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强汉时光>二十、汉朝巩固、加强了我们汉文化的特征

二十、汉朝巩固、加强了我们汉文化的特征

作品名称:强汉时光      作者:姜文社      发布时间:2016-12-07 21:19:55      字数:8948

  二十二、汉朝巩固、加强了我们汉文化的特征  
  刘邦做了皇帝,遇到的内忧外患,让他直到病倒,都没安宁过。外患,主要是匈奴。羽翼未丰的汉帝国,如果处理不好与匈奴的关系,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汉匈大战,胜则使民不聊生,败则惹得匈奴一旦发起飙来,汉帝国可能夭折。两汉之后,汉人政权屡被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冲垮,就是证明。  
  大规模毁灭生命的战争,永远是反文明的事情。只要人类还遭受着战争的威胁,人类就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期。可惜,直至现在,战争仍威胁着人类。  
  四十亿年前,地球上产生了生命。生命的多姿多彩,让地球无限美丽。然而生命延续下来,很不容易。一次次的大劫,让无数物种绝灭了,其中就有恐龙。人类的先祖,侥幸存留了下来。大约五百万年前,先祖和黑猩猩分道扬镳,正式有了人类。大约十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几百万人类。就在那时,不知又发生了什么大劫,人类几乎绝灭,只在非洲某处存留下一千来人。这些人的后代,慢慢走向世界各地,并繁衍到了今天的几十亿人。  
  散居世界各地的人类,先是以部落生活,然后是部落联盟,最后形成国家。中国的最早形成,史书上说是从三皇五帝开始,但这只是个传说,无实证可考。连第一个王朝夏朝,也没有实物证明。商朝是有甲骨文证明的第一个王朝。不过商王朝实际上是一个由黄河流域大大小小数百个王国组成的王国联盟。各王国语言不同,有文字的,也不太一样,不只行政上割裂,而且在语言文字上也处于割裂局面。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大一统时间比较长的时期,分别是周朝、汉朝、唐朝、清朝。  
  周朝的统一,有着特殊的意义。绵延至今的汉文化特征,事实上是周王朝将其推广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是个很泛的概念,泛到逮着什么,都能说什么是文化。不过可以说,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是一种文化最基本的特征。  
  商王国就像古希腊一样,主业是经商。这个王国富裕,地盘也大,周围的几百个小王国,便奉其为宗主国,接受其名义上的领导。这几百个小王国,大多是以游牧为主业,其次是农业,主要从事商业的国家很少。古希腊虽然是商业社会,但崇尚文化,出了许多至今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哲学家、艺术家。商王国则是一个世俗的商业社会,是国家主导型的重商体制,官僚体制是合法的有组织的贪污集体,官员寻租猖獗,人们慕豪华、逐奢侈、重投机、轻诚信、富而骄、贫而谄,总之太商业,太烧包,机会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只追逐自然本能的满足,不重视文化。就算他们也有过自己的商业文化,统治者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政策,把这种文化向周围的国家推广。估计也无法推广,因为这种文化根基肤浅,没多大生命力。富裕的大商国,财富向权贵集中,两级分化严重,腐败气息浓厚。腐败气息,就是死亡气息。经济不平等不一定造成社会动荡,但如果是腐败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就有可能带来动荡。周王国像乌鸦一样,嗅到了商王国的死亡气息,便联合一群小国来进攻商王国。商王国的底层人,竟然倒戈一击,也砍起了权贵的头。于是,周王国不费吹灰之力,就代替了商王国宗主国的地位。  
  周王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不过统治者很重视文化建设,充满辨证思维的《周易》,作者便是国王。周朝代替商朝后,即将其文化有效地推广到了黄河中下游,甚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姬、姜两姓,据说是黄帝和炎帝的姓氏。我认为是附会。黄帝和炎帝,只是传说,姓氏更没法准确说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周人的王族姓姬,他们的远祖母据说姓姜,反正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神乎其神,于是周朝史家便把周王族的父姓和母姓,附会成了黄帝和炎帝的姓氏,这样在思想上,让别的王国觉得周王族、母族,是神的传承,当然很高贵了。周是一个小国,只几十万人,怕也被别的王国灭了,便来了个封建。周王将与他血缘关系相近,并且有一定开拓、管理能力的人,分封为诸侯。这些诸侯带着数千、数万周人,前往封地经营。于是,在黄河中下游,出现了许多以周文化为特征的点。在外溢效应下,这些点逐渐扩大成面,又由面连成片,于是中原便整体上有了共同的文化特征。  
  商、周的时候,游牧的人,国王或部落首领还衣兽皮,而农耕的人,贵族衣丝绸,平民、奴隶衣麻布,相对于游牧的人华丽一些,便自称华族,或与那个不可考的夏朝扯上,称为华夏。周时华夏这一称呼,指向更狭隘,仅指宗主国及姬、姜两姓与宗主国有血缘关系诸侯国的人。  
  在黄河中下游,呈片状的周文化特征居民区之间,还有商业文化特征的宋国,游牧文化特征的中山国等,一直存在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国家的人,以及处于中原以外的楚、越等国家的人,也说自己是三皇五帝的后人。以三皇五帝正统传人自居的周、齐、鲁、晋等姬、姜两姓王国,虽不承认他们是华夏人,但也承认他们与自己有共同的远祖,这样他们也就奉周王国为宗主国,天下便以宗法状态,处于大一统局面。也就是大家以拥有共同祖宗的名义,结成了一个国家联盟。  
  西、东周维持了八百多年。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文化特征,在这期间,走向趋同,形成了文化共同体,也即形成了后来称为汉族的这一民族。这一民族在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军事、科学、艺术家辈出,五花八门,群星灿烂,文化高度发展,为后来这一民族屡次被他民族统治,却文化不灭奠定了基础。  
  汉朝巩固、加强了汉文化特征。唐朝兼容并蓄,发扬光大了汉文化特征。清朝则证明了汉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清朝的统治民族满族,只是改变了汉文化的表象,即人们的衣着、发式什么的,无法改变汉文化的基本特征,倒是汉文化所引发的磁吸效应,改变了满族的文化特征,被汉文化同化了。  
  现代国家的观念,中国人直到晚清才有。之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中国的帝国,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只有边缘和核心。边缘和核心的关系只有远近,没有敌我。汉朝直辖的核心疆域,是400多万平方公里。西域都护府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但除了西汉后期的60来年能延续控制外,其它时间对其的控制,时断时续。唐朝直辖的核心疆域,也和汉朝差不多。到了元朝,中央政府直辖的疆域比较大,但元朝经历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了。我们现在这样的辽阔国土,是清朝留给的。所以,汉族得感谢少数民族兄弟,给我们了一个大的发展空间。愿五十六个中华民族,永远和谐共处。  
  由于有这一绵延不断的文化特征,使汉朝以后,汉人有了特指。华人、华夏之称呼,所特指的群体,本来比汉人之称呼,所特指的群体要狭隘,但自有了汉人这一称呼后,华人、华夏之称呼,所特指的群体倒变得宽泛了,成了所有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比如元朝、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强调自己对中国统治的正统性,即考究出自己也是黄帝的传人,也是华夏族。甚至,中国周围的国家,比如日本、朝鲜等,直到清朝的时候,也称自己为华夏、中华。  
  现在人类有几十亿,肤色有黑、白、黄的差别,却比数量少得可怜的黑猩猩,遗传基因差别小得多,原因就是现代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劫后余生的那一千来人的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姐妹,理应相亲相爱。华夏各民族,似乎是对人类共祖有着模糊的记忆,传说中常归于同一远祖。匈奴与汉人,异种异文化,《史记》却将其与汉人归于同一祖先,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但屡次给汉族构成了危与机,也一再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公元前2—1世纪,汉击匈奴,匈奴西迁数千里,因而威胁到在罗马帝国边境的蛮族纷纷西迁,导致罗马帝国覆灭。13世纪蒙古人西征,对西欧封建势力的冲击,又引致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开展。据说,现在的匈牙利人,就是西迁匈奴的后裔,而我自己,说不定血管里也流着南迁匈奴的血液。江南汉族人说话,才有汉朝人的流韵。北方汉族人,说话响亮、干脆,没有尖声和去声,是和粗喉咙大嗓门的游牧民族反复融合的结果。匈奴人赫连勃勃曾统治过陕西北部,据说我们这里的郝姓人,就是赫连勃勃家族的传人。汉族,同文不同种。  
  史书最初对匈奴的记载,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原以北。他们主体属于高加索人种,大部分是白人。战国之前,他们被中原人称呼为山戎、獫狁、荤粥,居无定所,逐水草而迁徙。没有文字,相互以言语为约束。小儿时候能骑羊,拿弹弓射飞鸟和老鼠;年纪稍长,则射狐兔,用作吃食。长到力能弯弓的时候,便成了骑兵。平常以放牧打猎为生,时不时会侵略他部落和中原农耕区。有利则进,无利则退,一切行动只为得利,不为败逃而羞耻,不知礼义。无论贵贱,都以肉、奶酪为食,以兽皮为衣,以毡帐为屋。看重壮健者,轻视老弱者,青壮年吃肥美的肉,老年人吃剩余的。父亲死,儿子便将后母作老婆;兄弟死,老婆也归别的兄弟所有。中国古代,中原屡屡受到来自北方民族的侵略,南方民族则少见大举进入中原的。这是因为北方自然生态残酷,人们生存艰难,于是变得野蛮好斗了。其实我们现在对大自然的破坏,可能也有一天,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变得生存艰难,野蛮好斗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文明有退化的可能,人类也有灭绝的可能。地球不是无限之大,而人类无限消耗,必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也必有一天,会让地球不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战国后期,北方的东胡、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趁中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无暇北顾之机,步步南逼,占领了河套等农耕地区。秦灭六国后,甚至出现过一则“亡秦者胡”的谶语。为此,始皇帝以举国之力,修建了长城和从咸阳到阴山的直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并派蒙恬率十万兵北击匈奴,迫使这些游牧民族又退出了河套等原先中原诸侯国的领地。  
  秦朝的最高领导人称皇帝,匈奴的最高领导人则称单于。单于,也是天子的意思。与秦始皇同时的单于,叫头曼。他提起蒙恬就心惊。有蒙恬镇守北方,头曼就不敢南侵。可惜蒙恬被秦二世迫害而死,加之秦朝发生内乱,北方防务空虚,蒙恬所收回的领地,又被头曼单于占领了。  
  胭脂,是匈奴语阏氏的汉语音译。匈奴女人喜爱的化妆品,称胭脂,所以单于的大老婆也称阏氏。野蛮社会,权力中心总是存在很复杂的派系斗争,生死存亡实际上跟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头曼单于先立了个太子,名冒顿。后来,头曼所爱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老爱小”,头曼疼爱小儿子,想废冒顿,立小儿子为接班人。身为父亲,头曼不忍亲手杀冒顿,便让冒顿去月氏部落当人质,然后攻打起了月氏,意在借月氏人的手,杀冒顿。生死攸关之际,冒顿竟盗了一匹月氏的好马,逃归匈奴。父亲的心,摇摆不定了。头曼认为冒顿勇敢,又特别欣赏这个儿子,让他领有一万多的人马。  
  当明亮的天空被遮蔽,善与恶的界限被取消,人们就只好拣拾人性灰暗的部分了。头曼欣赏冒顿,冒顿却觉父亲是横在他争权夺利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如一根大刺卡喉,又如百爪挠心。他是暴力的拥趸,必欲致父亲于死地而后快。父亲是天子,自己一个人杀了天子,罪责难担。他想借众人之手杀天子,这样罪责分在每个人头上,就轻到可以忽视了,如我们常说的“法不犯众”。于是他做了一种鸣镝,就是射出后能发出响声的箭,命令部下说:“我的鸣镝射到什么地方,你们都必须向什么地方射箭。有敢不射者,砍头!”打猎时,他的鸣镝射到鸟兽,部下有不射者,人头落地。不久,他以鸣镝射自己的爱马,部下有不敢射者,人头落地。又不久,他以鸣镝射自己的爱妻,部下有不敢射者,人头落地。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底层人的基本权利——生存权,在握有权柄者眼里,是无足轻重的。一次,冒顿骑着头曼单于的爱马出猎。路上,他故意以鸣镝射单于的爱马,部下无不向单于的爱马射箭。所谓的威重令行,说透了,就是人民只能盲从,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人格,人活得跟狗一样,叫咬谁就咬谁。冒顿觉自己在匈奴,已威重令行了。直接或间接挡人权力之路,必遭无妄之灾。公元前209年的一天,冒顿跟着父亲头曼打猎时,突然以鸣镝射头曼,部下都随鸣镝向头曼射箭。头曼登时满身乱箭,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死了。  
  单于拥有无限度地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力。人如果拥有无限权力,很难保证再有人性。头曼和冒顿,父亲要儿子的命,儿子又要父亲的命,拼爹又坑爹,都是权力无节制惹的祸。  
  冒顿尽杀异己,让父亲宠爱的后母和小弟弟给父亲陪葬,然后自立为单于,在匈奴人中,拥有了最高的权威,不可一世。他四处扩张,使匈奴进入了最强盛时期。几百年后,匈奴南下,迫使晋朝的汉人政权也渡江南下。如果在匈奴最强盛的时候,没有正处在上升阶段的汉朝抵挡,以致匈奴南下提前几百年,中原尚没有得到好好巩固的文化生态,或者将变为另一种形式。汉朝对汉族最主要的贡献,正是文化的传承、巩固和发展。  
  当时汉帝国北方,东胡军事实力最强。东胡首领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便派使者向冒顿说,想要头曼的那匹千里马。冒顿的高级干部都说:“千里马难得,决不可给。”冒顿却道:“只要能与邻国和平相处,何必在乎一匹宝马呢?”于是便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首领。东胡首领以为冒顿怕他,不久又派使者向冒顿说,想要冒顿的阏氏。冒顿的部下大怒,道:“东胡敢要我们天子的女人,太霸道了!请单于发兵,扫灭东胡。”冒顿仍道:“只要能与邻国和平相处,何必在乎我爱的女子呢?”于是便把自己最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首领。东胡首领愈发骄横,忘乎所以。  
  匈奴与东胡之间,有一千来里的缓冲区,称作“弃地”,双方都不派人放牧居住。东胡首领派使者向冒顿说:“那些弃地,反正匈奴不用,就让给我们算了。”冒顿的部下说:“说的也是,那些土地对匈奴来说,的确没有用处,让给也可,不让给也可。”冒顿却大怒,道:“土地,是资源之母,财富之母,是国家命脉所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怎么能随便让给别的国家呢?寸土不让!”竟然砍掉了不在乎那些土地的部下脑袋。然后,冒顿率领人马攻击东胡。东胡轻视冒顿,没有防备,狼奔豕突,轻易就被灭了。冒顿率众又西击月氏,北破丁零,南征楼烦,建立了一个从现今中国的东北到西北,以及内、外蒙古、中亚、西伯利亚等辖地广大的帝国。这样,匈奴帝国从辖地面积来说,甚至超过了汉帝国。军事大国,必须有辽阔的领土,作为战略纵深。匈奴就是当时世界东方一个超级军事大国,冒顿也因此对汉帝国,虎视眈眈。如果汉帝国和匈奴帝国开战,不深入匈奴内地,就很难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而要深入,补给线又太长,汉帝国当时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满足后勤供给。如何对待超级军事大国匈奴,是决定百废待兴的汉帝国存亡的重大问题。  
  刘邦要和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对垒,要和所谓的大英雄项羽决雌雄,要和天才的部下们斗心眼,还要和历史上最善于玩权谋的女人吕后玩招数,又要面对匈奴最杰出的首领冒顿,说不累也累。  
  汉初人口近两千万,差不多是同时期匈奴本部人口的二十倍。然而,汉朝对匈奴只能采取妥协政策。汉朝是从农家子弟征兵,临时训练。匈奴人则以打猎、放牧为生,人人善于骑射,全民皆兵。汉朝的农民以牛耕地,马匹缺乏,多是步兵,显然在作战中处于劣势.  
  不过,刘邦开始还有些小看匈奴,险些丢了性命,才认识到大汉帝国暂时还无力与匈奴帝国为敌。  
  匈奴攻代地。守代地的韩王不敌,投降。匈奴与韩王的降兵攻下太原,进兵至晋阳。公元前200年10月,刘邦不顾年老体衰,披挂鱼鳞甲,挥鞭策马,亲自领兵去反击。刘邦累,汉帝国的元老们也累。很多元老级重臣,都随他出征,包括樊哙等武将,也包括陈平等谋士。  
  我开始写这部书的时候,对刘邦的认识是没什么才能,只不过知人善任而已。写着想着,对刘邦的想法也在变化着。刘邦实施的是人才兴国战略,大量任用各种人才,方使东亚勃兴起了一个汉帝国。首先,刘邦本身就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复合型人才,一身兼具管理、智谋、军事等多种才能。管理不如萧何,智谋不如张良,军事不如韩信,但除这三人外,似乎当时就无人可与刘邦相提并论了。瞎子怎么看得清花朵的颜色呢?正因为刘邦本身就是高才,才知道谁是人才,谁是装B的狗熊,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韩信的军事天才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刘邦即领着两万来人的部队,直捣秦咸阳,没有非常的军事才干,能做到吗?天下一统后,先后有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发动叛乱,每次均由刘邦挂帅出战,说明在汉阵营中,除韩信外,别人的能力,均不能让刘邦放心。  
  刘邦与项羽的多次战斗,几乎尽为败绩,说明项羽的军事才能,比刘邦高超。可惜项羽只有单项才能,才让刘邦这个复合型人才屡屡咸鱼翻身。冒顿也与项羽一样,是个少年天子,且军事才能高超。刘邦又要狼狈不堪了。  
  汉军到了代地,时候也到了冬天,又遇大寒流,还下了大雪。匈奴兵穿着毛皮衣服,对此无所谓,汉兵穿的衣服,则为植物纤维,不太保暖,冻死者无数,活者也十人就有三人冻掉了手指。他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无限灿烂的青春,可惜就这样死了,或残废了。难怪后人叹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上天,让人类多些恩爱,少些仇杀吧!  
  刘邦见情况不妙,本来要领兵退回内地。冒顿用以强示弱之计,故意隐匿精兵,暴露老弱士卒,来迷惑汉军。  
  正夸刘大伯聪明,偏他又成了笨伯,竟然中计,引汉兵追击起了冒顿。汉兵有三十二万,多步兵,路上有小胜,更轻敌,北追不止。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的白登山,冒顿突然纵精兵四十万骑,将汉军团团包围。匈奴战马充足,便以马的颜色分类编队,西方尽是白马,东方尽是青马,北方尽是黑马,南方尽是赤黄马。刘邦居高而望,心惊肉跳,道:“我的老命,怕要交代到这里了。”  
  汉军粮饷供应断绝,情况十分危急。没有了张良,总是谋士陈平最出彩。他竟然化妆成匈奴女子模样,想尽法儿,见到了冒顿的阏氏,说:“汉有一女子,美貌天下绝无仅有。皇帝被单于围困,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人去迎接那女子,好献给单于了。单于见了那女子,必倾心,也必疏远阏氏。不如趁那女子未到,阏氏跟单于说说,让汉皇帝离开。汉皇帝一离开,就不会给单于送那女子来了,阏氏也就高枕无忧了。”阏氏自然怕汉家美女夺去单于对她的宠爱,于是便劝冒顿放走刘邦。  
  说是冒顿听了老婆的话,让刘邦保住了老命,似乎太侥幸,应该说有多种原因。其一,匈奴人很迷信。几天来,天色晦暗。有人便说,大汉皇帝,也是老天的儿子,冒顿要老天的儿子命,惹得老天不高兴了。冒顿听了这话,很闹心。其二,降匈奴的韩王一部分部下,迟迟未来增援,让冒顿怀疑他们与汉军暗中有什么勾结。其三,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冒顿是匈奴的大政治家,很有远虑。刘邦那一帮子人,灭秦朝,胜项羽,他作为同时代人,应当很清楚。刘邦现在可以手到擒拿,他那一帮子人基本上还在长安。吕后的政治才能,依然能像刘邦一样,将那一帮子人整合起来。而刘邦出兵反击匈奴侵扰,主观上是为保护刘家天下,客观上也是在保护汉帝国辖区内的百姓安宁生活,所以得民心。作为汉帝国的最高领袖,刘邦被擒或被杀,是汉帝国的莫大耻辱,必然激起汉帝国所有人同仇敌忾。纵然汉帝国军事实力尚弱,但毕竟是一个幅员、人口、经济大国,如果与匈奴死磕起来,冒顿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征服的那些北方部落,肯定跟秦征服的六国一样,会趁机起来反抗。汉匈最终谁胜谁败,很难预料。说不定,最终土崩误解的,反是匈奴。正是有这多种原因,才让冒顿决定,向汉军解围一角,放走刘邦。  
  刘邦逃离匈奴的包围圈后,命樊哙留守代地,自己领着一伙残兵败将,垂头丧气回到长安。要员们义愤填膺,请求刘邦发布最高指示,举全国之力,讨伐匈奴,以雪耻辱。只有当初建议刘邦定都长安的刘敬献策说:“对待匈奴,一女子可抵千军万马。您要是肯把公主嫁给冒顿,冒顿成了您的女婿,就不好意思和您作对了。如果公主为冒顿生了儿子,您的外孙又做了后世单于,连您的儿孙,匈奴也不好意思为敌了。”  
  “我也想一打了之。不过汉与匈奴,在军力方面的差距,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眼前就开打不是好办法。对匈奴用什么办法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眼前的办法,还是你说得对,和亲最好。”  
  刘邦不愧为富于政治智慧的人。都说孤掌难鸣,刘敬这个孤掌,却在刘邦这里鸣了。他只有一个女儿,是和吕后所生,封为鲁元公主。吕后当然不干,以绣金白丝大袖掩面,跪在刘邦脚边,啼声如莺啭,可怜楚楚的。刘邦道:“别秀美女了!你要是美女,母猪也是美女。放下袖子,好好说话。”吕后这才放下袖子,露出老皱脸来,哭着说:“我不是那种不懂政治的女人,知道眼前不能跟匈奴亮剑,只能韬光养晦。可女儿嫁了冒顿,咱们就一辈子见不上了,你能不想念吗?冒顿粗鲁,欺负女儿,远在天边,谁能护持?不说水土不服,单是匈奴不种庄稼,天天吃羊肉喝牛奶,女儿过得惯吗?你不把女儿放在心上,舍得拿女儿玩政治,我舍不得女儿哇!我生来就不是美女,如今老了,越不好看。我也不是那种只会哭哭啼啼的弱女人。哼!你要真把女儿嫁冒顿,就别怪我给你不好看了!”  
  “我能忍心吗?谁不知道你这女人厉害?哪个女人敢像你这样跟皇帝说话?你要有别的办法,我才舍不得把女儿嫁冒顿哩。”  
  “你是个空手道专家,就不会再做一次空手道吗?拿宫女来冒充公主呀。”  
  “妇人之见。皇帝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天下谁不知?骗得过冒顿吗?”  
  “就说是你哥哥的女儿,皇家宗室公主,也是尊贵的女子呀。皇帝有几个女儿,天下人都知道。皇家宗室有几个女儿,就只有亲近的人清楚了。”  
  “这倒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公元前198年,刘邦便以绝色宫女,冒充宗室女,嫁给了冒顿,每年还送匈奴许多丝绸酒米食物。冒顿果真很少侵扰了。汉帝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远要比匈奴进步,发展显然比匈奴要高速。刘邦没有搞军事冒险主义,明摆着是一利多之举,至少为汉王朝赢得了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时间。  
  世界上多次出现过文明民族被野蛮民族征服的历史倒退现象,古罗马毁灭古希腊文明即是这样。埃及、印度以及西亚的两河流域,现在的居民,用的语言文字,与他们的古文明已经没有关系了。中国古文明延续至今,可说在世界上是绝版。而这,正是由于两汉四百年对黄河、长江流域的有效控制,使汉文化在这一大片土地上,变得根深叶茂,从此异族人虽可在军事上征服汉民族,却无法在文化上取而代之的缘故。  
  匈奴暂时被稳住。吕后势力的坐大,又引起刘邦的警戒,于是夫妻之间激烈的政争便开始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