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郭城摔面传奇>(十四)

(十四)

作品名称:郭城摔面传奇      作者:五龙河畔      发布时间:2017-02-01 15:09:15      字数:4446

  第十九回:高地传授摔面艺,善民被掳到敌营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尾声,日本鬼子就像是秋后的蚂蚱,早就没有了先前的那份暴戾,畏缩到了几个大的据点和青岛、烟台等城市里。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一边做好了最后一击日本鬼子的准备,一边加紧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整个胶东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派翻天地覆的新面貌。
  早在1943年的春天,许世友司令的八路军又来到高家镇。这里是老根据地了,那时新的人民政府在1942年底日本鬼子大扫荡过后就恢复了工作秩序。这年初,程仲夏也回了一趟家,他把自家的土地都交给新政府让分给沒有土地的乡亲们,因为他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又来到老高家大院,让妹子程珺把大泊子的六十多亩地全交给新政府,只留下六、七亩地养家糊口,还让程珺去和彪子四嫚儿离婚,同高地登记结婚。程珺就把老高家大院的地大都交给了新政府,只留下大泊子草屋那三亩和村前南山的四亩山根地,后来在第二次土改时划分成分,程珺就是个下中农,要不听她哥的就自然是地主富农啥的了,可见程仲夏那时就预料到以后的事情了。程珺与彪子四嫚儿离婚后,就和高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也就名正言顺了,成就了一对苦苦相恋的人儿。
  土地大都交新政府了,剩下的这七亩地,高地就一个人就种了,养着程珺和两个孩子,还有彪子四嫚。春、冬天里,高地就去走村串乡收购一些高粱,赶着骡马去大凌湾驮水回来,继续烧他的高粱老烧,补贴家用。他虽然学得了郭城摔面的技艺,但是他从未去开摔面馆,也没有这个念头,只是东西村子里有谁家过红白事儿,请他去帮忙,他才去施展郭城摔面的技艺。
  有一天,高地突然就想把郭城摔面的技艺传授给“二先生”的二儿子高新亭。你道为啥?那一天,高地在自己酒坊里,突然想起于连江大哥,心想于大哥如果现在还活着,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啊,说不定他都做了人民政府的大官儿了。由想到于连江,进而又想到了于永、于挺河、高卓臣和“二先生”的四弟高逵福。想当年,在“二先生”和自己的师傅孙彦昌老拳师的操办下,自己和高卓臣、高逵福一起跟着于连江去郭城拜师于永学习郭城摔面,这伙子人不仅是武学上的师兄弟,于永还成了他们的郭城摔面的师傅,想一想当年这伙子人是何等的和谐和融洽啊!时过境迁,如今于连江、于挺河、高卓臣、高逵福为了革命事业一个个相继牺牲了,熟悉郭城摔面这门技艺的人,在郭城、高家一带也就剩下于永和自己了。于永师傅身在八路军队伍上,虽说是炊事员,说不定有一天也是要上战场的,既然上战场打仗,就有可能牺牲,如果真的是这样,郭城摔面这门技艺就会……想到这里,高地不敢再往下想了,他知道于永曾经答应过于挺河把郭城摔面的技艺传授给挺河大哥的儿子于顺祥,可是于顺祥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身体没长成,劲头儿小,臂力不强,肯定是学不成这门技艺的。因此,高地决定把郭城摔面这门技艺传授给“二先生”的二儿子高新亭。
  高地为啥非要把郭城摔面这门技艺传授给高新亭呢?原因是这样的。
  “二先生”有三个儿子:高海亭、高新亭、高全亭。
  大儿子高海亭“七七事变”前,被“二先生”送去青山联中读书了,卢沟桥的枪炮声断送了高海亭在青山联中的学业,于是学校南迁安徽阜阳时,他随校长张敏芝先生去了安徽。在安徽待不下去后,又随张校长去了西安,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了国军抗日。青山联中南迁之前,高海亭就与西石现村一个于姓姑娘完婚了。高海亭七八年来音信全无,不知是在国军,还是在八路军,也不知是死是活。在“二先生”家里被划定富农后,镇上有些人想把高海亭的媳妇儿于氏姑娘強嫁给镇上一个光棍汉子,“二先生”愤而疾呼道:“不可不可啊,一是吾儿死活尚不知,二是人民政府不提倡強行包办婚姻的!”于氏姑娘也大怒道:“俺娘家也是贫农,看谁敢強逼俺!”说罢,收拾东西毅然回到娘家西石现村。解放战争时期,高海亭随部队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0年转业回家。整整十年沒回家的高海亭,回到高家镇后与妻子于氏姑娘重逢,任教于高家镇各小学,后又遭牢狱之灾。其校长张敏芝先生在四九年被国军挟持到台湾,客死他乡。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二先生”的二儿子高新亭,中等偏上的个头儿,人长得不仅帅气,也很魁梧,跟着孙彦昌师傅习过拳脚,机灵敏捷,是块摔面的好材料。郭城摔面,他是讲究力气的,身体棒,虎背熊腰,臂力过人,是学习郭城摔面的上等人选,这样有力气的人摔出的郭城摔面不仅有筋道,有嚼头,更是可以一下子摔出十多碗面来,质量和数量都是上乘的。高地要把郭城摔面的技艺传授给高新亭,就是基于这个原因的。
  “二先生”的三儿子高全亭,个头儿不高,年岁也小,比于顺祥大不了几岁的,所以高地在传授郭城摔面技艺这件事上,压根儿就没有考虑他。
  还有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就是“二先生”家里以前就开过郭城摔面馆“洪兴客栈”,自从“四爷”高逵福在郭城摔面里给日本鬼子放上了驴屎蛋子夺了站岗的伪军的枪投奔八路军后,“洪兴客栈”再没开张,如今“四爷”高逵福也驾鹤西去了,很有必要让“二先生”家里的人习得郭城摔面的技艺,重开郭城摔面馆。
  高地把自己的的这个想法去告诉了“二先生”,“二先生”代表家人感谢不尽。于是,高新亭就拜高地为师,学习郭城摔面技艺,至于学习的详细情况在此不提也罢,相信看官都会理解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咱们现在来说赵保原。
  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他的品质再坏,他也会有爱好的,赵保原就是这样的家伙。
  前面我们说过赵保原别看坏,呵呵,他却极力赞赏那些孝顺的人。他还有一个很大的爱好,这就是特别喜好京剧,而且还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的。头几年,日本人横行的时候,他就甘心情愿地去做日本鬼子的走狗,他是咱们中国人里边缺少民族气节的典型的代表。
  赵保原,山东省蓬莱县大赵庄村人。其人面似和善,内心奸诈、凶狠,长于谋算。1923年春天,经朋友介绍,赵保原参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绥宁镇守使第三旅举办的军官军事讲习所,学习军事。一年之后,赵保原参加了奉军,是赵从吾团长的部下,因为和赵从吾是同村人,沾亲带故,赵保原官运亨通,在东北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过直奉战争和抗拒北伐军的松江战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寿山任伪满洲国军第一军区安奉地区第三旅旅长,赵保原投靠其麾下充当爪牙,在李寿山部下任职长达6年,多次率部在大孤山、长白山一带攻打东北抗日义勇军。1931年,赵保原曾率领部队,在辽宁省大孤山镇压过义勇军邓铁梅部的抗日活动;1935年初,他再一次派出两个连,在日本顾问和军官指挥下,在长白山老林扫荡抗日游击队。此外,他还曾同抗日联军杨靖宇部发生过激烈的遭遇战。赵保原的反动行径,得到了日伪的赏识,被升任为伪满国军第三旅骑兵六团团长。“七七”事变后,日本浪人张宗援,真实姓名叫伊达顺之助,曾担任过张宗昌的顾问,自称是张宗昌的结拜兄弟,虽然中国话说得不好,但却自认为是中国通。听说他和日本宫廷有瓜葛,所以日本军官也对他畏惧三分。此时,他看到“七七事变”是个好机会,想进到山东来,他向满洲国请求支援,又在东北招募了一些土匪军阀,将赵保原部调回山东,改番号为伪山东省自治联军卫队师,随日本侵略华北的先遣部队南下山东。1938年3月,赵保原部在台儿庄战役中战败,5月退至胶县、即墨一带,1938年10月16日在平度大青杨战斗中,赵保原部又被八路军第五支队打败,此役让赵保原萌生二心,生怕日本人追究的赵保原经山东省第八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厉文礼收编,改番号为“山东省第八区保安第三旅”。
  赵保原虽然不定性,但毕竟科班出身,加之部队系日军装备,训练有素,反正之后,在山东境内鹤立鸡群,很快得到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为赏识,被任命为莱阳县代理县长,后又任山东省第十三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在胶东莱阳、海阳、栖霞、牟平一带活动。
  赵保原受到提拔,感恩戴德,努力表现,曾提出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及胶东国民党各地方军事武装联合抗日的主张,得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高锦纯、国民党鲁东行署李先良及国民党胶东地方武装的支持和响应。1939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与国民党胶东游击队共同成立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赵保原任总指挥,与日伪军作战。
  赵保原的抗日着实短暂,随着国民党政策的变化,赵保原所属各部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任少将师长,从而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实力派。1940年前后,赵保原组织“抗八联军”,公开与八路军对抗,公开反共反人民,被胶东老百姓称为“胶东二十四个土匪司令”的老大。
  为了完成自己的阴谋,赵保原大肆整军屯粮,兴办兵工厂,置办武器装备,扩大征兵,发行了大量纸钞,与青岛日伪军秘密勾结,双方在青岛、莱阳互设办事处,互通情报,并用掠夺来的物资与日伪军换取枪支、弹药和装备。1942年,赵保原部多次配合日伪军大举进犯胶东抗日根据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其中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日酋冈村宁次亲自部署,出动兵力共2万多人,其中日军15000人,以26艘舰艇封锁山东半岛沿海,飞机10架协同作战,这是日伪军在胶东地区进行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赵保原部也参与了这次扫荡。据史料记载:“所到之处,席卷一空,妇女为之奸,壮丁为之捆,东西为之光”。这就是“马石山惨案”那次大扫荡。
  眼见的是小日本鬼子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的蹦跶劲儿了,赵保原就又改变了策略,动辄出来抢掠老百姓,然后就畏缩在自己的老巢莱阳的万第,凭借固如金汤的军事设施,过着土皇帝的生活。
  赵保原喜欢京剧,于是就把万第的乡间剧团弄到了自己的军营里,专门为其演出。前边已经说过了,万第的乡间剧团里有个叫赵华的年轻女人,是万第戏班的一个著名的旦角,她的拿手好戏是唱梅派戏《宇宙锋》,遗憾的是配弦的不精,所以她便与爹爹前去郭城拜见于善民。于善民在“郭城摔面馆”里,为赵华的梅派唱段《宇宙锋》配了弦,两个人配合得真叫个天衣无缝,都有相见恨晚的感慨。赵华在这里要请于善民的客,于善民说到了俺家里哪里有让客人破费的道理,于是他做东请赵华父女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郭城摔面。
  被赵保原掳到军营的赵华,告诉赵保原说郭城有一个叫于善民的盲人大师,对戏曲尤其是梅派京剧戏曲十分通熟,对京胡、二胡、锣鼓、戏剧场次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并且是自己最好的配弦琴师。说来也巧,赵保原喜好京剧,最好的就是旦角,而且自己还可以反串一把,唱得有鼻子有眼的。这个家伙一听,二话不说,吩咐自己的手下利用晚上去了郭城,把于善民及其吹拉弹唱的家伙都一起弄来了。听赵华说郭城摔面如何如何好吃,把于善民弄来之后,赵保原问于善民会摔郭城摔面的郭城现在还有谁在?于善民如实相告,于永是郭城摔面的第二代正宗传人,现在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做炊事员,其他人还没听说有技艺再好的了,赵保原这才打消了想去掳掠会郭城摔面的人的念头了。
  从此,于善民这个从生下来就是盲人的人不得不在赵保原军营里拉弦伺候那些唱戏的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