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南天一柱——不韦后裔吕凯>第九章 蜀国罹难

第九章 蜀国罹难

作品名称:南天一柱——不韦后裔吕凯      作者:赵春宝      发布时间:2017-01-13 23:00:16      字数:6444

  “丞相,丞相,陛下驾崩了!”一个披麻戴孝的太监,一路喊叫着,追赶诸葛亮。
  刘备登基称帝不久,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因过于骄横而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在路上中了埋伏,被活捉后拒不投降,终致杀害。
  “吴国可恶,害我二弟,如断我手足。朕要御驾亲征,为二弟报仇!”闻听关羽被害,刘备怒发冲冠。
  “陛下不可。”诸葛亮上前一步,抱拳一揖劝道。
  “二弟被害,我与吴国势不两立,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刘备难抑丧失义弟之痛,早已失去了理智。
  “陛下三思!”诸葛亮再劝。
  “丞相,我意已决,休要多言。”刘备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劝告。
  “陛下,你执意伐吴亦可,但务必带上我。”诸葛亮劝说无效,只好请求随军出征。
  “为防止曹魏政权的偷袭,你留下镇守西川,处理粮草等后援事宜。如果你跟我走了,西川属地就不一定保得住了。”刘备不同意,对诸葛亮做了另行安排。
  “陛下,以往每次出兵打仗,你都带上我,替你谋划战事。这次伐吴,倾巢而出,为何不偏偏带我呀?万一陛下有事怎么办呀?”诸葛亮陈述利弊。
  “不是不带你,而是不敢带。”
  “为何?”
  “以往根本没有后方,不需要人守护。仿佛家徒四壁,不用担心贼人一样。可现在不同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大后方,非常需要你守卫在家里呢。”
  其实,这些都是刘备的托词而已。他深知诸葛亮才智过人,一直只把他当军师来用,并没有把他当带兵的将军来用,更没有把调兵遣将的兵符交给他。一路走来,夺取荆州用的是马良等荆州人士,夺取西川用的是庞统,夺取东川用的是法正,伐吴带的也是马良等人。如今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三顾茅庐、赤壁鏖兵时的刘备了,他已经是一个帝王,不会什么事情都听诸葛亮的了。他可以利用诸葛亮帮他打天下,却不可以直接指挥战阵。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最擅长的仿佛只是打理内务而已。
  蜀国西川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堪称天然屏障,况且又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拖延进攻时间。如此天险一般的地形,即使曹操来犯,短时间内必定攻打不下来。
  诸葛亮心里十分明白,刘备此次出征不带自己,表面上是重用,而实质上并不信任自己。但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的不寻常之人,并不计较,依然对刘备忠心耿耿,心甘情愿地报刘备知遇之恩。他想,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自己仍然是躬耕于南阳卧龙岗的一个农夫而已,哪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以光宗耀祖的丞相,这不仅值得写进家谱族谱,而且值得写进地方的历史乃至国家的历史。如此荣誉,虽然高不过天大不过地,但试问天下之大,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够得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看重的是个‘义’字,我虽然没有跟他们结义,但我同样应当铭记‘义’字于心中。珍惜已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心不能太大,太大就会压到肺,肺损必然破气,气一破离死就不远了。这是他在内心说服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大理由。
  魏蜀吴三分天下后,形成鼎足之势。吴国虽然没有魏国强大,比蜀国却强多了。
  冬日,风干物燥。
  刘备亲率大军,一路杀伐,浩浩荡荡地进入到了夷陵山。他看到一片开阔而茂密的山林,认为可以隐蔽待敌,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命兵士停下来安营扎寨。
  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算计别人,别人也在算计你。算来算去,往往人算不如天算。
  夜幕降临了,蛐蛐歇斯底里地鸣叫着,仿佛末日来临一般。
  “报——!陛下,蜀国刘备御驾亲征,已突破我边关!”
  “诸葛亮随征否?”
  “并无诸葛踪影。”
  “咦?!怎么回事?往常刘备出征必带诸葛亮,今番不带诸葛亮却是为何?”
  刘备来者不善,孙权心知肚明,不敢大意,在营帐中迟迟不眠。他身披战袍,站在灯下,仔细查看地图,思考对策。
  刘备御驾亲征,一路偶有小胜,心中喜不自胜。
  “报——!陛下,刘备已到达夷陵山!”
  孙权派探子打探诸葛亮消息,探子去了两三个时辰,气喘吁吁地来报:“一路之上,并未看见诸葛亮。”
  孙权越来越纳闷:此次出征,事关重大,为何不见诸葛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二人征战,形影不离,好比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刘备匹夫,诸葛匹夫,不知道你们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想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孙权不由得愁眉紧锁起来。之后,命探子再次打探:“再探!”
  过了一个时辰,探子又来报:“报——!陛下,刘备大军正在林中安营扎寨。”
  “诸葛在否?”
  “回禀陛下,仍不见诸葛踪影。”
  孙权出营观看,借着阳光的照射,透过树木缝隙,果然看见了刘备的大营。那些营扎得密密麻麻,一座连着一座。他亲眼看到刘备在营帐外晃悠,真的不见诸葛亮。
  打更人一边敲着竹筒,一边高喊:“风干物燥,小心火烛!”
  “有了!”正在苦思破敌之策的孙权,忽然受到启发,拍手大笑说,“哈哈,天助我也!刘备匹夫,刚愎自用,离了诸葛亮,你必死无疑。兵士们,放下刀枪,点起火把,给我放火,烧死刘备!”
  孙权命令兵士收起刀枪,悄悄接近刘备营帐,突然投掷火把,来了个火烧连营。
  呼呼呼……
  火借风威,风助火势。火光熊熊,烟雾呛鼻,刘备兵士有的被大火活活烧死,有的被浓烟窒息而死,伐吴大军不战而败。
  “哈哈哈……”孙权抚掌大笑。
  一开始,刘备想分散扎营,可他担心被孙权各个击破,就把各营连在了一起,认为一旦受到攻击能互相照应。他一心只想着孙权直接派兵真刀真枪地来攻打,却忽略了孙权使用“火攻”这个谋略要害。谋略,是创造战争致胜的条件,一直为军中将帅所推崇。谁技高一筹,谁就会胜者为王,否则便败者为寇。
  望着惨败而逃的刘备大军,孙权叹息道:“刘备匹夫,有勇无谋,活该惨败。”
  夷陵一战,蜀国一败涂地,元气大伤。
  如果遇事谨慎的诸葛亮在场,一定会阻止于他。
  刘备出征不带诸葛亮,就是担心自己的决策会被诸葛亮阻挠,已经建国坐稳江山的他,不想再在众将面前龙颜扫地。
  之前,登基不久的刘备,打算建盖一座很大的宫殿,好好享乐一番,可诸葛亮以天下初定、战后重建为由劝阻了。这理由,合情合理,非常充分,无法反驳。刘备心里感觉不舒服,觉得在众将面前没了面子,但他还是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越是不想丢面子,就越容易丢面子。在自己人面前丢的只是小面子,在外人面前丢的可就是大面子了。
  “孙权匹夫,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刘备气急败坏,退往白帝城一蹶不振,夜夜噩梦不断,气郁心中,得了重病。
  数月后,刘备自知大限已到,召来诸葛亮,给他交代托孤后事。
  诸葛亮拜别刘备,刚出宫门,猛听到喊声,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大事不妙,立马转身,赶进宫去。
  “我刚才走的时候,陛下还好好的呀,怎么才一会儿就……”
  站立一旁的太医回答:“回丞相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啊。”
  “唉!”诸葛亮仰天长叹。
  “陛下……”诸葛亮快步赶到刘备身边,大喊一声,跪将下去,抚尸痛哭,悲痛欲绝,如丧考妣。
  刘备年幼的儿子刘禅,哭成了个泪人。
  蜀国厚葬了刘备,又隆重举行了刘禅登基仪式。
  刘禅,小名“阿斗”。因他母亲做梦梦见吞了天上的北斗而怀上了他,所以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阿斗虽然年幼,仅一十七岁,但世袭制让他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皇位,成了后主。
  诸葛亮果然是心忠之人,凭他的才能取代阿斗,简直易如反掌,可他绝不做不忠不义之人。他认为,取代阿斗夺了皇权,只会葬送自己一世英名,背上千古骂名。
  这天,诸葛亮正与阿斗商议国家大事,忽然传来了一个很大的坏消息。
  “报——!南中三郡叛乱,联合攻打永昌郡。永昌郡告急!”
  “我的个娘呀!”阿斗大惊失色,哭爹叫娘,手里端着的酒樽落地而碎,搓着两手说,“这这这,这该如何是好啊?”
  蜀国与吴国刚结新仇,宿敌魏国对蜀国虎视眈眈,张口待扑。眼下,南中四郡竟有三郡叛乱,可谓内忧外患,四面受敌,危及蜀国政权。
  诸葛亮审时度势后,对高坐龙椅上的幼主阿斗启奏:“陛下,当前内忧外患,我们当与吴国结盟。一旦吴国同意结盟,就会形成联合抗曹的态势震慑魏国,让它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便可腾出手来解救永昌郡。永昌郡解了围,才有转机真正联吴抗曹。”
  “丞相,此策好是好,可先帝刚刚跟人家结仇,人家岂会同意?”
  “请陛下放心,我一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成功。再说,三分天下,也是我出山辅佐先帝的远大理想和生平志向,我对此憧憬和向往了半辈子啦。”
  “丞相这一去,他们、他们,不会加害于丞相吧?”
  “不会。上次是先帝御驾亲征,我忙于督促筹集粮草,没有直接上阵,想来吴国会理解我的。”
  “好吧,丞相去办吧。丞相啊,游说吴国这样的大事,也只有你去办我才放心啊。”阿斗点头同意,交由诸葛亮全权处理。
  诸葛亮到了吴国,不是先找文武大臣,而是先去游说吴帝,结果遭到吴帝一番训斥,被撵出了宫门。他不气不恼,反而哑然失笑,心里为自己的计策暗自高兴。之后,便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极力游说吴帝身边的文武大臣。大约半年之久,大臣们联名进谏。孙权不便犯众怒,只好答应下来。这样,就顺利地结成了连吴抗曹的联盟。诸葛亮带着这个结果满意回蜀,一边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医治先帝战败后的创伤,一边调兵遣将准备南征。
  “丞相,救我,救救蜀国的子民……”多少个夜晚,诸葛亮常常梦见满身是血的吕凯求援。声声呼喊,刺痛了他的心。多少次,他向阿斗提出亲自领兵平定南方。
  阿斗不肯:“丞相,你是朕的主心骨啊。你不在朕身边,倘若曹魏来袭,如何是好?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再等等吧。”
  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一等就是多年。
  吕凯一拨接一拨地派人去,都杳无音信。每次派出的人,大都化装成赶马人,混在马帮之中,由马锅头负责保护。到了叛军盘踞的地盘,更是非常小心。
  第一批派了一人,顺利到达了蜀国皇宫,将消息报告给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可当时情景的确顾不过来。
  吕凯等不到回信,当然不死心,派出了第二批第三批报信人,两人三人不等,可还是如石沉大海。战事一直吃紧,他每隔一两个月就派出一批。大多数报信人,无论吃尽多少苦头都能到达,可蜀汉朝廷还是顾不来。有少数报信人,不够机灵,在叛军盘查时露出马脚被叛军抓住,或打入死牢,或当场斩杀,或吊上城头示众。之后,马帮受到了过境限制,一律由本地马帮接货代送。当然,这难不倒吕凯的手下,他们化装成要饭的逃难的或是疯子,硬是混过了关卡。叛军非常狡猾,查验疯子,竟然用大便试他,吃得下说明是真疯,吃不下自然就是假疯。有两个报信的“疯子”,面对如此污秽,表现出了两种情形,得到了两种结果。一个大个子“疯子”一眼看到大便,立马就发哕呕吐,吐得满地都是,恨不得把黄胆水都给吐了出来。可这里没吐出来,那里就被识破身份的叛军打了出来而丢掉了小命。另一个小个子“疯子”,自然知道叛军的阴谋诡计和毒辣手段,他硬是疯疯傻傻地吃了大便才得以蒙混过关。过了关后,到了一个不见叛军的地方,他猛然呕吐不止,把黄胆水都给吐出来了,直吐得全身上下没有半点力气,像是害了一场大病。
  “陛下,三郡叛乱八九年将近十年了,永昌郡年年派人送信来告急,如今箭尽粮绝,再也熬不下去了。吕凯等人,为蜀国尽忠报国守卫边疆,都是我们蜀国的忠臣良将,我们不该见死不救啊。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孤军奋战,可苦了他们了。古人云,唇亡齿寒。边疆混乱不堪,必然波及内地。多少个夜晚,我都梦见满身是血的吕凯向我求援。他们都是我们蜀国的子民,这些年我们愧对他们啊。昨晚梦中,他又来向我求援了。”诸葛亮再次上奏。
  “丞相,话是没错,可你一去,朕怎么办呀?谁来帮朕拿主意啊?对了,能不能派别的将军去啊?”
  诸葛亮摇了摇头。
  “要不,派关兴,张苞去?”
  诸葛亮再次摇了摇头。
  “要不,派……”
  “陛下,别说了,我必须亲自去。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我并不怀疑他们的能力,但他们往往只懂得武力征服,缺乏安抚人心的策略,尤其是缺乏耐心。武力征服,只会口服心不服,迟早还会反叛。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的问题,历来是最大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啊!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靠的是对领导者能力水平和胸怀大度品德的心服口服。”
  “这……”
  “就大局和全局而言,唯有南方平定了,方可保北伐曹魏没有后顾之忧啊。这几年,吴蜀联盟后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的防卫力量也大增了。加之,武有向宠等将军,文有郭攸之、费祎、董允,有他们在家辅佐陛下,请陛下放心!”
  听了诸葛亮颇有见地的分析,阿斗这才放下心来,依从了诸葛亮的奏请。
  “丞相,你最好多带点人马,还有能征善战的将军也多带几个。你此番前去,尽管是安抚为主,但毕竟也会打仗啊。要不,我跟你去吧?”向宠担心诸葛亮的安危,提出了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不用了,我只带赵云魏延将军和马谡加一队精干人马就行了。南蛮多为乌合之众,用不着大军征战,主要是靠仁义去安抚人心啊。家里,更需要你们呢。你们要好生辅佐陛下,不得有误!”
  “丞相,不要轻敌啊。先帝猇亭惨败,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啊。”郭攸之提醒。
  “丞相,据探子来报,南蛮很难对付呢。据说,有个叫孟获的,很厉害呢。”费祎也提醒。
  “是啊是啊,孟获现已成南蛮之王,他的实力大着呢,不可轻视啊。”董允附和。
  “这些我都知道。正因为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太高,所以我才要亲自去会会他。如果降服了他,那就大功告成了。”
  行前,诸葛亮躺在床上,思前想后,觉得不放心,需要再交代几句,便披衣下床,掌灯执笔,写了一份《出师表》,呈送给阿斗,阐述平定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叮嘱阿斗亲贤臣远小人。
  太阳出山,朝霞满天。
  “蜀”字大旗迎风招展,阳光映衬得黑边黄心的旗面放射出一道道金光。
  诸葛亮率一队人马出发了。
  随行参谋马谡向诸葛亮建议:“丞相,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讲。”
  “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今日破之,明日复叛。此番南征,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马谡所提建议,实为攻心之计,完全跟诸葛亮想到了一块。
  “嗯。”诸葛亮点头赞许,“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马谡也。其实,我也正是这样打算的。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爱人。是啊,只有仁者爱人才会仁者无敌啊!”
  “丞相高见,我等佩服。”马谡竖起拇指夸奖,随行的赵云魏延也竖起拇指夸奖了一句。
  走着走着,马谡提起了吕凯的话题:“丞相,吕凯何许人也?何德何能?怎么值得您亲自去解救他?”
  “是啊是啊。一个生活在不毛之地的无名小卒,有何值得解救?何劳丞相亲自出马?我魏延带一彪人马足矣。”魏延也忍不住问道,还夸起了海口。
  “二位,能够得到丞相赏识之人,一定不简单。依我看,有德无德,有能无能,到了那里便见分晓。”赵云脸上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子龙将军说得对。吕凯远在边地,太守又多年空缺,不闻军功上报,在朝廷中并无多大名声。若是能像尔等一样跟在先帝身边,必定也是早建奇功的将军了。别的不说,单说他在彩云之南的永昌大地与叛军坚守十年,便是最好的例证。永昌郡缺太守很久,他在府丞王伉辅佐下,拼死同南中三郡叛军作战,保境安民的大无畏精神实在可嘉!试想,倘是一个无能鼠辈,又怎么能坚守如此之长的时间?”
  “嗯。”赵云点了点头,非常信服地说,“丞相分析的很有道理,我十分赞同。”
  “但愿如此。”马谡、魏延依旧心中不服。
  “再说,我们此行,不单纯只为解救忠勇可嘉的吕凯,而是通过恩威并施巩固蜀国边境。此事不可小视,众将不得有误!”
  “遵命!”赵云抱拳回答。
  “遵命!”马谡魏延互相对望一眼,也抱拳回答道。
  走着走着,马谡说:“到了那里,我要跟吕凯切磋切磋。”
  魏延也说:“一个镇守边地的人,能有几斤几两?就算他有三头六臂,我也要跟他切磋切磋。”
  “尚武之人,但凡在一起,就要切磋切磋。表面说得好听,其实无非是争个高低罢了。你们比试可以,不过我可跟你们说好了,绝不能伤吕凯一根毫毛。不然,本相定惩不饶!”
  “谨遵丞相嘱咐。”马魏二人抱拳答应。
  赵云不言不语,只是微微一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