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十章 瘾君子勘界记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3-11 13:57:02 字数:3467
“十九条”第四条规定:“尖高山以北,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俟将来查明稍详再定。”(“二十条”同)
这个“以北”,是中缅北段未定界涉及的一片广大地区。我们查看一下普通地图就知,这个地区位处横断山脉中,高山大江,峡谷激流,原始丛林,十分雄伟壮观。由东往西看,有怒江、高黎贡山、恩梅开江、高良工山、扒拉大山、迈立开江。西临罗加山脉,与印度接界。这些大山脉、大江大河都呈南北走向。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跟澜沧江、怒江一样,都发源于康藏高原,汇流成伊洛瓦底江(又名大金沙江,非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各江两边,大小支流如叶脉密布。
这些大山脉、大江河,都可以作为天然界线。这条未定边界涉及有名的野人山地区、江心坡地区和片马地区等。英方咬住不放的野人山地,在他们心目中就是指这一整个地区,因为他们把当地各少数民族都看成野人。
中国对这个地区早有管辖权,毫无疑问,有史可查: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设置了里麻、茶山土司府,朝廷给两土司颁印世授,赐章冠带。清雍正皇帝即位不久(1729年),那些地方的头人已向中央进贡。乾隆年间,傅恒将军征缅亲临此地。里麻、茶山就在野人山地区,离腾越州(今腾冲)不远。
如果连接起来看,可以称之为中国西南的川藏滇地区。
中英在这个地区的所谓滇缅界务纠纷,完全是贪得无厌的英殖恃强凌弱挑起来的,当然也有我们老祖宗们的责任。他们还没有现代国家观念,一代接一代地跑马圈地后,却没有及时划定地界,不懂得要和邻国签订边界条约。属邦、属地,只要有人来朝贺纳贡就满足了,地界却很模糊,更没有法律、条约锁定。
地球上不要国界,那只是遥远的理想。国有国界,一个国家内,省、州、区、县、乡、村,互相间也得划清境界,两家人的庭院也得有一条线啊!独有我们朝廷“于边界事,太不加意”。
你看英国,拿下全缅甸后,稍微站住脚,就不要脸、不要命、挖空心思抢我们的地盘,吃着碗里的滇地,望着锅里的藏地、川地。
现在,在英国大兵压境下交涉边界,多么被动!我们已经看到,英国人谈边界划边界,总是勘界官在前,枪杆子紧随其后。或者先派兵占有,再跟你划界。
下边,我们将看到:英国枪杆子在前,勘界官随后的气势。
“二十条”第四条关于北段未定界的约定,留有多处英国人可钻的缝隙。仅写明“尖高山以北,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俟将来查明稍详再定”,不提北到哪里,也不讲经度,东限何处?真是找不着北!川康藏都在以北。谁敢保证在地球上四处占有殖民地还嫌不足、又有老奸巨猾的外交手腕、为了扩大殖民地不顾多年友邦面子、不顾民意的英殖绅士们,不北进西藏、东渡怒江东犯川康呢?
事实是:自“二十条”生效后,英方一天也没有停止深入这未定界区域找北寻东,“查明稍详”,甚至制造了严重的茨坪流血冲突,烧杀抢掠,毫不手软。他们可以强辩,因为未定界,这块地就是他们的。
才几年,他们一边议界,一边探查,对这片地区已是“查明甚强”。
中国朝廷呢?对英方的强盗行径,仅仅是照会、交涉,顶多无力地抗议。朝廷没有在“二十条”生效后,抓紧派人去“查明稍详”,准备把未定界变已定界的最佳方案。有关官员对那边的情况不是稍详,而是脑子里一团糨糊。
那里,并不和他们的后花园、珍珠宝贝储存室相连啊!当法国人横插一刀,英方要求修改“二十条”时,朝廷也没能乘机把北段未定界对我有利的基准线定下来。朝廷的失策,能用洋务不够、缺少外交经验来解释吗?应该听听中国第一位洋人外交官马格里的评语:“中国于边界之事,太不加意。”
就在中方勘界官刘万胜总兵勘察尖高山以南界段时,和他共事的英方勘界官窦纳乐给中国总理衙门发了一照会,其中说:有华官带兵200名到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的分水岭西境(活动),警告不得有干预地方官治理之举。
按理说,这位华官率兵200名也好,2万名也罢,还在我属地内活动,你英方管得着吗?应该提请他们休要干预我内政才是。总理衙门和滇督可能都没有对那些“野人地”“查明稍详”,其实,200名清军就在高黎贡山分水岭以西活动,那是我们中国的地盘。
两相对比,英方对边界事太加意了,接着又照会中方,重申前面事项,催问是否已处置。总理衙门复照:已通知滇省查处。工于心计的英方早就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岭西之地归英国。他们把总理衙门的这份官僚式复照,视为中方听他们指挥,默认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
法学家指出:按照国际公法,一个国家领土的取得方式大致有5种:占领(先占),添附,割让,征服和时效。最主要的是先占原则,但是这个先占的前提必须是无主地。除了先占原则,“时效占有”也是获得领土的国际法原则之一。时效取得需要满足4个条件:第一,占领国政府以行使主权的方式占有领土;第二,占有必须是和平进行;第三,占有必须公开;第四,占有必须持续进行。
远在汉朝,那里就印上了中国探险者的足迹,明清时期,商贾、吏官、军队更往来甚密。传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威震野人山地,故那里的“野人”把诸葛亮视若神明,遍地设祭孔明庙。而英国人1885年夺得上缅甸后才来到这里,有什么资格要求野人山地的主权?
跟强盗讲自古以来、讲公法、讲道德、讲人情、讲民意,讲什么都是白费口水。事实已经证明,曾纪泽的口舌之争不可能从侵略者那里争得任何利益。
屋漏偏逢连阴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疯狂地烧杀抢掠,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宫珍宝被洗劫一空。虽已“撤帘归政”,但实际还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带着29岁的光绪皇帝和众王公大臣离京西逃。途中,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侵略者求和。老佛爷继续西进奔古都西安。
直到谈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廷只剩下回光返照的时日了,慈禧才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1901年10月6日),起驾回京城。
这样,清廷哪还管西南边界?
在八国联军中打头阵、抢劫珍宝最多的英国,再次祭起他们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招数,又要求定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初十,英驻华使臣照会清廷总理衙门称:分水岭系天然绝妙界线,即以高黎贡山为界最合宜。这对他们确实合宜!谢天谢地,他们没有要求同样可作天然绝妙界线的怒江中心线为界。
他们合宜了,整个他们说的野人山地,包括里麻、茶山、江心坡和险要关口片马地区,当然都归英属缅甸了!
清廷哪里顾得上?我查史时,查不出这个时段里总理衙门对滇缅边界、对英方照会、对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有何反应。有觉醒、“欲湔国耻”、想变法图新、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在拥护慈禧太后的“后党”们打压下,日子难过,小命难保。恐怕这个皇帝真没有下旨管管滇缅边界之事。
这可给了英国人可乘之机,趁火打劫者又出手了。1903年12月21日,英驻云南思茅领事又照会滇督,再次要求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议界划界。
英方称:尖高山以北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与潞江、龙川两江之间分水岭(高黎贡山)作为中缅界线。所有流入大金沙江之溪河,概归缅甸;所有流入龙江、潞江两江之溪河,概归中国。若于此,高黎贡山分水岭以西的地盘,中国全没有了!至此,清廷还是没人发声。学洋务那么起劲,却没有学习英国的经验,抢占先机,武装护地。
又过了一年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十九日,英国驻华大使再照会总理衙门,再次重申:恩梅开江即伊洛瓦底江的北流,该北流即大金沙江之西流。所以,英方驻云南思茅领事称恩梅开江为金沙江也说得过去。英方甚愿早日把界线商明划定。请彼此派员前往(高黎贡山)分水岭,会查情形,以便和平商定。
皇帝不急洋人急。这又一次领教,英方对领土、边界何等加意!他们多么会选择时机,真不愧为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老手。他们不厌其烦,时时、处处反复申明、正式照会,咬定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一次,两次,三次,就既成事实,喊习惯了,至少你中方默认了。因为你一次也没有驳复,也没提你的主张。
他们连中方勘界员都选好了,照会中有“所派华员或可由驻腾越巡道就近派委”。清廷就这样听友邦英国使唤、调遣。有的人简直就是英国代办!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总理衙门按英照会,令滇督就近委派迤西道石鸿韶会同英驻腾越领事列敦勘定北段未定界,喻石鸿韶“以现管小江为界”勘划。
这是朝廷旨意,此“小红线”称为红色线,可谓简单明了。
小江是高黎贡山以西一条并不小的河流,发源于板厂山,向南流经片马地区,往西拐,遇扒拉大山,顺其东麓北上,流入恩梅开江。它这样南流西拐北上,把恩梅开江以东的一片广大地区圈进了中国版图,但处于野人山中心地段的麻里、茶山、江心坡等地盘仍在此线外。
即使以小江为界,也还是“口水疆界”。事前,中方并未和英方交涉,讨价还价。能不能争过英国人,英国人会不会答应,全看石鸿韶的“临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