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印象老街》>印象老街

印象老街

作品名称:《印象老街》      作者:丹水元平      发布时间:2017-03-06 11:40:21      字数:4858

  (四十一)
  
  那操场上,东西两端高大的杨柳树,秀发翩翩、婀娜多姿。
  南边的一块大菜地,像胖娃娃似得,郁郁葱葱的淡绿。构成了一幅绝佳的油画。这就是我的学校,它永远留存在我的脑海之中。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我们小朋友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春天真的来了,在稻田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晴天里,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软绵绵的春风拂在脸上,既温暖又舒服:在下雨天,时不时炸响一阵阵春雷,既惊险又刺激。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里人们的心情更美。佝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欢快的笑脸充满着希望。校园里又热闹起来了,球场上来回奔跑的老师、同学;捕捉昆虫的小朋友,一个个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流连忘返。
  学校四周围,农户的房舍的稻场边栽满了各种果树。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校园后面的山上,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公路两旁高高的槐树枝桠上,蹲在巢穴旁呼朋唤伴似得叫个不停。
  繁花在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挤眉弄眼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远处稻田田埂上,几条水牛在悠闲地边走边啃着嫩绿的小草,牛背上牧童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埂上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感觉到大自然的一切都很美!就是在我们心中都泛起了绿意,以绿为伴,以绿相吻,以绿戏弄。
  那校园里的株株垂柳上,像小猴似的我们在比谁会爬树,爬到垂柳的枝桠上,折几根柳丝,编成自个儿头的大小的圆圈,戴在脑袋上,俨然就像那电影里映出的动人镜头:战争年代时的小游击队员,躲在密匝匝的绿叶丛中,在为八路军放哨、侦探“敌情”。
  一有什么情况,迅速吹响柳笛,小伙伴们赶紧在垂柳下聚集。学着八路军叔叔的样儿,挺直了腰板,等待着“头儿”的训话,接下来领受新的“任务”。
  在学校岔路口把守,对“过路”人进行盘查。有时候扮成“敌”、“我”双方,从腰间掏出自制的木头手枪,对准“敌人”瞄准准星,口里模拟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声音:
  “砰——砰——”
  “砰砰——砰砰砰——”
  有时候。我们还瞄着腰,在密集的枪声中蛇形前进。听到一声:
  “卧倒,快卧倒。”
  大家又都迅速趴倒在地,两眼目视前方,右臂肘撑在地上,侧身,左腿微微弯曲,右腿使劲的用脚蹬地,匍匐前进。
  ……
  有时候我们还在校园里玩“抓特务”的游戏:
  我们首先要找到地雷,要抽签决定,我们那个小组负责抓特务的人被我们指挥得团团转,一会儿找窗户,一会儿找桌底,一会儿又来到了垃圾桶边。最后,他在讲台的粉笔盒里面找到了地雷,三木急忙抢过去:“我看看!”我们都凑过去,想了一会儿,异口同声道:“是寿生!”最后,到公布答案的时候,没错,是寿生,太棒了!大家都欢呼起来,比个剪刀手,还击了掌表示庆贺。
  ……
  我们这些儿时的小伙伴,转眼都已经半老不少了,现在大家只要一聚集到一起,还要把那时的事情当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地讲给儿孙们听。
  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趣事中的一朵朵小浪花,还时不时地在我心中掀起圈圈涟漪,一圈一圈的向外扩散着。
  
  (四十二)
  
  孙校长被调走了,来接任校长一职的是杜国新。
  杜国新,高高大大的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积淀着智慧敏锐的光芒。脚上着一双灯芯绒青色高底布鞋,诠释着他对于教育的不解情结。常常着一条旧式藏青色的卡机裤、咖啡色中山装上衣。在他的办公室里,书多、报多是显著特点,办公桌上,除一摞关于教育教学书籍资料外,一个写满心得感悟、会议记录、哲理美文的笔记本,常常不离左右;办公桌对面墙上,挂一幅欧阳中石抒写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绅所著七律《放鹤》;开会作动员,他喜欢换位思考、换位演讲,每每演讲声起,常赢得共鸣一片、掌声一片,于是乎,归来伏案,将当日心得体会再次录入笔记本中……
  只要你和他一接触,就能感觉得到为人随和,贫民思想极强。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看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言谈举止,彬彬有礼。
  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一次校长给我们全校老师、同学训话。他说: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说简单点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校园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从他对我们那次训话后,学校掀起了一股文明礼仪之风。老师遇到了老师都主动打招呼,学生见到老师,都能立正站好,弯腰九十度,向老师问早、问好!校园里,小朋友们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学习的空气渐渐浓厚了,几乎不存在课外疯赶打闹的事情发生。
  自从杜校长担任我们学校校长之后,学校各项工作都推进有序,校园发生了不少变化。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后来调走了。
  自此,再也没从外地调校长来,继任者是我们当地,其它大队的一位老师担任。高高的个子,壮硕的身材,一讲话就露出一颗镶着的金牙,格外打眼。
  由于他平时不够检点,说话大大咧咧,三天两头好往家里跑,学校管理也不咋的。老师和社会上的学生家长都颇有微词。
  更为严重的是,他一天晚上,摸进了学校内一位长得年轻水灵的女老师寝室,把那女老师给玷污了。
  事情败露后,消息就像一阵风似的,不胫而走。一时间,在我们校园传得沸沸扬扬。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迅速组织专案组,对这个校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证据确做、事实清楚面前,他认了罪。并被送进了沙洋监狱劳动改造数年。
  连这位被他玷污的女老师也受到了牵连,被调出了我们这所学校。因为这位女老师是同学们平时最喜欢的老师。一是她的歌教得好,二是长得漂亮。大家都为她的调走而感到惋惜。
  后来,我们有好长时间,还深深地记得这位女老师。都认为这是在避风头,过段时间,她会再回学校的。可是,自从这件事情发生后,她走了,就一直没在回到过她以前曾经工作过的这所学校。
  这是不堪回首的一件往事。
  当然,不幸中也有万幸。第二年的“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站在鲜红的团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地在团旗下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我深感组织对我的信任,顿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于是,鼓足勇气,迈开大步,又踏上了人生的新的征程。
  
  (四十三)
  
  供销社厢房山墙旁边,有一条路向西行,就要看见老街为数不多的一栋土砌瓦盖的房屋。
  这栋房屋的主人,是一对较年轻的夫妇,上有老,下有小。
  老人是一个在老街比较有名的人物。头都已经开顶了,据说是年轻时长过癞子,只能看到有几根稀疏的白发,时常框着一副老花眼镜,瘦削的脸颊。老街上了岁数的人,都叫他“灯癞子”,我们时常称呼他“灯爷爷”。
  在家里,“灯爷爷”根本就很少看他到庄稼地里干农活,一般早上先睡一会儿早床,起床后,洗漱结束,吃过早饭便出门。
  十多年,他都是一个装束:头上戴一个烂草帽,草帽顶子已经裂开了很大一条缝,光秃秃的头顶露在草帽顶外,太阳一照,还反着肉红色的光亮。一副老花眼镜框挂在上额下面鼻梁下的鼻孔上,镜片反射的光,正好与头顶的肉红色的光,交相辉映,穿一件有着许多补丁的蓝色对襟上装,下身着青布左转弯直筒裤,一双满耳草鞋套在脚上,大小再合适不过。一个笆篓围在臀部上,要么手持一根钓鱼竿,要么一把渔网往右肩上一搁,就准备下河去忙他一天的活路。
  他只要一出门,从不打空。回家时,笆篓里满满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鱼儿,看得人们羡慕得不得了。在那个大集体岁月里,一家大小,晚上围着,桌上炖的鱼火锅,吃着鲜嫩的鱼肉,喝着味道可口的鱼汤,还咪上一盅老烧,那是多惬意的事啊!
  有时,他钓的鱼儿太多,便分送一些给邻居,让他们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邻居们也感激不尽。
  老人子孙绕膝,也算尽享天伦之乐。
  他能这样过着舒心的儿子,不得不在这里说说老人的儿子。
  他儿子顺海,大家都叫他“海幺爹”。接近一米八的身高,尖头、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阔嘴巴,骨骼大,长得壮实。一看就像巍巍铁塔一般,给人的感觉精明、能干,很会精打细算,经济头脑超乎常人。
  据别人讲,当然他自己也经常对我们吹嘘:
  “我年轻时,主管过乡公所共青团工作,也算是一官半职吧!”
  每每听他说到这里,我都要睁大圆圆的眼睛,很是羡慕吃皇粮,又有一官半职的人。那时的我心目中,对这样的人,我认为都是很有能耐的人,肯定比一般人能干得多。
  “只是爱打小算盘,思想好往钱眼里钻。”他望着我们,顿了顿说。
  “再后来呢?”我们围在他身旁急切的问。
  “工作之外,大部分心思都用在贩卖贩买、投机倒把方面。”他睁大眼睛如是说。
  我们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什么是“贩卖贩买”、“投机倒把”之类的内容,究竟都是些什么。
  “哪还有后来呀!后来,后来就被乡公所炒了鱿鱼,回家了呗。”他转了一大个圈子,说到这里,我们才听明白了。
  怪不得,他有名字大家不叫,都叫他“抓钱手”的呢!这样说来,确实是有来历的。
  海幺爹占着地理优势,紧邻供销合作社,那个时候供销社几乎是全公社独家经营,即使供销社在下面分设的代销门市部,所有的货物都得从这儿分发出去。所以,供销社所需物资要从外地源源不断地采购回来,收上来的当地山货土特产,又要源源不断地运出去。货物吞吐量是很大的,这上车、下车被海幺爹一家全揽下来了。
  每到供销社从外地采购进的货物,用大卡车运回来。海幺爹他们一家,那是不分老幼“麻子打哈欠——全体动员。”搬得搬、扛得扛、抱得抱、拖得拖,肩扛抬老,凡是能用上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眨眼功夫,一大卡车如小山般的商品,在他们的手中、汗水中都立马弄进了供销社仓库。山货土产往外运,他们也是如此这般地运作。
  俗话说:“雾分子雨怕下得密撒。”这样一来二去,一年下来他们一家的经济收入,那可是相当可观的。
  要不然,在我们老街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庭都住着茅草房的时候,他家就已经有了明三暗六的大瓦房。
  不过,在后来农村“四清”运动中,他成了活靶子。天天都得到大队去参加培训班,学上面传下来的文件,学习当时的党的方针政策,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思想,交代自己“贩卖贩买”、“投机倒把”的资本主义行为,主动退赃、退赔。以获得党和人民的宽大处理。
  那段时日,海幺爹像被人强注了鸡血针似得,整天愁眉苦脸。更像血压霜打过的花儿一样蔫了头,萎靡不振,毫无颜色。
  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我在心里还经常帮他想,那个时候海幺爹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要不然一个铁打的汉子,怎会成了这副模样。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是很明白,凭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劳力血汗,换来的几个辛苦钱,竟成了老街上赫赫有名的“投机倒把分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