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那神奇壮观的远方>【九】“天府之国”成都行(三)

【九】“天府之国”成都行(三)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6-12-08 11:54:09      字数:5064

  三、成都锦里
  时值2016年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时,浅墨已坐上儿子驾驶的车行驶在绵广高速上,在车内同坐着的还有她的孩子们,她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儿子不时提醒她系好安全带,并说:“妈妈路程较长,要走七八个小时,您可以把座位调整到可仰卧的倾斜度先休息。”“好!”走着走着浅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儿子已将车停在了高速的服务区,下车才发现若大一个生活区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是人。
  节假日是出游的高峰期,尤其这国庆长假更是拥挤了,吃住行都没有平时出门方便。她和她的孩子们好不容易在长长的排队中一寸寸靠近了买饭菜的地方,好不容易等到了个餐位才开始用餐。
  出了服务区,车继续前行,碾转又上了京昆高速,海拔由家乡的1500多米随着前行的车轮渐渐的变成最低——450米,浅墨开始头疼,而且有点难受,她想:莫非自己晕车了吗?不会的呀,她从来不晕车的,哦!已经进入四川盆地了,气温一直在回升,海拔一直在下降,一定是低原反应,可是,她尝过高原反应的难受,没听说过低原反应呀!但总之和高原反应的难受劲差不多。她想吃点药调解一下,可她怕增加儿子找停车位的负担硬是坚持着没有告诉儿子,加之高速上时有连环相撞的事故发生,有些情况甚至威胁到了生命,一路严重堵车。浅墨因为在副驾驶的位子上的缘故,沿途已发生的一幕幕让最前面的她看的一清二楚,于是她叮嘱儿子:“慢点开,注意保持车距。”“妈别担心,我知道。”终于在九小时后,车子驶进了总府路——人民西路——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祖国华西地区东部,成都平原腹地,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的——成都。
  傍晚,在成都的连锁店海底捞火锅城等了一个小时,终是等来了用餐位,好在海底捞的服务贴心周到,让前来用餐的浅墨一行人等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加上那精彩高超的拉面技术的表演和正宗可口的饭菜,让人全然忘记了一天的疲劳。
  当浅墨和孩子们入住后,成都的气温让她们热得只好脱下身上的厚重衣服走向灯火辉煌、凉爽宜人、繁花似锦的老成都夜景。
  第二天早晨,浅墨和孩子们先上了服装城,因成都的当下气候和家乡的夏季一样热,所以出了服装城她们都焕然一新,个个一副凉爽的样子穿越车水马龙的街道,盈盈走入古朴华美的锦里。
  浅墨原先对成都锦里没有一点印象,宽窄巷子更是全然不知。这次是头一回来成都这里。来了才知道"锦里”原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古街,历代文献词赋多有记载。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著名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的锦官城便是指的成都。至于“锦官城”这个名字的来历,又是因为在三国蜀汉时期成都的丝绸业很发达,王朝曾经设置锦官和建立锦官城,来集中管理织锦工匠和保护蜀锦生产的缘故。蜀锦在三国蜀汉时期也占有极重要的经济地位,诸葛亮说“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如此发达的蜀汉织锦业,使成都成为三国时期锦文化的代表。再者,又有一说,唐宋时期成都的芙蓉繁花似锦,因此成都又被别称为“锦城”。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已经闻名全国。现在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是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据说是2004年10月才建成开放的,它是一条集历史文化与生活氛围于一体浓缩了成都生活精华的步行小街。
  静静的青石路,蜿蜒曲折,被岁月的脚步打磨出浅浅的光滑,泛着幽幽的光,似乎在诉说着时光流逝的感叹。两侧是青瓦木窗,错落有致。檀香淡淡飘来,夹杂岁月的气息,沁人心脾。恍惚间回到了古时。街长大约有500多米。街道很窄。街上有客栈、茶楼、酒楼、工艺品、土特产、美食、风味小吃等等,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四川当地的民俗及传统文化。
  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风格,高高的门槛儿,雕花的窗格,抬头便望见红绸灯笼所散发出温暖的红,一串串,一排排,一片片。高高低低点缀在两侧,热烈又不失温情,现代又不乏古朴。墙上窗前门边看似随意摆放实则独具匠心的盆栽,有淡雅的兰草就在角落里静静地生长着,迎合着古朴的底蕴,释放着宁静的兰香。一些店门前,摆有几张木桌竹椅,那桌上必定会插上一枝鲜花,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艺术特色。
  都说四川的茶楼很出名,那么这也是冰山的一角。着实,它不高大、不豪华,也没有古朴的装饰,其实连整洁都算不上,但是,古城的人就讲究个味道。这又如何呢,市民生活就是这样琐碎,柴米油盐酱醋茶。
  还有府第客栈区。每一家客栈都是古老的样子,挂着木质牌匾和大红灯笼,和福建的古镇、完全一样。牌匾上写着XX客栈,客栈的楼上亮着灯笼,像极了青木川古镇的模型,只是这里的人流比青木川多了去了。那些过往的人们系在栏杆上的红布条密密匝匝,有一些深宅大院是私人住宅,大隐隐于市,朱漆的大门,层层的台阶给人一种幻觉,仿佛觉得又行走在那江南古镇的巷子……只是这里的巷子没有江南的巷子宽、长,门上还贴有打印纸:私人住宅"请勿打扰"忽然觉得很是羡慕这成都市主人的拥有。锦里给人的感觉除了盛景就是商业化太严重了。所有的地方都是做生意的人。有些看起来很不错的院子要进去看看就必须得消费,不允许白看的啦,所以一些远道而来的游客中,有着和浅墨一样的遗憾的人想必也不少吧!此情让人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比较,那江南古镇的所有写着“XX翰林院”的都是免费随时随意参观敬拜仰慕的,浅墨忽然好生想念那春天里走过的江南雨巷,那陪她走过的人……
  不觉到了特色名小吃区,整整的一条街啊!各种各样没见过的东西琳琅满目,什么肥肠粉,三大炮、牛肉焦饼、竹叶粉蒸肉、荞面、担担面、糖油果、焦饼、醪糟、叶儿耙、三大炮、龙抄手、还有代表性的比如阆中的张飞牛肉,青木川古镇的伤心凉粉等,这些都是最具特色的小吃,名堂多的记也记不住,念也念不过来的食谱。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据当地的老市民说,它完全是本土化的,商店里卖的一般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
  浅墨和孩子们在这条街上随意地走着,边走边看,孩子们边买边尝,有些吃不惯的烧烤就顺手扔进了垃圾桶,说实话锦里的小吃蛮贵得唻!浅墨看着真是有些浪费!这里是集中经营的商业模式下的小吃名街,只见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品种繁多的各色小吃,都散发着诱人香气,真是香飘四溢。
  但面临一桌难求的困境,简陋喧杂的进食环境,而买了喜欢吃的小吃,无论是烧烤或液体食物,既使你烫的手无法放置,你也得强忍着站在人声噪杂的街面一角若大的垃圾桶旁且是对着南来北往的人群得大口吞咽,若不如此许不定就被行人有意无意地打翻了食物,在国庆节的锦里小吃街只有这种方法尚且能安顿肠胃,浅墨和众游人一样都是一路走着吃着,还是觉得怪不习惯的,好在左右都是生疏的面孔。在这样的环境下爽就爽在不拘一格的恣意,也却何乐而不为?所以来锦里的游人边走边吃,竟成锦里一大见怪不怪的景观。
  “锦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这是锦里的广告词,也真是如此。
  浅墨徜徉在青石街道,满目欢喜,满怀悠然。后来好不容易有机会选择到一家四合院的两层楼阁,悄然走近那雕刻精美的木门窗之前,轻抚岁月的精致,轻磕那铜质门扣,轻触那雕刻精致的窗格,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庄严,用深情凝视这老成都的古朴,轻轻地走入古代院落,慢慢踏上驳迹斑斑的木楼梯,赏古街高处的风雅,感受着民风的古朴。
  节日里的成都锦里格外繁华,满街只见晃动的人头,只问得震耳的吆喝声,往下看,这还有一座座紧凑贴切,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锦里民居,似乎让人融入其中。
  孩子们点好了饭菜,就坐在这一家门前的竹椅上边吃边看南来北往的客流,浅墨则坐在一楼四合院内先泡上一碗盖碗茶,边喝边赏花鱼,听着古韵,品着老成都的饭菜,很是惬意。那细腻的甜,浓烈的辣,融入口中的香糯,让人回味无穷。在老成都的院落里坐上一坐,解了乏气,也解决了午餐,更重要的是坐在院子里的瞬间就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或许每个从老砖头壁画这里走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据说那遗留的砖头是明清时代的,这种用壁画的形式来记住历史,来纪念历史,既装点了墙面,又丰富了街面。历史的沧桑感让老成都的锦里愈加地美丽!
  特色工艺品区就像五彩斑斓的世界,有剪纸、泥人、草鞋、蜀绣、还有吹糖人的、手工编织的、绘彩蛋的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孩子们要买一个花脸孙猴子的小小玩意,卖家要卖40块钱,相对于陕西西安卖30块钱,在当地才卖20块钱比较而言,成都锦里的东西是最贵的,而且不论东西大小,绝对是一口价,觉得怎么都是个霸王价。
  街里古树成群,花草繁茂。在一座高高的戏台上,左戏台下立着一座“雕像”,古铜色的衣服古铜色的脸,抱着算盘和烟袋,一动不动。孩子们都以为他是雕像,看了一会就离开了,浅墨近前伸手摸他的衣服,“雕像”却突然发话了,这可吓着浅墨了。“我是行为艺术者,可以随便拍我,但是要是和我合影就得给我十元钱。”浅墨觉得没有啥可留念的意义,也没有给他十块钱。
  “小心火烛---小心火烛----”望着那打更人远去的背影,浅墨想: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里还有这古代夜半打更人的叫喊声!而且是大白天!这是专业复古演艺人吗?浅墨正在不解地向前边走边张望,不注意和一位手拿拨浪鼓的湖郎碰了个满怀,她赶忙说“对不起!”
  到了清丽小湖,湖水清冽。尾尾红鲤悠然自得,来回穿梭于碧水之间。红绿相间,盎然成趣。呈现宁静纯真的美。一侧的二层木廊,休憩的人们,三五成群。或低声细语,或倚栏观景,或凝神沉思,各自沉浸其间。随着漫漫人海走过一座拱桥,有一棵据说是蜀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银杏树,虽历尽沧桑,却生命弥坚,树上系满了祈福的红布条,它的身后,是一块写着“缘定三生”的石碑,旁边的树上挂满了祈福的荷包,密密麻麻的,有好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浅墨也不例外,相信每一个荷包都有一个故事,一个祝福,一个祈愿,也许它将永远承载着数不清的游人的祈愿,就像母系河流,源源不断。
  小桥下流水通幽,看得见水中残荷泛黄的叶和枝杆,如果是夏天的话,这里一定是荷香盈袖,别有一番景象。时而还能听到桥下窸窣的声响和天鹅的声音,定睛一看,原来河里正游着许多硕大的黑天鹅。它们悠闲地划着水,从这个桥洞游向那个桥洞。在这繁华的老成都,人与动物竟如此和谐共处,让游人感叹不已。
  从早上到下午,几个小时的光阴不知不觉就这样过去了,到锦里一直徒步不知走了有多少路,只觉得脚底火辣辣的,但是面对如此胜景,却又觉得是值得的。锦里,它让生活在现代的人做了一次优美的穿越,暂时忘记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辛劳,回归到那个古代,拥一怀古时的花香,掬一棒古时的流水,过一回古时心无城府的日子。
  走在光滑的青石街道,置身三国文化浓郁的古巷,仿佛那古筝古韵在伴游人走近了古城……关于桃园结义,关于英雄枭雄,关于赤壁东风,关于谦恭的刘备,关于精明的诸葛亮,关于勇猛的赵子龙、关于旷世美人大乔小乔的都浮现在了眼前。这些青石板路,记录着远道者深情的足印。那川味浓郁的小吃,仿古的明清建筑,引人遐思的古戏台,很萌的人偶……匆匆的旅者,都造就成西南腹地名城下的一景。
  锦里一游最让人难忘的还有《锦里序》中那段文绉绉如诗如画的古文:“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又曰:“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这里古城生活画卷活灵活现,只要你用心读来,一幅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就呈现在眼前,宛若伸手过去及可触碰到织丝女手中柔软质地的锦帛,在风中飞舞出缤纷斑斓的绝美。
  锦里即锦官城。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锦里因此而名,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这段文字,大致传达的意思是:成都的织锦除非锦江水洗不能鲜亮,锦江的妹子织丝晒绢再秀丽了锦江。受此文化的强势浸淫,突然发地有了想穿越时空的冲动……
  四百米诗与画并存的古街古道,古色古香的明清风韵,古老而古朴的老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城的民风民俗,还有这舌尖上香浓的川味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理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