨到多地方反贪,有一次竟一次弹劾了40多名贪官。
  这岑春煊几经周折,办案半年多,石鸿韶勘界误国案有了定论:此事滇中士民无不叹息痛恨,以为此时所失尚小,将来后患实无穷尽。不仅贻误地方,为云南边界之忧,且有大害于全局。为此,石鸿韶被革职,永不使用。(1923年11月2日,石鸿韶病逝于他老家)。
  石鸿韶以及和他要好的人对处分不完全服气。因为革了他的职以后,那段“五线谱”国界照样摆在那里。朝廷外务部的尚书、中堂、侍郎们一齐上阵,你们定的黄色线、蓝色线也都没划定。再说,你们当初颁旨要石某勘划的红色线走向也不具体,后来你们也改了,加了码,又有黄色线、蓝色线。还要说,英方最初提出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时,你外务部也没明确驳复,那时候,英方就咬定你们默认这条紫色线了。直到后来,你们才发现英方把高良工山误读为高黎贡山。你们早干什么去了?
  勘界未成,失地误国,石某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当然,石鸿韶也无法否认他的严重过失,顺从地吞下了苦果。你认栽吧!
  那时,朝廷还没有现代的好政策:不管什么人,不管职务多高,都要查,一查到底,决不手软。查办到你这二品官,也算可以了。
  追办那些侍郎、中堂级官员吗?难!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