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悟法传衣第一(4)(5)

悟法传衣第一(4)(5)

作品名称: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世界      作者:秋水霞衣      发布时间:2016-10-12 14:56:00      字数:5864

  悟法传衣第一(4)
  
  第二天,五祖偷偷地来到碓坊,看见惠能腰上绑着石头正在舂米,便对他说:“求道的人,为了法而甘愿忍受身体的磨难,就是应当像这个样子的。”接着他又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回答说:“米早就熟了,只不过还欠一筛。”
  五祖听完,在碓上用手杖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立刻就明白了五祖的意思。
  三更天,慧能来到五祖的住室。五祖用袈裟遮盖住窗户,不让别人看见,为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真理。于是他对五祖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想到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没有想到自性本来就具足一切,没有想到自性本来就不会产生动摇,没有想到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听了惠能的话,知道他已经悟见本性,即称他为“丈夫,天人师,佛”。
  惠能三更接受五祖传法,别人谁也不知道。五祖传给他顿教心法和衣钵,对他说:“你作为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众生,使真法流布将来,千万不要使它断绝。你听我说一首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停顿了一下,五祖又接着说:“当初达摩祖师初来中国传教,人们对于佛法都不相信,因此传此衣钵为信物,代代相传,承佛慧命。传法却是要以心传心,受传者要自悟自解。自古以来历代祖师之间就是传此衣钵为信体,而作为师父却是给弟子传授本心。但衣钵终究是争夺的祸端,所以到你这儿为止,就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要是再传此衣钵,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你必须赶快离开这里,恐怕有人要伤害你!”
  惠能问:“我应该向哪里去呢?”
  五祖回答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接受了衣钵。说:“惠能本是岭南中人,来到此地虽然时间不短,却不认识这里的山路,怎样才能走出江口呢?”
  五祖说:“你不必担心,我亲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把惠能送到九江,驿边正好有一只船,五祖叫惠能上船,自己却把橹来摇。
  惠能说:“请师父坐下,弟子应该摇橹。”
  五祖说:“应该是我渡你。”
  慧能说:“迷时要靠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虽然只是这一个名词,但它的用处却是不一样。惠能生长在边方,说话的语音也不正确,承蒙师父传授心法,我已经得悟,所以该自性自度。”
  五祖说:“极是极是!以后的佛法,就要靠你来弘扬,将来大行于世。你离开三年以后,我才会去世。你现在好好的去吧,只一心向南走,你不要急着出来讲说佛法,因为弘扬佛法的机缘是很难兴起的。”
  
  【原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即问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心法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悟法传衣第一(4)浅解
  
  五祖到碓房去看惠能,问他:“米熟了没有?”五祖在这里所说的米不是指做饭用的米,而是问惠能见性了没有,觉悟了没有。惠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当然明白五祖话里的意思,于是回答说:“米早就熟了,只是还欠一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早就见性了,只不过还差师父为我做印证。五祖听了这回答,知道他已经觉悟,便用手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立刻明白师父的意思是要三更天为他授法。
  当五祖为他讲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才理解了世间一切万法都不离自性的真理。人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人的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人的自性本来具足一切,人的自性本来就没有动摇,人的自性能生万法。
  对于人的本性来说,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像,所以人就不应该为任何世间相而产生喜欢或怨恨等念头,只要生出了别的念头,就是众生,就难免仍要经受生死轮回,因缘和合。只要是见性了那么任何贪念都不会产生了,而且真性是不灭的,这就是“不生不灭”。人的自性本来就具足了一切法性,对于世间万种假象都可见到它的真貌,不会被假象所迷惑,所以说“自性能生万法”。
  比如我们这儿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外地人来宣传他们的某种产品,在广播里说只要是去听他们讲课,就免费赠送大家礼品。于是一些上了年岁的人就从家里搬了凳子去听课,欢欢喜喜地领回一些赠品,第二天又去听,又领回赠品,第三天第四天照样,可是到了最后那一天,除了实在拿不出钱买不起的,别人都花几百元买回了他们的产品,可是回到家里后却根本不能用,再找那些人却早已是无影无踪。
  于是他们就骂那些人是“骗子”。可是当第二次不同的人来到后他们又以为这次肯定是真的了,却依然会上当。他们依然骂遇到了骗子,更厉害的还骂这个社会完了,却不知道觉悟是要靠自己,自身之外根本没有什么救世主。
  如果上当的这些人能够守住自己的本性的话,就能看清这件事的本质,就不会被那些小利迷乱了心智,正是他们的贪念才使自己上了当啊!
  
  五祖又给他说了一首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意思是说众生皆为有情,正因为有情才会为自己种下因果循环的种子;而一切妄念都没有的人,却能得到最终的解脱。
  五祖三更天授完衣法,恐怕有人会陷害惠能,便给他指明去处,并亲自将他送到了江边。惠能跟师父关于谁渡谁的一段对话,也是暗含着禅机。“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意思是说在一个人没有开悟的时候,就要靠师父指点迷津,找到正确的修学方法;而悟了以后,却是要自性自度。师父只是传授的见性自度的方法,却不能帮你摆脱生死轮回,不能够使你见性成佛。要想见性,只能是靠自己的修行和觉悟。“众生自度,佛不能度”,即是这个道理。
  
  
  悟法传衣第一(5)
  
  惠能辞别五祖后,便开始往南走。走了两个多月,到了大庚岭。
  五祖回到东禅寺后,好多天都没有上堂说法。众人内心疑惑,于是有人问他说:“师父是不是身体有病不舒服?”五祖说:“病倒是没有,只是衣法已经到南方去了。”众人问:“什么人传授去的?”五祖说:“能得的人得之。”众人这才知道惠能得了衣法已经走了。于是数百人便去追惠能,想要夺回衣钵。
  其中有一个出家人姓陈名惠明,在家的时候曾经当过四品将军。他的性情粗暴,积极地参加追寻,走在众人的前面。
  惠明即将追上惠能,惠能将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祖祖相传的表信之物,岂可是暴力可以争夺的?”
  惠能躲藏进草丛中。惠明赶到之后,看到石头上的衣钵,但他怎么也提不起来,于是他就大声说:“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的,不是为了夺取袈裟。”
  惠能于是从草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
  惠明给他施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的,那么你先静下心来,不要生出任何一个念头,听我给你说。”
  沉默了许久,惠能告诉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这个时候,才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啊!”
  惠明于是大悟。他又接着问惠能:“代代祖师传下来的佛法除了密语密意外,还有更隐秘的意义吗?”
  惠能说:“能够给你说的,就不是密意了。你只要用你的自心返照,密意就在你面前。”
  惠明说:“惠明虽然身在黄梅这么久,却从来没有醒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今承蒙行者指示,如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今行者你就是我惠明的师父了!”
  惠能说:“你要是这么说,我和你同是黄梅五祖的弟子,自己好好护持吧!”
  惠明又问:“惠明今后该向什么地方去呢?”
  惠能说:“逢袁则止,愚蒙则居。”
  惠明于是施礼告辞。他回到岭下,对那些追赶来的同伴说:“这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哪里有惠能的踪迹,我们还是沿着别的道路去追吧!”大众听了以后,都信以为然。
  惠能后来行到曹溪,却又被恶人追逐,于是,就在四会县这个地方,隐藏在猎人的队伍中避难。就这样经过了十五年。他常常为猎人们随机说法。
  猎人们常让惠能看守着围捕禽兽的网,惠能每当看到有禽兽落网,总是将它们偷偷放掉。每到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将蔬菜寄煮在肉锅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则回答说:“我只吃肉边的菜。”
  
  有一天,惠能心想: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弘法了,不能总是这么躲躲藏藏的。于是就辞别猎人们,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正好遇到了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
  当时正好有风吹动旗幡,一位僧人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位僧人说:“这是幡动。”。于是两个人争论不已。
  惠能走到近前,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众人听了都非常惊诧。
  印宗法师将惠能引到上席,向他求教佛法深奥的义理。印宗见惠能言辞简单,义理恰当,不像是引用的文字。就对他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的人。久闻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南来,莫非就是行者你吗?”
  惠能说:“不敢!”
  印宗于是带领众弟子给惠能施礼,宣布完惠能的身份,便请他拿出祖祖相传的衣钵来让众人开开眼界。
  印宗又问惠能:“黄梅五祖付嘱衣法时,是如何传授你的?”
  惠能说:“什么指授都没有,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说:“为什么不论禅定解脱呢?”
  惠能给他解释说:“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原经文: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情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于能。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宗于是执弟子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印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悟法传衣第一(5)浅解
  
  惠能得了衣法南去,庙里众人知道后聚集了几百人去追赶,想要夺回衣钵。在这些凡夫看来,只有得着了衣钵才算是真正得到了佛法,却不知道佛法只不过是人人具足的一道心念。
  惠明最先追到了惠能,他却提不起被扔在石头上袈裟,于是大喊行者出来。我觉得这一段叙述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所以有必要详细解释一下。
  佛法是世界上唯一的无神论宗教,自心以外根本没有什么仙或神的存在,而这段叙述让人觉得好似有一种外力将袈裟固定在石头上,凭人的力气提不起来。这样想的话就是错误的。惠明提不动袈裟,是因为在这种境况下突然激起了他心中的善念,也就是良心的发现,于是他不忍心抢过袈裟就跑,所以这里说他提不起来。
  就像我们平时经常听某人说:“这东西我是拿不起来,如果你想要你自己去拿!”意思就是违背天理或良心的一些钱或物,就不应该是自己所得。所谓的拿不起,不是力量不及,而是心念所至。
  惠能见他一心向法,这才肯出来传授他。惠能让惠明抛开一切杂念,沉默了许久,才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这个时候,才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人间事情有善有恶,抛开这两种有为,自性清净自然就是佛性。惠明在他的言下立即证得了自性圆满,于是得了法。
  惠明又问除了祖祖相传的密意,是否还有更隐秘的意义。惠能说:“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见性的人,依清净心返照世间,所谓的密意自然呈现眼前,这种美妙是用任何言辞都表达不了的。
  惠能给惠明指明了去处后,惠明才告辞离去。他后来果然在那些地方定居,弘扬佛法。
  在猎人队里隐藏了十五年之后,惠能来到广州的法性寺。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外面有风吹动悬幡,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两人为此争论。惠能走过去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二位的心在动!
  人在见性的时候,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像,都不应该住心的,无动无不动。而两位僧人一个感觉到了风在动,另一个感觉到了幡在动,这就说明他们此时并不是“无住生心”,所以惠能才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他们的心在动。
  “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意思是说,佛法只是指的见性,而不是追求禅定、解脱。见性本身就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就是见性。这是三而一,一而三,并不是除了见性以外,还另有一个可以修证的禅定、解脱。如果有的话,那只能算是“二法”,不是佛法,因为“佛法是不二之法”。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