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中缅勘界纪实>第一部第二章 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第一部第二章 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作品名称:中缅勘界纪实      作者:林虎      发布时间:2017-02-13 19:32:19      字数:3398

  1886年1月1日,英国对外宣布上缅并入英属印度,进而逼迫清廷承认它并吞缅甸。早前,1876年,清廷和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其中一条规定,英国人可以由印度与西藏交界地前往西藏。中英滇缅议界一停,曾纪泽只是口舌得潞江,英国人就派人率兵进西藏“通商”,野心勃勃染指西藏。
  西藏人民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中英藏印边界纠纷又起。
  弱国哪有边界?清廷恐另生事端,急忙派员和驻京英使交涉,请求英不入藏。
  英使咬定《烟台条约》有约,更以滇缅划界要挟,又声称三千英兵将武力入藏。
  皇上和总理衙门感到藏事更麻烦,求和妥协之心更甚,不敢得罪大英帝国。他们认为缅甸既已属英,朝贡有名无实。决定让步,先了缅事之急,“藉纾西藏之患”。此一决定,正中英国声东击西的圈套,在西藏那边挑点事儿,就是要你在滇缅界务上听命就范。
  时任总理衙门大臣奕劻(1836—1918),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孙,光绪十年(1884年)起,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并封庆郡王,号称外交家。1886年7月24日,奕劻和英国驻华公使谈判后,在北京订立《中英会议缅甸条款》。这是中英滇缅议界的第一个正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共五款。
  条款旨在“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欲图两国友睦历久不渝并广开振兴”,主要内容是:英国允许缅甸每届十年由缅甸最高大臣向清廷进贡方物一次;中国允英国在缅甸现时所秉一切政权均听其便;中英两国应派员勘定中缅边界以及另立边界通商事务专章;英国同意暂缓派员由印度进入西藏,但原则规定了印藏边界通商。本条款于1887年8月25日双方在伦敦交换批准书后生效。
  从这个《中英会议缅甸条款》看出,曾纪泽口舌所得,仅留下进贡方物一项。反而节外生枝,加上与滇缅界务不搭界的印藏通商一事。
  最要紧的一项,即曾纪泽口舌所得潞江以东大片土地、八莫立埠设关收税、伊洛瓦底江通航三大实惠,均无一字提及,只说“中英两国派员勘定中缅边界”。显然,英方老奸巨猾,它在缅甸立足未稳时,先安抚中国,口头答应你十年一贡,名曰“友睦历久,广开振兴”。你们皇上受一点小恩小惠就美滋滋的,以为受洋人尊重,中国有了国际地位。又爱听彼此振兴、共同发展一类的甜言蜜语,好哄啊。
  曾公的教训,可能是受家训影响太深,笃信忠厚传家久,很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厚道,相信君子协定。他可能相信英国人也和他一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哪想到英国人鄙视东方文化,自食其言,无信誉可讲。
  曾公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中力主强兵,一定有潜台词:口舌得潞江不如早动手、千兵得八莫可靠。我相信,这一历史教训,曾公可铭刻在心了。
  莲藕通常是八个眼,我们家乡的有九个眼。跟英国殖民主义者打交道,真得像我们家乡的莲藕,多长一个心眼,否则就会吃大亏。在这以前,我们中国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了。这里,特附录我的短文《英国人毁了中国第一个舰队梦》,可见英国殖民主义者是何德性?
  
  附录:
  
  英国人毁了中国第一个舰队
  
  总理衙门委托英国人购买舰队
  
  清朝政府承办购买舰队这件洋务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机构于咸丰二年(1852年)成立,行使外交部职权,实际上比外交部管得宽,一切涉外洋务都归它总管,被简称为总理衙门。为首的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
  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李泰国因为帮助清政府打太平天国军负伤,要回英国,由赫德暂时代理他的总税务司职务。清政府早已和外国人勾结打太平天国军,赫德借此机会,花言巧语,说服清政府出钱购买兵船,以便从海上配合消灭太平天国军。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心只想维持皇权统治,轻信这些外国人,便由总理衙门委托李泰国在英国代为购买一支舰队。长期闭关自守的清朝官员,包括被称为“洋务专家”的恭亲王奕在内,对舰队一类洋务一窍不通,只好任人摆布。按照赫德和李国泰开列的清单,花65万两银子,可以买到中号轮船四艘,小号轮船三艘,包括船上的火炮配置。此预算获准不久,赫德说,英国方面报价,这些银子还不够,必须再加15万两,总理衙门又如数拨付了。
  1863年,李泰国回到中国,报告舰队已经买妥了。但他列举种种变故,说购买费用还要追加27万两,而且以后每月费用需10万两。原来,李泰国居然以清政府“海军大臣”自居,代表中国政府高薪聘请了阿思本当舰队统领和其他船员600人。这每月10万两的费用大部分是他们的工薪。雇那么多人,费用又那么贵,而且事先也没跟中国政府通气,使总理衙门官员大为恼火。但木已成舟,只好忍痛认可了。经过讨价还价,每月经费降低到7.5万两。总计花费了107万两银子,总算买回了一支舰队。
  
  舰队大权操控在英国人手中
  
  总理衙门跟李泰国讲定:这个舰队由中国派官员统领,阿思本只任副职;所有雇用的外国人员以四年为期。在这期间,中国派官兵到船上学习,以便将来接替外国人。总理衙门没有料到:李泰国早已在英国自作主张,跟阿思本订立了合同,舰队只能由阿思本全权统领,所有官兵都由阿思本任用。阿思本只接受李泰国传过的清朝皇帝的诏谕,不直接接受中国政府指挥。而李泰国认为皇帝的诏谕行得通就传达,行不通就不传达,等等。
  这等于花钱替英国人买一支舰队到中国来活动,还要花巨银供养他们!清朝政府拒绝承认这份合同,阿思本坚持要按这份非法合同行事,不服清政府调遣。
  1863年9月,这支舰队由阿思本统领抵达上海。中国政府命令总兵蔡国祥为总统领,阿思本只为副统,但给予他实际指挥权。这些英国人还不满足,坚持要由阿思本统管。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站出来为阿思本撑腰,美国公使蒲安臣也偏袒英国,从中说合,清政府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
  
  可悲的结局
  
  再昏庸无能的官员也得想想,用白花花的银子买回了舰队,还要继续用白花花的银子高价供养一帮洋人,而这支舰队自己不能掌控,甚至自己的官兵不能上舰去学习,说不定养这支舰队就是养虎为患!但是,软弱的清政府不敢采取强硬态度,多少有些骨气、痛惜中国百姓血汗钱的人,也只能背后骂这些英国人是一帮欺诈、勒索的洋强盗,除了痛呼上当受骗,被洋人牵着鼻子走,都束手无策。
  清政府干脆不要这支舰队了,仍由阿思本带回英国。除按照每月7.5万两银子的协定付了几个月费用以外,又为遣送这些船和人再付出37.5万两。为了不得罪阿思本及他的后台,另送阿思本个人1万两银子。为了这支舰队,先后花掉170万两银子,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2.1%。
  李泰国虽然不再当清廷总税务司的头头了,总理衙门还“念其从前办理税务出力”,倒贴他银子1.4万两,对他在代办购买舰队过程中的费用怎样开支,更不过问。中国政府做了几个月的舰队梦,就这样可悲地破灭了。
  (原载香港《中华魂》杂志2000年7月,署名华风)
  
  《中英会议缅甸条款》墨迹未干,大英国大君主的商人在军人护卫下,就在西藏挑起事端,英国入藏不可阻挡。当时,日本图吞朝鲜,沙俄急吃新疆。清廷倾全力管东北,按住葫芦起来瓢,顾头难顾尾,看住前门敞开了后门。边界就像穷人家菜园子的杂草篱笆,不仅防不住贼,连鸡、狗也可以自由进出。
  英国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们故伎重演,在西藏那边搞一点响动,转移清廷视线,这边加紧经营缅甸新殖民地,故意拖延滇缅边界交涉。眼下,他们需要拖。清廷不知趁热打铁,他们更愿意先拖下去。
  潞江以东,木邦以北,英军势力鞭长莫及。木邦土司几次派人向中国求援,希望清廷有所作为,抑制英殖民主义扩张。清廷却旨谕滇地方官员:(对木邦)不宜明里拒绝,也不轻议招怀。又一次坐失良机。英国人短施缓兵之计后,从容地平定了缅甸造反者,诱降了木邦,大摇大摆地入侵我云南内地。他们闯过滇边八关的虎踞关、铁壁关、天马关等,占领了勐卯三角地战略要冲,建军营,修道路,摆开久驻不去的架势。在蛮暮,有华商建立了几百人的自卫队,护卫我边疆,保八莫商路,所需粮饷全由华人捐献自筹。英军把这支自卫队也搞垮了,就向北推进,染指他们觊觎已久的野人山。1887年、1889年两年内,更派侦察队、调查队,兵分多路,深入野人山,探寻道路,对出入我内地之路更留心标记。所过山寨,对山民都以好话宣抚,贿送烟酒、银钱等小礼品,山民无不欢喜。所经之处,他们逐一丈量地段、测绘地形地物,记录人口、田粮、民风民俗。各地方官员看了,明知英国人不怀好意,却个个失语,很少有防贼防抢的筹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