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香巴拉净土——扎尕那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6-12-06 16:57:36 字数:11999
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陇原大地的南端,有一方世外桃源,宛如一颗绿色的宝石。它就是“香巴拉最后发现”甘肃迭部——扎尕那。它位于迭部县城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平均海拔3500米,“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有人说迭部是舞动在甘肃大地上的一块七彩飘带,那么,扎尕那就是镶嵌在迭部这块飘带上的一颗璨灿夺目的明珠。
迭部,唐朝的“叠州”,藏语称“叠奥”,藏语意音为“大拇指摁开的好地方”。看谷歌地球便知道为什么,白龙江一线狭窄河谷到这里出现两个宽阔的窝窝,真像是大拇指捺出来的。这两个窝窝就是迭部最丰美的宝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迭部四周山石高耸,阻隔内外交通,有个叫涅甘达哇的山神,途径此地被拦住去路,他即伸出拇指一摁,石山顿开缺口,变为通途。迭部一名由此而来。
在甘南迭部县益过瓦酒店驻足着许多南来北往的游客,有的是在走甘南川北线路时从若尔盖草原而来,有的是要到甘南郎木寺那里去,而浅墨她们昨天傍晚从若尔盖草原返回迭部时天已降下了夜幕,简单对付过晚饭,住宿在迭部县益过瓦酒店,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五点自然醒。今天她们的线路是要到迭部县西北方向“扎尕那”去。
早晨六点早餐后,在导游规定的时间内,都来不及欣赏益过瓦酒店对面山上的苍翠和如带的轻雾,为了赶上拍摄藏区清晨的云雾和日出,就匆匆忙忙地坐车前往被称为“雪域香巴拉”的——扎尕那风景区。
“扎尕那”因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第一个到甘南境内进行探险、考察、采集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素材,“纳西学之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在那个二十世纪将中国甘南迭部用运摄影、拍照、采集标本、写游记、绘地图的方式介绍给了世界而驰名中外。
洛克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会让好多挚爱自然的人在一览真容后震惊,广阔的森林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整个至今保持原始风貌的石山就是一座石头的宫殿,扎尕那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洛克作为一个西方人早在二十世纪在此考察生活了数年,这样描述充满了神秘奇幻的迭部“扎尕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遥想在近百年前的中国,一个西方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腹地,只为了保留和记录中国迭部灿烂的文化。忽然被这位伟大的探险家、科学家、国际友人的精神所折服。
洛克1927年离开迭部,8年后,中国工农红军沿着洛克离开的小路来到了迭部。著名的“腊子口”战役就是红军走出草地后在迭部打的第一个胜仗。
不知曾几何时,是谁说了“扎尕那是离天堂最近的村子!”
凭着这些感言浅墨一直都想去这个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的大美甘南去看看,而扎尕那又是甘南最美丽的地方,当踏上甘南这片芳香的土地,浅墨的心早就飞向魅力四射的迭部“扎尕那”。
大巴车离开益过瓦酒店一直顺河流下行,在大巴车行驶一段路程后,天色渐渐地亮了,一些美丽慢慢地变得清晰,去扎尕那的路上,两旁山色颇美,天气又好,蓝天如洗,沿途满目青翠的森林,路边有静静开放的山花,公路边是清澈见底的河流,河对面,翠绿的沟壑里,偶见一个个藏族村寨,当甘南的天空洒下第一缕阳光时,隔着车窗远远的看见朦朦胧胧中藏族村寨的烟囱里升起了缕缕炊烟,行驶在这溪水淙淙,苍翠欲滴的甘南藏区,心情就像花儿开了一样,更令人心情舒畅的是和孩子们同游这美丽甘南。在这个美丽的早晨,甘南迭部的藏族村寨更显宁静祥和。
约一个小时的车程,车就停泊在扎尕那的山脚下藏族村寨东哇村地停车场,一出车门,就被藏区特有的纯净、湿润、清冷的山区气息包围过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顿觉透心凉,浅墨和晓月不得不拿出御寒的披风给自己和孩子们披上。
“哇!快看!那里,好高好险的犬牙形岩峰。”晓月用手指着那高入云端的岩峰。此时的天空乌云密布,恰巧在岩峰的顶端有光穿过层层浮云直射下来,这让好多游人都惊叫了起来“太神奇!太难得了!”“咔嚓”“咔嚓”唯快门声让大家觉得更有记忆力。游动的烟云将灰白的山峰从中间缠绕,仿佛是仙境。
那是一座巨戟一般的岩峰!一大一小两个峰尖,刺破浮云,直指蓝天。峰尖岩石青白,不生寸草。山势陡立,从山腰开始,苍翠的森林绿色直泻山脚,而巨戟之下是一片开阔的谷地,缓坡上几个藏族村落,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下,在巨山映衬下,无比谦卑而安详。溪流之上有经幡迎风飘扬,空旷的原野田陌纵横。而那种峰尖傲然,巨岩青白的山,在远处层出不穷,峻峰的山腰和丘陵树木葱茏,着夏末之神的浓墨碧绿,这生命之绿让人感觉到旺盛纯洁的同时,却又让人着实地感动了。
游人站在地面看石峰,都得仰面抬头向上看,独特的犬牙壮石峰显得十分险要冷峻。白云之上,光秃秃的山峰是那样的陡峭、雄伟;白云之下,原始、野性、安详的扎尕那仍躺在一片静谧之中。只一会时间云开雾散,微风像一个彩绘大师,使白云不断变换着形状,或高或低,或小块或连片,阳光从云彩空隙中洒下的缕缕阳光,将那崇山绝壁包围下的藏族村落,映照得分外娇娆、夺目。
导游小赵指着路旁的土坡说:“从这里上去有岩峰、仙女滩、附近还有个仙女湖(神仙洗澡的地方)海拔在4000米左右,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可直接从左边上山观赏,上下需走两个多小时;二是可从右边这条公路徒步上山看四个藏族村寨,木楼古建筑,神话世界里的石城包围过来的‘香巴拉’……”有人三三两两的人上去了,浅墨自然也是心向往之,但是她们先选择了走进峡谷沿这条公路进入。因为藏人说顺着溪流上溯,走进一条峡谷,就走进了“扎尕那”——神的城堡。
到了迭部西北,一条益哇河喷涌而出,沿益哇河逆行,一处处美景会接撞跌入眼前,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扎尕那自然保护区。
山下经过的第一个藏寨是东洼村,这里有一块大石名叫大石门,大石门旁边的小山坡处便是适合拍照的第一个地点。那个石门,隔开大山大岭,护着仙境般的扎尕那,就像一个大拇指,按了一个窝,真是内外两重天。在这里可以仰拍村庄沿山而建的美景,村子后面被峭壁包裹,而村顶最高处则是一个藏传佛教的寺院,景色即为奇幻美丽。东洼村人口最多,也是住宿最佳地点。
河边一块块地里长着像小麦又有麦芊的饱满穗子给人的第一概念是“庄稼熟了”。这种庄稼就是高原青稞了,有的刚刚收割了,扎成小捆,倒放在地里,村边有搭架倒挂着一捆捆的也应该是,成片的青稞、溢出馨香。一丛丛灰白色耸立的山峰,围抱着一片洼地,洼地里点缀着几处仙境般的村落,村落里的榻板房泛着金光,小河上一架架水磨旋转着时光,凉禾架唤起古朴的梦想。峰顶上白云缭绕,苍鹰翱翔;山脚下清流潺潺,松柏成行。漫步在宁静的石头城里,欣赏着一幅幅上苍创作的自然山水画,会有一种时光已经停留的感觉。如果不是身边有公路存在和汽车的鸣号声,人们一定会认为自己误闯了仙境。
游人从这里徒步上山,扎尕那是一圈俏丽的崖壁包裹中的相连的四个藏族村寨和一寺庙,这一带是安多藏区,风景秀丽奇幻,是整个甘南藏区风光最为优美的地方。村中古老的木制藏居沿山而建,藏民们安静淳朴的劳作在河水与山坡之间的梯田地,构成美妙的田园风光。无论观光、摄影,还是参观淳朴藏族人民的传统生活,都是不可错过的美丽。
到了扎尕那观光,深入藏族村寨,有一个人的名字你绝对无法回避,那就是洛克,扎尕那的藏民说起洛克的故事便会如数家珍。洛克是1876年到1928年间,到达中国西北部的外国探险队42支之多的人群中,唯一能深入到甘肃甘南藏区迭部地区考察的人。洛克走进迭部的第一站就是扎尕那,并驻扎在那里好多年。
沿公路一直上行,沿途是四个藏族村寨接连不断的一片片梯状开阔的青稞、菜籽地,看到穿着藏袍的藏民们正在满山遍野的一片金黄的田里劳作,从山坡底下一直到上边,无数片麦黄的庄稼缘着坡势高低着,零零散散的村舍在其间随随便便地前后着,静谧得有些虚幻。这庄稼地,像极了小孩子写的字,虽是梯田式的田园,但也只是简单的横竖撇捺点构建起来的。
在横竖撇捺偶然间形成的“Z”字田园里,藏家少年不惜余力地挥舞着镰刀,黝黑的肤质下潜在着勤劳与淳朴。藏民们不慌不忙地收割着,小牛在地边悠闲地吃着青草,田埂的出口不时有藏族妇女背着沉重的庄稼往农用车上架。浅墨走近农用车一看,这漫山遍野成熟了的庄稼不仅是青稞麦,还有沉甸甸的菜籽。好客地藏民热情地向远方来客点头微笑,浅墨已感觉到了藏民兄弟的热情,上前打招呼。
“扎西德勒!”浅墨说。
“扎西德勒!”藏民兄弟双手合十着说。
“老乡,今年菜籽长势好,算是丰收了吧?种这么多菜籽,你们一年吃不完吧?”浅墨说。
“是,今年长得好,吃不完,宽裕。”藏民兄弟说。
“你们都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人吗?”藏家女人问浅墨。
“没有,我们是小地方来的,我们家乡还没有扎尕那大呢!”浅墨说。
“你们这是旅游来了昂?”藏家女人说。
“是的,你们这里的山、石、林、田、古山寨都很美!”浅墨说。
“是吗?我们长期生活在这里,不觉得。”藏家女人说。
“你们这是往回家拉吗?”浅墨说。
“是,多了拉回去碾,少的话就可用镰架打出菜籽。”藏民男子说。
“请问这儿走上面还有多远?”浅墨说。
“走到头,能走一个小时。”藏民兄弟说。
“打扰了,再见!”浅墨说。
“再见!”
这片“庄稼熟了”的尽头就是第二个藏族村寨业日村,业日村在山坡上顺山体而建,层次分明,有二三十户的样子,远远看去整个村庄连同周边的庄稼都是黄色的,村寨里的小路蜿蜒在一片黄色中,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个二十世纪来中国甘南迭部考察的西方人约瑟夫.洛克曾在这业日村住过的房子仍完好如初,不过现在已没有人住了,仅能在外面参观。
山的坡度不小,整个山体的右侧盘旋着一条通往石山高处地公路,周围的山坡上,高大的松或杉很茂盛的样子,藏族村寨的左边山峰翠绿,云雾缭绕,行在半山,大家用期待的眼神寻找着“神秘的石头宫殿”。有人说:“这应该不是扎尕那,传说中的扎尕那那么美!”于是游人们顺着陡峭的公路继续前行。
忽然,公路右侧有一个沟壑,水声一片哗然,游人顺着响声寻去,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从石山沟壑口子喷涌而出,激起滚滚地雪白浪花,有许多游人在那里拍照,有的人用双手掬起清澈透明的扎尕那的溪水在喝,还说“啊!好甜好凉的水,这才是真正的天然矿泉水,藏家的神来之水啊!要是把这里的水引进到我们的城市供于生活该有多好!”也许这些人是被城市里那加了石灰粉的自来水喝腻了才发出如此的感叹。浅墨、晓月与孩子们往里走了一段,河体全是洁净如洗大小不均的鹅暖石,河体上一段段有搭建的原始木质简易地小桥,河水清澈如镜。
也许顺着这条河能寻到更远的……远方,但是浅墨、晓月她们在有限的时间想去看看重点,所以她们和众多游人约伴出沟返回了公路。扎尕那相连的四个自然藏族村寨,由下而上分别是东洼村、业日村、达日村、带巴村,最下的东洼村和最上的代巴村之间相距约5公里,这条蔓延伸展的公路联通四个村寨。大巴车可直达山顶,若从益哇河开始徒步山顶约有1小时路程。
扎尕那的大山深处寺庙、藏族山民、青山、牛羊,怡然自得;山势奇骏、景色优美,整个扎尕那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世界著名的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每年吸引着大批信众和各国游客去扎尕那考察、观光。
在走过一段慢上坡,转过山脚,忽然前面一大片村庄,背后是险峻的高山之巅,第三个藏族村寨达日村到了。达日村后有一块视野开阔的观景台,这里便是俯拍全村的最佳地点。可以看到整个村庄和后面奇幻岩壁的全貌,所有的房屋都是古老的木制房顶和石头墙脚建筑,显得古朴安详,在崖壁包裹之下构成美丽的画卷,顺着山路直接到村庄的尽头的高处。路边好多早到的游人正使出各种不同的姿势来拍照,此处果然是拍摄全景的绝妙之地!
到了村庄的制高点,站在这里俯瞰周围群峰环抱,一条小河从右边斜斜的流过来。从这里观山势奇峻,是最佳的位置。
忽然有一种像陶渊明笔下的的桃花源一样。因为自然的原因,站在高处就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和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环顾四周,扎尕那村寨以三面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围在城中。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南北走向,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溪水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为洮迭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的“城门”,扎尕那四村及洮迭古道必经此门。石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城门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形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历来有“鬼门关”之称。
这里景观叠现。扎尕那突兀的岩峰与青绿的植被交织,界限分明。除此,在其周边有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峰林景观、溶洞景观、峡谷迭水景观、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的冰川U形谷、悬谷、冰斗、角峰群、刃脊、鼓丘、羊背石等景观。
站在这观景台的一群人,也不管互相是不是认识,总之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惊叹着。其中一游客绘声绘色的描述及讲解吸引了众游人的耳目,此游人胸前挂着单反相机,头戴一顶鸭舌帽,面部表情甚是投入,打着手势比划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解道:“这里以河为界,宛如人的左右手的指尖相连,聚拢一处。在大拇翘起来的方向,恰似那后山。左手四指稍微摊着分开,右手四指并拢,和那河流一个方向,斜斜的伸过来。此时游客恰如站在左手翘起来的小拇指上。百十来户人家,就在左手指间,也就是游人来时的公路这一侧住着。看右手四指并拢的山坡,也缓缓的,顺着山势,是茂密的针叶林,郁郁葱葱的青绿色,整整齐齐的,个个又都清清爽爽的,却没有一个过河。河从中间流过,鸟儿清脆的声音也婉转着,却没有看见。似乎这森林就是一块硕大的玉璧,被河水引了,发出了空灵的轻吟声。”
“左手和右手抚着,麦金与墨玉和着,就这样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左边的山则很陡峭,村庄在椅子上躺着,山就是那圈椅背,虽没有树林,山顶上却总有雾在缠绕,仿佛是山后窥探的仙人。”庆幸这偶然遇见这精彩绝伦的讲解,让挚爱自然风光的游人对扎尕那有了更多的了解。妙不可言的是这赶了来的一缕炊烟在村寨中袅袅飘荡,更倍增了虚无缥缈的感觉。周围的人都听得入神,而浅墨在暗想:此人一定是个能说会道的导游出身,或者是位摄影爱好者而且一定是个本地通,否则他怎么会把扎尕那形容的如此形象、神秘呢!
要赞美扎尕那的话语都让这位游客抒发完了,浅墨只有看这藏族民居的份了,扎尕那的地形,还有这藏族民居,它们不是人们视觉里的那种习惯美,那种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或一行行,而是自自然然地错落有致,随随意意地高高低低,理所当然地聚聚散散。
房顶淡淡地砖红,或淡淡地瓦蓝,都平展展的,木房子的结构大多是二层小木楼,藏人叫榻板木房,房子的周围,都是庄稼熟了的颜色,脚下的这片山坡上,除了高原代表性的青稞麦,还种有大量的菜籽,豆类农作物,一个个菜籽角骄傲的昂着头挺着胸,丰盈饱满。豆类的庄稼,坡上绿油油的点缀着,随手摘一个豆角,发现里面的大豆已成型,生吃大豆是浅墨小时候记忆里的最爱!那浅绿、鲜嫩、微甜的豆仔味道带浅墨穿越了几十年,这种感觉唯体验者心知肚明……感谢在这藏族村寨让这久违的味道得以圆满!站在扎尕那的最高处看,这里的庄稼虽都是梯田,却都不大,一小片一小片的,往远处看层层叠叠,做着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层次和形状,一层层金黄的庄稼,仿佛是这山村的片片金甲。居住在这般的田野,观对面一片翠绿,时而在云里云外,安逸而舒适,这是名副其实的“离天堂最近的村子”“世外桃源”“雪域香巴拉”。
最高处的代巴村由于地势较偏,可看的风光较少。
村子后面有一条徒步两天的线路,可以通向人迹罕见的湖泊和石林。据去过的说站在如铠甲武士般挺立的石林之下,更能看到山的粗壮结实的经脉,在哪里顿感小我之微与大地之雄,而这幅由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雕凿出的巨大的山水画卷,无疑称得上世上难得一见的佳胜。据说哪里风景原始优美。不过这条路线仅适合科普考察和户外爱好者前往,需露营一晚。行走这条路线时可以在村里租马骑行,并找马夫带路,一般一匹马一天150元。村口就有好多马和马夫在等候生意。越听越心之向往,可是导游只限她们下午四点前返回车上,只能遗憾地说“下次吧!”浅墨被这景色吸引着,心里震惊着,这一道道天赐的美景,她从未见过,让她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
九色甘南,寻梦香巴拉!
去拉桑寺,路窄且陡,徒步上山大约半小时到寺门口,寺庙就在一排藏民的房子的后面,一路经过的民居都是古老的建筑,其中木制的楔铆结构更是古老奇特。扎尕那整个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散居着的拉桑寺院不大,喇嘛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看上去对游客都很友好。刚到寺院就开始下雨了,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转经筒边避雨,高原的天气容易下也容易晴,小雨下了一会就停了,寺院边停有好几辆车子都是甘肃牌照,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里的喇嘛怎能允许小车可以开进寺院边,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里不比郎木寺的那种藏传佛教圣地的威严和肃静。但又想,或许也是喇嘛认为是甘肃老乡的缘故才让车开进寺院的吧!总之很令人费解。
回望寺庙与白塔,隐于高山云雾之间,美得如同水墨,这里,没有丰功伟绩,却有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它延续亘古的血脉,按照自己的节拍桓古不变一直向前,这就是藏族人民自己的生活规律和来自骨子里的民风习俗,还有他们与生俱来的淳朴、勤劳;倔强不屈、善良勇敢。
据导游说有些时候,如果幸运的话,可以碰到当地善良的藏民,还会被邀请到家里做客,品尝糌粑酥油茶等传统美食,体验当地人的淳朴热情。
盘桓了很久,贪婪地吸兊着这里原始、纯净、清新的空气,还认真地旁听天南地北的游客互相交流着藏家的风俗习惯,浅墨、晓月和孩子们自拍了很多照片,才依依不舍地按原路返回。
如果说刚才的位置算是俯瞰,此时的这个位置就是仰望了。村口有藏族妇女带着一个脸蛋黝黑的小男孩,年轻的阿妈把小阿哥抱起来放到一堆不大地石堆上,举起手机给穿着藏袍的小阿哥拍照,小阿哥穿着小小藏袍,精气神十足,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看着阿妈手上的机子,小手还在姿势着,模样可爱极了!让人暗生喜欢。
中午12点半,在山下停车场附近吃了东洼村口饭馆里仅有的四种饭菜。看时间允许就去了仙女湖,去仙女湖首先要经过仙女滩,这里上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在小牌楼的边上,但是这条路很不起眼,是土路算是条捷径,另一条路就是那条修得很好的水泥路,沿着水泥路一直往上爬,走啊走啊,会走到一个分叉口,往右就是去仙女滩的黄土石头路,相对来说这条水泥路比较远些。
浅墨她们上山时,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一条路,而水泥路太过明显,就直接沿着水泥路往山上爬,路上碰到从上面下来的游客请教仙女滩怎么去时,回答的人都说“走错了,这条是去峡谷的,去仙女滩应该在山下就应该走的路。”浅墨和孩子们一路走走停停好郁闷。想想峡谷已去过了,时间有限,不能重复。可没过多久就走到一个分叉口,试探性的往右走,觉得景色越来越像门票上的仙女滩,索性走下去,结果走了半个小时左右,果然到了仙女滩,太意外了,这让孩子们很是高兴,三孩子激动得用双手弯曲成筒壮搭在嘴巴不停地大声喊着“仙女,我来啦!……我来啦!”孩子们的声音在广阔的山谷里回荡,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啊,这条公路的确比第一条路绕远了好多。
仙女滩,有一大片山峰下的草坪,开满了黄色的小野花,非常非常漂亮。站在仙女滩也可以望到整个扎尕那山峰和四个村庄的全景,和站在藏族村寨的制高点俯瞰看到的全景别有一番风情,美不胜收。但见这高原气候一天要变几回,好像是想变天就变天,想晴就晴。这时,对面山顶上的雾云慢慢散开,蓝天缓缓的露出来,看扎尕那的主峰很是清晰,觉得真是上天眷顾,运气真好!
从仙女滩继续往上走,寻找仙女湖。因为刚刚下过小雨,山上的路有些滑,脚底踩着的全是稀泥,走了很久很久、还在原始森林里穿行,隐隐中似乎觉得像走在了扎尕那的迷宫,怎么都到不了仙女湖。孩子们打气地说:“是仙女洗澡的地儿,肯定没那么容易找见哦!”半小时过去了,都快翻山了,还没找到,怕走错得太远了,就又朝返回的方向走,这时突然发现一个岔路口,以为刚才走错了,又从这个分岔路继续往上爬,又快翻山了,还是没找到,孩子们都开始叫“猫”了,眼看快到下午四点了,浅墨和孩子们很后悔上这里来,决定再不找仙女湖了,于是就顺着坡往下走,实在累了,就在一个小草坪上坐下来休息时,碰上几个游客被一个向导领着刚刚从仙女湖过来,问了一下说仙女湖就在这个小草坪的前面,用手指着草坪旁边的密林说,穿过这片密林就到了,孩子们听了飞也似的顺着向导指的方向跑过去,一个浅绿色的湖终于出现在眼前。
但见孩子们躺在草坪上,一点都没有激动的样子,一看孩子们的动态就知道这个让人“一阵好找”的景点就不咋滴。的确这个仙女湖太让人失望了,也许是刚刚下过雨的缘故,浅绿色的湖水有些浑浊,真没什么看头,湖面太小了!
实在大失所望,为了找这个仙女湖翻山越岭,多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就全当爬山锻炼身体了吧!
村子里有直接通向草原的路,因浅墨已看过甘南大草原,见过若尔盖的牛羊群、所以选择了放弃。
这时候,太阳竟然悄悄地洒下一片金光到我脚下的这片坡上,天空有鸟儿的声音划过,地上有紫色的小花顺着山坡一直开到了不远处的山下,还有几层已经结出果实的油菜田园。山后是蓝蓝的天。而再回过头来,村庄里并没有阳光,右边山顶上,雾还缭绕着,扎尕那真是鸟语花香的仙境,一个美妙神奇的远方。
这里气候适宜。扎尕那属高原亚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夏非酷暑,冬无严寒。盛夏季节,早晚仍要穿两件衣服御寒。宜人的气候成为游人避暑休闲的绝佳之地。另外,景区森林资源丰富,使得避暑休闲更加舒适,素有“森林之城,人居天堂”,“天然翡翠”等美誉。在这块净土避暑是极佳的选择。
藏地的冷峻和肃穆升华了灵魂的圣洁和纯净,同时它的神秘也吸引着众生们不息前往的脚步。走进甘南看青山碧水,白皑皑的雪山,跪拜圣洁的寺院,一路中拾缀着快乐和精彩,探寻之旅从绝美甘南开始!转了一圈,此行已走过甘南藏区精华所在地,行程中四川西北高原最美丽的地方,若尔盖花湖-----草原上最令人心醉的珍珠之地,与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十大非著名山峰”的扎尕那石城。
甘南西接青海,南临四川,北通临夏回族自治州,自古为西羌居地,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以夏河、玛曲、扎尕那最为美丽,是神奇的香巴拉圣地。
甘南州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少数民族聚居,风土人情各异,是丰富多彩的旅游圣地。主要以高寒阴湿的山地景观和高山草原为主。神奇的甘南大草原,绿茵如海,广袤无垠,草质鲜美,牧场连绵,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
甘南,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是挚爱自然的人们向往之地,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一个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为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佛学界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法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而在四川,甘南--九寨这条线上就能完整的表达。这里有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这里有被称为“虎穴仙女”的碌曲郎木寺——东方小瑞士等。这里还有让人出神的草原-黄河首曲草原,有宝镜中的尕海湖,有神秘的格萨尔王的传说,童话般的九寨沟……当旅行的脚步穿梭在草原与雪线之间,被这金黄的生命震颤,目睹甘南绿色凝重的大野,随处弥漫着花的清香和骄人的丰硕。在绚烂的梦幻中嗅着花香,呼吸着草原阳光般的笑颜释放的些许暖意。翘首期盼着格桑花围拢过来,以及一波波愉悦快活的好心情。眼眸中闪亮的郎木寺,静谧中裸露着一片佛界的版画。神秘中掩映着一座古柏的清香萦绕的名刹。
一脉相承的白龙江横贯迭部县境中央120公里,南岸为岷山,北岸为叠山,它们都是昆仑山的余脉,海拔最高点4920米,最低点1678米。境内光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05座。较为著名的地质景观有“百里石峰”(迭山横雪)、腊子水帘洞、傲傲水帘洞、达拉天险、九龙峡、扎尕那石城、班藏双石塔峰等。
山、石、林、田、古山寨等构成了迭部超凡绝伦的自然风骨。洛克早在二十世纪将迭部视为“植物金矿带”、“香巴拉世界”,其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这是千年的马帮驮来的风景。唯有在甘南草原,常常会聆听到鹰族和羚群把黄河首曲的神韵踩动。可爱的甘南,在青藏的腹地,迎着雪域的钟声和阳光下的经幡把生命的琴弦拨响。从黄河首曲的传说中苏醒过来,远处古刹的钟声洪亮而悠扬,回旋而鸣动。面对摇曳的经幡和远山上滚动的羊群,远方游人全身心浸入城郊草滩欢快的牧歌中。
当面对神奇辽阔的甘南大草原,蓝蓝的天,高远而深邃的天空,茂密的森林,奔腾于深山峡谷和广阔的草原之间的河流,奇特的山水,壮丽的高原牧场景色,还具有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浓郁古朴的藏民族风情。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历史悠久的卓尼禅定寺、有被称为“虎穴仙女”的碌曲郎木寺、有900年历史的禅定寺、临夏的南关清真大寺和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等百余处寺院,处处充满浓郁的异域风情和神秘色彩。这些甘南独有的宗教文化景观,也是甘南人文景观的精华。这里似乎是另一个国度,随处可见朝拜的信徒,就这样一直一直拜下去,不去理会周围的一切,那怕死亡。这里似乎是世外桃源,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还有这里高远深邃的一切都仿佛在讲述着神话故事。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也没有城市中那种掺杂着沙尘的空气,更没有城市中的灯红酒绿,这里有着它特有的宁静,有着清新的空气,有着藏族人民特有的食物和浓香的奶茶。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顶顶黄、白、兰色的帐篷和一群群牛羊就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多而不杂。在这里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走进甘南方知这是一个具有一种魔力,能让人的灵魂踏上这个天堂一样的净土,它让许多人远离城市的喧闹、噪杂、污染达到消除疲劳,忘记一切痛苦,悲伤、乃至生命,就会情不自禁地遥想游牧的质朴,追溯生命的原初。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扎尕那,这天空之城般的秘境要,让浅墨感受到浮华世间难以寻觅的纯净与静谧。这种自我两相忘的境界,会使人的心灵感到渺小、孤独,孤单的灵魂在这里觉得冷清、觉的凄凉、觉的飘渺。夏末的甘南是那么美,那么静,那么好!
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做一次甘南行的尽情回忆和收拢,眼前便出现了草原.蓝天.清清的河水还有那冷冽的空气。慢慢回忆吧,回忆那一处处美景,一次次惊喜和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甘南,你的绿色,你的纯净,你的美丽和魅力永远储存在此次甘南之旅的记忆中。
眨动眼眸,与视线最近的是最美丽的八月甘南。高原花卉,把辉煌的梦在甘南的夏末秋来的门褴打开。抬起希望之光,远眺这秋在窥探的原野,霜色将近,甘南草原上的牛羊被苍凉覆盖,凝固成一种仰望的眼神,呈现给青藏腹地每个生灵一个金黄的深刻潜藏在草原的激情里。
浅墨从既定的路线,从甘南舟曲途径甘南迭部,寻访天险“腊子口”,从甘南“郎木寺”到唐克经若尔盖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唐克—若尔盖草原,前往若尔盖草原深处的花湖,碾转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地—红星乡(川甘两省交界处)—甘南迭部县白龙江森林峡谷段(甘肃与四川界河)——扎尕那(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益哇乡扎尕那村),前往扎尕那景区。这一路走来,一路徜徉,便也就饱览了“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色。
其实,浅墨在没有听到“扎尕那”之前,对扎尕那没有一点概念,甚至不知道它隶属哪里所处的具体方位,值到有一日她被现实生活地琐碎让浅墨忙绿得不可开交,她忽然想寻找一方净土能让她远离喧嚣,使大脑清静,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她偶然看到了一张旅游攻略的资料,才对甘南迭部有了一点了解及向往。浅墨也常常是说走就走,甘南一行让她达到了目的。
建议以后去藏区的游人带一些学习用的笔和本子,包括文具送给遇到的小朋友,也可带一些气球之类的小玩具随手送给藏区的孩子们,他们会很喜欢。
在藏区,人们相信每一座山都属于神的居所。扎尕那的藏人认为他们的神就是涅甘达娃。生活在这里的神的子民辛勤而欢愉。
在扎尕那,在那片美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峡谷里。另一位近代著名史学大家顾颉刚,他在1938年为迭部写过一首绝句:“雪压南眺是迭州,石门金所望中收,白云锁住石门里,添得雪山几个丘?”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香巴拉王国。据当地藏民说,每年秋末冬初,县城西北的扎尕那森林公园青山含黛,白雪皑皑,碧水如练,踏板房泛起青光,拉桑寺古朴神秘,雄鹰在镜泊山和蓝天白云间振翅盘旋;南面对峙的虎头雄峰,双耳临风,傲视苍穹,烟云变幻,巍然屹立——它们敢于苍穹比高低,与东边的腊子口群峰遥相呼应,大有“一峰独秀不算秀,千山比高足为高”之气势。听到这里浅墨有种“人在山中的渺小微不足道”的感觉。
第一次听到这个“扎尕那”地名觉得很绕口,以至于后来多次都记不住这个地名,这个遗世独立的藏寨,经过一天的徒步观赏,永远的烙在了浅墨记忆最深的地方,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都会记得“扎尕那是离天堂最近的村子!”整个香巴拉寻梦过程将记载到浅墨甘南游的记忆盒里,永远,永远。
天堂太远,尘世浮华,不如去扎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