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家
作品名称:三支白羽 作者:文明俭朴 发布时间:2017-02-09 18:04:58 字数:3132
装满石头的大船吃水很深。长长的海浪喘着粗气涌过来,无力地拍打在船帮上,化成细碎的水花溅进仓内,为石头们沐浴轻尘。大群的海鸬鹚和大白鹭急急慌慌越过船头向大陆方向飞去,偶尔有几只可能离家时太匆忙没填饱肚皮,竟然把大船当成陆地停下来歇脚休整,它们张着大嘴嘎嘎嘎叫着,迈着长腿在甲板上散步觅食。烦得水手们拿木棍驱赶它们也不走。
大船平稳前行,奎叔吆喝来一位徒弟把舵,自己和苗石匠在船棚下喝酒聊天。两只大海碗里斟满黄酒,奎叔大口牛饮,喝得酣畅淋漓;石匠轻抿几下,眉头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一碗油炸带鱼鲞,一碟酥脆花生米摆在矮几当中。
“奎叔,你这条船是全县最大的吧?”石匠有一口没一口地嚼着花生米。
“这怎么是最大的呢?这条破船装到顶也就五百来吨,你看,就这几块石头,船仓还有不到半尺就喝上海水了。全县最大的排水量要超过千吨,都是外海捕鱼船。依眼前大好发展形势,我相信过不了三五年,千吨海轮也变成咱县的小船喽。”奎叔开货船,经常跑台州、温州大码头往返运货,最远到过泉州、厦门,见过大世面,驾船技术也是一流。他与苗石匠虽然交往不多,却非常投缘。奎叔与石匠的四弟媳娘家同村,前年自己家起房架屋时,苗石匠在他家修筑地基,整整呆了一个月。石匠活好又勤勉,两位顶级匠人之间便有了惺惺相惜。
“奎叔,你常跑大码头,最近有没有去过瑞安呢?”
“瑞安呀,离咱这儿不远,经常去。今年三四月份我去了两趟,为县里运回一批弹棉机,那玩意是瑞安毓蒙弹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瑞安紧挨着温州城,那里的经济发展得相当好呀!怎么,你要去?下次出海带你去。”
“我母亲娘家是瑞安,我小时候跟娘去过一次,太小,也没留啥印象。后来母亲回去过,我也没跟着,有好些年头喽。今天只是闲聊,再过几年去吧,等家里的日子不紧巴,我带她回娘家。”
“去瑞安的水路顺着呢!老弟,你也不用再等几年,多大点儿事,下次捎上你全家老小去。”
“回去问问我娘再说吧。”
奎叔虽觉察到石匠说话温吞不爽快,但又不便明问。
这时候,有一条稍小一点的运石船追上来,船头推着欢快的浪花涌过来和大船打招呼。
“咱们活动活动手脚吧,给家里的兄弟姊妹捎点海鲜回去。”奎叔站起来,走进驾驶室,招呼几位水手抬出一扇拖网,又走到船舷边,对着来船吆喝:“五仔,慢慢开船,兄弟们做游戏时间到了,看好啦,接着!”奎叔边喊边用力把缠着石头的网绳掷向来船船头。对面船上叫五仔的黑汉稳稳接住绳索,又和三五个水手用力“嗨哟,嗨哟”把拖网拉过去。奎叔把这端的网绳固定在船舷上,看着拖网像蜈蚣一样一节一节滑下海底。两船匀速行驶,像齐头并进露着背鳍的大虎鲨。
奎叔叫石匠坐下来继续喝酒闲聊。
白花花的太阳偏西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地平线如漂浮在水面上的长海带一漾一漾的。奎叔招呼手下兄弟都站起身,又冲对面的五仔喝“兄弟,起网啦!”。那边几个也忙活开了,对面船身慢慢并过来,两船越靠越亲密。等两船距离接近五丈左右时,奎叔大声吆喝:“兄弟们,讨海回来了!大家来扛鱼啊!”两条船上的水手一齐拉网,苗石匠也挤进来用力地拉。
“嘿,呦呵,嘿!”
“捉来很多鱼呀!”
“嘿,呦呵,嘿!”
……
拉网号子在辽阔的海面上响起,高亢而有力。大鱼小鱼们都把收紧后露出水面的渔网当成了蹦床,蹦蹦跳跳很卖力,渐渐地你压我我踩着你叠起了罗汉。好家伙,有带鱼、墨鱼、刀鱼,居然拖上来许多大黄鱼呢。
“师傅,这次发洋财了,毛估估有一千来斤呀!”
“毛主席保佑,妈祖娘娘保佑,今年五谷丰登,鱼虾满仓呀!伙计们,忙起来,铺上雨布,捞起大鱼哟!”奎叔指挥大伙在雨布上堆起了鱼山。苗石匠也开怀笑着、手脚忙着,体验着渔民收获的快乐。
虽然他们并不是专业渔民,但祖祖辈辈面海而居,与生俱来的张网捕鱼技能不需过多的口传心授,向海觅食是他们的天性。
一艘军舰从东北方向的海面驶进大家的视野,高高的塔台上有哨兵打着旗语示意货船尽快进港避风,大喇叭里一遍遍播放着警示:“渔民同志们,赶紧收网回港避风,特大台风即将来临!”
“台风个屁,还特大台风。晒了仨月的白太阳,吹了半年的鹅毛风,谁信呢!”五仔在那边小声嘟囔。
大船慢慢靠岸,苗石匠用木棍挑着十几条大鱼,搂抱着装有八只花背小海龟的柳条篓准备下船了。等船停稳后,他向奎叔及伙计们道了声“先上岸”,就迈步向塘顶攀登。
翻新的海塘高高耸立在眼前,面海的这面全用了苗石匠们开采的石料加固,牢固得如铜墙铁壁,一直蜿蜒向东北方向。石匠无比自豪得意,这条海岸长城也浇注了自己的辛勤汗水。他腾腾腾快步爬上石塘,欢快地走在塘顶石路上,他想哼唱一段甬剧,一时又不知道唱哪曲哪折。“呵呵!”他笑出声来,柳条篓里这些小海龟要成了我家玲儿的宝贝啦!
他咯噔噔三步并作两步跳下塘堤,从东门进入村子。村路两边破旧的土墙上新刷了白灰标语“军民团结,抗台斗风”“抢收保粮,颗粒归仓”……
“看样子真的要来台风,这场台风来得也太迟了吧!”石匠加快步子踩着灰土路往家赶,脚踩下去,灰浪噗噗地往上窜。窄窄的巷子那头挤过来一队背着行李、快步前进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队列整齐,步调一致,急匆匆向村委会方向进发。石匠紧贴着一家的后山墙停下来给他们让路。
折出小巷是村委会广场,他看见围拢着一群乡亲,有说书的二老爹,有二柱娘,还有马寡妇……大家都伸长脖颈细瞧,乱打听,常年风平浪静的小海村村民对新闻、逸事同样挚爱,特别喜欢围观。苗石匠也挤过去看热闹。
一块小黑板挂在土墙上,二老爹用精瘦细长的手指一字一顿地指着念给大家听。“台风!”“十二级大台风!”有人点头信了,有人摇着头,一脸怀疑,嘴巴里嘟囔着什么。
“海灯闪闪,风水不远。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最近,咱们面前的大海上,不但海火旺盛,在深夜里,还能听见海底滚雷,海底雷知道吧?可不得了,要来大风水呀!”二老爹细长而浓密的三角白眉怒卷而上,随他瞪大眼睛而陡立不动,看样子他并不是故意吓人。
“我还听说‘江猪过河,大雨滂沱’,你看这整日的跑马云,小得像拳头,二老爹,你见过谁家的猪这样秀气呢?”二柱娘满脸鄙夷。
“二老爹,这大台风一时半会来不了。今晚上,你要说《穆桂英打擂》还是《岳云招亲》呢?这两个段子你说得最拿手!”马寡妇是个书迷。
“今晚就说招亲吧。哎,我说马寡妇呀,你啥时候也来个比武招亲呀?”二老爹没好气地调侃。
“我还比武招亲?招你呀?就今天晚上,我给你留着后门,你个老色鬼敢不敢来?”她并不示弱。
“哈哈,哈哈……”人群东倒西歪,被他俩的打趣逗乐了。
当真要来大台风了?怎么可能。石匠还是有点怀疑,抬头再看由祠堂改建的村委大院,进进出出一小队一小队行色匆匆的解放军战士,每次台风天都要来这里驻防,他更犯怵了。当真来了台风,石塘加固还没收尾呢,李铁他们还困在采石场,还有玲儿妈——一个大肚子婆娘,转移到哪里?家里三个半大小子,五岁的小闺女,爹的腿脚又不好,该咋办?干想也没用,赶紧回家。他一路上挑着大鱼、抱着龟篓想给家人一些补偿的喜悦都被二老爹“海灯闪闪,风水不远”的警语给惊吓没了。
“爸,你回来了!”“他爹,回来就好!”家里放学的、不上学的孩子们见他推开木柴院门闪进来,一个个高兴地叫起来,苗玲的妈妈也从席子上艰难地坐直身子打招呼。
“来来,老大、老二、老三,把鱼拿下来,每家三条给你们四个叔叔家送过去。噢,还有这花背小海龟,男孩每人分一个,玲儿分五个,拿去玩吧!我告诉你仨,上学时把小海龟放在家里由玲儿饲养,可不能带到学校去。”石匠也被老婆和孩子们因他回家的欣喜感染得情绪高涨,竟也忘记了前脚迈进院门时的担忧。
对于一个生活在温饱挣扎中的大家庭来说,全家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