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重塑生命>第四章1

第四章1

作品名称:重塑生命      作者:姜广平      发布时间:2016-11-14 13:08:44      字数:7499

  
  
  一
  周弘又得带女儿出门求医了。针灸一度使婷婷有了一点听力。但停针不久,婷婷的听力就像温度计的水银柱遇到冷空气时又掉落了下来。
  童医师说:“这我就没办法了。婷婷的这种听力非常糟糕,要想恢复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努力也只能够使她听到一些。我只能给婷婷这一点便利了,其他的事可能要你们自己想办法。你们再找一找其他的康复办法吧。”
  周弘握着童老医师的手说:“童医师,女儿能有今天,全是你的功劳。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你。不管怎么说,要不是你的一根银针,我们的婷婷可能到现在都是一个耳聋而又不能识字说话的哑巴孩子。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家都非常感谢你。现在,我们该干些什么,也还是请你老人家指点。”
  童毅然给周弘出的点子是到北京去。北京现在已经有一流的聋童康复中心,也有一流的大医院。苏医师说他记得北京的志毅医院,与志毅堂齐名的那家医院。“听说那里的康复条件是国内最好的。你不妨到那里试试看。”童毅然老人对周弘说。
  后来,一家人果真看到了志毅堂与志毅医院在电视里做的广告。周弘决定,带女儿到北京,到首都去求医。
  
  婷婷和爸爸来到了全国闻名的志毅医院耳科进行治疗。广告里的医院一下子到了眼前。广告里的那个林教授也出现在眼前。林教授戴着眼镜,头发已经没有几根,但很有风度地向脑后梳去。一看就知道他是个非常有修养、学问非常渊博的老专家。志毅医院的耳科现在就主要是他坐堂。林教授对从电视外面来的人一律都非常客气。他知道他们都是来求医的。
  婷婷来的时候,他同样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没有靠仪器的帮助便基本测定婷婷的耳朵听力在50─60分贝之间。林教授认为,婷婷是可以治好的。婷婷康复应该是有一些希望的。他问坐在一旁的周弘说:“你们这之前有没有替孩子找什么医生?”
  周弘据实以告,说找了南京本地的一个老中医针灸过。
  林教授和蔼地摇摇头:“针灸对聋童来说,希望是不大的,除了增加儿童的无谓的痛苦,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这样,你到我们的康复中心来,我们几年之后一定能够还你一个康复正常的女儿。”
  周弘说:“我们婷婷的康复工作我们全家人都在做。”
  林教授不相信地笑了:“是吗?”
  周弘点点头,并让婷婷过来给爷爷表演一下讲故事和识字。
  林教授写了一些汉字让婷婷辨认。婷婷全部认了出来。婷婷接着又眉飞色舞地向教授述说了《大老虎来了》和《我骨折了》两个故事。
  林教授听完后,激动得把婷婷抱了起来。林教授问周弘:“孩子多大了?什么时候开始学说话?”周弘说:“孩子今年六岁,三岁半还不会讲话。”林教授连连说道:“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奇迹。”随后,他又对周弘说:“你们全家的康复工作做得很好。这样,你们以后每年都来一趟北京。费用就由我们医院出。婷婷的事,我们要写成书,要拍电视,要让全国都知道周婷婷。”“奇迹奇迹,这真是一个奇迹。”林教授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发布这一康复成果。在中国,有一个普通家庭在做着杰出的康复工作。”
  随后,林教授又对一个叫小萍的护士说:“小萍,你现在就去帮周婷婷测定一下她的耳聋情况,然后写一份详细报告给我。我们需要这一数据。”
  护士将婷婷领走了。林教授又与周弘详细地探讨了周婷婷的教学与培养的方法。林教授对周弘的那一套康复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对周弘说:“我们同时也要向聋童康复中心介绍你,虽然你的做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你的这套方法很值得推广。你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周弘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我只是想把女儿教好。”
  
  一家人都非常兴奋。周弘知道,只要林教授肯将女儿带到康复中心,婷婷就真的有指望了。
  第二天,一家人又到了志毅医院耳科,见到了林教授。
  然而,今天所遇到的林教授已与前一天的林教授大不相同了。林教授与昨天判若两人。林教授对周弘说:“我们查了周婷婷的听力,她现在是深度聋哑。想要康复是不可能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听力的孩子最后能够康复的。暂时可能能够说出话来,暂时也可能识得很多字。但最后,这种孩子是不能进正常的学校的,她只能进聋哑学校。一辈子都是一个聋哑人。她的听力实在太糟糕了。我们没有想到她的听力会是这么差。”
  “可是,她不是已经能够讲故事,也能够背出许多古诗吗?”
  林教授显得有点不耐烦。“我不是已经对你说过了吗?像你女儿这样的孩子要想说几句话是完全可以的,但要使她完全等同于常人,则是绝对不可能的。强化训练之后,谁还不能背几首古诗说几个故事呢?”
  周弘一下子懵了。他搞不明白,怎么林教授与昨天会判若两人。周弘又一下子跌入了失望的深谷。他最后又问了一句林教授:“林教授,我们的女儿是真的没有康复的希望了?”林教授什么也没有说,脸上冷若冰霜,木然地对周弘点了点头。
  这就是说,女儿又一次被权威宣判了“死刑”,第一次是被宣判为耳朵没治了,现在是女儿没有康复起来的希望,女儿也不能进入正常的学校接受教育。女儿只能永远是一个小哑巴,生活在那个聋哑人的圈子里。周弘的心又一次被推进了冰冷的深谷。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女儿在聋哑人的世界里的情景,那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情景,一种周弘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但这时的周弘显然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周弘。过去,周弘只是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女儿的耳朵会被一个混帐的庸医用庆大霉素给破坏了;过去,周弘只是不愿接受女儿已经成为一个聋童的事实。现在,时间过去已经久远,女儿的耳朵聋了,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周弘已经学会了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周弘已经学会接受命运的挑战,他已经准备好了,他要与命运来一场搏斗。他这时早已经和命运作了一番较量了,他这时也早已经读到了像贝多芬这样的充满厄运打击的伟人的传记。他已经在心里把贝多芬那句名言不知诵读了多少遍:我要扼住命运的脖子。它企图使我屈服,这绝对做不到。生活是这么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是苦难让他将能读到的书全部读了下来。
  周弘下决心,自己把女儿的康复工作做起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自己已经努力到这个份上了,今后的路也一定会走下去。我可以不管什么专家或者学者的意见,无论是什么专家学者,如果要我放弃那是坚决做不到的。我没有什么可以放弃的。你专家能做到的,我周弘也能做到。
  周弘再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倔强。你林教授说我女儿不可能?那么我就要拿出一个可能给你看,如果有可能,将来,我还要使一个个像我女儿这样的聋童恢复,还这个世界一个奇迹。你是一个专家,我也要成为一个专家。
  这时候的周弘再也不像过去听到对女儿耳聋的判决那么绝望了。这时候的周弘已经明明看到了女儿有可能恢复的希望。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林教授要这样一反常态,更不知道林教授为什么这样一口咬定婷婷没有康复的可能。仅仅一天的时间,林教授为什么就变了,这好象不太可能。是什么让林教授改变了主意的呢?
  
  周弘很有情绪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认为北京不应该这么对他。他和他的女儿婷婷是多么可怜,如果每个人都像林教授这么对他,那么真的会让周弘一家绝望的。周弘搞不懂,为什么林教授一天之间就突然改变了态度。
  奶奶哀求林教授出具一纸证明,就说婷婷是能够进普小读书的。她不能就这样看着孙女成为一个哑巴。“她要接受正常的教育,她应该享有这份权利。”奶奶对林教授说。
  林教授什么也不对奶奶说。现在,林教授面对的是一个从河北农村来的妇女。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儿子的耳朵也聋了。她来求林教授帮忙。她是看了电视后特地赶过来的。她希望儿子能够在林教授的帮助下早日康复。可林教授没有好心情了,林教授对这个河北的农村妇女说:“我已经对你说过了,你的儿子的听力已到了120分贝,就连汽车相撞的声音他也听不到了,你要我怎么办?他连康复的可能都没有,我劝你以后就不要再往这儿跑了。”林教授的情绪很坏。他被周弘和周弘的老母朱芝华搞得非常气恼。他现在对任何人都无法展开笑脸。他应该对这个农村妇女客气一些,因为他是一个教授。你既然是一个教授,你就应该有一个教授的样子与风度。但这时,他无法想起自己是个教授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记得自己是谁的。
  周弘神情惨淡。到北京来求医是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他没有想到的。现在女儿的情况还很严重。女儿能够识两千多字了,女儿也能背很多古诗讲许多故事了。可是婷婷的话有时还很不流畅。林教授第一天说婷婷能够讲得这样好,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会帮她继续康复。可第二天林教授就说,你看,她在讲什么?谁能听得懂?结结巴巴、模模糊糊,什么乱七八糟的。周弘像针刺了一般吃惊地看着教授。谁也没有这样伤害过婷婷,伤害过周弘。可今天伤害他们的竟然是一个北京的教授,一个白衣天使。婷婷好象也知道了些什么,她躲到了墙角,恐惧地看着林教授。那种楚楚可怜之态又使周弘想起婷婷在幼儿园时婷婷瑟缩在墙角的情景。
  周弘知道,这都是因为那该死的舌根音g、k、h,婷婷怎么读也无法把它们读准。周弘有点灰心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教婷婷去学舌根音了。这之前,他只是不想泄女儿的气才为女儿高兴鼓掌的。周弘何尝不知,那一次,婷婷兴冲冲地回来说要背诵一首儿歌。可那儿歌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时连周弘也没听清楚。周弘真的没有听清。他只是为女儿鼓掌。他不想让女儿伤心。他相信女儿总有一天会说得很好的。
  见到那个被人称为中国第一聋哑神童的杨晓乾后,周弘有点伤感。杨晓乾同样是全聋全哑,但表演朗诵时,口齿那么清楚。语调那么自然。但周弘到底是周弘,多年的痛苦经历使他顿时又产生了一股豪情:杨晓乾能够做到的,我们家的婷婷也一定能够做到。
  杨晓乾的母亲就是那个中国聋童康复中心的主任。在北京,当志毅医院又一次宣布了婷婷不可能康复后,当周弘情绪低落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时,他在一个布告栏里看到了中国聋童康复中心的广告。这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是周弘的幸运。周弘总是能够抓住这一次次的偶然。只是他没有想到林教授的态度就与这个杨晓乾有着很大的联系。
  中心的负责人叫于静。这应该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周弘没有多想。周弘又向前走去。周弘想也没想这个广告会与他有什么关系。可是周弘没有走上几步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他又走回去,在那个广告前停下来。
  周弘想起来了。来北京之前,他的老朋友,前线话剧团的宋强曾说过他有个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同学现在也搞起康复工作了。宋强是个剧作家,有时他自己也上台串一些角色。他还想过要编一部反映婷婷成长的戏,题目都想好了,叫《无言的召唤》。呼吁全社会把有声世界的温暖送到这些孩子们的心灵上。可当时剧团没有这方面的创作设想,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宋强为此与剧团的领导发生了争执,差点儿丢了自己的“饭碗”。最后,宋强只能遗憾地要周弘到北京去找他的同学于静想办法。“于静会帮你们的。于静会帮你们的。”宋强反反复复地说。
  这个于静会不会就是老宋的那个同学呢?
  周弘打了一个电话回南京。宋强的回答是:“没错,就是这个于静。她现在已经改行了。你就说是我让你们找她的。”
  周弘带着婷婷,和老母亲朱芝华一起来到了中国聋童康复中心。中国聋童康复中心地处北京近郊。中心设在一个叫做酒仙桥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乡卫生院。中国聋童康复中心就设在这个乡卫生院的大院内。这地方真难找,周弘一家人倒了好几次车才算找到了。周弘看着有点灰心,怎么会是这么一个地方?但接着周弘也就释然了。聋童的康复工作,在全国都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来了。一个国家级的康复中心竟然这样被冷落,看了着实有点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周弘很感伤。周弘想,看来,重要的还是我们家长自己,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康复工作灰心,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然后才能谈康复的事情。不然的话,谁又能够全身心地帮助我们这些人呢?这个世界,还有谁比聋童本人和聋童的家长更能够体味出那种生命的悲凉呢?
  周弘找到了于静。周弘告诉于静是宋强让他们来找于主任帮帮忙的。周弘一见到于静,就像找到了一个可以诉说委屈的人,说完第一句话眼睛就又红了。看见这位中国聋童康复中心的主任,周弘就像碰见了救星一样。这个于主任应该是一个好人,她应该对小婷婷热情些,因为她就是专门做聋童的康复工作的。
  于静热情地让周弘坐,然后又送上杯茶。于静说:“周先生,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女儿她是个好孩子。”
  这时的婷婷似乎又有点像过去那样有点怕见人了。她现在正一个人抱着一个粉红色的拉毛洋娃娃躲在墙角里专心地玩着。于静说婷婷是个好孩子时,周弘和奶奶一齐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玩着洋娃娃的婷婷。
  于静继续说:
  “我相信,婷婷应该是有希望的。实不相瞒,我也是一个聋童的家长。我的儿子杨晓乾也曾和婷婷一样全聋全哑。我不死心,我一定要为儿子康复。我也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求医之路,才终于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将儿子的聋哑治好了。现在,我的儿子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依据别人说话时的口形准确地判定出别人在说些什么。我也是因为这一成功才调进这个中心的。我虽然成功了,但谁也不知道我为儿子付出了多少。治好晓乾的病后,我也因此发现更多的家长和残疾儿童需要我们为他们做出一点什么。”于静说到这里,眼里沁出了几点泪花。许久,她才又说道:“今晚,你们有空可以到我们家做客,顺便看一看我们家杨晓乾的表演。我想,这对你们是有好处的,你们这时是需要寻找一点自信的。这比为孩子治疗还更重要。我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如果你倒下了,就什么都完了。关键是我们家长不能倒下,不能灰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治好。”
  于静又对婷婷招招手,示意婷婷过去。
  于静写了一些字让婷婷辨认。婷婷全部认出了。于静又在纸上写道:婷婷背几首古诗,讲几段故事给阿姨听听!
  婷婷点点头,开始背古诗,讲故事。
  于静始终在认真地听着。
  听完之后,于静说:“周弘同志,看来,婷婷进普通小学读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向南京有关方面出具证明,尽量让他们对婷婷的接受普通教育问题给予一些关注,开些方便之门。这应该是一件善举,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的。全社会都应该关心这些可怜的孩子。但是,听得出,婷婷的舌根音g、k、h和舌面音j、q、x始终无法分清。这使她的表达有点受到了影响。你们要让她做舌头操,多说些绕口令。今晚,你们到我家作客,我会送你们一些资料。你们家长也要加强锻炼才会找到感觉。”
  周弘说:“我也在认真地学普通话哩!”
  “这还不够。”于静说,“你要学演员的发声技巧。我是学戏剧的,这方面的技巧要好些,感觉也要比一般人好得多丰富得多。你只有达到了这种水准,了解了这方面的有关内容,你才能帮助孩子,否则你是没办法帮上孩子什么的。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取法乎上才成!”
  于静将杨晓乾的有关康复资料和自己在语言训练上的学习材料全部赠送给了周弘。周弘感激地说:“于老师,这让我怎么感谢你呢?”
  于静说:“周先生,快别这么说了,作为一个聋童的家长,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的心情。我们都是同路人。我相信,婷婷在你这样的父亲的教育下会走出困境的。”
  周弘看到了杨晓乾。到了于静家,周弘才知道一个更让他吃惊的事:杨晓乾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诗歌朗诵比赛竟然获得了一等奖。一个聋童做到这一点是很让人吃惊的。很多刊杂志都对杨晓的情况作了报道。杨晓乾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聋哑神童。这让周弘热血沸腾。他似乎又看见了希望,看见了婷婷全面康复的希望。杨晓乾能做到的,相信婷婷也一定能做到。纵使婷婷不能像杨晓乾那样成功,但也至少可以让婷婷好起来,而绝不像林教授所说的那样绝无半点希望与可能。
  
  回到南京之后,在翻阅于静赠送的资料时,周弘竟然看到了林教授的文章。那篇文章详细分析了杨晓乾的成功因素: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住在北京;母亲是搞戏剧的,有语言上的特殊教育手段;志毅医院将其列为重点康复对象……林教授认为,杨晓乾的成功只是一个特殊现象,一个普通聋童要达到杨晓乾的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要想在康复工作中达到杨晓乾的这种境界也是很困难的。杨晓乾是新中国在聋童康复工作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子。
  周弘合上资料,他明白了,也许,林教授只是不想打破杨晓乾的神话。毕竟,杨晓乾的成功是很不容易的;而如果婷婷的康复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志毅医院的声誉可能就会遇到一点麻烦。林教授这样做是有他的理由的。当然,林教授没有想到的是周弘已经找过了杨晓乾的妈妈。在与于静接触过以后,周弘更加相信一点:我周弘应该是能将婷婷完全康复的,这应该是一件可能的事。
  那个夏天,周弘只做一件事,就是让女儿对着正音卡片,反反复复地练习,自己则从于静赠送的资料中反反复复地寻找舌根音与舌面音的的发声技巧。周弘现在反而不着急了,事情总得一步步来。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现在对周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周弘知道女儿在舌根音的一些字母发音上是很困难的。一个“哥”字,婷婷已经学了两年多了,但到现在,仍然没能学好。周弘的牛脾气上来了,他不相信女儿就学不好这舌根音。他坚信一点,就是不断地学下去,婷婷总有一天是会发出很动听的舌根音的。她既然已经能够由过去的不会说话到现在能够说出一些话,那么,女儿就一定能把话说好。关键在于坚持。这么多年过来了,今后,周弘还会这样继续下去。没有什么能拦得住周弘的。
  年近不惑的周弘,这时候终于领悟到了一个真理:这世上是没有什么天生就能的东西,这就像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天才。鲁迅说得好: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
  鲁迅说得对。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就完全能像天才一样取得成功。
  当然,后来,周弘从多方面了解到了林教授的苦心:
  在见到周弘的第二天,就有人提醒林教授,杨晓乾的神话不能让周婷婷打破。周婷婷的条件比杨晓乾差远了,如果周婷婷成功了,杨晓乾的光环就会消失了。更重要的还不在这里。重要的是:杨晓乾是志毅医院迄今为止付出最多也最成功的杰作,而周婷婷一天也没有在这里做过康复手术。还有,周婷婷是深度耳聋,而杨晓乾的听力却有50分贝左右,属中度耳聋。志毅医院是与协和医院齐名的著名医院,总不能就这么输给一个不起眼的名叫周弘的南京市民。志毅医院是中央某首长蹲点指导的医院。杨晓乾的爷爷就是这个中央首长的朋友。因此,杨晓乾的特殊地位是不能打破的。
  周弘摇摇头,苦笑了笑。他没想到康复问题上也有这些狗屁不通的曲曲弯弯。
  好在于静似乎并不知道这些,她仍然经常来电来信询问周婷婷的情况,并不断地给予周弘以指导。当然,周弘知道,于静总有一天会知道这一些情况的。可能,在于静看来,她也不会希望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被一个叫周弘和他的那个叫周婷婷的女儿超越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