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开天情话>第四十三集

第四十三集

作品名称:开天情话      作者:马羊      发布时间:2016-08-24 09:13:15      字数:15809

  第四十三集
  
  说书人上。
  说书人:安禄山造反,完全出乎唐明皇的意料——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那太原陷落的八百里加急奏章都递到他炕头了,他还以是有人造谣。直到在骊山烽火台的歌舞场中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连天烽火,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安禄山的当了。这位大唐天子呀,是勃然大怒。您听好了——勃然大怒,那可不是一般的怒,是暴怒,狂怒,震怒,一句话,老头子都快气疯了。(退出。)
  1,白天。骊山烽火台。杨玉环跳着跳着,忽然停住了。举目望去,只见群峰之间烽烟四起。
  杨玉环:陛下快看,所有的烽火台都冒烟了!(李隆基举目四望,不由得大惊失色。)
  李隆基:怎么回事?谁无故点燃烽火?快去查明!(杨国忠气喘吁吁飞奔上山。)
  杨国忠:皇上!皇上!(来到跟前跪倒。)启奏陛下!陈留失守了!
  李隆基:你说什么?
  杨国忠:臣刚刚得到可靠情报,安禄山那厮袭取太原后又率二十万大军猛攻陈留,太守郭纳开城投降,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宁死不屈,被安禄山悬首军门!
  李隆基:啊?……如此说来,安禄山果然反了?(杨玉环惊讶地望着远方。)
  高力士:万岁爷,陈留失守,东都洛阳便暴露在叛贼面前,形势危急啦!
  李隆基:混帐!这个胡贼!大逆不道的东西!王八蛋!
  高力士:爷……
  李隆基:罢他的官!免他的职!
  高力士:是……
  李隆基:将这六亲不认的杂种碎尸万段!
  高力士:是……
  李隆基浑身颤抖:传朕的旨意——立即将那孽障的在京家眷,他的儿子,他的老婆,还有他的奴仆,统统抓起来!斩立决!杀无赦!
  高力士:奴才遵旨!万岁爷,眼下贼势猖獗,还请万岁速速回京才是。
  杨国忠:是啊,臣请陛下还朝,早定平贼大计!
  杨玉环:陛下别急,啊,咱们有那么多的军队,一个安禄山算什么?
  李隆基:……爱妃说的对!快,传朕的旨意,速命西路各镇节度使回京议事!
  高力士:奴才遵旨。
  2,白天。大路。封常青带陈继忠、藤原泽雄及十几名亲兵卫队纵马飞奔。
  说书人画外音:警报传至大唐西域各镇,各路元帅纷纷赶回长安听旨。
  3,白天。兴庆宫。大殿。文武百官班列两旁,李隆基升殿。
  众大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安禄山反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嗯?(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寡廉少耻的狂妄之徒!竟敢欺骗朕!还叫嚣要从朕的手中夺取江山?他哪儿来那么大道行?啊?纯粹是痴心妄想!
  李亨出班:父皇息怒,安禄山造反是早有蓄谋的,眼下东部精兵尽在其掌握之中,而我中原大地承平百年,军民久不习战,难以卸敌。因此,儿臣以为父皇应急征西路各军东进勤王,同时派遣富有作战经验的西部将帅赶赴河南,组织军民保卫洛阳。只要东都不失,则贼兵便会挫失锐气,待我勤王兵到,必将星散瓦解。
  封常青出班: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太平日久,所以人不知兵,乃至叛贼骤起,势如破竹者,应在意料之中。兵法云,事有顺逆之分,势有奇变之数,臣封常青不才,愿走马入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黄河,决取逆胡之首,归献阙下。
  李隆基:好啊!壮哉封常青,谁不知你威震西域,是个百战百胜的无敌将?不过,你的大军尽在海西,就凭你单人匹马,只带几个随从,能破得了安禄山的二十万铁骑?
  封常青:叛贼席卷南下,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此倒行逆施也。臣奉王命讨贼,旌旗所指,中原百姓必将附之如云。以顺讨逆,以正压邪,焉有不胜之理?
  李隆基:你可是胸中已有了成算?
  封常青:回陛下,兵无定形,唯在相机以动而已。
  李隆基:好!有封元帅拍马上阵,朕就放心了。准奏!高仙芝听旨。
  高仙芝出班:臣在。
  李隆基:朕命你在长安一带征兵十万,赴陕州驻扎,给封常青做个接应。
  高仙芝:臣遵旨。
  李隆基:洛阳危险啊……宁王不在了,寿王一向文弱,如何守得住东都?
  封常青:陛下放心,臣一息尚存,誓保东都不失!
  4,白天。大路。封常青率陈继忠等数十骑纵马狂奔。(镜头拉远。说书人上。)
  说书人:这个封常青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本是王忠嗣的部将,王忠嗣贬官后,他独自镇守青海,与西南新兴的吐蕃国数度血战,皆大获全胜,力保大唐西南边陲寸土不失。这次在接到新的任命后,他率领数十名亲随昼夜兼程向东疾进,终于在叛军到达之前进入洛阳城,旬日之间便招募了市井百姓和当地农民六万余人,在武牢关前布置防线,以对抗叛军。同时,唐明皇又命名将高仙芝募兵长安,得乌合之众十一万,草草编成行伍,连夜赶奔陕州,以做接应。就这样,狂妄自大的唐明皇一开始就摆出一付要一口吃掉安禄山的架式。(退出。画面满屏。)
  5,白天。黄河边。封常青和安禄山两军对垒。陈继忠见对方兵强马壮,十分担心。
  陈继忠:大帅,我看敌军部伍整齐,武器精良,咱们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如何抵挡得住?不如退进武牢关,坚守待援。
  封常青:陈公子,你说的不错。起初我本以为安禄山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没想到他的部众竟如此精强。我们手下的这些兵,不论战守,都难以与之抗衡呀。不过,好在我军士气正盛,逆贼尚且不知我之虚实,一鼓而战,或有取胜之机。你且随我争先赴敌,以鼓励后进。
  陈继忠:末将遵命!
  安禄山:封大帅!(大笑。)你那些乌合之众能骗得了老咱吗?不如早早投降,老咱还可以优待于你。
  封常青:逆贼休放狂言!弟兄们!为皇上效命立功的时候到了,跟我冲!(率军冲锋。)
  安禄山:娘的嘞!不知好歹的东西!传老咱将令,杀一个人头,赏银五两!杀!(率军冲。)
  陈继忠:藤原,随我来!(带藤原当先闯入敌阵。)
  6,白天。两军混战场景。
  说书人画外音:封常清很快就为自己出征前跟皇上夸下的海口后悔不已。尽管他富有战争经验又作战勇猛,但无奈手下新募之兵实在是不堪一击,在武牢关前一败涂地;接着,他于败退之中重整旗鼓,在罂子谷之西南与敌军再战,率手下骁骑杀敌数百,又终因大队人马一触即溃而再次败北,不得不拼命南逃,以图退保洛阳。然而,同样知兵的安禄山却率领大军穷追不舍,丝毫不给对手以喘息的机会,昼夜追击二百七十里,紧随其后来到洛阳城下,在北关上春门与顽强抵抗的唐兵又是一场恶斗,结果,封常青第三次战败,匆忙指挥贱部退守内城。十二月二十二日,叛军分八路攻破城池,在漫天大雪中纵兵杀掠,封常清率部与安禄山战于都亭驿,大败;再退守宣仁门,又败,只好从提象门逃至西苑,砍伐大树阻断道路,准备作拼死一搏。
  4, 白天。洛阳西苑。安禄山率军追至。封常青携李瑁狼狈逃至。
  封常青:弟兄们,一定要坚持住!寿王殿下,此处太危险,请殿下躲避一时。
  李瑁:洛阳丢了,寡人还有什么面目去见父皇?(拔剑。)将士们,为国尽忠当在今日,你我与敌人拼了!
  安禄山:弟兄们!冲过去!捉住封常青的老咱重赏!(众逆军呐喊冲来。)
  封常青:放箭!(乱箭齐发。逆军转身乱跑。)
  安禄山:姓封的!你身为西域大帅,可敢跟老咱一对一地斗一斗不?
  李瑁:封帅别听他的!你身为主将,不可轻动。
  封常青:逆贼!你休要诱我上钩!老子打仗斗的是智,从不斗勇!(安禄山大笑。)
  安禄山:你这小白脸子!斗智?斗什么你也白搭。你小子真聪明,怎么做了缩头王八?(众叛军大笑)
  陈继忠:大帅,安禄山这厮太狂,我去杀杀他的威风!
  李瑁:陈公子当心……
  陈继忠:料也无妨!(跳到墙外。)安禄山!来来来,杀鸡焉用宰牛刀?我来与你斗一斗!
  安禄山:呦赫?……陈公子!好久不见了,你也在这里等死不成?还不快快投降!你我好做朋友!
  陈继忠:少废话,你不是个捉生将吗?让我投降可以,把我捉去好了!
  安禄山:你小子找死!(挥刀来战。二人恶斗,陈继忠捉住安禄山。)啊?你想干什么?
  陈继忠:你给我过来吧!(墙内唐军欢呼:"捉住安禄山啦!""皇帝万岁!")
  安禄山:快救老咱!快!老咱活不成了!(史思明放箭,中陈继忠肩。陈断忠负痛松手,安禄山逃走。)我的个奶奶唉!小子利害!射死他!快射死他!(叛军放箭。)
  藤原:师父!(跃出。保着陈继忠挥剑格挡,向门前退却。)
  封常青:放箭!(这边也放箭。有人开门放进陈继忠和藤原,赶紧又把门关上。封常青奔过来。)公子伤势如何?(陈继忠拔箭,血流如注。)
  李瑁:啊……
  陈继忠:他娘的!叛贼好狠!
  藤原:我这里有止血药,师父坐稳些。(扶陈继忠坐上。上药包扎。)
  陈继忠:我本想捉住那厮让他投降,不想被他跑了!真他娘的天公不做美!
  李瑁:这胡贼却也命大!(有人喊:"大帅!贼兵冲上来了!"外面就是一阵喊杀声。守兵急忙放箭。陈继忠推开藤原。)
  陈继忠:大帅!洛阳完了!你保着寿王突围走吧,我在这里对付他们!
  封常青:那怎么行?把你留在这里,我没法向龙虎大将军交待……
  陈继忠:别争了!大帅!我自有脱身之计!你们快走!快走!藤原,保护好寿王和大帅!
  藤原:……弟子遵命。
  封常青:那……公子保重!骑兵跟我来!(上马,众骑兵迅速撤离。这边,叛军蜂拥而上,陈继忠率众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眼看敌人越杀越多,陈继忠逃进树林,从怀中取出一磁瓶,倒出一粒药丸吞下,又跑几步,在一堆尸体上栽倒。假死。眼见着敌兵的战靴乱纷纷从面前掠过……不一会儿,叛军便攻占了整个阵地。众叛将拥安禄山上。)
  乱兵狂呼:“胜利喽!”“大元帅万岁!”“大元帅万万岁!”
  安禄山:哼哼……拿下洛阳,老咱要走马长安,将那玉环纳入帐中,做了长久夫妻啦!呜哈哈哈……
  叛将甲:启禀王爷,封常青保着寿王突围走了。
  安禄山:混帐!混帐!你们愣着干什么?快追!(率众人离开)
  8,晚上。洛阳西苑。陈继忠在尸堆中醒来,捂着伤口趁月色忍痛离开。
  9,白天。潼关。城头上唐军旗帜飘扬。封常青和高仙芝站在城头指指划划。
  说书人画外音:五天后,封常青逃至陕州与高仙芝汇合,力陈叛军之强大,提出退守潼关保卫长安的战略构想。于是高仙芝主动放弃陕州,退入潼关设防。
  高仙芝:唉,万没想到大人竟一败涂地,可见安禄山决非等闲之辈。
  封常青:敌军有铁骑数万,利在野战,我有潼关天险,只要坚守待时,就能拖垮他们。
  高仙芝:大人说的对。你我应立刻上奏朝廷,让皇上早日派陇右、朔方精兵东出太原,直捣河北,如此,安禄山老巢受到威胁,他必定无暇西顾了。(有人喊:"大帅!陈公子回来了!"陈继忠上。)
  陈继忠:拜见二位元帅。
  封常青:陈公子!你……你是如何脱身的?
  陈继忠:不瞒大帅,我这里有师父给的假死之药,专为在紧急关头骗过对手逃命用的。不想今天竟用在战场上。大帅有什么要紧之事,尽管让我去办。
  封常青:我二人正要向皇上奏明新的退敌之策,烦劳公子回京一趟,递上奏章,向皇上请旨。
  陈继忠:在下遵命!寿王平安吗?
  封常青:他没事。我已经派你的徒弟藤原护送他回长安了。你也不要耽搁,快走吧。
  陈继忠:是。
  10,晚上。长安皇宫。室内。李瑁入见李隆基、杨玉环,扑倒大哭。
  李瑁:父皇!洛阳完了!
  李隆基:什么?(晃一晃,险些跌倒。杨玉环扶住。)
  杨玉环:陛下——(扶李隆基坐下。)
  李隆基:瑁儿你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瑁:父皇,贼兵排山倒海而来,势不可挡啊!
  李隆基:封常青呢?他在做什么?
  李瑁:封常青身先士卒,与敌军激战数日,却连战连败,无法阻挡敌人的进攻……父皇,儿臣丢了洛阳,罪该万死,请父皇治罪!
  李隆基:这不关你的事,你下去吧。(拂袖离开。杨玉环跟着。李瑁目送,擦泪。)
  11,晚上。皇宫。后宫寝殿内。李隆基踱步。
  李隆基:唉,完啦,哥舒翰得了风瘫之疾,封常青言过其实,高仙芝又畏敌如虎,朝中无人啦……
  杨玉环:我听说封常青和高仙芝都是天下名将,他们怎么会打不过安禄山呢?
  李隆基:这些人无非都是王忠嗣的部将,安禄山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他们,所以在气焰上先就高出一头。行兵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气呀。现在想来,李林甫陷害了朕的王忠嗣,他和安禄山是早有预谋的。
  杨玉环:那陛下何不御驾亲征?
  李隆基:御驾亲征?
  杨玉环:是啊。以陛下的威德,难道不比王忠嗣强万倍?陛下亲自出马,贼兵肯定望风而逃。
  李隆基:……对呀!你说的对!朕是得御驾亲征——朕要亲眼看看安禄山那小子到底有多大的道行!
  12,白天。长安城。晨钟阵阵。
  13,白天。长安街道。陈继忠驰马入城。
  14,白天。皇宫。大殿内。百官上朝。陈继忠跪上封、高二帅奏章。李隆基皱眉观看。
  李隆基:岂有此理!封常青丧师辱国,丢了东都洛阳,他还有脸向朕献什么退敌之策吗?还有高仙芝,什么常胜将军?什么威震西域四十六国?全都是说给朕听的!朕给了他十万大军,让他屯兵陕州,他倒好,连叛贼的影子都没见到一个,就跟着封常青一起逃进潼关,真是丢尽了朕的脸面!传朕的旨意,将封常青、高仙芝就地正法!
  高力士:是。
  陈继忠:陛下!封、高二元帅虽然失土有责,但实在是因为敌军训练有素而我军尽为乌合之众的缘故。他们所说坚守潼关等待西援的计策是正确的,还望陛下三思!
  李隆基:你懂什么?你以为会两下子武巴抄儿就能行兵打仗了吗?还不退了下去!
  陈继忠:臣是不懂怎么打仗!但封元帅率领新征之师七战七败、七败七战,和敌军拼死搏杀,所有这一切臣都是亲身经历的!封元帅身先士卒,受伤不下十五六处,最后不得已才离开洛阳,他无愧于陛下!陛下自断手臂,只能夺三军之气!长叛贼的威风!
  陈玄礼:阿忠!你给我住口!
  陈继忠:爹,我说的都是实话。封帅所作所为,无愧于国家,将他处死,将士们是不会服气的!
  李隆基:放肆!把这厮给我推出午门,斩了!
  陈玄礼:陛下……
  陈继忠:陛下!你会后悔的!我冤枉!封常青大帅冤枉!高仙芝大帅冤枉!(被拉走。群臣相视。杨玉环从幕后走出。)
  杨玉环:刀下留人!
  李隆基:玉环,这里是朝堂,你怎么来了?
  杨玉环:陛下,陈继忠虽然出言不逊,可他毕竟是一员勇将,还望陛下饶他不死,让他立功赎罪。
  李瑁出班:父皇,陈继忠在洛阳西苑与敌人殊死战斗,几乎将安禄山生擒活拿,后因中了冷箭,才使逆贼侥幸逃脱,若没有他的奋力保护,儿臣恐怕早死多时了。望父皇大发慈悲,饶他一死!
  李隆基:……即是如此,朕暂且饶了他。(武士放陈继忠回殿。)
  陈继忠: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陈玄礼:畜牲!还不快滚!
  陈继忠:……是。(怏怏而退。)
  李隆基:封常青高仙芝罪不可赦!他们大大的辜负了朕的信任!哼,他们退不了敌,朕就亲自前去退敌!朕要御驾亲征,夺回洛阳!(众哗然。李亨眼珠乱转。)太子何在?
  李亨出班:儿臣在。
  李隆基:朕十日后便率军出发,你留在长安代朕监国,不得有误。
  李亨:是。
  李隆基:拿弓来。(张韬光拿七宝雕弓上。李隆基接在手中。)这张七宝雕弓乃是太宗皇帝的遗物,我大唐的镇国之宝,朕将它传给你,你要好好努力。(李亨上前跪接。)
  李亨:儿臣一定不负父皇重托,确保京城平安!
  众大臣窃窃私语:“啊?皇上真要走呀?”“那京城还不成了太子的天下?”(杨国忠惴惴不安状。)
  15,晚上。虢国夫人府。室内。杨国忠急得直转磨。
  杨国忠:完了……完了完了!
  杨玉珠:瞧你那丢了魂儿样子!不就是太子监国吗?你照样做你的宰相,他能把你怎么样?
  杨国忠:你懂什么?监国,那他就是半个皇帝!他要是发起狠来,先杀了咱全家,来个先斩后奏,谁能管得了他?
  杨玉珠:能吗?不会吧?
  杨国忠:不会吧?他恨我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什么事做不出来?不行,这事无论如何也得跟小妹说清楚了,光我说可不成,你和大姐都得去,啊!咱得三张嘴一块儿说!
  杨玉珠:行,行。真是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得罪他?!
  16,晚上。太子府。室内。杨亨兴奋得手舞足蹈。张良娣则十分冷静。
  李亨:寡人总算盼到这一天了!哼,李林甫那厮死得早,算他躲过一劫!
  张良娣:殿下打算怎么办?
  李亨:那还用说?天下大乱,责任在谁?寡人必杀杨国忠,以谢国人!
  张良娣:父皇在外征战,你却在京城诛杀他的大臣,他能乐意吗?
  李亨:他应该让位了!(二人对视。)你不觉得应该这样吗?
  张良娣:……你可想好了?
  李亨:想好了!父皇宠信奸臣致乱天下,早已失掉了民心,为今之计,只有我出面铲除奸党,收拾这个局面,才能在百姓心中重新树立大唐的形象。(拿起七宝雕弓看看。)父皇老啦,他也该享几天清福了。当年若没有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高祖退位,哪有日后的贞观之治?如今,这个历史重担又要落在我的肩上啦。
  张良娣:那你打算把贵妃娘娘如何处置?(二人对视片刻。李亨踱步。)
  李亨:唉,该是谁的终究还是谁的。这是命。(拉弓做蓄势待发状。张良娣不语,暗想心事。)
  17,晚上。潼关城头。封常青、高仙芝迎宣旨太监。
  宣旨太监:封常青、高仙芝接旨。(二帅口称"臣在",跪倒。)奉天承运大唐皇帝诏曰:封常清、高仙芝畏敌如虎,失陷东都洛阳,丢弃陕州数百里之地,罪莫大焉。赐二人死。钦此。
  众军兵:"封大帅冤枉!""高大帅冤枉啊!"(就要往上闯。)
  宣旨太监:怎么?你们想抗旨不遵吗?
  封常青:弟兄们退下!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怪只怪我封常青小看了安禄山,才有洛阳之败。请钟公公还告皇上,臣死之后,万望陛下不可再轻视此贼!(饮毒酒,扔杯。对天长叹:)没想到我封常青一世为将,平灭数国,为国家拓地万里,今日却败在一个乱臣贼子手中!天呼!天呼!(死。)
  宣旨太监:高大帅,封帅走了,你也请上路吧。
  高仙芝:用不着这个。我自幼从军,曾立下过誓言,男儿身为军人,当死在刀剑之下。请公公转告皇上,高仙芝本是个高丽布衣,蒙皇上厚爱,得以专任一方,皇上的天恩只好来世再报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大敌当前,一城一地的得失都是暂时的,还望他老人勿急勿燥,沉着应敌才是。(拔剑自杀)
  众军兵:"冤枉!""冤枉!""冤枉!"(宣旨太监往城下一看,只见遍地火把,到处都是呼喊的军兵。)
  说书人画外音:唐明皇在敌军的嚣张气焰下进退失据,惊慌失措间竟然怒杀上将,致使军心动摇,军事指挥系统出现了不该有的空白。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他急忙临时派将,任命龙虎大将军陈玄礼为潼关留守,前去安抚混乱不堪的潼关守军。
  18,白天。长安城门大开。陈玄礼和陈继忠率一队骑兵打马出城。
  陈继忠:爹,皇上自断手臂,真是愚蠢透顶!
  陈玄礼:你给我闭嘴!(看看四周。)你小子听着,皇上想做什么,那是皇上的事,身为臣子,只有老老实实地服从。此去潼关,皇上意在让我管束住封、高二帅手下那些心怀不满的将士,你不许给我添乱,听见没有?
  陈继忠:我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
  陈玄礼:我就怕你发牢骚!到了那儿你最好什么话也别说,眼睛给我睁大着点儿,有谁敢私下散布流言蜚语甚至不服从军纪,一经发现,立刻捉来见我。听见没有?
  陈继忠:是。
  19,白天。长安皇宫。大殿内。李隆基听几个大臣汇报。杨玉环带张云容在门外偷听。
  大臣甲:陛下,封常青高仙芝二人已死,潼关军心动摇,每天都有士兵逃离,形势令人担忧啊。
  李隆基:这个……这乃是朕意料之中的。朕已经派陈玄礼带着朕的手谕前去安抚,不日朕将亲达潼关,重整旗鼓。到那时,一切都会平息。江南的粮草情况如何?
  大臣乙:回陛下,洛阳失陷,贼势猖獗,漕运已被阻断,江南粮草恐怕难以到达长安……
  李隆基:水路不通,让他们走陆路嘛!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大臣乙:是。是。
  李隆基:贼人一时得逞,他们是长不了的。虽然有不少乱臣贼子投降了安禄山,但大唐的忠臣良将依然比比皆是嘛。
  大臣丙:陛下圣明。如今河南河北虽然落入贼手,但河北仍有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二人奋力抗敌,而河南的张巡率千余残兵坚守雍丘数十日,使敌军数万铁骑斩戟城下,寸步难行。他们都是大唐的千古忠魂!
  李隆基:嗯,朕的潼关至今安然无恙,此三人之功也。朔方、陇右等地的情况如何?
  大臣丁:回陛下……
  20,殿外。杨玉环轻叹一声,转身离开。
  21,白天。皇宫。室外。走廊中。杨玉环行走。
  杨玉环:你们且先退下。
  众宫女:是。(退在一旁。只剩下张云容跟随杨玉环行走。转过一处回廊,李亨匆匆走来,二人来不及回避,迎面碰上。
  杨玉环:太子……
  李亨:……拜见母妃。
  杨玉环:哦,皇上正在大同殿和大臣议事,你去吧。
  李亨:是。(二人擦肩而过。杨玉环从李亨的目光中感觉到了什么。)
  杨玉环:等等。你觉得皇上御驾亲征,取胜的把握有多大?
  李亨:这个……
  杨玉环:说吧。
  李亨:我不想对你说谎。(杨玉环一愣,对方直称“你我”,使她既熟悉又陌生。)
  杨玉环:你是说——皇上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李亨:父皇不了解敌情,盲目自信,怎能打得了胜仗?
  杨玉环:那你就应该劝劝他。
  李亨:劝他?我?你以为他能听我的?他宁愿听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我在他眼里算什么?
  杨玉环:你是太子啊!你有责任向他说明一切!
  李亨:……算了,算了,我还是不说为好。你就只当我什么都没说,啊。(就要走。)
  杨玉环:站住!如果依着你,你会怎么做?(李亨注视杨玉环良久,心潮澎湃。)
  李亨:我会杀了杨国忠,向天下谢罪。
  杨玉环:要是皇上不答应呢?
  李亨:你以为父皇还是个得人心的皇帝吗?你以为他还能支撑天下之大局吗?
  杨玉环:我明白了。……谢谢你对我说实话。
  李亨:我必须这么做,否则,大唐的江山就完了。你和我……也都没希望了。
  杨玉环:什么希望啊?我不会让你得逞的。
  李亨:玉环……我的命全在你手上,要杀要剐你随便,我死而无怨。
  杨玉环:你也趁早别再提这个死字,要死,人早就死了。
  李亨:是。既然如此,我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杨玉环:你走吧。记住,别轻举妄动,否则……你是自取灭亡。
  李亨:……是。(还想说什么,然见杨国忠和杨玉珍、杨玉珠出现在走廊尽头,急忙离开。那边,杨国忠一眼看见杨玉环,大叫。)
  杨国忠:小妹!
  杨玉珠:小妹!(快步来到跟前。)
  杨国忠:小妹,怎么……刚才你和太子说话?
  杨玉环:他问皇上在哪儿,我告诉他了。钊哥,你也快去大同殿吧,皇上等着你呢。
  杨国忠:这就去,这就去,小妹,你可千万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呀!
  杨玉珠:是啊,太子对钊哥恨之入骨,一旦太子监国,那还有咱们杨家的好吗?
  杨玉环:二姐,钊哥,事情都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只为自己着想。要是国家亡了,咱们杨家就好得了?
  杨玉珍:哎呀小妹!你可千万别犯糊涂!太子痛恨阿钊,势必殃及咱们全家,而且近来谣言四起,都说是我们杨氏一门败坏了朝纲,还说小妹你认贼作子,让皇上相信安禄山,都恨不能扒了咱的皮呀!
  杨玉珠:肯定都是太子造的谣!
  杨国忠:不能让太子监国!绝对不能让他监国!否则,咱们就死定了!小妹,你一定得劝皇上打消这个念头,啊!
  杨玉环:亲征大计是皇上亲口对大臣们说,若要收回成命,怕没那么容易吧?
  杨玉珠:还是皇上一句话的事?皇上想怎么办,谁敢说什么?
  杨玉珍:是啊,刚才我们合计过,只消让皇上推说龙体欠安,另派个人去潼关就是了。
  杨国忠:不能再犹豫啦!小妹!咱们杨家合族老小的性命全在你的手里!我求求你!(跪。杨玉珠、杨玉珍也跪)
  杨玉珠哭:我们全家都求你了!
  杨玉珍:小妹!这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你一定得为咱们杨家的子孙后代着想呀!
  杨玉环叹气:好吧,我去跟皇上说就是了。(甩手离开。)
  22,晚上。皇宫。寝殿内。杨玉环惴惴不安来回踱步。张云容在一旁沏好茶水。
  张云容:娘娘请用茶吧。(杨玉环心不在焉地上前端起茶杯,看看,又放下。)娘娘心里到底怎么想呀?
  杨玉环:唉,我的心全乱了。
  张云容:我听太子的意思……
  杨玉环:我本以为他和皇上是一条心,现在看来,他是想篡位夺权了。
  张云容:他说那是顺应天意民心呢。
  杨玉环:什么天意民心?分明是他心术不正!不错,皇上是被安禄山给骗了,但这能只怪皇上一个人吗?我们都被那恶贼给骗了。如果太子心里明白,他为什么不早说?
  张云容:……我听阿忠说过,有些人其实早提醒过皇上安禄山必反,结果皇上非但不信,还把那些人交给安禄山去处置。如此,就算太子心里明白,又怎敢对皇上开口?
  杨玉环:忠哥还对你说些什么?
  张云容:他说,皇上用人不当,恐怕很难挽回大局……我真希望他那是瞎说的。
  杨玉环:唉,怎么会是这样?
  张云容:真是的。事到如今,谁知该怎么办才好呢?
  杨玉环: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了。
  张云容:啊?皇上御驾亲征,那可是娘娘的主意呀——
  杨玉环:都怪我想的太简单。现在当务之急是阻止太子监国,不能让太子得逞。
  张云容:……那,娘娘打算怎么对付太子?
  杨玉环:我能怎么办?大敌当前,我又不能让皇上把他废了。那样一来,岂不更得天下大乱?(外面喊:“万岁爷驾到!”一会儿,李隆基进。)陛下回来了。
  李隆基:唉,这些个乱七八的糟的事,把朕的脑袋都给弄晕了。(摘冠,脱袍。高力士忙接了。)
  杨玉环:陛下快坐,来,喝口水。(李隆基接过水杯,喝一口,坐下。)
  李隆基:爱妃,朕明日出征,咱们不得不分开些日子了。
  杨玉环:陛下,臣妾觉得自己也许想错了。
  李隆基:你指的是什么?是要朕御驾亲征的事吗?
  杨玉环叹气,坐下:唉,陛下年事已高,怎么能亲临大敌呢?想起来,我真的心乱如麻呀。
  李隆基:朕心里也乱得很。唉,朕有时候就想,朕在位将近五十年了,把我大唐整治得井井有条,成就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哎,说句良心话,就连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也没法和朕的开元天宝相比。可为什么安禄山振臂一呼,朕的半壁江山一夜之间就倒了呢?
  杨玉环: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认那个胡贼做儿子……
  李隆基赶紧拦住:哎,爱妃大可不必自责。这事跟你没关系。你一个女人懂什么?要说起来,这,这的确是朕的不明呀……
  杨玉环:陛下,我真的希望你马到成功,可我心里真的又特别害怕。
  李隆基:怕什么?
  杨玉环:毕竟陛下今年都七十一岁了,万一出些差错,臣妾如何放心得下?
  李隆基:哎,朕不老。朕养精蓄锐这么些年,血气和精力都旺盛得很哩!你看。(捋袖子绷肌肉。)朕这身子骨,不要说骑马,就是在马上开百石之弓也不在话下。你瞧你那个,(摸杨玉环的胳膊。)差远了吧。哼,安禄山那贼子不是欺负朕老吗?他不是背地里骂朕是老糊涂吗?朕就是要让他看看朕到底老不老!
  张云容:万岁爷,刚才国舅和二位夫人来过了,他们说近来朝中有人造谣,说是都是因为贵妃娘娘认贼作子,才有今天的乱子。他们怕一旦万岁爷出征在外,万一朝中有人出来作乱怎么办呢?
  李隆基就是一愣:谁?谁敢?
  杨玉环:唉,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安禄山已经反了,万一朝中有人跟他里应外合,太子怎么能镇压得住?所以,我想来想去,又觉得陛下还是不走的好,你一走,臣妾心里实在没有底!
  李隆基:这个……可朕的诏书已经宣布过了。
  杨玉环:陛下可说身体不适,另做决定嘛。事到如今,臣妾只想跟陛下在一起,就是死,也死在一处。(搂紧。落泪。李隆基抚背安慰。)
  李隆基:你看,又说小孩子话。朕上应天命,下应人心,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呢?……好吧,朕听你的。朕呀,是宁失江山,也不能没有你呀!(苦笑。二人紧紧拥抱。)
  23,白天。皇宫。大殿内。百官上朝。李隆基一脸的疲惫。
  李隆基:朕昨夜又细细思量一番,觉得叛贼近逼潼关,长安人心浮动,朕还是不离开京城方为上策。
  杨国忠出班:陛下圣明!陛下坐镇京师,实乃上安天心、下顺民意之举!我大唐无忧矣!
  大臣甲出班:陛下不出长安,自可人心思定。臣以为太子殿下英明天纵,文武双绝,陛下可授以大权,命其总督天下兵马,率众西出潼关直捣洛阳,则逆贼不足平也。(吉温赶紧对杨国忠耳语。)
  杨国忠出班:不可!不可!太子乃国之储君,岂能轻举妄动?万一有所闪失,则三军气沮,而不可再战矣。
  大臣乙:陛下,臣以为杨国舅韬略过人,可让他统帅三军。
  杨国忠:胡大人之言差矣。我乃一个文臣,如何能带得了兵?疆场之上万一有个疏漏,自己身死敌手事小,损坏了大唐的军威,这个责任我可承担不起。
  大臣丙:哼!你不肯让皇帝亲征,又不肯让太子代行,叫你去,你却一味推三阻四,算什么宰相?
  杨国忠:哎,汪大人,你一向斯斯文文,为何突然在朝堂之上满嘴喷粪?
  大臣丁:哎呀,杨大人,汪大人,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吵嘴?
  李亨出班:父皇,儿臣以为眼下敌情紧急,应该立刻做出决策退敌才是。
  李隆基: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亨:依儿臣之见,父皇可命德高望重的哥舒大帅领兵拒守潼关;另外,朔方军使郭子仪文武双全,不如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责成其出兵东击叛军,收复洛阳。
  众大臣:"好主意!""是啊,天下精兵东在范阳,西在朔方,一旦朔方兵动,则反贼不足虑也。""好计!妙计!""还是太子殿下英明。"
  吉温:看见没有,这家伙多会吆买人心。要让哥舒翰依附于他,可了不得呀!
  杨国忠出班:此计不妥!陛下,郭子仪乃无名小卒,如何担得起如此重任?而哥舒翰卧病在床,连马都跨不上去,怎能指挥作战?此计断不可行!
  李隆基恼:那你说该怎么办?嗯?(杨国忠发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什么全行的时候,黄花菜岂不都凉了?
  杨国忠:是,是……
  李隆基:就依太子说的办!朕要亲自前去慰问哥舒老将军!
  众大臣:吾皇万岁万万岁!
  24,白天。长安。哥舒翰家。李隆基率百官至。有人喊:"皇帝陛下驾到!"只见府门大开,哥舒翰歪着脑袋流着口水由丫环搀着一拐一拐出来,一开口,咬字都不清了。
  哥舒翰:臣……臣拜见陛下……
  李隆基:爱卿快快请起。爱卿,朕来找你,是有事相求呀。
  哥舒翰:臣……臣蒙陛下盛恩,敢不……敢不以死相报,可臣有病在身……实在……实在……(哭。)
  李隆基:哎,大敌当前,安禄山那贼子欺朕太堪,眼下朝中为将者,除了爱卿,再没有能使三军用命之人啦。还望爱卿不要推辞,早日替朕收复失地才是。
  哥舒翰:陛下……(激动得鼻涕哈啦子汹涌而下。)
  25,白天。长安城外。大军出城。哥舒翰歪歪着身子乘车而行。
  说书人画外音:开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风瘫痪在家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被唐明皇强行起用,封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大元帅",率八万之众赴潼关,填补封常青和高仙芝死后留下的空缺。
  26,晚上。大路。朔方大军进行,郭子仪率骑兵乘月色奔驰。
  说书人画外音:不久,郭子仪便奉旨引数万朔方精兵东出振武军,连克大同、静边二镇,而后乘胜占领马邑,并一举攻克战略要地东陉关,为东进幽燕,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打开了通道。
  27,白天。潼关城头。陈玄礼向哥舒翰交接军务。
  陈玄礼:哥舒大帅,潼关二十万八千一百三十五名官兵,我可是如数交给你了。
  哥舒翰:大将军放心,在下一定不负皇上重托。
  将领甲:大将军,我们从京城出发之时,听说尊夫人病势沉重,大将军还是快些回去吧。
  陈玄礼:噢!那我就不耽搁了。阿忠,你在此为哥舒大帅护驾,家中的事自我的照料着。
  哥舒翰:哎,你还是把阿忠带回去……
  陈玄礼:大帅不必多言,国事家事哪个更重要,这是不言自明的。在下告辞。
  哥舒翰:阿忠,替我送送你爹。
  陈继忠:是。
  28,白天。潼关城下。陈玄礼父子至。
  陈继忠:爹,孩儿不孝,没法照看我娘了。
  陈玄礼:好孩子,好好替皇上守住潼关吧。哥舒翰病成这个样子,守城还能将就一些,就怕他一时按捺不住,开城与敌人斗勇啊。你要时常劝劝他。
  陈继忠:孩儿明白。
  陈玄礼:我走了。(拍拍陈继忠肩膀,上马离去。)
  29,白天。洛阳皇宫。安禄山皇袍加身高高在上,接受文武贼臣朝见。
  众贼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安禄山乐得手舞足蹈。)
  安禄山:老咱现在是大燕皇帝啦!怎么样,老咱说话算数不?你们跟了老咱,没有不吃香的!要不然,在唐天子跟前,你们啥时才能当上宰相、元帅?啊?(狂笑。)
  贼臣甲:陛下圣明。不过,臣以为现在还没到咱高兴的时候,等啥时陛下下攻破潼关,取了长安,将唐天子捉住,才算万事大吉哩。
  安禄山:说得对!嗯,拿住唐天子,让他给老咱当回儿子;拿住杨贵妃,让她给老咱做了老婆,不,做了皇后,那才带劲哩!告诉你们,到那时老咱带你们去骊山,让你们跳进温水池子好好泡一泡,噫!管叫你们个个都成活神仙!(众人大笑。一军士进。)
  军士:报!报大帅!
  安禄山:混帐!谁是你的大帅?要说启奏皇上。
  军士:是……启奏皇上。唐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攻破大同、静边二镇,兵马使薛忠义将军战死,咱的七千铁骑全都做了俘虏,让他们给活埋了!
  安禄山:啊?!你说什么?那个领兵的节度使叫郭子仪吗?(军士:"正是。"安禄山猛站起,刚要怒,又笑。)无妨,无妨,他活埋了老咱的七千铁骑,老咱还有百万大兵。到时,看谁活埋谁!
  贼臣乙:陛下,东陉关要是失守,咱的范阳可就危险了。
  安禄山:怕什么?有史思明在那里替老咱守着,谅他郭子仪也碰不着范阳一根汗毛。只要老咱拿下潼关,他就得不战自溃。嗯——潼关那边有什么消息?
  大臣甲:回陛下,崔乾佑刚刚送来消息,说唐天子已经派哥舒翰为元帅把守潼关。
  安禄山:哥舒翰?娘个球!那么个半瘫的废人有哈用?叫崔乾佑赶紧攻城,把潼关给老咱拿下来!
  大臣丙:陛下不可草率行事。哥舒翰虽然身患风疾,但他毕竟久经沙场,加之潼关深沟高垒,我军若冒然进攻,只能徒损兵力而已,反而正好落进他的圈套。
  安禄山:你说该咋办?
  大臣丙:臣听说哥舒翰心向太子,与杨国忠很是不和,陛下何不派细作潜入长安传布谣言,令他二人加深彼此的猜忌,如此,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潼关就会不攻自破了。
  安禄山:你是说用反奸计?极好!好极!就这么办了!也就是说,朕准奏!(大笑。众贼臣山呼万岁)
  30,白天。长安。皇宫。室内。李隆基暴跳如雷。
  李隆基:什么?那个斗字不识的混蛋也敢自称皇帝?嗯?!他算什么东西!
  杨国忠:陛下息怒,安禄山僭越称尊固然可恶,但臣以为,现在最最令人担心的不是贼寇,却恰恰是咱们自己这边的某些人。
  李隆基:什么意思?
  杨国忠:陛下,哥舒翰拥兵二十万,坐守潼关,根本不思进取,使得贼人有轻我之心,所以安禄山才如此嚣张呀!据可靠消息,哥舒翰正密谋与安禄山取得联系,以待时变。
  李隆基:胡扯!哥舒翰,朕之爱将,他要造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杨国忠:可是陛下,安禄山不也曾是您的爱将吗?防人之心不可无,陛下应该早做准备才是。
  李隆基:那你的意思呢?
  杨国忠:让哥舒翰出兵!他若坚持不肯出兵,就说明他肯定心怀异志,陛下赶紧派人替换了他还为时不晚。否则,夜长梦多,形势的发展就难以预料了。(李隆基点头。)
  李隆基:卿之所言,倒可一试……力士。
  高力士:奴才在。
  李隆基:你去一趟潼关,务必命哥舒翰火速出兵击败关外之敌,然后与郭子仪两路夹击,会攻洛阳,不得有误。
  高力士:……奴才遵旨。(不安而退。)
  31,白天。潼关。城楼上。哥舒翰由陈继忠扶着往外看。
  陈继忠:大帅你看,那里又有一队贼兵,不知崔乾佑的大军躲在什么地等我们去和他决战呢。
  哥舒翰:他那叫痴……痴心……妄想。(将领带高力士上。)
  将领:大帅,高公公来了。
  高力士:哥舒翰接旨。(军士忙扶哥舒翰跪下。)奉天承运大唐皇帝诏曰:朕闻逆贼精锐尽在中州,崔乾佑之游兵不满四千,而尔等竟聚二十万众盘桓于关上逗留不进,是何意也?甚负朕心!着命哥舒翰立即进兵剿之,早日与朔方军合战于洛阳,枭戮贼首,收复失地,以告慰天下。钦此。
  哥舒翰:这……高公公,我听说……杨国忠在皇上面前说我的……坏话了?
  高力士:唉,近来京中种种谣传确实对大帅不利呀。杨国忠推波助澜,却也有之。(哥舒翰身子一晃。陈继忠赶紧扶住:"大帅!")
  哥舒翰:他那叫……胡……胡扯…血口……喷人……我不战?我不能……战。公公你看,城外每天都有……小股贼兵……前来骚扰……那是……崔乾佑的诱敌之计。
  高力士:我知道,我知道。打仗的事我不懂,但大帅的报国之心我还是清楚的。杨国忠和李林甫一样,纯粹是个误国误民的大奸臣!要不然,大帅暂且按兵不动,一面给皇上写道奏章,说明冤屈,请皇上罢免杨国忠,以安军心,或许不失为上策?
  哥舒翰:说不清!这是……清君侧,皇上会以为我真的……反了……
  高力士:那,照大帅的意思?
  哥舒翰:……出兵!……大丈夫宁死……阵前!(哭。)
  陈继忠:大帅!不能出兵啊!咱不是已经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了吗?
  哥舒翰:不出兵,皇上……就会……杀我的头。你还……看不出来吗?(接着哭。)
  32,说书人出现。
  说书人:哥舒翰出兵潼关是什么时候的事?是第二年六月的事,按照唐明皇的纪年就是天宝十五年,但因为没过多久唐肃宗李亨便即位当了皇帝,改元至德,所以一些史书也把这一年称至德元年。确切地说,是在公元七百五十六年。当时的形势其实对唐朝军队非常有利,一方面,经过半年的坚守,哥舒翰牢牢控制着潼关,让叛军无法西进;另一方面郭子仪的大军屡败史思明,横扫山西,与河南、河北一带颜真卿、颜杲卿等地方抵抗力量遥相呼应,把安禄山的叛军主力基本上挤压在洛阳、郑州一带,毫无回旋的余地,这样的态势只要再持继几个月,恐怕安禄山的末日也就到了。哎,可就在这么个时候,根本不懂军事的唐明皇在杨国忠等人的纵恿下,非逼着哥舒翰出兵不可,而哥舒翰为了避嫌,只得昧着良心引兵出关,可以说,他是负气决战——因为按照常理,他至少应该在潼关留些人马,以备不测,然而他却一兵一卒也没留,二十几万大军倾巢而出,结果在陕西的灵宝西原中了叛将崔乾佑的埋伏。好嘛,整个战斗的过程简直就像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戏游一样——狡猾的崔乾佑先以一万多步兵为诱饵,一触即溃,往东就逃,唐军见了,以为敌人软弱可欺,二十万众奋起直追,涌入一座山谷,而隐藏在山谷两侧的叛军忽然伏兵齐发,滚木擂石山洪般地倾泻而下,哎,偏在这么个时候,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忽然刮起了东风,崔乾佑立即命令向山谷中推下大量满载草毡的冲车,同时四面纵火,于是烟火借着暴急的风势在山谷中弥漫开来,可怜唐军将士连烧带呛,是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只听四周的叛军号角动地,情急之中为了夺路逃命竟自相残杀起来。等杀得差不多了,箭也射光了,崔乾佑这才下令出击,唐军哪里还有能力抵抗?顿时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据说,是人马相踏,尸体把沿途的沟壑都给填满了,生还者只有八千来人。而哥舒翰也在一个名叫关西驿地方被叛军追上,做了俘虏。这一仗,使素有天险之称的潼关轻而易举地落入叛军之手,京城长安赫然暴露在敌人的锋芒之下,安禄山顿时士气大振,河南河北不少已经投降唐军的城市又都纷纷倒戈叛变,而郭子仪率领的东路唐军一时无法应对,接连吃了几个败仗,不得不转攻为守,退向太原一带。于是,形势急剧逆转,大唐朝的江山一下子又变得岌岌可危了。
  33,白天。尸横遍野的战场。陈继忠独自骑马徘徊。
  陈继忠:好了,这下可好了……昏君!看你干的好事!(仰天大叫。空中渐渐传来安禄山的狂笑。)
  34,晚上。洛阳皇宫。室内。安禄山狂笑。
  安禄山:大唐这回真的完蛋啦!……老咱不是做梦吧?(掐自己。)不是,不是!哈哈,唐天子,老咱看你还能活几天!贵妃娘娘,这回你该来给老咱焐被窝了吧?(大笑。)【定格】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