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人、文慧禅师、蜀商
作品名称:耳食录译著 作者:立仁 发布时间:2016-10-07 19:06:50 字数:4108
25.余老人
有个姓余的老人,未知其名,东乡西塘人,善于推测未来的事。
当初,听说某帅有意招纳有特殊才能的人,便前往投奔。途中,在旅店中遇见一个人,非常谈得来,因是同道之人,都想看看对方的本事。便让店主用碗扣住一件物品放在灯下,各自来猜是什么东西。余某说:“是铁器。”那人说:“铁倒是铁了。究竟是哪种铁器?”余某猜不出。那人说:“肯定是半截钉子”翻开碗一看果然没错。余某非常佩服,坚持问他准备去什么地方。那人说:“刚去过某帅府,希望用我的技能谋个出路。没成想那里胜过我的人多得很,想想不可能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干脆回家算了。”余某听说是这样,也沮丧地回去了。
几年之后,那人来余某家拜访。余某故意让守门人辞谢,说是主人不在家,打算再试试那人的能耐。只听那人在大门外大声笑着说:“正在枣树下看书呢,骗我干啥!”守门人惊奇不已立即回报。二人相见大笑,那人逗留了几天后才离去。
余某晚年的推测术更为精进,平常却很少出门,不肯在人前炫耀。偶尔显露几次,都很神验。村里有人盖房子,问他应当是哪天完工,余老人推测为某日某时,并嘱咐他千万不可误期。到期果然全部完工,而大雨接踵而至,绵绵不断下了十来天。有一天傍晚,余老人散步路过某氏的菜园,见瓜棚上结满了瓜,就向某氏要两个。某氏答应了他。余老人说那就请你现在就给我,我好拿回去,某氏说:“您是老人了,哪能拿得动这么重的东西呢?明天我叫人给您送去。”余老人说:“要是这样,这些话算白说了。”某氏笑道:“您怎可怀疑我食言呢?”余老人也笑了笑就回家了。当天夜里,某氏的瓜被小偷全部偷光,这才明白余老人坚持要自己拿走的原因,是他预先知道结果。
余老人以后的情况就无从得知了。
【原文】
余老人者,逸其名,东乡之西塘里人,善推测之术。
初,闻某帅好招纳异人,往投之。逆旅遇一人,谈甚合,盖同道者,遂请试其术。命主人以碗覆一物于灯下,各卜之。余曰:“铁物也。”其人曰:“铁是矣。究是何铁物?”余不能知。其人曰:“必断钉也。”启之果然。余惊服,固叩其所往。其人曰:“适至某帅府,欲售吾术。彼处胜我者甚多,念无所用,故归耳。”余闻之,亦废然而返。
越数年,其人来访。余辞以他出,以观其能。其人笑曰:“正在枣树下观书,何诳也”阍者惊报。相见大笑,盘桓而去。
余晚年术益进,家居闭户,不肯衒于人。间露数事,皆神验。有村人修屋,问当以何日毕工。余期以某日某时,且属勿后。及期工毕,大雨踵至,淋漓旬日。又尝薄暮游某氏园,见瓜棚上瓜甚夥,向某氏求二枚。某氏许之。余请自携去,某氏曰:“公老人,焉能挟此重物?明日当遣人送至。”余曰:“若是,则空言矣。”某氏笑曰:“公岂疑我食言耶?”余亦笑而归。是夜,某氏瓜为偷儿盗尽,始悟余请自携之故,盖预知之也。
余后不知所终。
26.文慧禅师
本族先祖四桥公,在云南嵩明县做官时,与僧人文慧是好朋友。僧人去世后,四桥公也卸任回家闲居。几年后染上疾病,百治不愈。忽然有一天,文慧僧来家为他看病,两人相见如同往昔一样欢乐。文慧僧从袖中取出一副药方,竟药到病除。僧人离去后,四桥公才意识到他早已不在世。族人都感到惊讶认为僧人成神了,特意为其修建寺庙加以供奉,称呼为“文慧禅师”。凡遇水旱之灾,入庙祈祷很有灵验。也能在人们扶乩(译者注:扶乩,参见《英巨山神》译文中的注释)时降临乩坛,显示药方,治病救人,没有不立马见效的;如果属于不治之症,乩则不作回答。
有个族人侍强好斗,手腕被刀刃所伤,通过扶乩祈求药方,乩说:“不治”。族人某忧伤哭泣,反复祈求之下,乩说:“走出寺门,随手摘一根草叶贴在伤口上。”某按照乩书所说去做,疼痛立止,经过三天,创口已愈合了。只有贴草叶的地方结成了痂,跟肉连在一起。某很讨厌这道痂留在手腕上碍眼,就用指甲撕掉,顿时鲜血涌出,狂流不止,不一会儿就晕绝过去。这才明白乩言“不治”的意思,最终就是“没治”。
那一年,土匪杨益茂挨村抢劫掠夺村民。族人门商量避乱的事,请乩问逃难的方向。乩说:“还走何方”,问了三次,回答都一样。大家都理解为“我们该当被灭族,没地方逃命了”,大家面面相对嚎啕大哭。不久,匪徒大批杀来,村子全都化成废墟。匪祸平定后,全族有一半人存活下来了。原来由此往西南有个村叫“何坊”,是土匪唯一没有骚扰的地方,凡是前往这里避难的人都得以幸免,这才理解乩语“还走何方”是“退走何坊”的隐语,因不能理解而罹难的人,是自己的命数哇。
现在文慧禅师临乩已经不再流传,从前入庙祈祷的鼎盛香火也因不很灵验而逐渐衰微。
【原文】
先族祖四桥公,官嵩明时,与僧文慧相善。僧没后,公解任家居。数年染疾,百治不效。忽僧来诊视,相见如平生欢,袖出医方,一药而瘳。僧既去,公始悟其死也。族人相讶以为神,为建寺栖之,称为文慧禅师。遇水旱之灾,祈祷甚应。能降乩示药方,治人疾病,无不立愈,其不治者,乩不答。
有族人好斗,刃饬其腕,乞方于乩,乩曰“不治”。某忧泣,固请不已。乩曰:“出寺门,随手摘一草傅之。”如其言,痛立止,经三日,创已合矣。惟傅草处凝血为痂,附于肉。某厌其赘,以手爪去之,血涌出不止,须臾昏绝。知乩言“不治”者,终不治也。
土寇杨益茂剽剠村落。族众谋避兵,请乩问所向。乩曰:“还走何方。”三问,答如初。佥谓“我族当赤,无所逃命矣”,相与号哭。无何,寇大至,村里为墟。寇氛既靖,存者尚半。盖族之西南有村曰“何坊”,寇所未经,凡避此方者皆免,始悟乩之隐告也,其不得免者数也。
今其乩失传,灵亦少替。
耳食录卷三
27.蜀商
四川商人某甲,在汉口开店做生意。生性诚朴,不善于经营取巧,常被生意上的同伙们欺骗蒙蔽,商人心里很清楚,也不去计较。
有一天,他独自站在店门前,看见有一个美人大大方方地进入店里,径直上楼去了。商人怀疑是娼女,是某个生意搭档召来的,打算叫住问问她。美人从楼上向他说:“你不用疑心,我是狐仙,想在这个楼里租房,只不过为此事前来而已。如能有幸得到你每天赏我一碗白饭,定当有所回报。”商人答应了她的请求,对方不再说话。商人立即盛了一碗饭送过去,空屋连个人影也看不见,相信她果然是狐仙,将饭摆好就下楼去了。天黑去取碗,则看到有很多东西在碗中。仔细一看,都是银子,商人很惊喜。第二天再送饭,又像前一天一样得到满碗的银子。天天如此,日以为常。
生意伙伴们问明白了这件事,就争先去收碗,希望得到银子,到屋里一看碗中饭依然如故。就笑是商人骗了自己,将饭倒掉拿着空碗下楼。等商人再去,倒在地上的都是银子。同伙生气地说:“银子出自我们这座楼,是我们的公共财产,应当均分。”商人还没来得及回答,而楼上却有人说话了:“我给他银子,是奖赏他的纯朴。你们这帮家伙的行为与盗贼差不多,经常隐瞒财物来欺骗他,不罚你们已经是万幸了,还指望得到奖赏吗?胆敢分他银子的人,尝尝我的石头!”话音刚落,就有石块被掷在地上,地面都被砸裂了。众伙感到惭愧害怕,这才不敢多话。
后来,众伙商量准备杀死商人分掉他的银子,预先在酒中下毒,邀商人来喝,商人并不知底细。那帮人忽听楼上有人呵斥道:“跪下!”众伙不自觉地都跪下了。楼上又呵斥道:“拜!”众伙都向商人磕头猛拜。商人并没有听到楼上人说的话,见大家一个劲地向他跪拜,感到很诧异,急忙扶他们起来,但众人的膝盖全都伸不直了。楼上人继续呵斥:“各自老老实实地交待自己的罪行!”众伙都哭着向商人说:“偶然萌生罪恶的念头,我们设酒名义上是祝你好财运,实际上是想谋你的财,设下的是毒酒等你来喝。”又听楼上呵斥道:“既然有毒酒,何不自己喝掉?”于是有几个人站起来去拿酒壶,要分给大家喝,商人急忙夺过来倒在地上,顿时火光爆燃。楼上人大笑道:“您果然有长者之风,暂且为您留下这几条命不死,让他们长跪三天来谢罪。但毕竟这帮人是不能相处的,您应当赶紧离开,我此时也该走了。”
只见美人顺楼梯走下,带着美丽的笑容看了看商人,缓缓出门而去。商人追出去表示谢意,却不见人了。众伙果然跪了三天后才能站起来。
狐仙来楼里居住整三年,商人得到的银子无以记数,于是返回成都做起了富人,并在家乡建起了狐仙祠。
非非子说:痛快呀狐仙,侠义呀狐仙,神仙哪孤仙!商人凭什么遇上这位狐仙呢?为人忠厚诚信的好报呀。呜呼!诚信赶得上豚鱼(译者注:典出《易经》卦六十一:中孚豚鱼),何况狐仙更是灵异之物呢?
【原文】
蜀有商人某甲,居货汉口。性诚朴,而不善持筹,每为同伙者欺蔽,商知之,亦不较。
一日,独立店门,有美人翩然而入,直上其楼。商疑为娼女,而同伙者之私之也,将召而诘之。美人从楼上语曰:“君勿疑,吾乃狐也,欲僦此楼,故来耳。幸日以白饭一器饷我,当有以报。”商诺之,不复言。即以饭往,寂无所见,信其果狐也,设饭而下。抵暮往取器,则磊磊者在碗中。视之,白金也,商惊喜。次日复设饭,复得金如前。日以为常。
同伙询知其事,因先往取器,冀得金,至则碗中饭如故。乃笑谓商诳己,倾其饭而下。及商往,则金也。同伙恚曰:“金自楼出,公物也,当均分之。”商未应,而楼上语曰:“吾以金予某,赏其朴也。若辈盗贼其行,每私其囊橐以欺某,不罚幸矣,复望得赏耶?敢言析金者,尝吾石!”语毕,有石掷地上,地为之裂。伙惭且惧,乃不敢言。
后伙众谋欲杀商而分取其金,置毒酒中,邀商饮,商未识也。忽楼上叱伙曰:“跪!”伙不觉皆跪。又叱曰:“拜!”伙皆向商亟拜。商诧甚,急扶之起,则皆膝屈不可伸。楼上又叱曰:“好自陈其罪!”伙皆涕泣向商曰:“偶萌恶念,利君财,实欲图君,设毒酒待君矣。”又闻楼上叱曰:“有毒酒,何不自饮?”于是数人趋起取酒,将分饮之,商亟夺覆地,火光星爆。楼上大笑曰:“公诚长者,姑为公贷此数人死,令长跪三日谢罪。然此辈不可与居,公宜亟去,吾亦从此逝矣。”
于是见美人缘梯而下,含倩流睐,徐徐出户而去。商追谢之,不复见矣。伙果跪三日而后能起。
狐居楼凡三年,商得金无算,遂返成都为富人,立狐仙祠焉。
非非子曰:快哉狐也,侠哉狐也,神哉孤也!商何以得此于狐哉?忠厚之报也。呜呼!中孚可及豚鱼,况狐之灵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