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闲谈《西游记》>第七章

第七章

作品名称:闲谈《西游记》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7-01-13 22:17:34      字数:4457

  
  24、本乡土与外乡金
  本篇标题取自《西游记》第十二回书“玄状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话金蝉”的结尾处,即唐太宗李世民为陈玄状西行取经送行、告别时的讲话。
  大唐贞观十三年岁在乙巳(蛇年)九月上旬的一天,受命西天取经的陈玄状收拾停当行装,在朝门外候旨。那一日,李世民起了个大早,为玄状签署了关于取经的一应文件,加盖了国印和帝印玉玺,送给玄状一个紫金钵,一匹银菊马,而且还举行盛大的送行仪式,率文武百官把陈玄状送到关外,才正式话别。那一会儿,李世民给陈玄状赐法号“三藏”后,极慎重地拈起关内的一捻土,弹入饯行的酒杯中。
  此刻,陈玄状异常激动,捧起酒杯来,竟不解皇帝拈土入杯的举动是什么意思,险乎楞在那里。
  李世民这才笑而说明:“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已号为三藏的陈玄状这才明白皇帝此举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说白了就是,你陈玄状此番是代表国家出外考察的,且莫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迷惑。就是外国送你万两黄金,你也莫爱它,莫留恋它。祖国和人民盼望着你早日归来,回到生你养你的故土来。
  陈玄状明白了这个意思以后,素不饮酒的他,居然举杯仰脖一饮而尽!遂辞谢众人迅疾打马而去......
  掩卷回想此段情节,对照几千年后的今天,唐王李世民送与三藏的临别赠言并非多余,不仅告诫了当时的三藏,而且,深深地印证了如今有那么一些中国人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崇洋媚外的举动和作法。诸如:国家花了许多钱培养的大学生,你一放他出国深造,那是飞跑着去了,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人民的血汗养育的有些科学家和精英,你让他出国考察,可好从此就在中国查无此人了。尤其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以后,好像什么都开放了都解放了,甚至连国格、人格都“开放”了。椐相关媒体报道,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为数不少的年轻女同胞,就热衷于跨海飞嫁——曾经凶恶的凌辱、屠杀中国人的日本人——还在珠海专门要集团性“睡”中国姑娘的日本人!这样的人,贪的就是他乡万两金,不恋本乡一捻土,甚至连脸面和父母一起都不要了。
  拿上述崇外、迷外、媚外的一些中国人看,与几千年前的陈玄状其人对照,他们应该感到汗颜和无地自容的。玄状虽然是个僧人,他在去西天取经的路途上,一直以自己是东土大唐的和尚为荣,以是一个中国人为荣,以受国家之重托为荣,以受祖国最高领导人的信赖为荣。在那千奇百怪的世界里,始终保持着民族气节,保持着做人的准则,不为钱财所动,不为色乡、色相所迷,任他国他乡千方百计的挽留,在思想上压根儿就没有不回祖国、不回故土的念头儿。终致完成任务回国。不辜负祖国与人民的厚望,不仅取到了真经,还卓有成效的与各国进行了文化交流,宣传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宣传了祖国的伟大。带回大量学术资料,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6、早该住手的刘伯钦
  刘伯钦,绰号“镇山太宝”,是《西游记》第十三回书中出现的一个小人物。但切不可以小看。虽然是书中一闪而过的小人物,可他的职业和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说从古代一直祸及到现在。
  那是唐三藏西进的第三天的路上,身边毒蛇、猛兽环绕,连马都吓得直不起腰来,尿屎齐出,——可见唐三藏吓得不轻。就在他听天由命等死的当口,忽然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形——原来的大惊险,眨眼间化为无虞。却是因手持钢叉、腰悬弓箭的常猎户刘伯钦来了。
  从这一节文字里,我们一是可以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也就是说不去正面写刘某人打猎的本领和能耐,而是写毒蛇、猛兽的可怕,再写毒蛇、猛兽的忽然奔逃,由险象环生的氛围化作平静无虞,活脱脱衬托出书中一个转眼即过的小人物常猎户刘伯钦打猎本领高强,和擒虎捉蛇的不平凡身手。及至邂遘唐三藏,只听得风响,说有只“山猫”来了,拽开步,一刚叉就叉住了一只斑斓老虎。把老虎称作山猫,可见刘伯钦平时就不把人见人怕的老虎当一回事,而是以猫来看虎的。一个将虎作猫看的细节,使读者更可以想见刘伯钦的勇猛无比,真个是镇山太宝名不虚传了。刘伯钦将虎拖上,热情邀请唐三藏到家留宿就餐,我们更可以瞧见刘家椅上坐的,墙上挂的,床上铺的都是兽皮;梁上悬的,罐里腌的,笼里蒸的,锅里焖的,都是兽肉。
  虽然书中极力描写了刘伯钦打猎的本领高强,身手不凡,但是我们今人来看此节书,却不应该把他当英雄人物看。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在大力进行生态平衡的维系工作,正在致力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自唐降至今日,后世人接受自然环境变坏,生态环境变劣的教训太多太多。而这种结果正是一辈又一辈的刘伯钦们造成的,是他们乱捕乱杀野生动物造成的。如果说刘伯钦是古人,是在农业不发达的唐朝,人居深山,无以为食,只有以兽为食可以原谅的话,那么,今人还有刘伯钦的举动,尤其是专门乱捕滥杀野生动物贩卖赚钱,确实是不可以原谅!更有人是为了超级享受,图嘴快活,吃新鲜,去宾馆酒楼仍在半公开半地下吃熊掌,吃大鲵,甚至连小青蛙也不放过。那也不能宽恕。所以,国家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门法律,和严肃制裁现代刘伯钦们的法律。报纸上也早有这方面的呼唤。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再不能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了。刘伯钦们——住手!住手!还要住口!住口!
  
  27、神仙圣贤也骗人
  骗人的事,是人人痛恨的事。所以骗人的“骗”字是“扁”和“马”俩字组成的——证明骗人的事不是人干的事。起码不是正经人干的事。可世界上的事也说不清楚,不仅有人骗人,连教人不骗人的人也骗人。例如,一代宗师孔子一方面提倡仁义礼智信,另一方面又说”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即是教唆当权者和统治阶层什么事都得把老百姓给蒙着,不要让他们明白了。老百姓心里一明白,就什么事都不好办了。这其中,好一个“骗”字了得?!
  不仅是人骗人,而且连神仙、圣贤也骗人。若不相信,请翻开《西游记》第十四回书看看,您就会明显看出两个骗局。第一个骗局是观音老母骗唐僧:手拿着一件棉布直裰(类今女士们的超短裙或一步裙),还有一顶嵌金花帽(像山里人给小孩做的凉帽)。说是他儿子的用品。因为他儿子只做了两天和尚就死了,她这是刚从寺院里向老和尚讨要转来,好做个忆念。既然唐僧你有个徒弟在身边,我就把这两样东西送给你的徒弟穿戴......说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于是,唐僧就很乐意收下了观音老母那份“人情”。
  第二个骗局是唐僧收下那两样东西以后,专门拿在手上摆弄,等候使性子溜号的孙悟空由观音老母劝说转回。果然,那孙猴子回到唐僧身边,就对那件直裰和嵌金花帽产生了兴趣,心里痒痒想要。于是,唐僧开始编排出一连串的假话来:这嵌金花帽不仅是我从大唐带来的,而且还是我小时候穿戴过的。戴上这顶嵌金花帽,不用教经就会念经;穿上这件直裰,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说得那猴性子更急,巴连不得就要把那两样东西穿戴上身。唐僧骗得水到渠成,待孙悟空一开口,就顺水推舟让他穿戴上了......
  掩卷深思,观音老母行骗的目的,是完成拥有神权和神威的高级神仙们的使命,因为他们对敢于犯上、翻天的孙悟空一直是耿耿入怀,始终不忘要对不循规蹈矩的孙悟空必须采取高压措施和强制手段。于是就利用很有清名的观音行骗唐僧,再由唐僧行骗孙悟空。而唐僧行骗的目的也只是在于能够有效的约束和管制孙悟空这个本领比他强万倍的徒弟。要他言听计从,要他俯首贴耳,要他乖乖就范,要他不服也得服。
  这一连环套骗局的形成,终于给孙悟空戴上了精神镣铐和枷锁,从此做事就谨小慎微,不敢逾越雷池。很成功的制服了孙悟空这个很有点个性、很有点棱角的人。
  由上可见,连神仙、圣贤也骗人,就无怪乎今人行骗了,似乎还是情在理中的呢。诸如据报载前些年有不少省部级、厅局级甚至是中央委员人前一直高唱着“三个代表”,背地里却携带着家小和收受的巨额不义之财朝国外逃跑;还有当县委书记的,集中全县之羊于一个乡,还让人身披着白布趴在山坡上,卧地装羊,说是某乡发了“羊财”,惊动人民日报去采访报道“政绩”;也有歌星放磁碟、磁带假唱欺骗观众的。据央视焦点访谈揭露:某“鳖精”制造厂,从建厂到厂垮掉,就只有一只供人观赏的老鳖。可见那老鳖真是成了精,不知骗了多少人去空滋补;还据传闻,听说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料是乌鸡,就有人研究出给小鸡注射农药“六六粉液”使鸡皮迅速变黑(中毒)的“新科技“;还有歌星、影星、笑星、体(育)星帮着商家鼓吹连自己也不知道是好是坏的各种商品。双方一个目的:只要来钱就行。至于良心为何物?去他妈的蛋
  
  28、老龙王的肚量
  《西游记》第十四回书中讲道,唐僧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中解救出来,收为徒弟,一上路就碰上了六个路霸(那时还没有车匪),要唐僧师徒留下行李和买路钱。孙悟空忍了五百年的烈性子一下子就被惹发了,一顿棒就把六个路霸打成了柿饼肉泥——
  严惩路霸应该是大好事一桩,说到现在也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可唐僧却抱住老观念不放,说是做贼劫路,就是拿到官府也定不了死罪,所以就谴责孙悟空不该伤了人命。
  孙悟空什么时候受过那样的絮絮叨叨的责备?屁股一拧,脚脖子一拔,一筋斗云就翻到了东洋大海,分开水路径直进了水晶宫,去寻花果山的老邻居东海龙王散心、消闷气。
  那东海龙王早就知道孙悟空听了观音菩萨的劝化,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忽然见孙悟空前来,料定那猴性子又犯了事情,心中有什么不愉快,就连忙热情迎接,又泡香茶,又上点心,与其寒暄、套近乎。
  孙悟空坐定,饮茶已毕,对客厅墙上挂的一副《汜桥进履》的画轴产生了兴趣,便问老龙王画的是什么典故,是什么意思?
  老龙王就认真地讲起那画轴的典故和所包含的意思。
  老龙王指着画面上的汜桥上面坐的老汉说,这一位是个老神仙,人称黄石公。这个站在桥下拾鞋子、朝桥上递的人是汉代著名将领张良。那黄石公为了试验张良的耐性,专门坐在桥上晃悠着二郎腿,故意让鞋子落到桥下三次,闪着那臭脚丫子,等着张良拣上去,给他穿上。如此几次三番,张良都毫无怨言的做了。所以那黄石公就有意暗中扶持张良,传授给他带兵的天书,让张良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著名将领。又所以后人把这个故事给画出来,也是为了教育人的。
  那孙悟空听这个故事很入巷,内心似有有较大的触动。于是,老龙王因势利导,结合孙悟空眼前的实际说:“大圣啊,你若不听教导,不事勤劳,不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到底是个妖仙,休想求得正果啊。切不可图自在,误了自己的前程......”
  说得那孙悟空当即表态:“老孙还是去保他(唐僧)上西天便了!”
  从上述情节来看,那东海龙王的心胸确实如东海一样宽阔——他能对孙悟空认真讲述《汜桥进履》的典故,是一点也没计较五百年前孙悟空对他这个老邻居的大肆骚扰;一点也没计较孙悟空为“借”兵器对他的百般刁难和威胁;甚至更没有计较孙悟空打死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龟元帅众水族亲眷的血海深仇!真正作到了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劝说得孙悟空幡然醒悟,从此走上了正路。空打死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龟元帅众水族亲眷的血海深仇!真正作到了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劝说得孙悟空幡然醒悟,从此走上了正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