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菊(三)
作品名称:沈小菊 作者:王玉兰 发布时间:2016-09-11 08:17:01 字数:3007
昨晚喝了一碗玉米糊,早上巧儿娘就能起来了。
她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大病,就是长时间没有粮食下肚,天天吃野菜野草,吃出的浮肿病。庄户人家,人穷命硬,一有粮食下肚,就和枯木逢春雨一样,马上来了精神。
巧儿娘在家里盘算,巧儿带回来的荞麦面和玉米粉,不能像昨晚那样吃,只能在野菜里撒一点,挨到收麦就有指望了。
她给巧儿梳好了辫子,多少年不给她梳头了,自己也记不清楚,自从她爹走了,自己忙得也顾不上她,想到的都是儿子,她在不经意间就长大了,要出嫁了,做娘的什么陪嫁也给不起,想着想着,巧儿娘鼻子就发酸。
金宝已经从桃姑家来了,来等巧儿一起走。
巧儿娘找出两根蜡烛,在家神柜上点起来,对金宝和巧儿说:“我也来不及置办什么,你们两个人在祖宗牌位前磕个头,就当辞行……”说着哽咽起来。
巧儿本来好好的,这时候听了娘的话,眼泪一下子出来了,哭着说:“娘,我不嫁了,我在家守着你……”
“傻闺女,你不要想着娘,自己奔条活路吧。到了人家,要少说多做,娘以后顾不到你了。”巧儿娘的眼泪再也止不住。
金宝拖着她,来到家神柜前,磕了三个头,和一家人告别,“娘,哥哥嫂嫂,我们走了,过几天还回来的。”桃姑走累了,说好这趟不跟他们去。
金宝和巧儿上了路,这次没有了累赘,巧儿就带着个小包袱,两个人脚步欢快,回家时和桃姑一起走了两天的路程,现在两个人带个晚就赶到了。
金宝爹娘见巧儿一起回来了,高兴得当夜就筹划起来:择日不如撞日,结婚证领不领无所谓,明天请亲戚本家吃顿饭,放几个炮竹,热闹一下。一般人家结婚都是这样的。
金宝洗脚的时候,央求巧儿今晚就跟他去睡。巧儿一笑,没有说话,还是跟长凤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陈家就忙开了:亲戚本家都来了,大家一起动手,布置了新房。就是把长龙在家睡的西房收拾了一下,缝了一床新被子,被面、枕头都是金宝娘早就备下的。忙了一顿晚饭,大米胡萝卜饭管够。陈大爷拿出一瓶不知道藏了多少年的酒,两桌的人,也不够斟一圈,长凤想了个法子,拿来下地干活带茶水的茶瓶,灌了大半茶瓶水,然后把酒倒进去,这下子够喝啦!
众人喝了酒,吃了饭,放了炮竹,一一散去。
金宝爹不知道是喝了酒还是高兴的,竟然对金宝说:“你今天成了家,我也算对得起你们姓胡的了。”
金宝就问他,“爹,哪个是姓胡的?”
他就把金宝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儿说了。金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百感交集,既感激陈老爹又有点恨他,感激的是他把自己养大,恨的是他让自己和亲人手足分离。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寻到自己的根。金宝回房歇息,嘱咐巧儿,以后自己不在家,爹娘对你好,你就在小灶过;对你不好,你还是回大沪庄去。巧儿听了这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夫妻新婚燕尔,春宵一刻值千金,不想这些没影的事,熄灯睡觉。
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金宝二十天探亲假,转眼只剩三天。巧儿想起还没有回门,就跟婆婆说,想让金宝回部队之前,和自己回大沪庄一趟。金宝说,就三天,去了大沪庄来不及再回来了,就从大沪庄回部队。金宝娘打点了谢媒的礼物,以及带给巧儿家的粮食,凑成了一担,两个人轮换着挑,路上还是过了一宿,第二天下午才到家。
巧儿娘见到女儿女婿挑着一担粮食回来,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正忙着弄饭茶,桃姑奶奶听到消息来了,金宝把谢媒礼给了她,两包京果粉,一块藏青的哔叽布料,还有十斤荞麦面。桃姑奶奶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第二天吃了早饭,巧儿就送金宝到茅山乘轮船去凤城,然后从凤城回部队。一路上小两口依依不舍,说不尽的情话。临上船,金宝又重复了结婚那晚的话:爹娘对你好,你就在小灶过;对你不好,你就回大沪庄。明年探亲假我就回来了。巧儿一一答应着,两个人洒泪而别。
巧儿在家过了几天,就和桃姑相伴着又下海去了。
到了小灶,巧儿在陈家,每天和长凤一起下地劳动,桃姑还去做她的走脚生意。
巧儿干活肯吃苦,吃饭总是先让着公婆和长凤,开始几个月,陈家人对巧儿很好。一次金宝来了信,陈老爷子看了,脸色铁青。以后就对巧儿冷冷的,婆婆也开始处处刁难她。
巧儿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呢?还是长凤嘴快,告诉了巧儿原委:大哥以前一直叫陈金宝,这次写信回来,落款是胡金宝。姓了二十几年陈,娶了媳妇就改了姓,不是你挑唆的也是你……我爹娘能不迁怒于你吗?
巧儿想起金宝两次嘱咐,恍然大悟,也不好分辨什么。一次桃姑又到小灶,巧儿就跟公公婆婆打了招呼,说母亲身体不好,回大沪庄去了。此后一直在娘家,金宝每年探亲假回来,巧儿就跟他回小灶过几天,在大沪庄过几天,金宝一走,巧儿还是在大沪庄生活。两个人过了几年聚少离多的日子,一直也没有个孩子。
直到巧儿二十九岁,才怀上了。一九六八年的春天,巧儿生下一个女孩,只有四斤八两,拍了电报给金宝:“生一女,小,难养活。”金宝请假回来,带了几袋奶粉,天天守着喂,一个月后,孩子长大了不少,不再愁难养活了,金宝给她取名胡小菊。巧儿问为什么取名小菊?金宝告诉她,菊花不娇气,生命力强,希望这孩子像菊花一样,顺顺利利长大。
假期结束了,金宝嘱咐巧儿,在家带好孩子,自己要回部队去了,现在广播报纸天天说要收复台湾,部队训练任务重。自己去了部队,就不能为家里的事分神了。
人是很现实的。
巧儿当初嫁到海里(濒海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换点粮食,一家人度过饥荒。后来回了娘家,一个人天天在生产队出工,拿的是整劳力的工分,哥哥嫂子当然没有话说。现在多了胡小菊,巧儿下地干活,一天几趟跑回家喂奶,工分自然就少了,还多了一张嘴。
她嫂子就给她划下道儿:嫁出去的姑娘住在娘家,就和儿子一样,要赡养老人;再说现在娘帮你带孩子,就归你养吧。以后你不要她带孩子,就兄妹两个合养。
就这样,哥哥一家搬到新砌的房子去住了,巧儿带着小菊和娘住在庄上的老房子里。一个人做工分,要买回三个人的口粮,巧儿一天也不敢歇工,满月后就天天下地干活了,累了也要做,病了也要做,但再苦她也不怕,心里有个金宝,再苦的日子也觉得甜丝丝的,等他提干了,自己就有了出头之日。
每隔两个月,金宝就会寄回一封信,他晓得巧儿不识字,要拿给别人读给她听,就没有什么亲热的话,但巧儿心里知道他想说的,每次回家探亲,金宝对自己的好,足够巧儿回味一年。
她就在回忆中等着丈夫的一次次来信,从来没有想过要给他回一封信,自己又不会写信,请人写不好意思。小菊快过周了,金宝来信说,今年的探亲假取消了,训练任务重,自己现在是飞行大队大队长了,每天要带队训练,你在家带好孩子。
巧儿在地里干活,听到天上有飞机经过的轰轰轰的声音,就会仰头寻找,一直看到飞机成了一个小黑点飞远,心里想,这会不会是金宝驾驶的飞机呢?他在天上飞,能不能看到巧儿在地里干活呢?想着想着,满心的甜蜜……
小菊两岁了,金宝来信少了,三四个月才有一封信,话也越来越少。探亲假也没有了。巧儿想,他又忙了,会不会又升官了?金宝说过,够到级别家属就可以随军,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小菊三岁了,金宝今年应该回家探亲吧,巧儿数着日子,金宝哥已经忙得半年没有写信回家。
小菊早就会走会说话,天天问爸爸,她记不得爸爸是什么样子的。昨天缠着外婆,“婆婆,我爸爸在哪儿呢?”巧儿娘指着蓝蓝的天,告诉她:“你爸爸在天上。”小菊就拍着小手跳起来,“噢~,我爸爸在天上!我爸爸在天上!”巧儿收工回来,看着活蹦乱跳的女儿,一身的疲惫霎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