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的云(十二)
作品名称:飘泊的云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7-01-14 09:38:27 字数:3261
太阳已高高升起,刮了一夜的风仍然没有停,井位上的钻机轰鸣。单于飞呆在寝车里,哪里也没有去。因为晚上八点要上班,他要好好休息。想起晚上辛苦的十二小时,他真的不敢浪费一点精力。单于飞躺在床上,读一会儿书,有所想所感的时候就写几句,疲惫了就闭目养神。在不知不觉中,时光悄悄地流逝着。
吃过晚饭,太阳逐渐落下,天空变暗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想休息的时候,二班的工友们却穿上布满油迹的工作服,走向钻井平台。
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单于飞和工友们紧张的工作着。听司钻说,这个大夜班,他们一共打了三百四十六米深。场地上只有单于飞一个人,听从平台上司钻的命令。他要把钻具一根根放好,系牢绳索,再通过锚头吊到钻井平台。那每根九米多长、一吨多重的钢管,他一个人用敲棍一点点地挪动。另外,他还要把高压水管打出的沙石粒清理好,在上班的十二小时期间,基本上没有休息。他累得腿疼腰酸,一夜没有穿袄,也没有感觉冷。天亮了,空中布满了乌云,小雨刷刷地下了起来……天气什么时候由晴变阴的,单于飞竟然没有发觉到。
终于挨到下班了,单于飞草草洗漱完毕,吃了早饭往床上一躺,再也睁不开眼。一直睡到中午十二点多。天空仍然是阴沉沉的,同班的工友们仍然在沉睡中,单于飞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呆望着外面的天空,然后拿着昨天借来的那本小说,无聊地读着。小说虽然没有什么深意,但语句很活泼,与人家相比,他感觉自己的语言真是太枯燥了。
第二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继续上班。天气时阴时晴,天空中的云朵变幻无穷。上午,没有干多么活,只是打扫钻台上的卫生。下午,司钻对单于飞说:“你不能总是干场地工啊,今天任务不重,你到钻井平台上学习打吊钳吧。”
“我能行吗?”看着那两把用钢索吊着的近两米长的吊钳,单于飞胆怯地说。
“凡事都有学习的过程,大家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多练习一下就行了。”司钻鼓励他说。
老工人李明手把手地教单于飞打吊钳,单于飞认真地学着,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由于现在钻头正在岩石层,打井的进度很慢,十二小时他们才打了一百多米深,工友们有了放松的时间。
北风呼呼地刮着,尽管已到了阳历的五月,在钻井平台上仍是感觉很冷。一块块白云,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留下一片片阴影,更映衬出阳光的灿烂。向北望去,是缓缓上升的高坡,向南,则是高低不平的土山。四周有几十个抽油机在工作,有四、五个井架在打井。北面和南面的远处,隐约可见农民们在赶着黄牛犁地。这里到现在才开始整理田地,不知会种什么?在家乡,这个季节都快要收割油菜了。东北角地平线上,可以看到一些房屋,那可能是离这里最近的定边县城吧?
“五•四”青年节到了,为了活跃井队的气氛,领导组织了一些活动,还让井队的文书特意出了介绍“五•四”青年节的黑板报。黄土高原上万里无云,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特别耀眼。黑板报前,一面团旗迎风飘展。蓝天下,阳光里,那面旗帜显得别样的鲜红。吃过午饭,单于飞睡了一会,因为晚上又是大夜班,必须养精蓄锐。醒来后已是三点多了,再也无法入睡。他拿起一本“留学生小说”,认真地读了起来。这部小说描写了留学生们的种种心态,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每篇作品的后面都有“写于哈佛大学图书馆”,还有剑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看了让人羡慕不已。
那一代人从文革中的下乡,到改革初期的留洋,让人感到他们不是不幸的,而是幸运儿了。而单于飞他们呢,考大学时是“题海战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分之八、九十的考生败下阵来,而他就是其中之一。那种失败的感觉,挫折的屈辱,让人终生背着,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不就是文革中“白卷先生”、“政治推荐”的另一个极端吗?!幸运的是考不上大学,可以招工、招干、入伍,从而曲线就业。可刚刚干出点眉目来,又是下岗,分流、待业,社会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推入五里云雾之中,无所适从。可喜的是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总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痛苦,不幸与幸运。要正确处理之,不必怨天尤人。社会就是这样一波三折,适应之,人生才会“其乐也融融”。
晚上,又是一个大夜班。他们迎着血红的夕阳上井架,披着灿烂的朝霞下班。在这十二小时里,单于飞由场地工真正成为了钻工。在工作平台上接钻具,打吊钳……单调的工作间隙,他望着漆黑的旷野,望着远处那片隐约的灯光,控制不住思绪,胡思乱想了许多。那些无聊而痛苦的念头折磨着他,就像魔鬼,见缝就钻。如果不能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不能用正确的思想填充头脑,人生真是太痛苦了。早晨下班后,吃点饭,又是睡觉。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真让人无可奈何。黄土高原上无风无雨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普照着起伏不定的高坡。天空显得特别蓝,朵朵云彩显得特别洁白,地面上散布着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的普照下,纷纷展现出娇艳的面容。
中午起床后,单于飞又到井队的阅览室借了本《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下午认真地读起来。在陕北这片黄土高原上,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的故事,真是饶有兴趣。那些史无前例的一代伟人,给人心理的震撼力量是巨大的,他们才是中国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人。从书中得知,离这儿不远处的定边,是万里长城三个关防重地之一,其他两个是安边,靖边。
“战友,你还是老习惯不改,痴迷读书。”单于飞正埋头读书,夏之阳走进寝车,微笑着说。
“你才是我们战友中最大的书迷呢。”单于飞合上书,也笑着说,“请坐在床吧。在这里打工,生活真是太单调了,读起书来日子还显得充实好过些。”
“这本书写的很好,我也借过,一口气读了两遍。”夏之阳看到放在床上的书说,“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毛泽东,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被毛泽东那伟人的风采折服。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待人接物上,他都是一等的伟人。我们都是平庸的人,有高尚的时候,但也有庸俗不堪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卑鄙。所以,我们要自我改造,要向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多读书、多学习,向更理智、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而不能流向杂乱琐碎。”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单于飞说,“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接触的都是庸俗的人,干的工作也是低级的,怎么能变得纯洁高尚呢?上班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它如同奔腾不息的野马,一会儿跑到过去,一会儿跑到几千里之外的家,一会儿又到未来的生活中去。我思考着自己的一生究竟怎么去做才会有意义。我的经历又是多灾多难,仿佛人生之路就是多灾多难的。我还思索着国人的丑陋之处,可怕的世俗对人思想的约束和限制。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受家长的管制,他们对你可以为所欲为;上学后又受老师的管制,他们对你可以随意训斥,随意评价你的品行;入伍后又受老兵的管制,在他们面前你就得低声下气;现在外出打工,又得受师傅的管制,还有来自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勾心斗角……人生,简直就是枷锁在身,处处不得自由。如果人人都有各自充分的权利,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发展也会更加迅速。中国这种状况的出现,大概是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顽疾。封建社会的毒瘤,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不彻底地铲除之,中国很难腾飞起来。中国经济秩序需要改革,中国人的思想更需要改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使中国的政权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的思想作风也开了一个好头,可惜的是没有被后来者发扬光大……”
听着单于飞的牢骚,夏之阳不由地笑了:“老战友,你有点太偏激了。老一辈的革命家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你想让人们回到过去某一个时代去,那都是不可能的,可笑的。一代人有一代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很难判定孰是孰非。”
“那你说说,现在我们井队附近就有许多‘卡厅’,那些从事见不得人的买卖的人们,不是社会的毒瘤吗?我看简直就是旧社会丑恶现象的借尸还魂。”
夏之阳听着单于飞的话,深思一会说:“的确,现在社会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不过,我相信那不过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各项制度的完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会自生自灭的。”
“但愿如此吧。”单于飞忧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