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1)
作品名称:竹山民俗志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9-05 06:17:42 字数:3959
小儿抚养
【安名】人名有乳名(小名)、学名、字、号、家族排行名(大名)诨名、别号等。一般小儿满月即应安名,竹山书香人家对新生儿女的安名,要请盲师推算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八字,看八字纳音属于什么命相,八字构成的五行强、弱、旺、休、囚、过、缺来取名,以平抑五行的缺项与过甚项,寻找符合能够平抑过旺尤其是补缺的字眼安名,以弥补八字构成的不理想。
农村庄户人家许多则是以什么季节出生、或者以孩子出生时遇到什么迹象、天象、物相而安名。
【请娘娘】为了婴幼儿的生命无灾无恙,很多人家要为婴幼儿请娘娘——在市面购回观音娘娘的塑像,请庙宇上的僧人或者是宫观里的道人为娘娘“开光”、能够显灵以后,供奉在家中,或每日早晚,或每月初一十五给娘娘上香,一直坚持到孩子十二岁,为的是企求自己孩子的平安。
【防偷生婆】在旧社会,由于接生条件的不卫生,也没有各种免疫措施,以至于很多新生儿不几天就夭折了。老一辈人不认为是疾病所致,却认为有专门偷取婴幼儿生命的神灵——偷生婆。防止其偷生的办法,一是孩子身边不得离开成人,二是万一成人要临时要离开,就在摇篮上面搭盖一块红布。
【叫嚇】婴幼儿的家人为之消除惊吓予以慰藉的方式。分为婴儿和幼儿两种。认为婴儿受了惊吓,魂魄暂时游离在一边了,婴儿的母亲抱着孩子睡在床上,拉长声调呼唤孩子的乳名,叫他(她)快回来哟,快回来哟;另外一个人接腔应答:回来了,回来了!几次三番,不一而足。
对在外玩耍受了惊吓的幼儿叫嚇的方式是,用一根竹棍绑扎一个十字架,把该幼儿当天穿的衣裤或者平时总在穿的衣裤“穿戴”在十字架上;从认为是幼儿受了惊吓的地点其起始,由一家人举着十字架衣裤,另外一人前引,呼唤着幼儿的乳名回来,后随的十字架则应答回来了回来了,一直呼唤、应答到家里作罢。认为这样做能把幼儿失落的魂魄引渡回家。
【收嚇】上面两种方式使用过后,婴幼儿还是心神不宁、打不起精神来的样子的话,就要请人收嚇。相请的是火居道士或者是端公,装一平碗大米,用黑纱头巾裹起来,对着婴幼儿晃动米碗,嘴巴念念有词,大抵是游魂游魂快归来的句子。然后,用香表画两张符咒,一张当下烧化,用热水让当事婴幼儿吞服,另外一张符咒则揣在婴幼儿贴身衣兜里面。
【取贱名】为了儿女的好养,专门给孩子取贱名,如牛娃子、狗娃子、羊娃子等。意思是孩子如牛马一样的生活条件与状况也能身强力壮;再则,孩子已经不是人名,阎王爷不会派小鬼勾他(她)的性命。往往孩子的乳名就是成人后的大名,也有的到能上学念书时候才正经取大名;也有的成人后嫌自己的贱名不好听而另行改名。
【喂龙嘴】年节之际,街镇村院要玩龙灯,婴幼儿的父母专门抱着孩子抢步龙口下面钻两三个来回。意思是自己的孩子已经被龙吞吃了,阎王爷、偷生婆都不再来钩索孩子的生命了。
【喂狮口】碰上玩耍狮子的时候,与舞狮者讲好,待狮子大张口之际,把婴幼儿从张开的狮子口中塞进去,狮子皮毛下的前面舞狮人把孩子接稳,转手与后面的舞狮人,让孩子从狮子屁股后“屙”出来。意思是自己的孩子已经被狮子吞吃过了,经过了大灾难,从此就安然无恙了。
【缝龙衣】碰到耍龙的时候,与舞龙人协商,专门撕扯一片连接龙身的红布,或者趁舞龙人不防备,直接抢走其红布头巾,拿回家中给婴幼儿做贴身衣服穿,以求保障孩子生命安全。
【百衲衣】也称百家衣。为保障幼儿无病无灾,其父母向多家求要各色布边角、碎布块连结在一起缝制的衣服。
【留异发】为了填补幼儿八字某种缺项,或者为避免某种灾煞,把孩子脑顶剃光,齐耳根留一圆圈头发,耳根以下毛发也剃光;还有的男孩脑后留一根发辫。这种异样的发型,到十二岁终止。
【拜干老】如果新生儿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构成有冲克有缺陷,为了平抑冲克和弥补缺陷,要寻找命相对孩子有生和的夫妻拜为爹妈,为着孩子少生灾患,顺利成人——即为拜干老。
既然认了干老,干儿(女)子,平时对干父母要象对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年、节都要有礼物上门。干父母自然对干儿女也要象对亲生儿女一样痛爱,甚至,干父母亡故,干儿女的孝布要与亲生儿女一样撕足六尺。
但也有一种干爸爸干女儿,是属于男女之间不正当暧昧关系。
【过继】把亲生儿女交给别人抚养为过继。过继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自己生养子女多,亲兄妹或者堂兄妹有缺儿女的人,由自己提出或者由对方提出,“让”出一个子女来,交给他人抚养;过继的形式有相互信任的口头约定,也有防备日后反悔写约立字句的。请人写约,要置酒款待,双方父母要到场,同时要请证人、中人入席共同见证。
另外一种情况是,自己名下子女多,实在养不起,无论是否同姓,只要别人愿意收养就成。说过继,比说父母把亲生孩子推出门好听些。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各种原因再婚再嫁的妇女,把孩子带到新组合的家庭,是一种子女随母亲走的自然过继。
过生日
【小儿生日】小儿的第一个生日也即满周岁生日,是非常隆重的(见“小儿出生”文[抓岁])。除了抓岁的热闹以外,在抓岁以后,还要给孩子戴上银质“狗圈”(戴脖子),手镯、长命锁等饰物。从周岁起要杀鸡敬娘娘,一直敬到十二岁终止。
【三十六岁生日】人生周岁和12岁生日过了以后,一般不再兴师动众的庆贺做生日,但是交三十六岁的生日人们确实是认真对待的。竹山人认为三十六岁是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是一个铁门坎,不容易跨越,有说法是:“人逢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所以要置酒请客热闹,燃放鞭炮驱邪;有的人手颈上还要拴红线索,裤带换成红布带压灾。
【明九暗九】即年龄第二个数字(如三十九等)明显带九的,叫作明九;四十五、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等数字是九的倍数的为暗九。明九、暗九生日也是要置酒、闹腾冲灾,以暗九为最。
【大寿】人的岁数满一个花甲子即六十岁时,称为大寿。
【望七寿】接近七十岁的生日。
【稀龄寿】满七十岁的生日。
【高寿】满八十岁以上的生日。
【寿星】接近九十岁的人为寿星。
【做生】六十岁以下的生日庆祝为“做生”。
【祝寿】六十岁以上的生日自己家人庆祝、亲戚朋友上门送礼为祝寿。
【千秋】对他人生日的奉承。
【生日宴】为庆贺生日备办的宴席。
【寿宴】为六十岁以上人的生日庆祝备办的宴席。
【寿锣鼓】为庆祝高龄父母的生日,请锣鼓班子敲打、歌唱。
【长寿面】生日宴、寿宴快结束时候,为大家上的主食——面条。一是大家都挑几根面条到过生日、过寿诞者的碗里,同时自己也要吃一点面条,既庆贺了别人,也祝福了自己。
【唱戏】为庆祝生日、寿诞,专门请“人大戏”(演员人演的戏),二是专门请来的皮影小戏。
【寿礼】为祝贺他人生日、寿诞所送的礼物,一般送的多为烟酒,往年农村所送多为一把机器面(三斤或者五斤)、两斤糖或两瓶烧酒,也有大户人家、书香人家送诗词字画条屏、寿帐对联的。寿礼一般不重,因此民间有“赚钱的祝米蚀本的生日”之说。
养老
【养老】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一,也即对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老来的赡养。包括对老人衣食供给、疾病的治疗、冷暖问候、行动关心、生活起居的照料等。
【居家供养】子女们不离开父母,由大伙共同关心、关照老人。
【协商专养】子女们互相协商,由某人专门照看父母,大伙平摊赡养父母的费用。
【父母定养】由父母提出意愿,愿意跟随老大、老幺过活,则由老大或者老幺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其他人等平摊所需费用。
【轮值供养】根据父母儿女的多少,父母轮流到当值子女家生活起居。轮值时段一月、三月、半年不等,循环往复类推。
【钱养人不养】有很多有钱的子女愿意供给父母老人的生活费用,却不愿意亲自照料老人生活起居。
【人养钱不养】有很多子女,愿意亲自照料父母老人,但对老人花钱很吝啬。
【托亲寄养】确实不能在父母身边赡养父母老人的,与知己亲戚协商,征得亲戚愿意接受,给付一定报酬养父母老人。
【子养媳不养】儿子乐意赡养父母老人,但媳妇百般阻拦。
【女养婿不养】很多出嫁女儿不忘父母恩情,乐意赡养娘家父母,但丈夫不乐意。
【己老他养】有两种情况。一是儿女远在外乡,确实不能亲自赡养父母老人,拿出钱来托付他人照看。二儿女、媳妇在老人身边却不愿意讨照看老人的麻烦,愿意出钱请他人代为照看。
【养娘不养婆】很多媳妇只愿意供养娘家父母老人,却对婆家父母老人嫌弃、厌恶,不愿意赡养。
【花钱公养】不怕花销钱财、不怕他人议论,不管父母老人乐意与否,把父母老人送进养老院、福利院生活。
【弃老不养】很多儿女、媳妇讨嫌、厌恶老人,抛弃老人不管。
孝顺
【孝顺】举止对父母孝敬,言行对父母和顺。
【娶妻生子】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故娶妻生子为大孝。
【言听计从】俗称“听话”。对父母所言无论对错都要听得进,不犟嘴、顶嘴;对父母的主张无论对错都要服从,指东不到西。俗语说,无不是的父母。
【尽孝】衣食、冷暖首先想到父母,对父母的病痛时刻关心,及时治疗,对父母的生活起居,处处关照。
【不出远门】不出远处谋事、干活,能随时听从父母召唤,防止父母有意外发生。古训有道:父母在,不远游。
【全孝】父母健在时,尽到了做儿女该尽的责任与义务,为尽了孝,能为父母辞世送终则为全孝。
【戴孝】父母辞世,身披麻皮,头戴孝布。
【热孝】向外人介绍刚刚逝去父母的人的身份。
【守孝】一是守候在已经辞世的父母的灵堂;二是守护父母的坟茔;三是守孝的时间为三年。
【孝子】两层意思。一是指父母健在时是很孝敬父母的子女;二是指父母辞世之际在戴孝的子女。
【守孝规矩】守孝期间,在人前不高声讲话,不苟言笑,不张扬,低调做人做事;热孝之际,不进邻居家门,吃酒席不坐酒席正位,对着桌角而坐;过年门上粘贴(三个春节)绿色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