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那神奇壮观的远方>【七】美丽的“若尔盖草原”(三)

【七】美丽的“若尔盖草原”(三)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6-11-26 18:11:47      字数:7035

  4.红军三过草地
  浅墨自来了若尔盖,踏上这片红色草原,面对浓厚的红色味道,就心潮澎湃。尤其是一站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前,就会想到那些年电影和电视剧里看到的或是那从长征途中走出来的老革命,老前辈们回忆录中记载的红军过草地的一幕幕悲壮场面不时地撞击着浅墨的心灵,此刻站在这肥美的水草地,眼前湖泊的清澈和花朵的芳香似乎晕染了80年前红军过草地的印痕,浅墨所有目濡耳染、脑海里潜在的红军三过草地的悲壮故事如决堤的海奔涌而出,心中对老革命越发的敬佩和仰慕。
  中国工农红军当时仅10万的人马被100万中央军“围剿”堵截,被迫走进草地时几乎濒临绝境。1935年8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被迫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从桌克基出发进入草地。右翼为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艰苦的长途跋涉,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想象到的。因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目标不同的状况下从走长征路,从根本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事物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今天人们旅游,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生活上的高等消费。而红军长征,是在吃不饱穿不暖,风餐露宿的恶劣环境下和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战争状态下的救亡图存。如今的若尔盖深处的花湖(泥炭沼泽湿地)建有宽敞、婉婷、延绵的木质栈道,已是国家乃至世界都是有名的旅游胜地,而昔日的水草地则是茫茫沼泽地,一望无涯。
  红军过草地途中的困难是一重接着一重的。
  行军条件是极为艰苦的。老红军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在这样的沼泽地行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而且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脱,就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难以恢复。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徐向前是率领右路军过草地的前敌总指挥,他在回忆录中说:“一方面军一直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太大,实在禁不住恶劣环境的折腾,过草地减员尤多。但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部队减员不少。”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个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此外行军过程中,饥寒交迫,少衣少食的形势也是极为严峻的。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说:“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实再是没粮食和其它可吃的东西了,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人烟,红军战士就吃起了身上的皮带,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锣鼓的鼓皮。老红军们的回忆中:先用刀将皮带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层变软,就能吃。有烤着吃。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烤了之后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有的红军一根皮带要节约着吃一个月。这是一种何等的饥饿呢?!有一次红军战士们偶然在一处洼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还黏着几片肉,老红军田仁乾几人大喜过望,将它搬回营地集体分配,那几片肉给妇女娃娃们,那骨架大部分给了兄弟部队,只留下一小部分归他们几人,作为存粮慢慢吃。”这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后的今天,人们不要说品味,就是连想都想不来的一种饥饿、坚韧、智慧,还有眼里一线支撑过草地的曙光。
  “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需向导,顺着倒下的人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这些来自老红军们回忆录的话语道尽了红军过草地的艰难与悲壮。在红军过草地时,幸得有寺院赠粮,或是民众主动将粮食卖给战士,碰见民众已经不再此地居住了的,战士们就自己下地收割青稞,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行军至毛儿盖的时候,虽然此地到处都是成熟了的青稞,但红军也不动百姓的一粒青稞,用银元向老百姓购买了一部分青稞。女红军们找不到镰刀,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三位老人就带着大家用手拔。尽管大家的手都磨破了,但是弄回来的青稞还是少得可怜。她们又去路边和田里捡那些被踩进泥里的青稞穗。回到驻地找不到脱壳的石臼,女红军们就动手搓,搓了整整两天,才把这些少得可怜的青稞搓出来,在过草地的几天里,她们几乎全部是靠挖野菜维持生命,而把那些青稞留给伤员和病号们吃。几天下来,她们一个个面如菜色,瘦弱得让人心疼,然而看到伤员和病号们走出了草地,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夜间宿营也要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或是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怎么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女同志往往两人依偎在一起,这样还暖和一点。若有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值班’,以免发生不幸。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枪支,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红一方面军有个收容队。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有增无减。当时既无医院,又没那么多担架,完全靠每个伤病员拄着棍子,尾随着部队走。每天掉队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后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邓岳,当时是个红小鬼,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着干部团团长陈赓的马尾巴才走出草地的。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一位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红军自述。
  尽管过草地的困难如此之大,条件如此恶劣,物质也是相当匮乏,在这里,仍真真切切地发生过太多美丽的故事。
  红军战士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原本就不够过草地时吃。在行军过程中,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谢益先瞒着战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这种伟大的爱是红军战士身上闪烁的金光,是红军长征不朽的精神!
  茫茫草地,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德司令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红六军团保卫局的七个人。他们过草地时,由于荒无人烟,已断粮好几天,身体快垮下来了。为了填饱肚子走出草地,他们分头采了一些野菜,但又分不清哪些有毒,哪些可以食用,于是决定召开一次党小组会,选出一人先尝,鉴别出无毒野菜供大家充饥。会上,四名党员要求先尝,三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也要尝,年老的要尝,年轻的也要尝,都想把危险留给自己,生存留给别人,场面感人至深。最后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最年轻、身体最好、抵抗力最强的陈云开先尝,理由是他能抵抗住野菜的毒性。不知名的野菜,苦、酸、麻、辣、涩味道俱全,当他品尝到第七种野菜时,终于中毒晕了过去。陈云开经战友们抢救未有大碍,而战友们吃了无毒的野菜,走出了草地。
  长征途中,女红军为了减轻负重,逐渐扔掉一些东西,但破旧不堪的脸盆总是舍不得扔。因为脸盆既可用来洗脸、洗脚,又可用来煮饭煮菜;既可戴在头上遮挡风雨,又可以反扣在湿草地上当凳子;脸盆还是交通工具,坐在上面,往坡下滑去,省力又省时。棍子--晚上宿营时,可以用它来搭帐篷;用两根树枝绑在棍子上,上面搭块布,就是一把大雨伞。草地行军时,用它当扁担,可以挑着东西走路;用它当拐杖,可试探道路的虚实和水坑的深浅,如有人不小心陷进泥潭,还可用它把人拉上来。牛皮不到断粮时,战士们是舍不得吃牛皮的。草地断粮时,女战士们就把随身带的牛皮制品切成小块,和着野菜一起煮着吃。牛皮还是很好的御寒物,挡风雨、暖身体,还可用它来做鞋子、带子、挂包等。自制的“皮鞋”走起路来,比光脚好多了。有“铁针”,女战士就可以用灵巧的手缝补战士们的衣服、鞋袜,以抵御草地的严寒.铁针成为女战士随身携带,小心保护的珍品。为了保护好“铁针”,女战士们还专门开会规定,谁丢失或弄断了“铁针”,就要受处分。
  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81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是人世间悲壮之罪。夜幕降临,刘洪才和战友们挤在雪洞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极度疲劳的他们睡着过草地战友遗体上,靠着这悲壮“路标”前进。
  90多岁的老红军程启学回忆:“爬雪山、过草地那是自己人生中最苦的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走完雪山草地后,我身上的皮肤也换了一层,头发、眉毛、睫毛全部掉光了,2年后才慢慢长了出来。掉队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队者上百人。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
  老红军袁林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工作,他回忆说:“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说起这,老红军贺文玳不禁动容:“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地将干的草地留给年纪大的同志,湿草地则被小青年们抢着睡。”说起这,老红军刘天佑不禁神往:“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就地休息,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滂沱,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湿透,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官兵一致共甘苦’!”说起这,老红军谢元珍不禁泪涌:“有次我一脚踩进水草地,水已经没过胸口,一位骑马的干部伸出大手拉了一把救了一命。死里逃生,可现在都不知那干部名字……”
  红军长征中的牺牲时无比巨大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
  生命无言。无言的生命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悲壮的行军,标上了精神的高度。
  老革命分子在回忆中这样写道:
  有一次,大家都从干粮袋里拿出一点青稞麦来熬野菜汤喝,只有周副主席的警卫员吴生开同志躲在远处,一般劲往外吐青草水。我走过去一看,才知道小吴是吃了有毒的青草,又怕周副主席知道了要担心,便偷偷躲起来吐。而就在这个时候,周副主席知道了,很快就走过来,关切地问小吴:
  “你病了吧?”
  “没,没有。”
  “没有怎么吐呢?”
  “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就是野菜太苦,吃下去头昏脑胀,全身无力……
  周副主席深有体会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这就是革命。我们暂时吃点苦,将来,人民就可以不吃苦。因此,我们还要准备吃大苦。现在嘛,可以多掺些青稞麦吃。”当他知道小吴没有青稞时,便叫我把他节省下来的青棵麦面分两碗给小吴,鼓励小吴要坚持走出草地,把革命进行到底,眼下走不动,就骑他的马。小吴感动得流出了泪,坚决地表示:“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党和毛主席,跟着首长走,走出草地,革命到底!”周副主席就是这样,不仅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而且对同志非常关心,有一种公而忘私的高尚共产主义风格。
  浅墨的思绪还没从回忆转换到眼前,红军长征时的艰苦情形还历历在目,可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从花湖的天边渐渐暗了下去,孙猴子似的高原天气瞬时阴云密布,好像就要下雨的样子,游人们都加快了出花湖的脚步,但只一会功夫,不等人们走到花湖的候车点,天空又明亮了起来,天高云淡,云淡风轻,牛羊安逸地吃着青草,草甸翠绿宁静,星星点点的花朵一路相伴,此时的若尔盖就是一颗绿色的宝石。今天的草原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吞噬红军的沼泽那么险恶。蜿蜒盘旋在若尔盖湿地中的公路犹如一条细细的丝带,轻柔地飘过大草原。
  浅墨怔了怔,眼前这般美丽的景象,哪里还是红军走过的那沼泽泥潭,危机四伏,让人听起来就不寒而栗的地狱!
  若尔盖大草原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坚韧与伟大,中国工农红军是世界公认的坚不可摧的队伍。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胜利已80周年,若尔盖这方红色热土上有了新理念、新变化、新发展。现在的若尔盖湿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2016年8月份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审批,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扩展为650公顷。眼前的若尔盖大草原的湿地的确壮观美丽!但是,81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走过的长征就没有那么美了。也许是一个个工农红军的生命在若尔盖自然环境下走的太过悲壮,如今的花朵才开地无比鲜艳、水草才这么肥美、鸟类才这么稀有繁多,中国工农红军三过草地,一些战士因饥寒交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了这里,用一腔热血写就了生命的壮歌,这片水草地也以倾情的姿态回报着松潘大地。
  适时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其实有学过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课文,此时应该正是把感受从模糊转化为具象。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若尔盖草原中和国道旁的沿线,以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为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此外还有红军三过草地纪念碑和九大元帅过草原纪念碑等。每座纪念碑都刻有碑文,塑有烈士群像,威严、神圣。一座座壮观的纪念碑矗立其上,给苍茫大地赋予了无限的光辉和史韵,若尔盖的红军纪念碑是纪念红军长征伟大的壮举,悼念烈士和感悟历史的最好地方。红军过草地的悲壮事迹写就了若尔盖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神话,是人们凭吊先烈的依据,是让人们在这里重拾对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之路的敬佩,而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意义。
  寻访长征路,浅墨有机会体会红军当年艰苦跋涉的水草地,了解了一点红军与若尔盖草原的不灭的历史,也算是2016年旅途中的一份收获。现在的若尔盖草原已是放牧的天堂,旅游的胜地,因为有了昔日巨大的牺牲,才有了今日巨大的转变,人们不应该忘怀革命先驱受过的苦难,而应当感恩,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夕阳西下,三辆大巴车载着各自的客人朝着甘南迭部奔去,美丽富饶的若尔盖大草原连同那若尔盖天边的晚霞的美丽都随着大巴车的远去而模糊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