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悟法传衣第一(6)

悟法传衣第一(6)

作品名称: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      作者:秋水霞衣      发布时间:2016-10-21 13:13:44      字数:3873

  印宗法师又问:“怎样才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说:“正当法师讲《涅槃经》的时候,明白了其中的义理并见了佛性,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比如《涅槃经》中高贵德王菩萨对佛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应当断善根佛性吗?’佛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此说不断,这就是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所以名为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以为它们是二,有智慧的人明白其性本来无二,无二之性,就是佛性。”
  印宗听完,心里非常高兴,合掌说道:“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讲述义理,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意做法事立惠能为六祖大师。惠能于是在菩提树下开演东山禅宗顿教法门。
  “惠能终于在东山得法,结束了辛苦劳累、命如悬丝的生活。今天能够与史君、官僚以及僧尼道俗共聚此会,莫非是因为多次遭受劫难,或者是因为过去生中供养诸佛,一同种下的善根,才能得闻以上顿教得法的因缘。教法是先圣传下来的,并不是惠能自己的觉智。愿意听闻先圣教法的人,就要先清净自己的心,听完了法就能各自除去心中的疑虑,和先世圣人没有什么差别了。”
  大师又告诉众人说:“善知识!菩提般若的智慧,世人本来自己就有,只因为心被妄念所迷惑,不能够自己觉悟,必须借助大善知识来开导见性。世人应当知道愚人和智人,本身具有的佛性并没有差别,只不过是因为迷悟深浅不同,所以才有愚有智。”
  “我今天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密法,使你们各自悟得自性智慧。请专心听,我为你们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中念着般若,却不知道自性般若,就像口中说着粮食但肚子不能饱。口说的总是空的,虽经历万劫却不会见性,终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意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这必须用心去悟,不在于用口念。如果只是用口念却不用心去悟,则如同是虚幻的东西一样捕捉不到。口念的同时用心去悟,则心口才能相通。人的本性就是佛,离了自己的本性根本没有别的佛存在。”
  “什么是‘摩诃’,摩诃就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没有边畔,也没有方圆和大小,也没有青黄赤白,也没有上下长短,也没有怨恨和喜爱。没有是与非,没有善与恶,没有头与尾。所有的人和物,尽是虚空。世人妙觉虚空本性,便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便是这样。”
  “善知识!不要一听到我说空,就立即执著空。修行第一要紧的事,就是不要执著空。若只是空心静坐,就是执著于什么攀缘都没有的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却能包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这些都在虚空之中。世人性空的时候,也是如此。”
  “善知识!自性能包含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诸人的自性中。如果见了一切人的善和恶,都能够做到不取不舍,也不染著,心处于虚空状态,就称之为大,所以也叫做‘摩诃’。善知识!迷人只是用口说说而已,智者却在关照自心。又有那么一种迷人,只是空心静坐,什么都不去想,自己觉得这就是大。这种人,不可与他们谈论摩诃般若法门,因为他们已经堕落在邪见里。”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含整个法界,应用时才知了了分明。用后便知一切圆融,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来去自由,心没有滞碍,这就是般若。”
  
  【原经文: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
  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虚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悟法传衣第一(6)浅解
  
  在这一段里六祖又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佛法不二之法。人们在听经的时候,一下子弄明白了其中的义理,自见本性,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见性”即是“成佛”,而没有另一条可以修成佛的路径和方法。
  即便是犯了任何过错的人,他的善根佛性也是不断的,经过修炼也可以“见性成佛”。因为善根有两种,一是常一是无常,而佛性是缘觉真空,不着任何物,也不可以用什么状态来形容,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所以人的佛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断的。世人又分为两种,一是善一是不善,佛性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所以无论善与恶,人的佛性都是不断的。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
  “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蕴”是指五蕴,也叫五阴,是指色受想行识;“界”是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包括了人与外界的所有内在与外在的联系,既然有联系,这些物质和思想对于人来说便是真实存在的,于是和人便有二有别。见性的人,于外界一切境上都不起心不动念,处于缘觉真空,即“无住生心”,则五蕴十八界皆是虚空,与自身圆融一体,无二无别。这种无二无别之性,就是佛性。
  
  印宗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于是惠能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为大众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佛性人人具足,只不过是心迷的程度有深有浅。用大善知识来开导,有的人当即见性,这就是智人;而有的人不能自悟,就是愚人。但他们的佛性却是没有差别的。
  有的人只是口说般若,却不用心去悟,终领略不到那种境界,就像嘴中说着粮食,却不能填饱肚子一样。每个人都具足自性般若,因此就要用心去领悟。
  见性的人处于真空状态,对于世间万法都不起心动念。但这种真空却不是空无一物,如果执著空相,也不是本心。世界虽然虚空,却能包含日月星宿,山河大地等一切。人在虚空状态下,也能见世间一切,只不过是自心与世间一切相都不染着,即不生一念,只要起念就是凡夫。
  
  自觉能够处于这种虚空状态是从十八岁以后。那时候刚刚不上学了,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学习压力,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明明就是这个世间,却突然会觉得自己处于另一个灵动的世界,所有的一切与自心都没有任何联系,自己也仿佛已经不存在。一切的景物都好像在镜中,庄严而肃穆。自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里用感动是因为我找不出任何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后来出现那种状态的时候越来越多,自己就想找到答案,后来就和艺术联系了起来,以为这就是人们说的艺术灵感。可是在那种状态下自己明明是没有任何思想,也没有写下任何文字。直到看到了佛经,我才明白自己所具有的正是这种自性真空状态。
  
  在这里收藏《期待》(人间四月天•我的艺术梦想)中的一段文字:
  【……
  头脑中总是充满了幻想,而对这个世界又总是具有一种特别的感应,自己经常神游在蓝天碧海、青山绿水之间,哪怕一丝风、水上的一道波纹都会令我心生感动。思想徜徉于另一个灵动的世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焕发着灵性的色彩。而艺术家不过是捕捉到了其中的一丝一毫,便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魅力,使人们历经千秋百代仍能沉醉其间。
  或许自己从儿时一直具有的那种对世界的特别感应就是艺术灵感吧,可是我没有办法抓住它,凭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不可能描绘出来,只是自己在心中感动着。
  四月悄悄染绿了人间。那山痕,水影,舞动的枝叶,奔走的河流……无一不以一种诱人的力量冲击着内心。我知道那是艺术的世界在召唤。于是,我不再停留在那个梦境,也不再如少年时只是傻傻的期待,而是努力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就是我要用自己的笔,把它们的神韵描绘出来,把我所感应到的世界用文字描绘出来。
  文字不同于一幅画,一首音乐,它有更高的内涵和灵性。如果灵魂的寂寞能换回来对这个世界的感应,那我甘愿承载千古的寂寞。用我的文字去冲击每个人的内心,带给他们最真实的感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