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海蓝·连载】动脉·脉动>【海蓝·连载】 动脉.脉动(26)

【海蓝·连载】 动脉.脉动(26)

作品名称:【海蓝·连载】动脉·脉动      作者:老老兵      发布时间:2012-01-22 06:35:40      字数:3111

张永清悄悄地叫上滕飞扬,两个人顶着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和蒸人的暑气,向附近一个老式住宅区走去。
老住宅区里都是平房,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排平房十几二十户,每户两间房,二十多平方米,房后是两户相连的偏厦子厨房,各有三、四平方米。在建国初期,直到一直遵循“先生产,后生活”“原则”的改革开放前,分上这样一套住房,也可以算得上是大喜事一件了,就连这个城市里其他单位的人,那时也都非常眼馋地看着铁路职工欢天喜地地搬进这个住宅区。但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改革开放也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些当年也曾“耀武扬威”过的红砖瓦房,虽然经过房屋维修管理单位不断的修缮和维护,但也留下了时光的烙印,房子如今早已凋敝得不像样子了:室内墙上和天棚的灰皮,不知什麽时候会掉下来;只要一下雨,就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里面还下”;整个住宅区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到处污水横流,秽气刺鼻。原来住在这里的头头脑脑们,早已搬到新盖的给排水、天然气和供热通风系统完善的高楼大厦里去了,留下来的只剩下一些普通工人和退休职工了。现在,包括地方居民在内的人们,都把这里称为“铁路贫民窟”。
张永清带滕飞扬今天要去探望的就是仍然住在这里的K城工务段一位去世老职工的遗孀家。这位已去世的老职工姓赵,是张永清岳父的师兄,也是他在实习时的第二个师傅。那时,五十岁刚出头的赵师傅,和自己的师傅一起,并称为K城工务段的一对“师兄弟标兵”。他岳父是铁道部劳模,赵师傅是铁道部的技术能手。大家都说,赵师傅姓的是“百家姓”的第一姓,他的技术也称得上全局工务系统养路工的第一人。只要他用检点锤一敲,就能听出钢轨是否有伤、伤在何处、什麽样的伤、伤势轻重,和红外探伤设备的探伤结论简直相差无几。他从赵师傅和他岳父身上不仅学到了技术和经验,学到了严谨和认真,学到了对平凡工作内涵的理解和坚持,还学到了做人的真谛——真诚和“固执”:真心对同志,全心对工作,“固”守不说一句假话的“执著”。
离开工区班组以后,特别是他当段长这几年,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这两个被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前,他都要带着礼品来看望赵师傅,赵师傅去世后就来看他的遗孀赵师母。明天,他就要离开K城工务段到铁路局履任新职了,今后可能由于工作的关系不一定能再遵循这一年两次的“成文”了。所以,他今天特地要再来看看曾经给过他无限母爱的赵师母。
赵师母像接待自己亲儿子那样把张永清和滕飞扬迎进了门。家常话说的是那麽贴心,就像两个孩子绕在母亲膝下嘘寒问暖一样。
“师母,孩子们常来看您吗?”张永清问。
“人不常来,常来电话。”赵师母语气中透着谅解,“他们忙,又嫌家里太挤,转不开身。倒是小孙子常来。这不,一放暑假就住在这儿了,陪着我谈天说地的。”
滕飞扬问了一句:
“小孙子今天上哪儿了?”
“今天返校,一早就走了。说是今天下午把他爸爸妈妈给我买的吃的、用的东西带回来。”话语中显得那麽舒心、幸福,对子孙们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师母,这里很快就要改造了,您也可以住上大楼了。”
“谁知道猴年马月能改造哇。去年铁路局范局长来看过两次,一个劲儿地给这里的老人道歉,说是对不起我们,说今年一定改造。这不,大半年过去了,连一点信儿都没有。”赵师母脸上,由晴转为阴,罩上了一层阴霾。
张永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这一片棚户区的改造本来是列入今年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计划的,但不知什麽原因给压下了。自己到任后,一定要催促把这件事尽快落实下来。
临走的时候,他和滕飞扬每个人悄悄地留下500元钱,并且告诉赵师母自己调动工作了,有事可以打电话找自己,或者找滕段长,他们都会像亲儿子一样地照顾她的。
望着两个人远去的背影,手里拿着他们留下的1000元钱,赵师母流泪了。
她对着墙上挂着的赵师傅的遗像,口里念叨着:
“老赵哇,你有一个好徒弟呀!”

十三点三十五分。

根据提前向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要的点,K城工务段第二线路领工区的职工,按《铁路大提速情况下线路机械化维修方式的改变》课题的优化方案,在上行线的8公里加300米至450米处,开始了试验前的五分钟准备。
这个时侯,正是K城夏末秋初当中最热的时刻,用骄阳似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连不知疲倦的知了也热得停止了鸣叫,躲在铁路两侧的槐树叶丛里休憩了。参加试验的人们,静静地分坐在道床两侧,好像失去了对热的感受力。
张永清在安全哨布控点、作业机械存放点、施工人员待避点等处来回巡视了两遍。
当一列满载着货物的列车轰然而过后,一声哨响,紧张的线路维修试验开始了——
抬钢轨的、抽换钢轨的、扒渣填渣的、专心操控机械的捣固机手、一丝不苟地用电子经纬仪监测换轨方向和轨顶高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禁行牌前手持报话机和红黄旗的安全哨……在150米距离的线路上,六、七十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张永清在最耗体力的扒渣填渣小组里,手持电动叉子,双臂抖动着,脸上红红的,淌满汗水,上身穿的圆领衫前襟、后背,全被汗水浸透了……

十四点二十分。

又一声哨响,机械和人几乎同时下了道。看着静卧在那里毫厘不差的两股轨道、已清筛得没有杂质的石渣道床,大家连脸上的汗水也顾不上擦一把,都会心地笑了。
张永清拨通了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的电话:
“我是张永清,工务段的试验提前十五分钟圆满完成。上行线可以开通了。”
几分钟后,当一列从K城开出的重载货物列车呼啸着隆隆驶过,看着在车轮滚压下,像钢琴琴键一样弹上弹下均匀起伏的钢轨、轨枕和道渣,张永清和参加试验的人们一起,顿时爆发出一阵胜利的欢呼……

十七点零三分。

刚刚沐浴过后、头上还在滴水的“小眼镜”和助手小宋,就在张永清的指点下,根据今天的作业实践,对课题方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随着电脑显示器上图、文的不断演变,张永清的心情也随着方案优化的进展而愈加愉悦。当“啪”地一声,“小眼镜”敲下终止键后,他笑了,为有了这样一批具有不断创新进取精神的年轻人而高兴。
“大家收拾一下,我兑现承诺,今天摆一场‘感谢酒’。不过,我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能把大家请到星级酒店去,请大家谅解。”
大家的欢呼声刚落,“小眼镜”就问:
“‘师傅’,吃完了,‘师母’能给报销吗?”
“放心吧,这一点‘自主权’我还是有的!”
在又一片欢笑声中,大家簇拥着张永清走出了院门。
这时,西边的天际抹上了一片彤红的晚霞,就像那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为什麽这样红》的歌中所唱的那样“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天火,映衬着这一群充满成功喜悦的铁路养路工和他们的领头人,远远看起来,就象是雕塑大师在街头用“行为艺术”塑成的一幅真人群像图……
第九章


“张局,您看还有什麽不满意的,我们再整理。”那位曾从工务段把自己“抓”回驻军医院的路局办公室李强副主任,毕恭毕敬地对第一天到铁路局机关上班的张永清说。
站在足有四十多平方米大小的办公室里,望着那崭新的闪着光泽的大班台、高靠背大班椅和靠墙那一长列装满各种精装书籍的崭新书柜……张永清有一种恍如虚幻的感觉。听到李强那有些献媚味儿的话语,他觉得自己身上好像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似的:
“很好,很好。我说李强‘学弟’,你小子这是唱的那一齣?你什麽时候也学着跟我客气起来了?”
“王局长交待过,让我们一定要把你张局长的办公室整得既时尚,又气派,还要体现出您现代中国国企高级管理者的风范来。”李强的话里既有卖弄、又有吹捧的成分。
“我说李大主任,咱们是老同学了,还用得着这些虚套套吗?”
“可你现在是‘局长’啊!”
“我说李强,这些年办公室主任让你当的,连说话、办事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环境‘改造’人哪!”
“好吧,好吧,你先忙去吧,我用不着你伺候。”
李强悄悄地退出去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