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开天情话>第四十四集

第四十四集

作品名称:开天情话      作者:马羊      发布时间:2016-08-26 19:35:08      字数:15659

  第四十四集
  
  1,黄昏。长安街道。到处都是乱跑的百姓。不时有一队骑兵经过。
  众百姓:"不好啦!潼关丢啦!""快回家!""贼兵来啦!"
  众骑兵:"闪开!闪开!""娘的!谁是他娘的贼兵?!"(一片混片中,杨国忠乘马车驰过。)
  2,晚上。兴庆宫。室内。李隆基来回踱步。杨玉环慌张上。
  杨玉环:怎么,陛下,我听说潼关丢了?
  李隆基:唉!朕正为此事烦恼!
  杨玉环:潼关近在眼前,陛下得想办法守城呀。
  李隆基:唉……你说的轻松,朕想守住长安,可眼下却无处调兵,如何是好?
  杨玉环:那怎么办?(杨国忠进。)
  杨国忠:陛下。
  李隆基:怎么样?潼关那边可有新的消息?
  杨国忠:据可靠情报,崔乾佑占领潼关后按兵不动,尚无西来的迹象。这说明他并不知长安的虚实
  李隆基:这就好,这就好……可他早晚会知道的。
  杨玉环:都怪你!如果你不让皇上催促哥舒翰进兵,潼关也不会失守!
  杨国忠:哎呀小妹,现在说这还有什么用?哥舒翰兵败被俘,那是他成心!陛下,要紧的是必须赶在叛贼未动之时早定御敌之大计。
  李隆基:哼!玉环说的没错。要不是你一再催朕逼着哥舒翰发兵,也不会是这么个结果!事到如今,就算朕有韩信之谋,孔明之略,可手下无兵,你让朕又能如之奈何?
  杨国忠:长安既不可守,臣以为,或许应该早图他谋?
  李隆基:嗯?你是说,让朕放弃长安?
  杨国忠:臣身为剑南节度使,曾在巴蜀征调了数万大军,以备讨伐南诏。臣以为,眼下敌强我弱,硬拼是不行的,陛下不如巡幸入蜀,以益州为根本号令天下,再图匡复,亦不失为上策。
  李隆基:嗯,这一点,你倒是跟朕想到一块儿去了。自从潼关失守,朕一直在琢磨这件事。长安看来是保不住了。不过,当此国家危难之时,朕就这么一走了之,只怕大臣中间会有人反对呀。
  杨国忠:就算有人不同意,臣谅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不信明日上朝陛下可以问问,要是谁能提出比入蜀更好的主意,我这个杨字就倒着写。
  李隆基:我看你那个杨字也快不值钱了!你瞧瞧你,自从你做了宰相,这国家就一天不如一天。让我怎么说你!
  杨国忠:是,臣无能。不过,臣早就知道安禄山必反,只可惜陛下不以为然……
  李隆基:怎么?难道是朕要安禄山反的吗?!
  杨国忠:不不,臣不是那个意思……臣有罪……臣知罪!
  李隆基:好好想想你的所作所为吧!过去的事朕不再与你计较,你去准备一下南巡事宜,要多弄些马匹。注意,要悄悄地做,不准让任何人知道,以免引起更大的混乱。
  杨国忠:臣明白!
  3,晚上。皇宫全景。说书上。
  说书人:如果说唐明皇在刚刚确信安禄山造反时怒不可遏,恨不能一战将叛军消灭,一口将安禄山吃掉,那么到了现在,这位不可一世的大唐天子,面对一连串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一败再败,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他一改往日的刚愎自用,变得畏手畏尾,凡事总也拿不定主意。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在为自己寻找后路了。无论如何,他可不愿意被叛军围在长安城里,弄不好再让人家抓了去交给安禄山,那可就惨了。所以他想到了逃跑。真可以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唐明皇此时此刻的心情。而杨贵妃呢,她也开始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切根本不像她想像的那么容易,那么简单。眼看着安禄山的大军就要兵临城下,眼看着皇上一天到晚六神无主的样子,她就仿佛看到了大唐将要亡国的前兆。而她的结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和皇上一起被叛军抓住杀死?还是被太子从皇上身边抢走?她知道太子李亨一定是有主意的,如果皇上把大权交给太子,或许大唐还会有救。但那样的话,太子必定会架空皇上,而以后的事,她从太子的眼神中早已有了答案。她越想越害怕,整天不肯离开皇上半步,生怕会忽然失去他。可以说,皇上的存在已经是她现在唯一的精神依靠了。所以,当她听杨国忠跟皇上商量着要逃去四川的时候,顿时又看到了希望。(退出。画面移至寝殿内。满屏。)
  外面喊:“岁爷驾到!”“贵妃娘娘驾到!”(李隆基一脸的疲态进。杨玉环跟屁虫似地跟在他身后匆匆而入。)
  杨玉环:陛下累了吧?来,喝口果汁,提提神。
  李隆基:朕不渴。(一屁股坐在床上。)唉,玉环呀,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与朕形影不离啦。你看看刚才在朝堂之上,还几个来上朝的?嗯?
  杨玉环:我听太监们私下议论,说大约是陛下要幸蜀的事情走露了风声,许多大臣都回家去准备行装了。
  李隆基:必是杨国忠手下那帮亲信泄的密!玉环呀,你也快些做准备吧,我想明天黎明前就走。
  杨玉环:啊?不是说好三日后走吗?
  李隆基:不行啊,知情的人越来越多了,到时候文武百官全都来向朕请求随驾,那可就累赘了。
  杨玉环:陛下真就舍得不要长安了?
  李隆基:唉……朕老啦。朕无能为力了。杨国忠也不行;你那个哥哥,敛财算账是好手,要说治国安邦,他差得远呢,更别说领兵打仗了。
  杨玉环:真是的,这几天我总在想,朝廷里有那么多的文武百官,怎么就没一个能干的呢?
  李隆基摇头:李林甫害朕就害在这里。他把有才能的人都排挤走了,朝中只留下些草包饭桶酒囊饭袋,眼下国难当头,朕身边竟连一个得力干将也找不着!……不仅如此,潼关一丢,这两天上朝的大臣竟也寥寥无几。他们全都背叛了朕,自顾自去了!(抄起桌上杯子狠狠摔在地上。)他们全都背叛了朕!(哭。)
  杨玉环:陛下……
  李隆基:这就叫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哪!没想到我李隆基英明一世,最后竟栽在一个龌龊的胡贼手里!唉,如果大唐有江山真就这么完了,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将如何评价朕呢……
  杨玉环:不会的!不会就这么完的!(取手绢为其擦泪。)潼关虽然丢了,长安虽然不要了,可郭子仪不是还在太原和叛贼交战吗?郭子仪是个英雄,我知道的。
  李隆基:可朕毕竟要丢掉长安呀!这是多么大的耻辱!
  杨玉环强笑一笑:嗐,陛下又不是一去就不回来了。等将来郭子仪打败了叛贼,咱们还回来呢,是不是?陛下别难过了,啊。
  李隆基点头:玉环,朕现在只有你了……要是南下路上,朕万一发生不测……
  杨玉环:不!那不可能!……要是真的那样,臣妾愿用身体替陛下阻挡刀锋,死在陛下身前!
  李隆基:真的?
  杨玉环:真的!臣妾一定用性命保护陛下,就像当初陛下为了保护不听话的臣妾,横剑挡住那头大狗熊一样!
  李隆基惨然一笑:你还记得?(杨玉环点头。)玉环!(二人抱头痛哭。片刻,李隆基抹泪。)
  我的好玉环,朕相信你的勇气,可要真是那样,朕还有什么心情独自活在世上?……你放心,只要朕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你离开朕!啊。(杨玉环点头。)就算朕这个皇帝真的被乱臣贼子取代了,只要有你和朕相厮守,朕死而无憾!(二人泪眼相视。杨玉环给李隆基擦泪,一边拼命点头。忽听外面传来杨国忠的声音。)
  杨国忠在外:我要见皇上!
  高力士在外:万岁爷刚刚休息。
  杨国忠在外:不行!我有急事!
  高力士在外:国舅,万岁爷年事已高,这你是知道的……
  杨国忠在外:哎呀!你躲开!我有重要的事情!(李隆基急忙擦干眼泪。)
  李隆基:何人在外面喧哗?
  高力士在外:回万岁爷的话,国舅杨国忠有事求见。
  李隆基:让他进来吧。(高力士开门。杨国忠进。见李隆基紧紧抱着杨玉环,先是一愣,然后跪倒。)
  杨国忠:臣拜见陛下。拜见贵妃娘娘。
  李隆基:何事如此惊慌?
  杨国忠:陛下,臣听说太子正准备谋反。(李隆基推开杨玉环,像弹簧一样蹦起。)
  李隆基:你待怎讲?
  杨国忠:据可靠情报,太子今天黄昏时分带着几个人匆匆登上延光门,绕城半周,直到开远门时才下城回府,行踪甚是诡秘。
  李隆基:他想干什么?
  杨国忠:陛下,京城东南一带有不少新征的军队正在训练,臣以为太子此行怕不是想收买人心吧?
  李隆基:混帐!他竟敢乘朕之危!力士,(高力士忙进:"奴才在。")
  杨玉环:陛下,大敌当前,太子巡城或许另有原因,陛下何不亲自去东宫看一看,当面问清,也省得闹出误会
  李隆基:……还是爱妃言之有理。走,朕一定要问个究竟!速命陈玄礼带人随朕前往。
  高力士:奴才遵旨。
  4,晚上。太子府。室内。李亨灯下查看地图,张良娣在一旁陪着。
  李亨:你看,潼关距长安近在咫尺,而我守城之兵十分单弱,父皇却直到现在还不动员城中百姓上城防御,一旦敌军挥师西来,咱们恐怕只能束手就擒了。
  张良娣:如今大兵压境,满朝文武躲的躲,逃的逃,光殿下一人着急又有何用?
  李亨:是啊……今天上朝时,但见百官潦潦无几,我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儿,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唯利是图之辈,等将来天下匡复之日,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在朝为官?
  张良娣:天下大乱,人人自危,我看,父皇不做守城的准备,是不是也要逃往别处去呢?
  李亨:……那怎么行?京城一失,必定举国荡覆,各路勤王之师将成为无头之鸟,局面如何能够得到控制?不行!我要去见父皇!
  张良娣:别去!(拉住。)殿下,现在城中谣言四起,有不少都是不利于你的,殿下这时若过多干预朝政,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倒不如静以待时,见机行事。
  李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国破家亡,哪里还有什么时机?
  张良娣:可有杨国忠在父皇跟前搬弄事非,你以为父皇能听你的话吗?(就听外面喊:"皇帝陛下驾到!"耿五匆匆跑进。)
  耿五:殿下!皇上带着贵妃娘娘和国舅杨国忠来了,还带来不少兵呢!
  李亨:啊?父皇带兵前来却是何意?莫非……莫非……
  张良娣:莫非什么?啊?你快说呀!
  李亨:不可能!玉环不可能在父皇面前说我的坏话……绝对不可能!
  张良娣:哎呀,即使她不说,那杨国忠又岂是善类?依我看,大约是殿下上午前去巡城,让那厮捉住把柄,趁机向父皇进了谗言……(外面传来众人脚步声。)殿下讲话时一定要倍加小心!(李亨忙点头。二人跪迎。李隆基等进。)
  李亨夫妇:儿臣(臣妾)拜见父皇母妃。(李隆基站在那里环顾四周。)
  李隆基:亨儿,听说你下午上城了?
  李亨:……长安城防虚弱,儿臣实在放心不下,所以上去看了看。父皇!敌军大兵压境,长安危在旦夕,儿臣以为应该尽快召募百姓中之精壮者上城,早做防御的准备才是!
  李隆基:早做准备?你以为只靠区区几个百姓,就能阻挡叛贼吗?
  李亨:百性固然不知军事,但他们的家小财产尽在城中,只要陛下圣旨一下,人人都会为保卫家园而拼死一搏的。真源县令张巡仅率一千人马困守雍丘城,召集城中百姓与叛贼四万大军搏杀六十昼夜,大小三百余战,贼兵始终攻城不破,遂乃败走。小小一座州城尚且如此,更何况长安乃天朝之都呢?
  杨国忠:不见得吧?我也听说,荥阳之战,太守崔无皮率众登城拒贼,但见安禄山的贼兵战鼓一响,城头军民吓得纷纷坠城而死,若大一座荥阳城就是这样丢掉的。如果长安重蹈此辙,将置圣主于何地?
  李亨:杨国忠!东都落入贼手,已经使我大唐倾覆了半壁江山,难道你还想把帝国的西京也拱手让给安禄山不成?
  杨国忠:太子殿下别忘了,长安现在已经无兵可用,而大唐天子此刻就在城中,若万岁有所闪失,谁还敢妄论江山社稷?难道是你太子李亨吗?!
  李隆基:你们不必争吵!亨儿,朕已经决定暂且放弃长安,到成都去号令天下。你也尽早做些准备吧,免得走时仓促,陷于狼狈。
  李亨:父皇!长安不能丢呀!眼下勤王之师都在兼程而来,若长安一失,各路人马必将顿兵不进,若将帅各怀观望,则大事去矣!
  李隆基:你不要再说了,有朕在,天下乱不了。
  杨国忠眼珠一转:要不,就留殿下镇守长安城,不知殿下可否愿意?(李隆基立刻盯住李亨。)
  张良娣:不!太子殿下不能离开父皇!
  李亨:……是,是,儿臣唯愿时刻守在父皇左右,为父皇保驾!
  李隆基松口气:如此甚好。记住,不要声张,人多了就会引起叛贼的注意。(张韬光跑进。)
  张韬光:报!启禀万岁爷!御史中丞吉温带着家眷和数十名亲随出延兴门逃走了!
  李隆基:什么?这个混帐东西!杨国忠,这是怎么回事?
  杨国忠:这个……近来叛逃之臣时或有之,为臣百忙之中,实在是管不住呀!
  李隆基:哼!自从丢了潼关,三天来,上朝的大臣一日少于一日,今天早上竟然十成之人仅见一二,他们都干什么去了?
  杨国忠:臣身为宰相,不能约束百官,罪该万死!……不过,吉温东逃,必定是去降贼,一旦叛军知道长安城中虚实,那时可就对陛下大大的不利了,陛下还须尽快离开。
  李隆基:你说得对。……走,咱们现在赶紧回去准备。亨儿,你就为朕殿后吧。
  李亨:儿臣遵旨(李隆基转身往外走。李亨跪送:)儿臣恭送父皇母妃。(杨玉环回头看,再次与李亨目光相对。)
  李隆基:陈玄礼何在?
  偏将甲:回陛下,大将军刚刚接到夫人去世的消息,将军令暂时交与末将,回家办丧事去了。
  李隆基:噢……噢……快把他叫回来!(率众离开。那边,李亨望着杨玉环的背影,久久呆立。)
  张良娣:丢了长安就等于丢了天下,我看父皇是疯了。
  李亨:在我眼里,父皇一直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现在看来,他竟也如此懦弱!
  张良娣:不过这样一来,殿下机会也就来了。
  李亨眯眼想了想:你说说看。
  张良娣:这不明摆着嘛——父皇临阵脱逃,必定为天下所不齿,殿下只要不跟他走,留在长安,就可号令诸侯取而代之。(李亨思考。)
  李亨:不行,我得跟他们一起走。
  张良娣:为什么?成都是杨国忠的地盘,到了那里,你,还有父皇,弄不好就全都得由他摆布了。
  李亨:所以我必须想办法在半路杀掉他!
  张良娣:你怎么杀他?
  李亨:见机行事而已。耿五!(耿五进。)
  耿五:小的在。
  李亨:传寡人将令,府中丁壮一律武装起来,每人发一匹马,由你统领,从现在起,不得离开寡人半步。
  耿五:小的遵命!
  4, 晚上。陈家大院。室内。堂中停放棺材。陈继忠伏棺大哭。张云容垂手落泪。
  陈继忠:娘!孩儿看你来了!娘!孩儿不孝,没能给你老人家养老送终啊!娘!
  陈玄礼:你娘临终前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现在你平安回来了,她也可以闭眼了。明日一早,等城门一开,咱就把你娘埋了吧。国难当头,也顾不了许多讲究了。
  陈继忠:娘!(陈三儿进。)
  陈三儿:老爷,张公公来了。(张韬光进。)
  张韬光:见过大将军。尊夫人不幸病故,在下不胜痛惜!(向棺材鞠躬。)
  陈玄礼:公公来访,可是皇上传唤下官?
  张韬光:万岁爷决定即刻动身南巡巴蜀,让大将军速速进宫去做商议呢。
  陈继忠:什么?皇上要逃走?
  陈玄礼:阿忠!……公公稍候,我换了衣服就来。
  陈继忠:可长安丢了,大唐江山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的!皇上他想过没有?
  陈玄礼:你懂个什么?这样的大事是你我能管得了的吗?快换衣服,随我进宫!
  张韬光:……还有,贵妃娘娘身边需要有人照护,还请容姑娘火速进宫伴驾。
  陈继忠:可我娘怎么办?
  陈玄礼:唉,舍小家顾大家吧。陈三儿,你留在家中好生守护太太的灵柩,等我们回到长安时再行安葬。
  陈三儿:是。
  陈继忠:娘!(冲棺下跪。一家人进。)
  家人:老爷,藤原先生来找少爷。(藤原进。)
  藤原:见过大将军。(来到陈继忠身边跪倒磕头:)惊悉老夫人病故,藤原不胜痛心!师父,您要节哀。
  陈玄礼:藤原,多日不见,你在做什么?
  藤原:回大将军的话,我们日本遣唐使团对大唐的未来十分担心,很多青年都决心用性命保卫大唐天子,我把他们组织起来,加以训练,成为一支可用的队伍,时刻听从大将军的召唤!
  陈玄礼:好啊,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难得你们对皇上的一片忠心。我代表皇上收编你们加入禁军。
  藤原:多谢大将军!
  陈玄礼:回去准备一下,到朱雀门外等我的将令。
  藤原:是!
  6,寅夜。长安街道。马队行进。李隆基和杨玉环、张云容骑马驰过……陈玄礼父子和藤原骑马驰过。陈继忠身穿重孝……李瑁骑马驰过……李亨夫妇骑马驰过……杨国忠和杨玉珍骑马驰过。
  杨国忠:玉珠怎么还不来?
  杨玉珍:她说还要收拾一下东西。
  杨国忠:哎呀!都什么时候了,她还舍不得那堆破烂!
  7,黎明。长安城门大开。马队疾速穿出。继而迭出马队在原野疾行。
  说书人画外音:就在叛军占领潼关的第四天,六月十三日凌晨,完全丧失斗志的唐明皇在三千禁军护卫下,带着皇子皇孙及皇亲国戚仓惶出逃,随行者只有少数几名官员,其他文武百官和长安数十万百姓一概弃之不顾。
  8,黎明。队伍来到渭桥。李隆基勒马止步,回头张望。杨国忠赶上。
  杨国忠:吁!陛下,过了渭桥,就离开长安了。
  李隆基:此次南巡,实在是迫于无奈……朕对不起长安的百姓呀!(杨玉珠骑马带数辆马车赶来。)
  杨玉珠:陛下!陛下怎么不等我?
  李隆基:二姐呀。你带这些车辆做甚?
  杨玉珠:这都我的家产,我可不能把它留给贼人!陛下,去巴蜀的路我最熟,让我来带路吧。
  李隆基:二姨请便。
  杨玉珠:走!(招呼车辆冲过。)陛下保重!小妹保重!(策马离开。李隆基摇头。)
  杨国忠:对了!陛下,国库之物尽在大明宫中,应该赶紧命人烧毁,不能让贼人用做军资。
  李隆基:算了吧,贼人进城得不到财物,必然会向百姓横征暴敛,不如送给他们,也好让朕的子民免受盘剥之若……(策马上桥。)
  杨国忠:快快过桥!(吩咐亲随。)尔等准备火把,队伍一过,就把此桥烧掉!(众答应。)
  李隆基:不必如此。还是给百姓留下一条逃生之路为好。
  杨国忠:可万一敌军追来怎么办?
  李亨:父皇,儿臣愿率一支人马断后!
  李隆基:正合朕意。陈玄礼,你拨给太子五百骑兵,以防不测。(拍马而去。众人跟随。)
  陈玄礼:阿忠。
  陈继忠:有!
  陈玄礼:你带人护卫太子,我去保护皇上!
  陈继忠:是!虎贲营的将士们留下!(提马与李亨并肩,彼此相视。二人目送李隆基马队远去。)
  陈继忠:殿下打算怎么办?
  李亨:依你说,寡人该怎么办?
  陈继忠:回长安,组织起军民守城,这是上策。
  李亨:那中策呢?
  陈继忠:在半路找机会杀掉杨国忠,迫使皇上还京。
  李亨:我正是寡人想做的。忠哥,你得助我一臂一力。
  陈继忠:愿遵殿下将令!
  9,白天。大路。马队疾行。杨国忠再次追上李隆基。
  杨国忠:陛下!陛下等等!
  李隆基:卿有何事?
  杨国忠:陛下,您不能让太子断后!
  李隆基:为什么?
  杨国忠:局面如此混乱,太子远离陛下,万一有人从中挑唆,臣恐怕会发生不测。
  李隆基:你又来了!太子断不会背叛朕!
  杨国忠: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李隆基:……(左右看看,正好李瑁从旁边经过。)瑁儿!(李瑁勒马。)
  李瑁:父皇……儿臣在!(与杨玉环目光相对,赶紧低头。)
  李隆基:你去辅佐太子,他那里有什么情况,要马上向朕报知!明白吗?(李瑁就看杨国忠。)
  李瑁:儿臣明白!(再偷看杨玉环一眼,拍马返回。)
  杨国忠:陛下,寿王为人太老实,如何能办成大事?
  李隆基:正因为他老实,所以才不会对朕说谎话。走吧。(策马狂奔。)
  10,白天。长安街道一片混乱,逃窜的人群乱喊乱叫。
  说书画外音:天明之后,皇帝出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于是,王公贵族纷纷出城逃窜,而小民百姓则争先恐后冲入皇宫哄抢金银财物,更有流氓无赖之徒趁机打家劫舍,甚至放火焚烧宫殿,全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11,白天。李隆基的队伍疾行。
  说书人画外音:辰时刚过,也就是大约九点来钟的时候,唐明皇的人马经过咸阳城东,高力士派人去招呼县官出来迎接圣驾,谁知消息灵通的地方官员们早已逃得人去楼空。唐明皇一行无奈之下只得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12,白天。李隆基的队伍行进。路上出现三五成群的逃难百姓,见官府的队伍过来,纷纷让路。陈玄礼骑马迎面赶来。
  陈玄礼:陛下,前面有一个集市,您看,是不是让队伍停一停,买些食物再走?
  李隆基:是该休息会儿了。国忠,你带人去集市上买些吃的东西,让大家填饱肚子,啊。(杨国忠答应,和陈玄礼一起离开。)力士,扶朕下马。(高力士赶照办。那边,杨玉环等也都下了马。)
  杨玉环:陛下。(过来扶李隆基。)
  李隆基:爱妃,你也累了。来,坐一会儿。(早有太监铺好单子,二人相扶坐下。有人递上水壶:"万岁爷请用水。")爱妃先喝。(给杨玉环喝了,然后自己再喝。)唉!是朕考虑不周了。在京城时,百官上朝者尚且潦潦无几,更何况地方官乎?这一路之上,如果各处州县的官员都逃走了,数千人的饮食可就成了大问题呀……爱妃,你饿坏了吧?
  杨玉环:我不饿。
  李隆基:朕可是饿得够呛!
  高力士:要不,奴才向过路百姓讨些干粮给万岁爷果腹?
  李隆基:嗯,这个主意不错。你去,随便要些即可。(高力士答应,来到路旁拦住一老者。)
  高力士:老人家,皇帝陛下在此,你这囊中可有食物奉献吗?
  老者:什么?皇上来了?
  高力士:嘘!别声张,你往那儿瞧——(老者一看,赶紧跑步上前跪倒。)
  老者:皇上!草民郭从谨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行路百姓见状,大惊。)
  众百姓:"皇上?""皇上也逃出来啦?""那不是吗?"(纷纷跪倒路旁:)"皇上万岁!""皇上万万岁!"
  李隆基:乡亲们免礼!免礼!(起身招手,不禁热泪盈眶。)乡亲们,朕对不住你们呀!(众大哭。)
  老者:乡亲们,贼寇猖獗,至使皇上落难到此,忍饥挨饿,我等虽然无力杀贼,让皇上免受一餐之饥的能力还是有的。(从包袱中取出几张饼,跪下,双手捧上。)万岁爷,这是草民从家里带来的干粮,陛下若不嫌肮脏,就请受用吧。(高力士赶紧接了。路旁百姓也纷纷解囊。)
  众百姓:"草民这里也有吃的!""请皇上收下!""小民孝敬皇上!"(李隆基激动,上前紧握其手。)
  李隆基:老兄弟!(老者:"草民不敢!")你不必客气,来来来,坐,坐。(硬拉老者坐在身边。高力士就在一旁分饼。李隆基接过咬一口,就是一皱眉。)怎么,你们平时就吃这个?
  老者:连年闹灾,我们小民百姓能有几口杂粮吃,已经不错啦。让皇上吃这样的粗粝之食,真是惭愧呀!
  李隆基:唉,没想到天下大治,百姓却过得如此艰难,朕之过也!…杨国忠不是说年年都丰收吗?
  老者:陛下是圣明之主,百姓心里原本有数。可说句不怕您见怪的话,这历朝历代,哪个皇帝跟前没有一两个奸贼呀……(高力士赶紧咳嗽。)
  高力士:贵妃娘娘请。
  杨玉环:我不想吃,给容儿吧。(那边,张云容接了,咬一口,一屁股坐下。而老者只当没看见,依旧接着说。)
  老者: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说他为了给皇亲国戚们讨好送礼,在当地肆意盘剥,把百姓们糟蹋苦了。他还明目张胆地招兵买马,准备背叛朝廷。那点儿狼子野心很多有识之士都是再清楚不过的。而陛下却对他深信不疑,间或有几个敢于进京告安禄山反状的人,往往都被陛下杀了头,反而吓得没人再敢管他,所以才让他逞其奸逆,致陛下于如此狼狈呀!
  李隆基:……你说得对。看来你也是读过书的人。你说,朕如此糊涂,究竟错在哪里?
  老者:古代的圣主力求拜访贤人、任用忠良,就是为了杜绝奸佞之徒混在身边祸国殃民。草民今年七十三岁了,记得陛下开元年间所用的宰相,如姚崇、宋景、张九龄,那都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大贤士,因为有了他们,天下才得以繁荣昌盛,而他们最大的长处,就是看见陛下有不妥之处,敢于向陛下直言进谏呀!可现在呢,朝中所有的人都把向陛下说真话当成危险的事,结果让奸臣当道,使百姓无法得到陛下的恩德,而陛下又无法知道百姓之饥苦,长此以往,就算没有安禄山,天下焉有不乱之理?
  李隆基:你说得对……你说得对!事到如今,朕悔之晚矣!(低头不语。)
  老者:草民打扰了皇上休息,实在罪该万死!……草民告退。(悄悄离去。这边,李隆基忽然痛哭失声。)
  杨玉环:陛下,陛下即已知错,改了就是。啊。陛下别哭了,啊。(轻轻拍李隆基的背,小声:)干嘛呀,当着这么多的人……
  李隆基:我是思念张九龄啊!(捶胸顿足。)九龄!二十年前你就警告朕,说安禄山心术不正,是个反贼,可朕偏偏不听你的良言相劝,反而相信李林甫那条毒蛇的话,把爱卿赶出朝廷!朕是自作自受啊!
  众人:“陛下!”“万岁爷!”(杨国忠领人携食品而来。)
  杨国忠:陛下,食物买来了!您看,有大饼馒头,有水果生菜,还有牛羊肉呢!陛下这是怎么了?
  李隆基:朕没事。朕已经吃过了,咱们走吧。(起身。众人随之上马,匆匆离去。)
  13,晚上。金城驿站。室内外……李隆基等人挨人、人挤人,互相枕着靠着睡成一堆。
  说书人画外音:当晚,唐明皇一行住宿金城驿站,史书称:“君臣拥挤而眠,无复尊卑。”
  14,黎明。金城驿站内。室外。浓烟滚滚。人们纷纷逃出屋子。
  众人:"不好啦!""着火啦!""快跑!""快跑!"(那边,李隆基和杨玉环也从屋里跑出来。)
  李隆基:怎么回事?何人放火?(高力士匆匆跑来。)
  高力士:万岁爷,驿站后楼起火了,大约是有人点火取暖不当心引燃杂物所至。您老和贵妃娘娘还是赶紧出去避一避吧。
  李隆基:好,好,玉环,快随朕出去避火。(拉着杨玉环就走。)力士,你赶紧带人把火扑灭!
  高力士:奴才遵旨。来呀!跟我去救火!(带一些太监宫女跑开。)
  15,黎明。金城驿站外。李隆基等人狼狈跑出。杨国忠和陈玄礼带骑兵赶到。
  陈玄礼:陛下!陛下没事吧?
  李隆基:没事,没事,这是谁点的火呀?快去查一查。
  杨国忠:不好,此地烟气太大,若附近有贼兵,定会寻迹而来。陛下还是速离此地为上。
  李隆基:啊?……爱聊言之有理!快!备马!玉环呀,快,快上马。(扶杨玉环上马。)
  杨玉环:高力士还在里面救火……
  李隆基:不必管他了。玄礼,你去帮助力士灭火,其余人马统统随朕!走!(率众骑兵逃离。)
  陈玄礼:快!跟我来!(带人冲进驿站。)
  16,黎明。金城驿站外。大路。李亨带人马赶来。
  一骑兵:殿下您看!金城驿站着火啦!
  李亨:不好!父皇出事了!随我来!(率众赶到,高力士和陈玄礼刚好出来。)
  高力士:太子殿下来了。
  李亨:高公公,大将军,父皇在那儿?
  陈玄礼:陛下已经率人马离开。这里的火也扑灭了,殿下随我们去追皇上吧。
  高力士:是啊,快走,快走。
  李亨:等等!大将军,高公公,寡人有话要向二位请教。(下马。)命令队伍就地休息。
  陈继忠:是。全体下马!原地休息!
  陈玄礼:殿下有什么事?请讲。
  李亨:二位请随我来。(带二人来到一棵大树下。张良娣、李瑁、陈继忠也跟到。几名李亨的亲兵手握刀柄在侧待立。)高公公,大将军,你们以为像这样走下去,咱们能到得了成都吗?(高、陈相视。)
  高力士:殿下这是何意?
  李亨:二位不是不知道,一路之上不断有人逃亡,这刚刚离开长安才不过一日,三成人马已经去了一成,如此下去怎么了得?
  高力士:是啊,不光龙虎大将军手下的将士纷纷逃走,最可气的是,就连袁思艺那小子也跑了,还带走了不少管事的太监。真是忘恩负义的畜类!
  陈玄礼:唉,自古兵败如山倒,再加上有杨国忠那样的蠢货在皇上身边指手划脚,人心早就散尽了。
  李瑁:大将军说得对!杨国忠乃奸诈之徒,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挑拨父皇和太子哥哥的关系?寡人是不会上他当的!
  张良娣:他也不想想,太子殿下有朝一日真遭了他的毒手,诸皇子势必要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天下四分五裂,他还当什么宰相?
  陈玄礼:唉,今天这个局面,其实多少人早都料到了。
  高力士:是啊,是啊……我早就跟万岁爷说过,把权力都交给宰相一个人是不行的,可万岁爷他就是不听,还怪我多管闲事。结果怎么样?
  李亨:杨国忠祸国殃民,人神共愤,此贼不除,如何能服得了人心?而像这样一支斗志痪散的队伍,就算能走到成都又有何益?
  陈玄礼:那——殿下的意思是?
  李亨:为大唐不亡,寡人欲行清君侧,不知二位意下如何?(高力士和陈玄礼就是惊,相视,再看看李亨左右,无不手握刀柄怒目而视。)
  高力士:……殿下为国除害,我是举双手赞成,只是万一兵锋一动,惊了圣驾,罪过可不小啊——
  陈玄礼:是啊,古来清君侧的人没一个得好下场的,殿下不可不三思而后行。
  张良娣:所以太子才请二位前辈共商大计。如今天下大乱,乘舆拔荡,皇上已成了杨氏一门股掌间的玩偶,哪里还有什么天子的尊严?二位若迟疑不决,必为杨氏所制,与皇上一起身败名裂,留下千古笑柄;相反,若能当机立断,与太子一起拔乱反正,扶圣驾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便是千秋万代的大功臣。何去何从,还用考虑吗?
  陈继忠:爹,大厦倾覆,只有行非常之事,才能挽狂澜于即倒呀!
  陈玄礼:在下愿听太子号令!
  高力士:……愿助太子殿下一臂之力!
  李亨:好!有二位鼎力相助,大事济矣!你们且附耳过来——(看看四周。众人凑上。李亨压低声音说话。众人频频点头。)
  17,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在这儿咱们得说明一下——提到马嵬坡兵变,至今还有许多难解之谜,很多人都认为是一次自发的骚乱,说是士兵们饥肠辘辘,加之痛恨皇亲国戚们平日里作威作福,终饱私囊而掏空了国家,于是一哄而起,杀了个痛快;也有人认为是龙虎大将军陈玄礼一手策动的,因为史书上确实记载了陈玄礼的一些煽动性言论,比如他对手下将士们说:天下大乱、社稷不守、死了这么些人,都是杨国忠那个小兔崽子干的!照他这么一煽动,能不出乱子吗?另外还有人认为是高力士搞的鬼,理由是高力士一向看不惯宰相专权,对杨国忠的专横拔扈更是恨之入骨,所以暗中唆使禁军哗变,趁乱除掉了国贼;当然,更有人认为太子李亨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显然和李亨在兵变后按兵不动,不敢去见唐明皇的面,乃至最后干脆离开唐明皇,自立为皇帝的行为有关。总之,争论一直存在。哎,您看了咱们这部书之后就全清楚了,马嵬坡之乱,其实就是太子李亨和高力士、陈玄礼合谋干的——他们不都有理由除掉杨国忠吗?干嘛不联手一起干?偏巧金城驿站的一场火灾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而之后的兵变进行得也是相当顺利,禁军的将士们在陈玄礼的暗中调动下先杀了杨国忠和他周围的几个亲信,然后分头杀掉了秦国夫人杨玉珍和虢国夫人杨玉珠,很快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过,不论是李亨也好,还是高力士也好,还是陈玄礼也好,他们谁都没料到事变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哗变的士兵在乱杀一气之后,突然把怒火都集中在杨贵妃身上。那场面真是谁都控制不了。
  18,白天。马嵬坡驿站前禁军叛乱。刀枪齐举,人头攒动。
  众乱兵:诛杀贵妃!诛杀贵妃!诛杀贵妃!(驿站门开。高力士出,四下里顿时安静。)
  高力士:尔等听了!国贼已被处死,万岁爷甚感欣慰。万岁爷有旨,着命六军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众乱兵:"贵妃不死,我们不能走啊!""杨国忠祸乱天下,全靠贵妃给他撑腰,贵妃不死,我等不得安宁!""对!一定要让贵妃偿命!""让她偿命!"——偿命!偿命!偿命!偿命!(高力士至陈玄礼近前)
  高力士:大将军,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不是说好不动贵妃娘娘的吗?
  陈玄礼:哎呀公公!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我也束手无策!看来不杀贵妃,今天非出事不可。
  高力士:……这可如何是好?
  陈玄礼:眼下之计,只有皇上顺应人心,才可保得平安呀!
  高力士:请大将军务必稳住人心,容我和万岁爷商量。
  陈玄礼:公公速去速回!(目送高力士离去。驿站大门重又关闭。后面,众士兵还在高呼"偿命",陈玄礼忙转身挥手:)弟兄们!静一静!高公公已经去和皇上商议此事,大家稍安勿燥,会有一个让我等满意的结果的!(众士兵果然安静,片刻,不知谁以矛顿地,发出"咚咚!""咚咚!"的节奏,全军立刻应之,汇成一片震人心魄的闷雷。)
  19,白天。马嵬坡驿站。楼上。室内。李隆基和杨玉环战战兢兢掀开窗帘往外看。李隆基忍不住浑身发抖。
  李隆基:反了……反了……
  杨玉环:陛下,咱们快点儿逃走吧。
  李隆基:哎呀玉环,这外面全是乱兵,咱们哪里有路可走?
  杨玉环:我不明白,他们杀了钊哥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加害陛下……
  李隆基:乱兵如水火呀!他们是六亲不认的……张韬光。
  张韬光:奴才在。
  李隆基:你再去传旨,让内卫守好驿站大门,有敢擅闯者,格杀勿论!
  张韬光:是。(出。高力士进。)
  高力士:爷!大事不好啦!(跪。)
  李隆基:怎么?你慢慢说,他们为何还不离开?(高力士哭。)
  高力士:爷!他们说了,定要杀了贵妃娘娘,他们才肯回营听命……
  李隆基:什么?!你!(狠踹一脚。高力士连连磕头。杨玉环与张云容面面相觑。)
  杨玉环:陛下!(立刻躲到李隆基身后,紧张地向外张望。)
  高力士:奴才罪该万死!可这不是奴才信口开河,是他们在外面口口声声这样喊呀!您听!您听!(众人倾听窗外长矛顿地声,愈发惊恐。)
  李隆基:不……贵妃平日住在深宫里,从不干预国事,就算杨国忠真的谋反,跟她有何关系?
  杨玉环:陛下!臣妾无罪!
  高力士:贵妃娘娘诚然无罪,可禁军将士已将杨国忠杀死,要是贵妃娘娘仍然留在陛下左右,他们自然害怕日后遭到报复。为今之计……奴才以为……将士安则万岁自安,还望万岁爷三思!
  李隆基:……不……不!他们不能这样对待朕!(以拳捶墙。)要知道,朕从来没亏等过他们呀!(众太监一起跪倒:"万岁爷!")
  杨玉环:陛下!快派人去找太子吧!
  张云容:是啊!是啊!太子知道后一定会赶来的!(忽然觉得有些失口,急忙捂嘴。)
  李隆基摇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亨儿只有区区五百人马,怎能弹压得住两千之众?况且他们连朕的话都不听了,又岂能把太子放在眼里?
  杨玉环哭:那怎么办?……或许陛下退位不做皇帝了,他们才肯放过咱们吗?
  李隆基:退位?(杨玉环点头。)……不,不,玉环,这不是上策……没有了军队,没有了大臣和子民,朕就什么都不是了……再说,大唐的江山也离不开朕呀!
  杨玉环:那怎么办?啊?陛下!(跪在李隆基面前,紧拉其手)陛下,你快拿个主意!啊?
  李隆基:……力士,把陈玄礼叫来,我要问话!
  高力士:万岁爷,龙虎大将军一但离开大门,只怕乱兵会随之而入,局面将不可收拾呀!
  张云容:对了!对了!我去找阿忠!他一定也在门外!(向外就走。)
  杨玉环:容儿,快去快回!(张云容说声“知道了”,掀帘而出。)陛下,臣妾不想死!
  李隆基:玉环!难道朕希望你死吗?……他们……他们这是在逼朕呀!(掩面痛哭。)
  高力士:娘娘,现在能保住万岁爷比什么都重要呀!
  杨玉环:可是我呢?陛下!你不是说过宁可没有江山也不能没有我吗?你不是说,宁可什么都不要也不能没有我吗?
  李隆基痛哭失声,抹泪:……玉环!朕不能那样!朕一旦失去帝位,就会背上千古骂名,受万世之耻笑呀!……朕不能那样……不能……
  杨玉环:可你说过我是你的命根子呀——
  李隆基:玉环……朕……朕的心全乱了呀……(张韬光慌张进。)
  张韬光:万岁爷不好啦!外面的乱兵们声称再不处死贵妃娘娘……他们就要自己进来动手呢……龙虎大将军快要弹压不住了……
  李隆基:啊?……玉环!
  杨玉环:陛下!
  李隆基:……玉环,事到如今,你让朕如何是好呢?(掩面大哭。杨玉环直愣愣地跪在那里看着他。)玉环……我的玉环呀……
  杨玉环:……(泪如断线的珠子串串落下。)
  李隆基:玉环……(跪到杨玉环跟前,一把抱住。杨玉环一动不动。)朕舍不得你呀!朕实在是舍不得你呀……
  杨玉环:我懂了……我说过,一旦有不利陛下的事,我宁愿用身子替你阻挡刀锋……看来是应在此时了……(掩面哭泣。)
  李隆基:玉环!不是我无情无义……为了亿兆黎民百姓,我只能舍弃你呀!(抱住大哭。杨玉环忽然止哭,发会儿呆,叹气。)
  杨玉环:……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只求陛下赏给我一块干净的地方。
  高力士:娘娘,东院有座佛堂,可供娘娘一用。
  杨玉环:带我去吧。(推开李隆基,慢慢起身。)
  高力士:奴才遵旨。(上前搀扶。杨玉环甩开,擦干泪,朝外走。)
  李隆基:爱妃!玉环!朕的心都碎了啊!……
  杨玉环:臣妾的心也碎了。陛下自己走好吧。(出屋。)
  李隆基:玉环!爱妃!(见杨玉环推门出去,想追,但听门外传来震天动地的兵器杵地之声,吓得缩成一团)……朕愿你善地受生!永远别忘了朕!玉环……
  20,室外。杨玉环走出。众太监宫女纷纷让路。
  高力士:娘娘请。(张云容忽然捧一碗水出现,上前跪倒,浑身颤抖。)
  张云容:娘娘!奴婢为你送行!请娘娘喝下这碗代酒之水,以不忘咱们主仆一场相伴一生的情份!(双手举过头顶。杨玉环接过,颤危危一饮而尽。)
  杨玉环:好姐姐,我走了,你和忠哥多保重吧!(泪如泉涌,快步离开。张云容望其背影,擦泪。神色极其紧张。)
  张云容:娘娘……(就听屋里叫:"万岁爷!""不好!万岁爷昏过去啦!")
  高力士:啊?……韬光,你去伺候娘娘上路,我去关照万岁爷了!(将手中白绫交给张韬光。)
  张韬光:是!(接过白绫,目送高力士等人乱叫着"皇上!""陛下!""万岁爷!"一窝蜂涌进屋里。转身去追杨玉环。)娘娘……
  21,白天。杨玉环手托白绫走向佛堂。
  说书人上。
  说书人:关于杨贵妃具体死在什么地方,至今也还是个悬案,有人说她死在佛堂里,也有人说她死在佛堂外的一棵梨树下,各有各的说法,难以证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杨贵妃是怀着一颗被欺骗、被抛弃的心情离开唐明皇的,她从唐明皇那生离死别的泪光中看出了十足的怯懦和虚伪,因而可以说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对那个把皇权看得比爱情更重要的男人的最后希望,独自走向冰冷的归宿。这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当太子李亨得到消息的时候,唐明皇已经带着大队人马匆匆离开了。
  22,晚上。一处农舍。室内。李瑁哭着进屋向李亨汇报。
  李瑁:太子哥哥!父皇把贵妃杀了!(跪倒大哭。)
  李亨霍然站起:你说什么?陈玄礼他们干嘛去了?啊?不是说好保护贵妃的吗?(李瑁拼命摇头。)
  李瑁:不知道……不知道……父皇杀了贵妃,便带着禁军继续往南走了……(李亨往外就走。张良娣拉住。)
  张良娣:殿下去哪儿?
  李亨:你放开我!(冲出。李瑁擦泪,紧紧跟上。张良娣叹气。)
  23,晚上。大路。李亨兄弟带十几名骑兵狂奔。
  24,晚上。马嵬坡一处新坟前。月色下,李亨兄弟赶到。下马。一太监过来。
  太监:太子爷,贵妃娘娘就埋在这儿。
  李亨:把坟挖开!
  耿五:殿下……
  李亨:叫你挖你就挖!
  耿五:是!快挖!(众人迅速动手用刀剑掘土。李亨望着远方,脸色如铁。李瑁一边哭,一边让众人小心。一会儿,坟挖开,一口简陋的棺材。耿五报告:)殿下你看——。(李亨和李瑁跳下坟坑拔剑撬棺。棺盖打开,只见里面空空如也。众人大惊。)
  李瑁:啊?……怎么没人?
  李亨:……玉环……(跑到大路边冲旷里大喊:)玉环!你在哪儿!玉环!
  25,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说到这儿有人该问了:么着?杨玉环没死?怎么能没死呢?一千多年前的事了,人能有不死的吗?死是死了,可有很多传说都提到杨贵妃其实并没死在马嵬坡。那她死在哪儿呀?您别急,咱们这本书讲的就是杨贵妃秘史,专门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想知道杨贵妃她到底上哪儿去了吗?咱们呀,还是且听下回分解。(退出。画面满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