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堕落的下场 ——唐玄宗传>第十二章:悲喜人生

第十二章:悲喜人生

作品名称:堕落的下场 ——唐玄宗传      作者:许雨浓      发布时间:2016-10-28 12:37:34      字数:5124

  在介绍王晙和郭知运共同攻打康待宾之前,我们先看看王晙的简历。王晙生于653年,卒于732年,祖籍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后来迁到洛阳。儒学出身,最初授清苑县(治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县尉,后来担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他的人生机遇是在担任桂州都督时,因兴修水利、开荒屯田,深得百姓爱戴。然后提拔到中央担任鸿胪少卿,随后担任朔方军大总管、安北大都护等职。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是:714年十月,王晙率七百名勇士袭击入侵的十万吐军,得到部将薛讷的配合,取得武街大捷的重大胜利。过去的功劳不能代表今天的成就,今天王晙再次书写了自己闪光的人生:
  秋,七月,己酉,王晙大破康待宾,生擒之,杀叛胡万五千人。辛酉,集四夷酋长,腰斩康待宾于西市。先是,叛胡潜与党项通谋,攻银城、连谷,据其仓庾,张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大破之。追至骆驼堰,党项乃更与胡战,胡众溃,西走入铁建山。说安集党项,使复其居业。讨击使阿史那献以党项翻覆,请并诛之,说曰:“王者之师,当伐叛柔服,岂可杀已降邪!”因奏置麟州,以镇抚党项馀众(《资治通鉴》开元九年七月)。
  721年七月初四,六十八岁的王晙把康待宾的叛军打得屁滚屁尿流,尸横遍野,活捉了康待宾,杀了一万五千人。七月十六日,玄宗为了教育东、南、西、北四方外族,召集各部酋长开会,让这些人在长安西市观看腰斩康待宾的过程。
  接着史料介绍这场战争之前,张说所打的另外一场战争:在俘虏康待宾之前,康待宾的叛军暗中与党项族合谋,准备攻打唐朝的银城县(治所在今陕西省神木县东山旧城)和连谷县(治所在今陕西省神木县北黄羊城),目的是占有二县粮仓。就在这时,唐将张说率领一万名步骑兵从合河关(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城西北35公里岚漪河与黄河汇合处)向西北进军,出其不意地向叛军发起进攻,结果叛军惨败,张说乘胜追到了骆驼堰。接着党项人又与胡族叛军交战,致使叛军溃不成军,向西逃入铁建山。张说安抚党项人,让他们像往常一样。唐将阿史那献(时任讨击使)认为党项人反复无常,请求将他们一起杀掉。张说反对说:“圣王的仁义之师,应该是讨伐叛逆、安抚归顺,怎么能杀掉已经归降的人呢!”张说说完,为了完成心愿,上奏玄宗,建议设置鳞州安抚党项族。
  读者可能注意到,明明是王晙和郭知运负责这场战争,史料为何没有浓墨书写其过程?原来王晙和郭知运有矛盾:
  康待宾之反也,诏郭知运与王晙相知讨之;晙上言,朔方兵自有馀力,请敕知运还本军。未报,知运已至,由是与晙不协。晙所招降者,知运复纵兵击之;虏以晙为卖己,由是复叛。上以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贬晙为梓州刺史。
  丁未,梁文献公姚崇薨,遗令:“佛以清净慈悲为本,而愚者写经造像,冀以求福。昔周、齐分据天下,周则毁经像而修甲兵,齐则崇塔庙而驰刑政,一朝合战,齐灭周兴。近者诸武、诸韦,造寺度人,不可胜纪,无救族诛。汝曹勿效儿女子终身不寤,追荐冥福。道士见僧获利,效其所为,尤不可延之于家。当永为后法!”
  癸亥,以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资治通鉴》开元九年九月)
  原来,康待宾发动叛乱时,玄宗命令郭知运和王晙联合征讨。王晙上报说自己所率领的朔方军足够平定这场叛乱,请求玄宗命令郭知运撤回陇右。谁知王晙还没有等到回音,郭知运已率部到达前线,因此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为此,郭知运对那些已经被王晙招降的叛军采取袭击。这些胡族叛军误以为王晙言而无信,因此纷纷重新叛唐。可是玄宗不问青红皂白,反而认为是王晙没有平定叛乱,九月初二,玄宗贬王晙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刺史。
  九月初三,梁文献公姚崇去世,在遗嘱中说:“佛教以清静和慈悲为怀,愚昧的人却希望通过抄写经文、雕刻佛像来求得来世之福。过去北齐与北周两国对峙,北周销毁佛经、佛像而治军,北齐却因信佛而遗弃政令,大量建造佛寺,等到两国交战,结果北齐灭亡,北周兴盛;近代武周和韦皇后及其家族所建佛寺数不清,却并没有挽救其覆灭的命运。等我死后,你们不要像凡夫俗女那样愚昧无知地为我诵经超度!道士们见僧尼因此而获利,也效法僧尼,更不能将他们请进家门。这条家训,子孙后代必须永远遵循。
  九月十九日,玄宗任命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从以上的史料来看,玄宗再次错误信人,我不知道王晙是否到了梓州,但我知道王晙必然复职主宰历史潮流。王晙贬官刚刚一个月,郭知运好似得到报应死得不明不白。十二月,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661—721)逝世:
  安州别驾刘子玄卒。子玄即知几也,避上嫌名,以字行。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璟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资治通鉴》开元九年十二月)。
  安州(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陆市)别驾刘子玄去世。刘子玄就是刘知几,为避玄宗李隆“基”与“几”的谐音,他以“子玄”小名自我代称。
  六十岁的刘知几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刘氏家乘》、《刘氏谱考》、《史通》、《睿宗实录》、《刘子玄集》;与他人合著的有《三教珠英》、《姓族系录》、《唐书》、《高宗实录》、《中宗实录》、《则天皇后实录》、《文馆词林》等。
  刘知几走了,他还留下一段趣闻,原因是著作郎吴兢在撰修《则天实录》时,其中记载了307年九月宋璟要张说证实魏元忠没有谋反,而是张昌宗想杀魏元忠,以高官利诱张说,张说准备帮张昌宗的内幕。张说在修史时见到了这段记载,知道是吴兢所写,嘴里却故意说:“刘五(刘知几)在修史时对我一点也不帮忙!”吴兢马上站起来解释说:“这一段历史是我写的,所有的草稿都还在,我不能让您错怪了已经死去的刘子玄。”在座的同僚见吴兢竟敢冒犯张说都大惊失色。后来张说私下请求吴兢将这段记载略加修改,吴兢却始终不肯答应,并且说:“我要是曲从您的要求,《则天实录》就不再是秉笔直书的实史,将何以取信于后人!”
  也就是说,张说曾经一念之差,想帮武则天的情夫张昌宗诬陷正直的魏元忠,是宋璟等人劝张说不要当历史的罪人。最后张说说出了张昌宗拉他下水诬陷魏元忠的事实,武则天才没有杀魏元忠。作为一位老臣,作为一位名将,作为一个宰相,张说当然不想让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流传下去。到了开元十年(722)八月,玄宗因怒要杀贪官,却被李朝隐说服:
  秋,八月,癸卯,武强令裴景仙,坐赃五千匹,事觉,亡命。上怒,命集众斩之。大理卿李朝隐奏景仙赃皆乞取,罪不至死。又,其曾祖寂有建义大功,载初中以非罪破家,惟景仙独存,今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远。其辞略曰:“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制令杖杀。朝隐又奏曰:“生杀之柄,人主得专;轻重有条,臣下当守。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所以为国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又曰:“若寂勋都弃,仙罪特加,则叔向之贤,何足称者;若敖之鬼,不其馁而!”上乃许之。杖景仙一百,流岭南恶处(《资治通鉴》开元十年八月)。
  722年八月初四,武强县(今陕西省武强县)县令裴景仙坐地分赃了五千匹帛,事情被查出来后弃官逃走。玄宗一怒之下召集百官要将其斩首。然而,大理寺卿李朝隐上奏,认为裴景仙所得的赃物是勒索,按照法律定罪不至于处死;加上裴景仙的曾祖裴寂是唐高祖开国时与李渊共同举兵反隋的功臣,载初年(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本来是睿宗李旦的年号,武则天于690年九月初九篡位)中期,裴景仙无罪而被武则天搞得家破人亡,至今只剩裴景仙一人。现在为了使裴氏延续香火,也应宽恕他的罪行,将其流放到荒远之地。李朝隐的奏折内容很烦琐,其核心大意说:“作为君王应该对贤者子孙优待十世,理由是他们的功劳实在应当记下;由于诛杀使得一门断绝了祭祀,其情理也十分可悲。”尽管李朝隐说得口干舌燥,玄宗还是下令用杖刑将其打死。李朝隐觉得不能打死,又向玄宗上奏说:“生杀大权操纵在君主的手中,但用刑的轻重自有法规,我应当遵守。现在如果因勒索赃物之罪就处以斩刑,那么以后如有贪赃枉法者需要判刑,又用什么刑呢?我多次劝陛下不要杀裴景仙,是顾及国家的法度,希望律令条文得到遵守,并不敢因人施法,曲法以求饶恕景仙一命……就说裴寂的功勋一概不论,裴景仙所犯之罪特加重刑,那么春秋的叔向因贤明没有受到弟弟的株连,也就不值得后世称道了;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若敖氏的后代楚国令尹子文,担心他的侄子越椒将来会使若敖氏灭宗,临死前,他聚集族人哭泣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意思是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后来,若敖氏终因越椒叛楚而被灭绝)的祖先也就会因断子绝孙而鬼魂陷于饥饿了。”玄宗这才同意他的请求,将裴景仙改为一百杖刑,然后流放到岭南。
  也就是说,李朝隐开始不会说话,拿睿中的载初年的故事营救裴景仙,而当时真正执政的人是武则天,这让玄宗误解成有怪罪他父皇李旦的意思,所以仍然要杀裴景仙,后来他以历史上贤臣而原谅其后人作为论据,加上风俗人情打动了玄宗的心,让裴景仙得以重生。这一幕人间的悲喜剧上演完之后,接着王皇后的恶梦开始:
  初,上之诛韦氏也,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色衰爱弛。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密与秘书监姜皎谋以后无子废之,皎泄其言。嗣滕王峤,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张嘉贞希旨构成其罪,云:“皎妄谈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钦州,弟吏部侍郎晦贬春州司马;亲党坐流、死者数人,皎卒于道(《资治通鉴》开元十年八月)
  十多年前,玄宗谋划铲除韦皇后的时候,王皇后参与了很多秘密的策划,等到玄宗即位几年以后,王皇后的姿色渐衰,玄宗对她的宠幸不如从前。此时武惠妃正受到玄宗的宠爱,内心里有了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王皇后对此心中不平,常常对玄宗出言不逊。如此一来,玄宗对王皇后也就更加不满,暗中与秘书监姜皎商议,想以王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姜皎将玄宗的这番话泄露出去。继任的滕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就将姜皎泄密一事上报玄宗。玄宗听了很生气,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连忙罗织姜皎的罪名,声称:“姜皎妄谈吉凶。”722年八月十三日,姜皎被处罚十六杖,然后流放到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姜皎的弟弟姜晦(时任吏部侍郎)也被贬为春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阳春市)司马。姜皎的亲信中有几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死刑,最后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去世。
  也就是说,玄宗对王皇后失去了宠爱,王皇后也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姜皎既得罪,王皇后愈忧畏不安,然待下有恩,故无随而谮之者,上犹豫不决者累岁。后兄太子少保守一,以后无子,使僧明悟为后祭南北斗,剖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事觉,己卯,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贬守一潭州别驾,中路赐死。户都尚书张嘉贞坐与守一交通,贬台州刺史(《资治通鉴》开元十二年七月)
  姜皎被流放以后,王皇后心中更加恐惧不安。然而她对下面的嫔妃多有恩惠,因此没有人趁机落井下石去诬陷她,玄宗在几年之间也一直对是否废掉皇后犹豫不决。由于王皇后没有生儿子,他的哥哥王守一(时任太子少保)就指使僧人明悟为皇后祭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并剖开霹雳木(被雷击毁的树木),在霹雳木上写下天地二字和玄宗的姓名,然后将两半合在一起,让皇后佩戴在身上,又向神祈祷说:“佩戴霹雳木就会生儿子,就像则天皇后一样。”此事被玄宗发现,724年七月二十二日,玄宗将王皇后废为庶人,迁到别室居住(也就是打入冷宫。同年十月中旬王皇后去世);又将王守一贬为潭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别驾。尽管如此,玄宗却在王守一赴任途中命其自杀。户部尚书张嘉贞因与王守一的关系不错,被贬为台州(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市)刺史。
  我们虽然为王皇后怜惜,但为玄宗贬张嘉贞而高兴。因为张嘉贞当了宰相之后没有干一件好事。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玄宗贬了张嘉贞,721年九月贬到梓州的王晙是否回京?史料在开元十一年(723)四月就介绍了王晙:
  夏,四月,甲子,以吏部尚书王晙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月,己丑,以王晙兼朔方军节度大使,巡河西、陇右、河东、河北诸军(《资治通鉴》开元十一年三到五月)。
  723年四月三十日,玄宗任命吏部尚书王晙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月二十五日,玄宗指派王晙兼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巡察河西、陇石、河东、河北各路驻军。
  也就是说,小人总是小人,君子总是君子,王晙在张嘉贞被贬的一年前就复出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生永远在悲喜交加中度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