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七章 到手的科干又丢了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3-01 10:22:00 字数:3212
龚大使也晕了,你们要扩展的地太大了,中国哪受得了?他禁不住对一位英副相说,看了你们要求让野人山的地图,这还有友邦的情谊吗?
英副相说,我们的驻华大使欧格纳多次去你们总理衙门,要求你们暂缓与法国签约,你们不听,坚持违约。你们这才是轻视我大英国,我们多要几块地,一点也不过分!
龚照瑗连忙辩解,中国被列强瓜分得体无完肤了,大清国大皇帝岂敢轻视传统友邦大英国?你大英国打一个喷嚏,皇上就要抖三抖。龚照瑗明白:不情让绝对不行。少让一点吧!你开口太大了。他不好向主子报告,也不好复议。
英方这才缓一口气,“二十条”不大动,只修改第五条如何?就是要回勐卯和科干。龚照瑗觉得,不全面修改“二十条”最好。说了一句硬话:你们重友邦才可以再议。这次交涉,长达数小时。结果是:容以后再议。
这中间,龚照瑗还得求法国使劲儿。送了你二乌宝地,我们开罪了英国,没完没了地要地,不帮忙不行。龚照瑗派人去法国,求法外长斡旋。哪知英国不跟法国谈此事,只跟中国谈。法国碰了个软钉子,更不想管了。
龚照瑗再见英外相。沙外相跟他讲了几句悄悄话:你们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已元气大伤。如此受逼四邻,割地有个完吗?你们不如开放西江门户通商,这样可免别人觊觎,对我们英国也有利。如你们同意,英方对野人山地可尽量少要。
这边说少要,那边会多要!龚大使以为有转机,立即禀报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也学乖了,答曰:要英国先定下野人山地要多少,才能议及西江等通商事。英外交部却要中国先答应通商,才肯开价少要多少野人山之地。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八日,龚大使受旨前往英外交部商议西江开埠一事。某副相又揪住中国违“二十条”不放,说:中国向法国让二乌之地,英国本来不愿使中国为难,现在这样,全是你们逼得!中国如不准开西江,英国就不能先谈少要野人山地,只得自行办理。
这个“自行办理”,是很可怕的!
有谁能料想:侵略者会“自行办理”到何种程度?谁能保他们不对川康藏之地“自行办理”?龚照瑗立即如实禀报总理衙门。一星期后,总理衙门妥协,电令龚照瑗听英国的,先谈西江开埠,野人山地后谈,以维护中英邦交。
龚照瑗和英方交涉多次后,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间,连连电报总理衙门,英外交部表示,可少要野人山地盘,要求在肇庆、梧州、桂林、浔州、南宁五地设领事馆;在佛山等多处停泊轮船,由广州、澳门出入。
总理衙门觉得英国在野人山没让出多少地,要求增加开放口岸太多,而且桂林、浔州又不是西江口岸。这是强取,岂可答应?令龚照瑗再和英方协商。
龚照瑗遵旨和英方交涉,英方还是拿出野人山地图,划来划去,东绕西拐,还是把南坎、科干两块地划入缅甸版图,坚持此两地原属缅甸,现在趁机收回(图六)。图六科干(今果敢)位置图
如何是好?龚照瑗正在报总理衙门,赶上英国换了驻华大使,一位名叫窦纳乐的人来接任。窦使上任伊始,向总理衙门面交英方修改的“二十条”条文和地图。此图和龚照瑗在英国所见的图一样。“二十条”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多处通商口岸,增设了几处领事馆。
科干丢了,勐卯三角地,“英国承认是中国之地,但中国永租给英国管辖,其地之权咸归英国,中国不用过问,其每年租价若干,嗣后再议”。
“二十条”、“十九条”生效之后,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果真是元气伤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即将爆发。
皇上和总理衙门此时哪有心思管西南边界?而精于趁火打劫的英国侵略者,却要求尽快勘界。他们还想在勘界中捞上几把。
“十九条”有规定、要求:“约内所开边界各线及所附之地图,绘明详细。应由两国所派勘界官比较划定,以免地方官民争论。如查得无论何处有未甚妥协者,应行更正。两国勘界官应于交换批准条约之后十二个月内,在两国届时所定之地相会。勘界官自首次相会之日起,应限定不出三年之外,将两国界线一律勘定。如确定附款所定界线必有骑线之乡村、部落地段,勘界官员可量改迁互易。倘勘界官有不能商妥之处,应速将未妥情形,报明本国国家核办。”
照此规定,中英双方组成了联合勘察队,由勘界官分三组同时进行。
勘察北段的一段已定界,即从尖高山南下,拐向东,再转南,至南定河与潞江的交汇处这一段,英方委派英使臣司各特和巴维尔领头,中方委临元镇总兵刘万胜和迤南道尹陈灿以及杨荣发、陈立达,由刘万胜总办。加各种随员、护卫军警、劳工等,组成人马众多的一支勘察队伍。
中方派出刘镇总兵和陈道尹,都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军分区司令级、地级长官人物,对勘界不可谓不重视。观史可知,中方勘界人员在顽敌面前,都具有寸土必争、寸土不失的精神,都尽心尽力,能从英殖嘴里抠出一块是一块。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某日,勘察组上界了。
双方主要是沿袭薛福成和英方谈判划界时,围绕着八关进行争执。勘完一段,就垒石立桩。这一线的边民主要是傣族。别看这个民族性格温和,热情好客,但卫国保疆,守家护园,决不含糊。就是你朝廷情让,钦准把大片国土永租予英国人,他们也不答应。好客的、特别喜欢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的他们,把联合勘察组的英方人员看成强盗,把刘万胜总领的中方人员当成卖国贼!
所以,勘察组在勐卯三角地,遇到当地边民强烈反抗。
这勐卯三角地,是瑞丽江及支流南坎河(古称南畹河)交界处一个富饶美丽的坝子,以盛产水稻著称,称它为粮仓,最恰如其分。其居民主要是傣族人。
据1960年中缅勘界测定,其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它处于中缅交通要道上,北连瑞丽、畹町等名镇,东邻科干(今缅甸果敢),西近八莫,南通腊戍。它像一片肥厚的叶子,伸入缅境,被缅地东南西三面拱托,庇荫四方。
三角地最南端,有个繁华小镇叫南坎,自古商贾云集,是滇西南及缅北一个繁荣的商埠。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南坎三角地。人夸香港是东方之珠,这里就是西南之珠、小香港。它就像一位在江边沐浴的傣家小卜哨(傣语:女孩),婀娜多姿,甜美可爱(图七)。图七勐卯三角地位置图
这样一片可爱的土地,怎么会永租予英国?当地边民不一定十分了解这个谜。他们把中方勘界官刘万胜称为“刘卖界”,实在冤枉了他。确实不是他们决定的!也不是“二十条”中方主谈人薛福成大使谈出去的。相反,由于薛福成坚持和英国人争,最后定下的“二十条”,中国得以守住这位“小卜哨”不被英国强盗抢去(同时保住的还有和它紧邻的剽悍的佤族汉子一样的科干)。
这里,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薛福成和英方交涉滇缅边界的有关细节、花絮。
当初,薛福成在曾纪泽口舌得潞江以东土地的基础上,满怀抱负,要以伊洛瓦底江划界,退一万步,也要争得伊洛瓦底江通航权,为中国大西南争一条出海通道。前边讲过,薛福成是孤军奋斗,只有洋人马格里当帮手。英国人恃强凌弱,清廷妥协求安派当道,逼得薛福成好梦难圆,不仅伊洛瓦底江通航权没得到,曾纪泽和他力争的潞江以东土地也化为泡影。英方步步进逼,薛福成节节退让,再退,就得退到姥姥家去了。
在中方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英方说勐卯三角地(还有科干)也是缅甸的。说他们已在三角地经营多年,还修通了从八莫到南坎的公路,这是缅北的交通要道。修了公路,是事实。他们英国人对边界比清廷就是加意。抢到了缅甸,就修铁路、公路,直逼滇边一些重要口岸、通道。司马昭之心,普通老百姓皆知。
谈判中,薛福成义正词严驳复:勐卯三角地是中国地,你们不能争。这就是: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你们在中国领土上修公路,这是侵犯我主权,我们可以把公路收回,不让你们通行!英国人确实是理屈词穷了。
英方不会善罢甘休。本书开头讲了,英国逼迫清廷签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迫使清廷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到此刻,还没完成交割。而清廷为了报答法国帮助劝告日本吐出旅大之地,把滇南二乌之地情让予法殖越南已交割完毕,法国已落袋为安。英方着了急,割到一颗东方之珠,再割一颗西南之珠,嫌多吗?英方不得不承认,勐卯三角地主权属于中国。他们想再逼清廷照香港模式,把这块地割让予英国,很难。不过,英国人的胡搅蛮缠式外交也挺厉害。谈判中,他们一心想多夺一些地,又在八关上动脑筋,拨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